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百歲》:我們怎樣活得更久、過得更好?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楊槍槍

腹有詩書氣自華。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楊槍槍,歡迎來到本期的精華版解讀!
今天我們要講的書,是《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
2019年,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77歲,但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
也就是說,人們平均有8年以上的時間,都是帶病生存的。
同期,在全球範圍內,健康預期壽命是61.9歲,人們平均大約有9.5年的時間都在帶病生存。
透過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但晚年的健康卻難以保證。
人們到了晚年之後,往往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以至於晚年的生活質量並不高。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長壽的基礎上,真正活得健康、活得有質量呢?
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家沙哈爾教授,提出了一個衡量健康長壽的模型,包括精神健康、身體健康、心智健康、關係健康和情緒健康五個方面。
他認為,滿足這五個核心要素,我們就可以過得更幸福。
在《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這本書中,我們也能看到實現健康長壽、過上幸福生活的方法論。
它打破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思維,從運動、飲食、睡眠和情緒管理等方面出發,提出了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幫助我們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本書的作者阿提亞博士,是一位知名醫生,也是長壽研究專家和預防醫學的倡導者。
他認為,真正的長壽,不僅意味著活得更久,也意味著活得更好。
運用科學的方式,我們可以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保持最佳狀態。
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去探索如何延長健康壽命,度過自在而精彩的一生。

如何延長自己的健康壽命

從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阿提亞博士懷著滿腔熱血,進入了約翰斯·霍普金斯 醫院,接受住院醫師的培訓。
在培訓的第二年,他第一次看見患者在自己眼前離世。
那次經歷,讓他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也改變了他對醫學和死亡的看法。
那是一個普通的週六晚上,急診室裡人來人往,一位30多歲的女士因為呼吸急促被送了進來。
護士們迅速給她安排了檢查,還為她戴上了氧氣面罩,阿提亞博士則坐在她的床邊,跟她閒聊,試圖讓她放鬆一些。
突然間,女士的臉上露出恐懼的表情,呼吸變得十分困難,緊接著她就失去了知覺。
幾秒鐘內,護士和醫生紛紛衝進來,開始了緊急的心肺復甦。
他們將一根呼吸管插入她的氣道,給她注射了大量的藥物,與此同時,阿提亞博士則在為她進行胸外按壓。
然而,這些治療都沒能起到作用,幾分鐘後,那位女士在手術檯上去世了。
護士默默地拉上床單,蓋住了女士的臉,其他人都像來時一樣匆匆離去。
對醫院裡的大部分人而言,死亡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可對於初出茅廬的阿提亞博士來說,親眼看見患者死去,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在那之後的很長時間,阿提亞博士都無法釋懷。
他明白,那位女士的死亡,其實並不突然,在來醫院接受治療之前,她的肺病已經很嚴重了。
但是,阿提亞博士忍不住想,如果她能早點得到治療,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呢?
後來,阿提亞博士目睹過許多患者的死亡。
大部分的慢性病患者,和那位女士一樣,在被疾病打倒之前,身體早就發出了警告,只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終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在後來的職業生涯中,阿提亞博士逐漸意識到,現代醫學,也就是“醫學2.0”的時代,往往集中於治療已經出現的疾病,其目的是為了延緩死亡。
它的執行邏輯通常是這樣的:
發現臨床問題——尋找具體病因——診斷與治療。
和傳統的醫學相比,醫學2.0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處理急性病方面,比如槍傷、車禍等突發傷害。
但是,人體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除了急性創傷之外,還會受到慢性病的影響。
而慢性病的形成,往往有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無法透過簡單的方式進行根治。
更重要的是,醫學2.0時代,偏向於在疾病發生後進行干預,這相當於在汽車出現了事故之後才開始修理。
實際上,更有效的方法,是在健康時就做好系統化的日常保養。
基於這樣的想法,阿提亞博士提出了醫學3.0模式,也就是:
從單純的治療模式,轉變為以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為核心。
如今,大部分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患者群體,對健康人群的關注相對薄弱。
然而,健康與疾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狀態。
很多慢性病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某些生理指標開始惡化時,發展成疾病只是時間問題。
以心血管疾病為例,很多人直到突發心梗或腦卒中(即中風)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關注起這個問題。
但實際上,冠狀動脈的堵塞,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血管壁內斑塊的形成,可能經歷了十年以上的時間。
如果我們能定期監測血脂和動脈硬化指數,在早期就進行干預,就可以大大降低突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而醫學3.0的執行邏輯,就是透過資料監測、健康分析和個性化干預,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清晰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進行有效的調整,一定程度上預防疾病。
這一理念在現實中已經有了初步的運用,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智慧健康裝置進入家庭,比如智慧手錶、血糖監測儀、睡眠監測儀等,這些裝置能幫助我們即時跟蹤身體的關鍵資料,提供健康預警。
此外,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也能讓我們儘早識別遺傳風險,並制定相應的健康管理策略。
阿提亞博士指出,想要在生命的長跑中走得更遠,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承擔起管理自己健康的責任,不要等到健康警鐘響起時才開始行動。
真正的健康管理,絕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一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的過程。

