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
撰文
/牧之
12月16日-17日,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組織學員企業走進老鄉雞進行交流學習,相繼參觀了老鄉雞炎劉雞場、中央廚房、老鄉雞農場和老鄉雞總部。
在分享交流環節,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院長、聯商網董事長龐小偉表示,中國人有三碗飯:第一碗飯在超市,第二碗飯在餐館,第三碗飯在菜市場。來到老鄉雞,是希望找到一個行業榜樣,管管老百姓的第二碗飯,維護食品安全,推動行業向善。

▲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院長、聯商網董事長龐小偉
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在分享中表示,不論企業大小,文化都在;不論做與不做,文化都在。企業如果注重搞正向文化,正向文化就能出來;如果不搞,負向文化就開始滋生了。
他認為,企業價值觀是幹法而不是想法,是共同遵守的價值標準及行為準則。制度是文化的落地,文化是制度的補充,文化是實實在在可以觸控到的,是行為選擇的標準。
束從軒強調,企業文化一定要從戰略著眼,從顧客著手,從員工落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愛的閉環:企業愛店長,店長愛員工,員工愛顧客,顧客愛品牌。好的企業文化是同行看了羨慕,顧客看了喜歡,員工看了認同。
▲聯商網專訪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
以下是束從軒分享全文(經聯商網編輯):
以前,不論是超市行業,還是餐飲行業,大家都是拼搏的狀態,“996”“007”成為很多企業的一種文化,非常內卷。如今時代不同了,對於Z世代來說,這一套不一定行了。
為什麼要做企業文化?
比如說,這就是老鄉雞第一家店。這個時候,老闆就是店長,有什麼想法直接就操作執行。店少事少,老闆就是這樣。接下來又開了幾個店,甚至超過10個。那這時候我們怎麼管呢?老闆不可能到每一家店去當店長。於是,我們就設定了制度。制度能涵蓋所有的東西嗎?制度能涵蓋方方面面的東西嗎?不能,再完善的制度都不能,那怎麼辦?當我們開更多店的時候,就需要什麼企業文化。
企業有一種叫正向文化,比如:願景、使命、價值觀、制度、流程、機制、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正能量,體現的是快樂、平等、民主、公平。另一種是負向文化,比如:酗酒、賭博、背後說壞話、小團體、拆臺、貪汙、盜竊、內卷、超負荷工作、低價競爭等等。這些基本都是負能量,低效率,也掙不到錢。
在一個企業中,不論做不做文化,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論企業大小,文化都在;不論做與不做,文化都在。企業如果注重搞正向文化,正向文化就能出來;如果不搞,負向文化就開始滋生了。
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企業健康成長:員工快樂,創造顧客,化解困難,增長業績,多掙鈔票。
我們搞企業文化要不要感恩老闆?要不要感恩公司?要不要搞為公司大力發展奮力拼搏的口號?老闆辦公室要不要掛“厚德載物、仁者無憂、勇者無懼、智者不惑”這些口號?標準上牆、口號響亮、活動鋼鋼。大多數企業是不是通常都是這樣?考核企業文化考什麼?願景、使命、價值觀,對不對?最終結果是什麼?自上而下做要求,下頭還是無厘頭。這些做法與新時代的企業文化有本質區別。
企業文化要怎麼做?
做企業還是離不開願景、使命、價值觀,這是核心;中間還有一層是制度、機制、行為規範;最外面是故事、標杆、儀式、週年慶、企業報等等一些表層的企業規劃。
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核心層,然後才到中間層。只要把裡面兩層做好,企業文化也便水到渠成,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什麼是使命、願景、價值觀?比如,我們老鄉雞門店創辦的初心和出發點到底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核心價值是什麼?
