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金飯碗”周邊,被網友拿來當“要飯”神器

廣告女王(ID:adqueen)授權釋出
圖片素材源於網路
考公總是被人們稱為是端上“鐵飯碗”。
而現在,考公的網友們可以在星巴克

買到

真·鐵飯碗

正值新年,星巴克推出了兩款周邊碗——一金一鐵兩隻碗。

來源 小紅書使用者@飲料圈(資訊版)
在這片恩格爾係數失靈的土地,“碗”這個文化符號,還是有著多元的寓意和多樣的文化場景的。
可見這次的新年周邊很接地氣。當別的咖啡品牌還在送咖啡杯、時尚包包以及聯名周邊的時候,星巴克已經開始講究起本土化的實用主義了。
然而仔細一看,碗卻寫著“適用溫度<45℃”的字樣,看來是不能拿來吃飯了。
並且網友們發現,外觀上來看,這隻碗就不像平時人們拿來吃飯的碗……
比如,佛系青年說這是化緣用的缽。但化緣也只能化點冷飯或者冰美式了。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以後拿出去就說是“唐王賜的寶貝”,放不了太熱的東西,如果燙壞了跟唐王不好交代(bushi)

再進一步講,這不就是中式ASMR的神器——頌缽
果然有博主整活了……
影片來源 小紅書使用者@長腳蟹我可以吃你一個腿嗎
拿在佛系青年手裡是化緣,但是放在失業的牛馬手裡就是要飯的飯碗。

什麼叫臭要飯的,在古風小生眼裡這叫丐幫,笑得我應在江湖悠悠……
不過這隻金碗真的能要來飯嗎?我不由得想起來《薛平貴與王寶釧》裡王銀釧的經典臺詞。
“拿著這個金碗,沒人肯給我錢。”

最後,連鏟屎官們也給家裡的主子用上符合毛絨主子們家庭地位的碗了。

人們給星巴克的金碗貼的標籤,也從“不能拿來吃飯”逐漸變為“除了吃飯幹啥都行”。。

就產品本身而言,小馬覺得有個設計點很

矛盾

既然不能盛放45度以上的東西,日常使用中大家基本就預設只能盛放溫熱或者冷的東西了,那為什麼還要在外部設計一個防燙碗套和隔熱碗墊?

據網友說是因為

怕燙手所以要特別提醒

一下消費者,至於能不能放熱的,不鏽鋼材質是可以放的。

官方產品的合格證中有說明材質和注意事項。然而警告一欄中寫的

不能加熱、不能放入洗碗機清洗

也勸退了很多網友。

即使勸退了很多人,這次的周邊也已經被搶爆了……其實這也是在意料之中。

據網友說開店秒沒,看來“搶飯碗”也不是那麼好搶的。

說是意料之中,是因為在這次新年營銷之前,星巴克也用

另一款金飯碗周邊

做過嘗試。

上個月的聖誕節,星巴克推出了一款與餓了麼聯名的“逢熊化吉”金碗
這款周邊也是一經開售就搶購一空
因為據說一家門店只有一個金碗……全國限量6000個,平均下來一個門店只有一個了。知道的是金碗,不知道還以為是鎮店文物。
可見,星巴克聖誕的限量營銷

手段對本次元旦的周邊營銷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聖誕搶不到的金碗,元旦一定要給自己補償上。
這或許也是星巴克在塑造消費者“延遲滿足”的營銷方式。但由於聖誕營銷的周邊稀缺性,導致星巴克短期的名譽受損

客單價和營業額下滑還敢這樣玩,不得不說,佩服星巴克的勇氣。

另外,這次新年營銷活動還推出了一副勺子和筷子。
來源 小紅書使用者@飲料圈(資訊版)

其實,星巴克出周邊還是有點

“餐具癮”

在身上的。此前就推出過各類餐盒。

來源 小紅書使用者@

粒粒醬™

來源 小紅書使用者@Cherry櫻桃桃
以及很有聖誕氛圍感的精美木托盤。
來源 小紅書使用者@杏仁璐
餐具周邊不僅具有觀賞收藏價值還具有使用價值,屬於硬周邊
這類周邊的特徵就是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持續觸發消費者對於星巴克的品牌記憶,喚起對品牌的聯想,增強使用者粘性。
可見星巴克真的很期望消費者一日三餐裡都能有自己的影子。
 今日互動 

兩年前還買星巴克的人,現在還會堅定選擇星巴克嗎

 直播推薦 
 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