養好身體,為長壽打下堅實基礎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來保持身體健康呢?
阿提亞博士認為,最關鍵的兩個方面是“運動”和“飲食”。
運動的好處很多,阿提亞博士把它視為最強效的“長壽藥”,它不僅能提高身體素質,降低我們患慢性病的風險,還能逆轉身體和大腦的衰退,讓我們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除此之外,運動還能改善情緒,提升精力,讓我們更有活力,心情更愉快。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很難養成運動的習慣。
我們可能忙於工作或照顧家庭,根本沒有時間運動;
我們可能覺得運動需要專業的場地和裝備,苦於自己缺乏時間和精力;
我們也可能只是還沒有意識到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所以還沒有開始。
這種種想法,其實都是我們的誤區。
實際上,運動的門檻遠比我們想象的低,運動的好處則超出我們的想象。
研究表明,即使是一點點的日常活動,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得多。
從每週完全不運動,到每週進行90分鐘的適度運動,可以將死亡風險降低14%。
所以,我們不必把運動看作是一種艱辛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是在為健康加分。
比如,在距離合適的情況下,偶爾選擇騎車或步行去上班;
在上下樓時,偶爾走一走樓梯,而不是坐電梯;
在工作時,隔一段時間就站起來走動一下,或者是伸展一下身體。
這些小小的改變,都能緩解身體的壓力,提高健康水平。
在基礎運動之外,阿提亞博士還為我們提供了更深入的運動建議。
他認為,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對維護身體健康、抵抗衰老和疾病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氧運動是指那些能提高心率並持續一段時間的活動,比如跑步、游泳、騎腳踏車、跳繩等。
這些運動能幫助我們鍛鍊心臟和肺部功能,提高心肺適能。
什麼是心肺適能呢?
簡單來說,它就是我們的身體向肌肉提供氧氣的效率,以及肌肉利用氧氣的效率。
心肺適能越高,我們的身體耐力就越好,精力也越充沛,能做的事情就更多。
同時,心肺適能也跟壽命的長短有關係。
2018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對超過12萬人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心肺適能較高的人,死亡率明顯較低。
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有力的證據,證明了提高心肺適能不僅能讓我們感覺更好,還是延長壽命的有效途徑。
在延長壽命方面,力量訓練同樣非常重要。
力量訓練是指透過各種方式增強肌肉力量的運動,如舉重、俯臥撐、深蹲等。
這類運動不僅有助於增加肌肉量,還能讓骨骼更強壯,身體的穩定性更好。
肌肉與長壽,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
一項研究對大約4500名50歲及以上受試者進行了追蹤,在長達10年的研究期間,那些肌肉質量較低的受試者,其死亡風險比對照組高出40%到50%。
還有許多其他的研究也表明,肌肉質量較高的人,在晚年時不容易受傷和摔倒,自理能力更強,生活質量也更高。
好訊息是,無論我們處於什麼年齡,開始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都不算晚。
即使是年老體弱的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訓練,也能一定程度上恢復身體機能。
阿提亞博士的母親,在67歲時才開始進行力量訓練,結果她的身體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晚年生活得更健康,更自在。
生命是一條單行道,我們身不由己地往前走,年齡越來越大,體能和精力就會越來越弱,未來似乎充滿著挑戰。
然而,阿提亞博士相信,儘管我們無法阻止衰老的到來,但透過適當的運動,我們可以延遲身體的老去,減少患病的風險,在老年時期,依舊能夠保持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和享受生活。
除了運動,健康飲食同樣是保證長壽和高質量生活的重要條件。
阿提亞博士認為,在飲食方面,我們要避免陷入教條主義,追求一種所謂的“完美飲食”方式。
實際上,對於不同年齡、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的人來說,健康飲食的標準很不一樣,簡單地討論“吃什麼”或“不吃什麼”,是不太具備參考價值的。
比如說,有些研究表明,低蛋白飲食可能有助於長壽。
在我們的文化裡,老年人養生的觀念往往也是“飲食清淡、少吃葷腥”,以為這樣能夠減輕身體負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真的是這樣嗎?
阿提亞博士認為,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雖然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減少蛋白質攝入,可以延長小鼠的壽命,但人類和小鼠的代謝機制不同,這個結論不能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
有更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會導致肌肉質量下降,跌倒和骨折的風險也會增加,這會大大影響壽命和生活質量。
所以,在飲食方面,阿提亞博士的建議是,在遵循一些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的需求來調整飲食結構。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個關鍵的原則:
首先,不要攝入太多或太少的卡路里。
卡路里是我們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或者說熱量。
過多的卡路里,容易導致發胖,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過少的卡路里,則會導致身體缺乏足夠的能量,影響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
最好的方法,是根據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運動量,靈活調整卡路里的攝入。
其次,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必需脂肪。
蛋白質是我們身體的“建築材料”,它能幫助修復細胞、增強免疫力、保持肌肉的數量和質量。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身體修復能力下降,免疫力變差,肌肉也容易流失。
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蛋白質的需求會更高。
此外,我們的身體也需要一定量的脂肪。
攝入健康的脂肪,如橄欖油、堅果等,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還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最後,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攝入有害物質。
想要保持身體健康,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維生素D能讓骨骼更強壯,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吃蔬菜、水果、堅果等食物補充這些元素。
另外,我們也要儘量減少有害物質的攝入。
比如,高熱量的零食、快餐等,含有反式脂肪和大量糖分,容易導致肥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重金屬汙染的食物,像某些海鮮或汙染的蔬菜,可能含有汞、鉛等有害物質,長期攝入,會損害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
總的來說,我們要注重飲食的均衡搭配,儘量吃天然、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讓身體保持健康和活力。