昨天你們也去看了,我們的雞真的自己養的,幾乎都要養到180天以後。我們為什麼要搞農場?搞農場能賺錢嗎?我們就不是衝著掙錢去的。我們就是為了讓顧客吃到一碗安心的菜、良心的菜、好吃的菜。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比如,阿里巴巴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胖東來的使命是“創造愛、分享愛、傳播愛”;老鄉雞的使命就是“為顧客提供美好用餐體驗”。這不是現在搞出來的,已經有概將近十年了。這次總裁班以前,我沒有到胖東來學習過,但是我居然跟東來哥想到一塊兒去了。
願景是什麼?就拿老鄉雞來說,門店未來要發展成什麼樣子?在行業領域要創造什麼成果或者成就?阿里巴巴的願景是“追求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胖東來的願景是“培養健全人格,成就陽光個性的生命”;老鄉雞的願景是“用快餐的形式,讓全球享受中國的美食與文化”。
價值觀是什麼?價值觀是幹法而不是想法,是共同遵守的價值標準及行為準則。阿里巴巴的價值觀——“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胖東來——“自由、平等、博愛”;老鄉雞——“員工幸福、顧客至上、產品卓越、實幹創新”。
使命是動力系統和發動機,解決我為什麼去的問題;願景就是導航系統和方向盤,解決去哪裡的問題;價值觀就是制動系統(油門和剎車),解決我怎麼幹的問題。
制度是文化的落地,文化是制度的補充,文化是實實在在可以觸控到的,是行為選擇的標準。
老鄉雞的核心價值觀
老鄉雞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呢?員工幸福:快樂工作、開心賺錢、大膽說話;顧客至上:份量充足、好吃不貴、不好就退;產品卓越:真材實料、新鮮現做、超時報廢;實幹創新:不講職務講服務,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創新就是不斷解決問題,新流程、新工具、新技術。
價值觀案例,講到顧客至上,給員工授權,不好吃直接退換;給有困難的顧客免費吃一餐。比如顧客忘了帶錢了、錢包丟了等等都可以免費吃一餐。僅這一項,我們一年也要付出不少。此外,老鄉雞還有自查自糾報告,大家開啟老鄉親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看到,不管是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查到的,還是我們自己檢查到的,都發在微信上,網友可以跟蹤處理進度和結果。

老鄉雞的價值觀可以概括為“五要,五不要”:要顧客,不要上級;要擔當,不要邀功;要創新、不要守舊;要尊重,不要擺譜;要個性,不要奴性。
員工不會看標語上貼什麼,不會聽領導講什麼,而會學領導在做什麼。企業文化是不是老闆文化?企業小的時候,創業初期的時候,的確是。一個企業幾個人十幾個人,老闆帶著幹就行;超過100人,就要正兒八經地搞企業文化。企業小的時候,如果老闆喜歡抽菸,周圍一幫煙鬼;老闆喜歡喝酒,周圍一幫酒鬼……
老鄉雞的企業文化是老鄉雞人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特別是到了Z時代,2000年左右出生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參加工作了,他的文化跟我們是有差異的。他們主要工作的意義、職場氛圍和人際關係。不像我們那時候,找到一份好工作,分配一個好單位,“鐵飯碗”了你會輕易離開嗎?
