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 唐澄澄 呂爽 呂思聰 陳昊 魯政委
本期關注:
近期,信用卡不良資產批次轉讓市場持續升溫。根據媒體報道,自2025年1月起,多家銀行密集釋出公告,掛牌的信用卡貸款不良資產包規模總計近300億元。
從透過銀登中心轉讓處置的個人不良貸款類別看,2024年全年信用卡不良貸款成交規模約佔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成交總規模的三成。而在2025年3月8日到2025年3月17日,銀登中心共掛牌20個信用卡不良貸款資產包,總規模達到86.53億元,佔到了該時間區間掛牌個人不良貸款總規模的83.31%。
從處置折扣率來看,2025年以來,部分銀行以極低的價格對信用卡不良貸款進行“打包清倉”。在2025年3月8日至3月17日期間,從掛牌的20個信用卡不良貸款批次轉讓專案來看,掛牌轉讓起拍價格僅相當於本金的5.71%。從不良資產受讓方機構型別來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地方AMC)已成為承接與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的主要力量。
對於大部分商業銀行而言,出表不良資產不僅可以最佳化銀行資產結構、釋放資本佔用,還可以騰挪出信貸資源。應當指出的是,當前銀行進行轉讓的信用卡不良貸款集中於逾期天數較多的貸款,根據“冰棒效應”原理,若銀行能更早的轉讓相關不良貸款,轉讓價格或將可以更高。因此,隨著信用卡不良轉讓業務規模的擴大,未來銀行的短逾期天數信用卡不良貸款轉讓或將逐步增多。
應當指出的是,在銀行加速信用卡不良資產“斷舍離”的同時,各銀行亦在開展對信用卡業務的經營調整與路徑重構。其中,信用卡業務迴歸分行是不少銀行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經營轉型的共性特徵。
銀行機構戰略及組織架構調整:1、中國銀行釋出《支援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暨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方案》;2、微眾銀行:探索數字普惠實踐,以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3、北京銀行獲批增持旗下農商行。
銀行機構產品及業務佈局變化:1、瞄準商業航天領域 多家銀行服務航天“民營力量”;2、郵儲銀行與工業和資訊化部火炬中心聯合開展“火炬引航 郵企共進”支援園區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3、郵儲銀行首個數字人民幣慈善捐贈場景落地南京;4、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新正規化:中信銀行構建“五融”協同綜合服務體系;5、中信銀行聚焦“銀髮族”多場景金融教育需求;6、平安銀行支援首屆財銀交流合作研討會,共繪財銀合作新藍圖;7、上海銀行雙APP首批上線家電國補領券;8、杭州銀行最佳化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外匯結算服務;9、寧波銀行釋出財資大管家2025及鯤鵬司庫2.0海外方案,賦能企業全球化佈局;10、金融賦能鄉村治理 上海農商銀行“積分+金融”創新模式顯成效;11、大華銀行深化對公業務,成為企業拓展東盟業務的戰略合作伙伴。
銀行機構數字化創新:1、工行全新升級“工銀智湧”大模型應用體系;2、數字化動能持續加速 AI+讓95588更智慧;3、“業、技、數”融合,浦發銀行構建企業級知識庫;4、“招銀2號”衛星成功發射。
本文作者: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