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姚湧 小學森 廬州月
責編 | 既來知
● ● ●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眾所周知,飲酒會導致睡眠障礙。統計顯示,高達72%的酒精使用障礙(AUD)患者即使戒酒2周,睡眠仍無法恢復正常。睡眠不足又會使人繼續飲酒。那麼,酒精攝入影響睡眠的機理又是什麼呢?近日,猶他大學精神學系Adrian Rothenfluh團隊發現,低劑量的酒精會刺激果蠅和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CNS),而高劑量的酒精則會抑制CNS,導致鎮靜。在一次鎮靜性酒精暴露後,果蠅夜間睡眠不足,入睡時間延長,睡眠質量下降。這些影響持續了幾天,但最終還是恢復了。研究人員確定膽鹼能神經元活性的降低與鎮靜劑量乙醇暴露的協同作用是導致果蠅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當特定亞群的膽鹼能神經元被剔除後,酒精引發的睡眠不足效應就消失了。詳細資料於2月6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5.01.026

北極熊是一種生活在北極大陸地區的大型肉食性哺乳動物,常潛入水下進行捕獵。有趣的是,雖然棲息地氣溫低下,極其寒冷,但人們很少見到北極熊的皮毛結冰。這是什麼原因呢?近日,挪威卑爾根大學物理與技術系Bodil Holst團隊揭開了其中的奧秘。該團隊發現,北極熊的皮毛上存在大量的皮脂,使得皮毛與冰的結合能力非常低,這個特性和防水材料氟碳塗層纖維相當。化學成分分析顯示,北極熊皮毛上的脂類主要是與冰結合能力較低的膽固醇、甘油二酯和前異甲基支鏈脂肪酸,但不含與冰吸附能力強的角鯊烯。也就是說,就算北極熊皮毛上的海水結冰了,這些冰屑也會迅速掉落。相關論文於1月2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s7321

自古以來,求長生是很多人的終極夢想,但從實際效果看,多數方法並不理想,甚至可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銀杏內酯B(GB)是一種銀杏葉提取物,可緩解骨質疏鬆症等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但其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尚未完全清楚。近日,中國臺灣一研究團隊發現,20個月大的雌性小鼠連續口服GB後,其中位生存期和中位壽命分別延長了30%和8.5%。GB還降低了腫瘤發病率,改善了動物肌肉質量、體能和新陳代謝,減少全身炎症和衰老。骨骼肌組織的單核RNA測序表明,GB改善了與衰老相關的細胞型別組成、訊號通路和細胞間通訊。更進一步講,GB透過上調miR-27b-3p(抑制Runx1表達)減少了衰老誘導的Runx1+2B型肌核,而Runx1是引發肌肉細胞衰老和死亡的元兇之一。相關論文於1月31日發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4-00802-0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數學教育,但算術能力很強。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Abhijit V. Banerjee透過調查在印度加爾各答和德里市場工作的兒童來探究在現實環境中獲得的數學技能是否會轉移到課堂學習上。有趣的是,這些具有市場工作經驗的孩子都能高效地完成市場相關的複雜算術計算。他們還精通解決假定的市場數學問題和基於具體情境的口頭數學問題。然而,當問題以學校通常使用的抽象格式呈現時,他們則無法解決。相比之下,沒有市場工作經驗的學校就讀兒童則表現出相反的模式。這些孩子在解決簡單的抽象問題上表現得更出色,但只有1%的孩子能正確解答超過三分之一的“童工”能解決的應用市場數學問題。學校兒童使用效率極低的書面計算,無法組合不同的運算,解答速度也很慢。該研究結果突顯了學以致用的數學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02-w

圖片來源:pixabay.com
胰腺導管腺癌(PDAC,俗稱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早期精確診斷對PDAC的有效治療至關重要。近日,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癌症早期檢測前沿研究中心Jared M. Fischer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血清蛋白酶活性的PDAC無創檢測方法。研究人員透過比較PDAC患者、健康志願者和非癌性胰腺疾病患者提供的臨床樣本,篩選了一系列蛋白酶可切割肽探針,確定出一個基質金屬蛋白酶(MMP)敏感探針。該探針可以以79±6%的準確率將PDAC與對照區分開來。團隊進一步將這種探針開發成一種快速磁性奈米感測器測定法PAC-MANN。PAC-MANN檢測對各期胰腺癌均能以98%的特異性和73%的敏感性做出鑑定,並以100%的準確率將非癌性胰腺疾病與PDAC區分開來。PAC-MANN檢測結合臨床生物標誌物CA 19-9對I期PDAC的檢測敏感性為85%,特異性為96%。相關論文於2月12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q3110

小孩天生喜歡探索,因此常常滿手的灰塵泥濘。近日,邁阿密大學Cristina Fayad-Martinez團隊檢測了小孩雙手錶麵灰塵顆粒物的大小和總量。結果顯示,收集於這些孩童的房間灰塵的密度中位數為1.54g/cm3,平均值為1.58g/cm3。孩童雙手錶麵灰塵載量中位數為11.13 μg/cm2(0.004–167.6μg/cm2)。透過洗手液洗下來的灰塵的直徑均不超過35 μm,這只是雙手錶麵灰塵的一小部分。此外,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手上的灰塵量沒有顯著不同。該研究首次對孩童雙手灰塵進行了量化,強調了勤洗手的重要性。相關論文於2月10日發表在《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誌》(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0-025-00749-3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知識分子》公眾號,會錯過每日科學新知!星標《知識分子》,緊跟前沿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吧!

請戳上圖卡片新增星標

關注《知識分子》影片號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