2025年3月30日,四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相繼釋出向特定物件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告,擬向特定物件發行A股股票,合計募集金額不超過5200億元。3月31日,財政部網站釋出公告,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2025年,財政部將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積極支援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特別國債。特別國債由財政部發行,以國家信用為擔保,本金和利息的償還幾乎無風險,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之一。此次是新中國銀行體系建立以來國有銀行接受財政部第三次大規模注資。
第一次,1998年(以特別國債來募資的方式進行注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泰國、韓國、印尼等國貨幣劇烈貶值引發連鎖反應,亞洲經濟體陷入深度衰退,全球經濟貿易嚴重萎縮。面對外部衝擊,我國銀行業風險加速暴露,國有行不良率攀升,資本充足率跌破4%,陷入資不抵債困境。為避免系統性風險下商業銀行長期功能失靈而導致更嚴重的衰退,幫助國有行儘快擺脫困境,1998年,財政部定向發行了價值2700億元人民幣的30年期特別國債,目的是支援當時的四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850億元、農業銀行933億元、中國銀行425億元、建設銀行492億元,併成立四大AMC剝離近1.4萬億不良資產。
第二次,2003年(以外匯儲備注資)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化程序持續加速。依據WTO協議,中國須在五年過渡期內全面開放其金融業。當時,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普遍超過20%,資本充足率則不足8%,並不能滿足國際標準。為加快我國金融業全球接軌程序,適應國際市場,增強本土商業銀行競爭力,國務院於2003年啟動“外匯注資+股改上市”的頂層設計,由財政部透過中央匯金公司以外匯儲備注資。2003年,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各自獲得了225億美元的注資;2005年,工商銀行得到了150億美元的注資;到了2008年,農業銀行也獲得了190億美元的注資。我國的四大銀行在2005年至2010年期間陸續在證券市場上市。
透過對比前兩次注資的時機,我們發現財政部向銀行注資的必要性和及時性,這次肯定也是我們的銀行系統有了某種風險或者監管層預判了某種風險。
3月28日晚間,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釋出財報。至此,六家國有大行2024年業績報告全部披露完畢。整體來看,國有六大行業績表現穩健、資產總額穩步增長。透過研究六大行的資料,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特點。六大行不良貸款餘額在2024年均出現了上漲的趨勢。

這是一個不好的苗頭,不良貸款餘額連續兩年增加。說明一個問題:貸款的主體掙不到錢了,所以就還不了錢了!
大家也許還記得不久前頒佈的消費貸新政,當時很多銀行把貸款利率定在2.5%左右,結果時間不久,相關部門就緊急修改新政規則,並規定消費貸的利率4月1日起不得低於3%。相關部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因為他們發現,好多人在獲得了貸款之後,把這些錢還了房貸,沒有進行消費。為什麼要還房貸?因為房貸利率遠遠高於消費貸利率,這些人才會這樣做的。為了堵住這個漏洞,因此再次修改之後的消費貸新政利率肯定不會低於房貸利率。那為什麼要禁止這些人把消費貸用來還房貸呢?因為經濟的執行要有資金的流動,當這些人拿了幾十萬、幾百萬的資金還了房貸之後,就是一錘子買賣,它不會刺激其他的經濟消費,這有悖於我們消費貸的初衷。因此我們要做的是,用空間來換時間,用行政+市場的組合拳來化解目前銀行的危機。
這一次為國有銀行注資提到另了一個關鍵詞就是核心一級資本。
核心一級資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普通股股本:銀行透過發行普通股籌集的資金,是股東對銀行的永久性投資,無固定償還期限。
2、留存收益:銀行歷年未分配利潤積累形成的資金,體現銀行自身經營積累的資本。
3、其他綜合收益:未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例如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外匯折算差額等。
4、公開儲備:透過公開渠道獲得的儲備,如股票發行溢價(資本公積)、盈餘公積等。
5、符合條件的少數股東權益:子公司中不屬於銀行直接持有的少數股東權益,且符合監管要求的部分。
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 (核心一級資本淨額) / (風險加權資產總額) × 100%
風險加權資產總額包括以下內容:
1.銀行各類資產按風險程度加權後的總和。例如:現金、國債等低風險資產的風險權重為 0%;
2.企業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風險權重為 50%~100%;
3.高風險衍生品的風險權重可能超過 100%。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為: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反映銀行核心資本對風險資產的覆蓋能力,比率越高,銀行抵禦極端損失的能力越強。
舉個例子
假設某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淨額為 100 億元,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為 2000 億元,則: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 100 億 / 2000 億 × 100% = 5%
根據最新巴塞爾協議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最低要求為 4.5%,加上 2.5% 的資本留存緩衝 後需達到 7%。
根據國際慣例,我們國有六大銀行2024年年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離警戒線還有一段距離,郵儲銀行雖然最低,只有9.56%,但也是超國際警戒線的。

3月30日定增公佈之後的第2天,也就是3月31日,除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最低的郵儲銀行之外其五家銀行都收漲,為什麼他是下跌的?因為郵儲銀行在2023和2024年,它的不良貸款餘額是連續兩年增加的,並且距離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警戒線是最近的,這就是原因。
我們一起理一下時間脈絡,3月28日銀行業績報告披露完畢,3月30日四大銀行釋出定增公告,3月31日財政部宣佈注資,4月1日執行消費貸利率不低與3%,這一套組合拳下來讓世界再次見證了中國速度。此次注資的5000億規模,理論上按照最新巴塞爾協議可撬動7萬億元信貸增量,對於銀行來說剩下的只有幹了,至於怎麼幹拭目以待吧!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