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了,他們首先想的是讓工作充滿意義。所以,企業也要讓員工充滿快樂,要有平等、自由、開放的工作氛圍,就像大家參觀老鄉雞總部,開放共享的工作空間等等。店長不端不裝,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讓員工敢講真話、實話,在工作的地點,時間上有更多的選擇性,更多的靈活性。Z時代年輕人還要求,人際關係方面,不站隊、不受排擠,不麻煩,心不累。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不僅僅是數字化的技術,背後的企業文化的變化更大。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1989年,網際網路的全球使用者才400人;但是到了2024年,網際網路全球使用者是53億人。中國也迎來奔湧而來的數字化浪潮。2024年中國GDP,數字經濟將近佔到一半;網路使用者普及率達到77.5%,有10.92億人;特別是移動終端,在我國已經佔比已達99.7%。
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我們把過去的時代叫工業經濟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叫數字經濟時代。有什麼區別?工業經濟時代,以公司為中心;數字經濟時代,以顧客為中心。什麼是價值創新?工業時代是質量至上、渠道為王;數字經濟時代是產品至上、服務為王。
工業經濟時代淘汰的是什麼?是機器;數字經濟時代淘汰的是什麼?人。在人才方面,工業經濟時代我們需要一般的人,而在數字經濟的時代,我們需要最有能力的人。代言人方面,工業經濟時代是品牌代言人,數字經濟時代是顧客代言人。
人們害怕被顛覆,但又不得不面對顛覆;顛覆不是從內部出現的,而是不經意間,甚至是在自信滿滿之時,從外部出現的。比如,電信行業被無線網路顛覆,相機行業被智慧手機顛覆,銀行被電子支付顛覆……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什麼?迴歸顧客主權(選擇權、自主權、參與權、體驗權、隱私權、知情權),實現員工主動(主動創新、主動發現、主動聚合資源、主動學習進步)。
老鄉雞門店數字化實操案例。1、會用數字化增長中心推送與店面相關的數字化工具。比如:報貨、生產計劃、資產系統、KDS、會員、外賣、日薪酬、資料分析、線上會議、影像識別點餐、小程式點餐、財務共享……2、大眾點評星級提升、社群營銷、直播……
昨天你們在我們養殖場聽了一部分管理養殖場的資料化,而不是我們整個公司全貌。那麼養殖的資料化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真正能用的。資料化做出來以後,不能依靠過去傳統的人,老頭老太太用不了資料化。所以現在養殖團隊有很多大學生團隊,以後我們再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飼養員,要逐步過渡成為產業工人。企業文化是對誰的?老闆?員工?使用者?供應商?是對所有人。
老鄉雞企業文化實操
企業文化是長出來的,是幹出來的,不是抄的,也不是專家編的。
老鄉雞現在是直營店與供應商、加盟商形成三條腿文化、共生文化。
講到企業文化,我們一定要從戰略著眼,從顧客著手,從員工落地。比如說,我們現在就強調,產品一定要健康,要豐富,要乾淨,要安全。真正的企業文化,要麼顧客接觸到你的產品能感受到,要麼顧客接觸到你的人員能感受到。比如,乾淨衛生——不洗手不給吃飯,去過老鄉雞店裡的都知道。而且如果大家再細心點可以發現,我們拖把、抹布全部都是色標管理。
我們也有一些口號:吃好飯睡好覺,打起精神賺鈔票;品質在我手中,顧客在我心中;眼睛盯著顧客,屁股對著老闆;上快樂的班,做幸福的菜;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掌聲送給服務員,為廚工、為飼養員、為外賣員、為裝修工人點贊。
企業文化要營造一種氛圍,把那些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面喊口號,背後說反話的人清除出去。有些人,學的時候很激動,回去一動不動。
老鄉雞子公司的文化:營運——花錢的服務掙錢,掙錢的服務給錢;店面——菜好吃、人熱情、店乾淨、工資漲;店長——員工是親人,顧客是上帝,產品是王道,經營加管理,結果自然就來了;老闆文化——實幹、“老大哥”,有句話是“老闆來了沒車接,顧客來了用賓士”。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愛的閉環:企業愛店長,店長愛員工,員工愛顧客,顧客愛品牌。
企業文化的真與偽
有真正的企業文化,也有偽文化。凡是接觸到企業的員工或產品,就能感受到強烈的文化,就是真文化。
比如胖東來,只要接觸到他們的人,接觸到他們的產品,顧客就能感受到。比如海爾,當初只要買海爾電器,就給你送到家安裝好,水都不喝一口,臨走還要把包裝垃圾帶走。這就是當初海爾講的真誠到永遠。後來這些家電企業的服務都是跟海爾學的。
企業文化就是,認同企業文化的人進來就很舒服,不認同企業文化的人進來就很難受。好的企業文化是怎樣的?同行看了羨慕,顧客看了喜歡,員工看了認同。
最後,我講一個企業文化的結束語:我們就是要把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做到人人都做不到。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