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花冤枉錢!做好這5件事,也可以長壽!

你能做到幾點?
因組檢測+全身掃描、私人健身教練、血漿置換療程、一對一睡眠教練…
在當下,“長壽”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人追求的新生活方式,尤其是富人圈。
因此追求健康長壽,似乎已經成了一項昂貴且耗時的“投資”。
但專家提醒,真正最有效延長壽命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而且幾乎不花錢!
美國南加州大學老年醫學研究學院的生物學教授John Tower表示:
良好飲食和規律運動,才是目前所有長壽策略中最有效、最被證實的方式。
且沒有任何方法能與之相比!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老齡研究實驗室的主任Joseph Coughlin也指出:
那些由網紅鼓吹的營養補充劑、氧療、幹細胞療法等“抗衰老”產品,大多都還處在實驗階段。
如果你真心想活得更久、更健康,最好遵循 “科學和歷史早已驗證過的” 常識。
以下是專家們總結的五個實用建議:
1. 運動起來
不必去高階健身房,不需要複雜的身體資料追蹤儀器。
Tufts大學人類營養與老齡研究中心的科學家Roger Fielding說:
真正能延年益壽的,是 “運動” 本身。
規律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從而延長壽命。
哪怕只是每天在小區裡走30分鐘,也比久坐不動強很多。
在家做啞鈴練習、高強度間歇訓練,也都非常有益。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
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游泳)。
不論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比不動好!
2. 吃得健康
為了追求長壽,有人選擇節食、斷食、吃生酮飲食,
有人買各種號稱可以 “抗衰老” 的營養包或補劑。
但這些方法效果未必適用於人類,目前也缺乏足夠的研究證據支援,
很多補充劑更是幾乎不受監管,風險未知。
相比之下,吃得簡單自然才是王道。
蒙特利爾大學營養學副教授Anne-Julie Tessier說:
攝取未經加工的全穀物、新鮮蔬果、優質蛋白,是延長壽命的最佳飲食方式。
比如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都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3. 睡夠七小時
規律且高質量的睡眠,是保持身體機能、延緩衰老的關鍵。
耶魯大學醫學助理教授Brienne Miner指出:
現在有很多動輒幾千美元的睡眠診所、檢測儀器,
但並沒有明確證據證明它們能幫人改善睡眠,反而可能引發“睡眠焦慮”。
研究顯示:
每晚保持約七小時的連續睡眠,有助於調節激素和血糖水平,也讓大腦得以“排毒”。
睡得太多或太少,反而會增加早亡風險。
想要改善睡眠質量,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
規律作息、多鍛鍊、多社交、少喝酒。
邁阿密大學睡眠科學中心主任Girardin Jean-Louis建議:
與其燒錢做基因檢測,不如試試更便宜實用的方法,
比如使用睡眠眼罩、白噪音裝置,或尋求認知行為療法(CBT-i)來治療失眠。
4. 鍛鍊大腦
研究發現,抑鬱和孤獨會增加死亡風險,而 “樂觀” 則可能延長壽命。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Laura Kubzansky指出:
我們可以透過寫日記或心理諮詢等方式培養樂觀心態。
若你對這些方式無感,也可以選擇多和樂觀積極,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因為良好的社交關係也能幫助穩定情緒、降低慢性病風險。
UCLA的精神醫學副教授Judith Carroll也提醒:
不是所有社交都對健康有益,關鍵在於這段關係是否讓你感覺被支援、被接納。
5. 相信自己的感覺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不少 “生物年齡檢測”產品,
號稱可以透過血液或唾液樣本來評估細胞的衰老程度,價格通常在100美元以上。
但哈佛大學的William Mair教授表示:
這些檢測目前都還不夠成熟,不同品牌之間的演算法也各不相同,無法精準評估你的 “真實年齡”。
他建議,最好的評估方式其實是問問自己:
我現在感覺更健康了嗎?更有活力了嗎?
畢竟,追求長壽的最終目的,不是數字的延長,而是讓生活質量更高。
他還提醒:
如果一個產品已經在網上可以買到,那說明它還沒經過時間的驗證。
與其花大錢買那些未經充分研究的抗衰產品,不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很多時候,根本不必花那份冤枉錢。
 閒話澳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