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蠍子號
轉載:藍橡樹

正文
睡眠時間越短,壽命就越短。“至死方休”的說法是很不幸的,更可悲的是,人類實際上是唯一一種在沒有合理益處的情況下,故意剝奪自己睡眠的物種。
|
2019年,比爾·蓋茨的冬季書單裡,推薦了這本《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他坦言,透過這本書他意識到自己熬夜工作的習慣,會對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我在2024年看到這本書的緣故,是給《控糖革命》湊單。這本書名並不吸引我,Why we sleep,這是個問題嗎?
人要睡覺,所有動物都睡覺。但對現代人來說,比思考睡眠重要性更緊迫的,是如何改善自己越來越糟糕的睡眠。
資料顯示,全球有2/3的成年人睡不夠通常建議的8個小時,大部分人深受失眠之苦。而他們最終解決方案,或許就是尋求藥物輔助睡眠。

另一群人對睡眠的態度更不屑一顧,他們相信自己有無需太多睡眠的天賦,聲稱自己每晚只需很少的睡眠,就能有精神飽滿的一天。據說韓國人每晚僅睡4-6個小時,即將把睡眠進化掉。
奇蹟會在韓國人身上發生嗎?
根據《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馬修·沃克的觀點,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早在韓國人把睡眠進化掉之前,他們可能就會因為身體崩潰,陷入無可挽回健康危機。

本書作者馬修·沃克,是神經生理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精神病學教授,現在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創立了“人類睡眠科學中心”
睡眠問題,是房間中的大象。我們對它視而不見,避而不談,但它又如此自然的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中,支配著我們身心健康,甚至引發連鎖社會反應。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睡眠。
01
睡眠不是進化的錯誤
如果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睡眠似乎毫無必要。睡眠時既不能採集食物、繁衍後代、社會交流,甚至會讓原始人陷入被捕食的危險。
Why we sleep,當然是個問題。
有賴於現代腦科學技術的發展,透過實驗科學家們發現:睡眠時的大腦並非完全“關機”的狀態。睡眠不是完全不清醒的,我們的夜間睡眠是一系列精緻複雜、代謝活躍、精密安排的獨特階段,大腦的許多功能是依賴睡眠來恢復的。
睡眠時大腦工作的強度,一點不亞於清醒時,夜晚睡眠消耗的熱量與白天並無二致。在你失去意識的8個小時裡,大腦裡忙忙碌碌,修剪白天的記憶大廈。
比如,入睡時大腦保持時間調節能力。如果第二天要趕6點早班機,即便不用鬧鐘,我也會在鬧鐘響之前就自然醒來。
再比如,睡前練習一段曲子,可怎麼都彈不出來。但一夜好眠後,第二天卻奇蹟般地完成了彈奏。
更別提傳言門捷列夫是在夢境的啟發下發現元素週期表,愛迪生用一個裝置來強迫自己甦醒,並記錄下夢境中的創意。
是的,大腦就是那麼聰明。它不僅能鞏固你白天的學習,還會技術性地忘掉那些你不願回憶的痛苦經歷。

書裡提到“晝夜節律”、“褪黑素”、“腺苷酸”、“快速眼動睡眠”、“非快速眼動睡眠”等術語,分析睡眠是如何發生的,揭秘睡眠時大腦不同的忙碌階段,對應哪些功能,讀起來並不晦澀。
所有動物都睡覺,但不是所有動物都做夢。人類的睡眠時間少於我們的靈長類近親,但睡眠質量卻遠超它們。
或許可以這麼說。睡眠不是進化的錯誤,恰恰是進化出更高效的睡眠,才讓智人脫穎而出。
02
睡眠不足的危害
比想象更嚴重
睡眠不足的危害,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睡眠不足造成的問題,首當其衝就是大家都關心的健康問題。
阿爾茲海默症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每10個6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這種疾病目前診斷、預防和治療都沒有任何進展。
科學家發現,睡眠與阿爾茲海默症之間的關係——睡眠時額葉中部區域的澱粉樣蛋白質沉積物越多,老年人睡眠質量越差。失眠症在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中極其常見,且睡眠障礙早在阿爾茲海默症發病前幾年就已經出現。如果睡眠確實被證明是一種診斷措施,那麼早期干預就成為可能。

