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刻開始幸福》:提升幸福感的4個要素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週週

親愛的書友們,大家好,我是週週。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從此刻開始幸福》。
在上一節我們說到,面對生老病死,我們不需要心懷恐懼,也不需要盲目樂觀。
轉換態度,看見它們的真實價值,能夠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的每個瞬間。
那麼,在這一節中讓我們來看看,幸福的要義到底是什麼?
此刻就是人生的全部
“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於當下,毫無疑慮地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在德國作家黑塞的小說《悉達多》中,飽受痛苦的主人公覺醒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我們知道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也常常難以專注於當下。
我們被過去的陰影折磨,為不可控的未來焦慮,生活就像一張密密實實的網,將我們纏繞其中,我們的得失之心、憂患之感,我們的脆弱與不甘,時時牽絆著腳步,讓我們走得踉踉蹌蹌,困頓不已。
更糟糕的是,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相信人生充滿痛苦,幸福遙不可及。
我們幻想著,等到某一天,自己跨越了這些障礙,幸福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來。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岸見一郎在他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中,透過青年與哲人的對話,探討了這個問題。
青年認為,人生就像登山,只有克服了重重磨難,到達山頂,才算獲得成功,過上了“真正的人生”。
到那個時候,獲得幸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哲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反問道:
“如果你沒有到達山頂呢?
你的人生會怎麼樣?”
青年回答說:
“那就意味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運氣也不好,接受現實就是了。”
哲人指出,青年陷入了一個誤區。
他認為人生就是一條直線,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抱有這種觀點的人,傾向於按照社會設定的軌道來安排人生——要贏在起跑線、進入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在合適的年齡結婚生子等等。
這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就像是一程又一程的山路,我們奮力向上攀登,只為征服,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步履匆匆,急功近利,也就無法好好體驗這個過程,更不要說欣賞沿途的風景了。
哲人認為,人生不應該被看作一條直線,而是一個一個的“點”。
換句話說,一個又一個短暫的瞬間,構成了人生,真正的生活,就存在於這些瞬間當中。
如果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瞬間感受到幸福,我們的這一生,也就可以說是幸福的。
其實,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上學、上班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值得珍惜的現實。
我們不用總是往前看,也不用總是疲於奔命,追趕所有的人生目標。
真正看到此刻,把熱情放在此刻,我們立刻就能感受到幸福。
無常是人生常態
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承認,世事無常,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或許,我們努力去做一件事,最終卻無法成功;
我們付出真心,卻遭遇欺騙和背叛;
我們為理想拼盡全力,命運卻將我們推向了另一條路。
生命的無常,往往讓我們深感無力,然而,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阿德勒曾說:
“人生難免遭遇變數和痛苦,但這並不意味著人生失去了價值。”
事實上,正是這些不完美,構成了生命的真實面貌。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面對無常呢?
阿德勒提出了兩個關鍵建議。
首先,學會課題分離,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部分。
課題分離是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強調我們必須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他人的課題,並且只對自己的課題負責。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來源於試圖去幹涉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比如別人的看法、命運的走向,甚至是意外的發生。
一旦無法成功,我們就自怨自艾,可是,這種干涉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行不通的。
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自己。
岸見一郎的母親臥病在床、時日無多時,她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保持積極的心態,要求兒子教自己德語。
這種態度,讓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依然保持著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尊嚴。
在遇到問題時,放棄無法改變的部分,積極應對能夠掌控的部分,能夠讓我們接納無常,自由地生活。
其次,我們要培養勇氣和責任感,擁抱挑戰。
即使生命無常,我們也不應該逃避,而是要直面困難,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力量,用行動為人生創造意義。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小說《樹上的男爵》中,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主人公柯西莫無法忍受壓抑的家庭氛圍,憤然離家,發誓終身生活在樹上,再也不踏足地面。
在餘生當中,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樹上王國,也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這個充滿浪漫色彩的故事,是對人類勇氣的讚歌。
在身處困境時,柯西莫沒有選擇屈服,而是走向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他無悔於自己的選擇,並在其中怡然自得。
面對無常,我們能做的,不是等待命運決定一切,而是對自己的內心負責,積極採取行動,改變自身的處境。
有人說:
“幸福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帶著痛苦也能繼續前行的勇氣。”
面對世事無常,我們可以透過課題分離,停止執著於那些不可控的事;
我們也可以透過培養勇氣,學會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然後勇敢前行。
過平衡的生活
在人生中,我們要面對工作、友情和愛情這些重要的課題,還要處理對生老病死、世事無常的恐懼,導致我們往往將娛樂視為無關緊要的事情。
但是,阿德勒認為,娛樂不僅是恢復能量的途徑,也是構建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
想象一下,度過忙碌的一週後,和朋友們一起去看一場電影,這種輕鬆的時光不僅能讓我們放鬆,還能讓我們的精力得到恢復。
岸見一郎曾經對娛樂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它缺乏價值,直到他遇見了中島醫生,才明白,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往往會更加樂觀,也有更充足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的壓力,過上平衡的生活。
岸見一郎因心臟問題接受搭橋手術時,主刀的中島醫生在見到他後,一眼就看穿了他內心的恐懼,便出口安慰道:
“你可以不用強顏歡笑。
這種手術確實有些嚇人,但我對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
中島醫生的專業和樂觀,讓岸見一郎如釋重負。
在醫院養病期間,岸見一郎發現,中島醫生隨時都很熱情,無論是對待患者還是同事,他始終態度溫和,極有耐心。
他常常開玩笑說:
“我把醫院當作遊樂場。”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岸見一郎,中島醫生即使身處高壓的環境,依然能找到放鬆的方法,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生活哲學。
其實,娛樂並不僅僅是閒暇時刻的消遣,它代表了一種內在的心境,一種面對人生課題時的鬆弛態度。
雖然我們應該認真對待人生課題,但也不需要隨時保持緊繃,不然可能會讓自己被焦慮和緊張吞噬,甚至讓自己不堪重負。
真正聰明的做法,是在承擔責任的同時,學會給自己減壓,保持樂觀的心態,腳步輕盈地度過每一天。
幸福的要義
對我們來說,幸福是畢生所求。
但是,幸福不是遙遠的幻想,也不是衝破難關後的獎賞。
能否獲得幸福,取決於我們在面對人生課題時,是否有勇氣做出選擇、採取行動。
首先,幸福和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密切相關。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自己的情感與需求,真正認可自己、喜歡自己,我們才有勇氣追求想要的生活。
其次,幸福也體現在人際關係中。
在與人相處時,我們要培養共同體意識,與他人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關係,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創造真誠的情感聯絡,並在群體中得到歸屬感。
最後,要得到幸福,我們還要跳出對生老病死和人生無常的憂慮。
我們無法控制外界的變化,卻可以選擇自己的應對方式。
當我們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無常,也就能更加從容地面對一切了。
幸福的要義,不在於命運給了我們怎樣的饋贈,而在於我們選擇的生活態度。
當我們相信自己,勇敢地愛自己和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我們就能鬆弛地享受生活,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無限的光彩。
好了,講到這裡,《從此刻開始幸福》這本書的共讀就全部結束了。
每本書都是一場值得期待的旅程。我是週週,期待在下一本書中與你相遇,再見!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