打造健康心態,助力長壽之路

為了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我們不僅要關注身體狀況,還要注重心理健康。
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出發來打造健康心態呢?
阿提亞博士給出了以下幾個建議。
首先,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
高質量的睡眠,能夠提高大腦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減少患阿爾茨海默症等神經性退行疾病的風險。
可是,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下,人們常常忽視了睡眠的重要性。
很多人要麼習慣性熬夜,長期處於缺覺的狀態,要麼睡眠質量差,即使睡了很長時間,也難以真正恢復精力。
阿提亞博士認為,要提升睡眠質量,我們可以從環境、生活習慣和心理上進行干預。
在環境方面,我們可以創造有利於睡眠的環境,包括保持臥室的黑暗和安靜,減少電燈、電視螢幕等非自然光的干擾,這能夠讓我們更快入睡。
在生活習慣方面,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些細微的調整,比如睡前不要喝酒,避免在下午或晚上喝咖啡,睡前一小時儘量不使用手機、電腦等,這能讓我們在睡覺前不至於太過興奮,乃至難以入睡。
在心理方面,我們可以嘗試為睡眠做好準備,避免受到緊張或焦慮情緒的影響。
比如說,在睡覺前,不要檢視工作任務或瀏覽新聞,而是看看書,聽聽輕音樂,幫助大腦放鬆,以便進入休息狀態。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心態的基礎,保證了充足的休息,我們才能有更好的心情,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其次,在打造健康心態方面,情緒管理能力也很重要。
面對生活、工作等多重壓力時,我們難免產生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卻又往往因為現實原因,不得不將它們壓抑在心底。
然而,如果這些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會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讓我們感到低落、失望,甚至可能導致抑鬱症。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管理情緒,釋放壓力。
那麼,透過以下幾個步驟,我們可以管理負面情緒,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步,我們要接納負面情緒。
我們需要明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產生負面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不必為此感到抱歉,也不需要刻意去壓抑。
第二步,尋找合適的方法,調節和釋放負面情緒。
我們可以透過運動或冥想的方式,放鬆身心,緩解壓力;也可以傾訴自己的感受,在家人和朋友那裡尋求理解和支援。
其實,管理負面情緒,不是讓自己永遠不焦慮、不生氣,也不意味著讓自己成為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接納情緒,並進行合理的調節。
擁有良好的睡眠和情緒管理能力,我們的大腦會執行得更好,做事的效率更高,應對壓力的能力更強,也更容易和人建立起緊密的聯絡。
這樣一來,我們的心理更健康,更容易產生幸福感,也能活得更長、更快樂。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觀點是很消極的,因為它將決定人生的權力交給了命運,而忽視了我們自身的力量。
《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這本書以堅定的態度宣稱,在生命的長度和質量方面,我們才是真正的掌舵者。
在醫學3.0時代,我們可以運用科學的手段監測身體狀況,並透過運動、飲食、睡眠和情緒管理等方面,打造更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從源頭上預防慢性病,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更有質量。
書中給出的方法簡單易行,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行動。
每一個微小的改變,都能讓我們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更能享受精彩的人生。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將開啟《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為期一週的深度共讀。
我是楊槍槍,下週我們不見不散。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