反過來說,透過改善一個人的睡眠,應該可以減少他們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至少可以延緩他們的發病,目前的結果是可行和有效的。撒切爾夫人和里根,兩位對每晚只睡4-5個小時引以為傲的國家領導人,最終都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
睡眠不足只是阿爾茲海默症相關危險因素之一。儘管如此,如果想有一個更健康、自理的老年,優先考慮良好的睡眠,是降低風險的關鍵。
癌症
許多著名的流行病研究報告指出,夜間輪班工作、頻繁倒時差,所引起對晝夜節律和睡眠的破壞,極大增加一個人患上癌症的機率。證據確鑿到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三班倒”歸為“可能致癌因素”。
睡眠不足導致癌症的原因,與交感神經系統擾亂,引起免疫系統不必要的持續炎症反應相關。很遺憾的是,一段時間的睡眠不足,並不能透過此後的“充電小睡”來彌補。
不過,規律的“熬夜”則無妨。作者提到,個體的晝夜節律有差別,有40%的人屬於“晨型人”,他們習慣早睡早起;有30%的屬於“夜型人”,他們晚睡晚起;剩下的居中偏晚睡。只要形成自己的規律,保證每晚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建議是8個小時),那麼傷害就不會發生。
體重增加和肥胖
還有糖尿病和肥胖,也被認為與睡眠不足有關。
當我開始10點入睡6點起床後,我幾乎沒有採用任何額外的節食,就瘦了下來。原因是,當你睡眠時間變短時,人會格外貪吃,失去對飢餓的控制,也更難從食物中獲得樂趣。
其他
除此之外,睡眠不足會影響男性生育功能、影響心血管健康、增加糖尿病的發病,基因出現異常的誘因等等。
缺少睡眠的危害還遠不止在此。即便它暫時沒有對你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它對一個人專注力的破壞,可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交通事故。在美國,每個小時都有人死於疲勞失誤引發的交通事故。
馬修·沃克認為,我們對“酒駕”的教育和懲處力度如此之大,也應該重視疲勞駕駛,兩者的“殺傷力”不相上下。

對青少年來說,過早上學引發的睡眠不足,會對孩子的智力造成損害。一個疲憊的大腦比一個佈滿漏洞的記憶篩子好不到哪裡去,完全沒有能力去吸收有效知識。
考慮到青春期是精神疾病最易感年齡,上學時間過早導致的長期睡眠不足,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令人擔憂。成年人睡不夠尚且容易發怒,青少年更是如此。

是否存在一種基因,可以在少於5小時的睡眠下,表現出極小的損傷?確實存在一種基因,但它在人群中的機率小到忽略不計,它發生的機率遠低於被閃電擊中(1/12000)。
而我們之中絕大部分人,相信自己沒有那種基因彩票的幸運。秉承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普通人想要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還是老老實實睡覺吧!

03
改善睡眠的一些建議
說到如何改善睡眠,首先要找出影響我們睡眠的罪魁禍首。除了通勤時間延長和電子娛樂裝置引起的睡眠拖延外,不斷亮著的LED燈、恆定的室溫、咖啡因、酒精、上下班打卡的規則,也是讓我們睡得更差的誘因。
作者針對這些因素給了12條建議,多說一嘴令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一項——是作者對待安眠藥的態度:“安眠藥,不好,很不好,而且醜陋。”
首先安眠藥會讓人陷入惡性迴圈,白天嗜睡透過咖啡因提神,晚上依賴安眠藥入睡。其次,安眠藥作為鎮靜劑的一種,作用原理實際上相當於打昏了大腦皮層較高階區域的活動,讓睡眠實際上達不到前文所說睡眠的各種修復功能。
12條健康睡眠小建議如下:
1.堅持固定的睡眠時間。 2.鍛鍊很有用,但不要在一天中太晚的時間進行,通常是睡前2-3小時。 3.避免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攝入。下午晚些時候就別再喝咖啡了。 4.睡眠避免飲酒。或許你曾聽過“睡前飲酒更容易入睡”的說法,事實上,酒精的入睡更像是一種昏迷,破壞睡眠質量。 5.深夜避免進食和喝飲料。 6.避免使用會延遲或破壞睡眠的藥物。如有可能改為白天或晚上其他時間服用。 7.下午3點以後不要午睡。 8.睡前放鬆,閱讀或聽音樂。 9.洗個熱水澡。 10.保持臥室幽暗涼爽,且不要放置任何電子產品。 11.適當曬太陽。 12.如果你躺在床上20分鐘依然很清醒,那就起床活動一下,直到感到睏倦。
結語
書中作者提到了夢的療愈功能。
原理有點複雜,結論是:夢會從你白天經歷的困難,甚至創傷性的情緒時間中把令你痛苦的刺剔除,於是第二天早晨醒來時,你的情緒問題就能得到緩解。

幾年前,我遇到了一件難事很想不明白,我無能為力,但又有一些執念。
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大致是我夢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場景,大家心平氣和地有了一番對話,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醒來後大夢初醒。我意識到我自己鑽了一個多麼深的牛角尖。醒來後問題還是那個問題,但我已經不在意它了。
此後,我遇到再過不去的坎,想不通的問題,就不再去多想,埋頭睡一覺。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是進化勝利的產物,你被生下來,就是你能活下去的原因。你的身體比想象的更愛你。
這個春節,讓自己好好睡一覺吧。
美本早申資料大揭秘

翠鹿升學榜2025早申資料報告如何領取?
點選下方名片
關注“視角學社”公眾號,
後臺對話方塊傳送“資料報告”(不是評論區哦~)
獲得完整版報告領取方式!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研究證實:睡眠不足或超過“最佳時間”,都會影響大腦功能和心理健康!
“最佳睡眠時間”出爐!研究發現:除了這個時間段,早睡晚睡都折壽
作者:蠍子號,轉載:藍橡樹,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