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這兩天刷影片,發現總有人說00後開始整治金融圈了??啥?怎麼就整頓上金融圈了?

看到後面發現,整治的是借貸平臺😅。
啥意思呢?就是年輕時,好好還信用卡和貸款,把徵信養得白白胖胖的,等到老了,一次性把徵信變現,薅一把大的!等不及的更是已經開始行動了。
一開始,我還以為大夥玩梗呢,點進評論區才發現來真的啊?!一堆人曬截圖說:“無人扶我青雲志,我自貸款至山巔。”


不兒?徵信還能變現?這玩意不是個人信用證明,坐飛機高鐵啥的不都看這呢嘛!
結果評論區早就看透了,賣徵信擼一大筆,搞個幾百個w,啥✈高鐵的,有我邁巴赫開得得勁麼?有我大奔坐得巴適不?


還有大孝子出主意,假如直接拿上爺👴的身份證,庫庫借那不是更沒事了?反正咱爺也不要出門。。真有催債電話打來,打他個成千上萬個,也啥事沒有啊!


有正義使者站出來質疑,這樣養徵信借來的,真不還了啊?立刻有人跳出來說,我賣了自己徵信換來的錢,憑什麼要還?
更有人直接說,不能變現的徵信,不白養這麼多年了嗎?到死前徵信還沒有變現,實在是浪費了,這樣的話,信用有啥用?一文錢不值啊。


還有邏輯大王直接得出結論,所有人沒徵信,那就是所有人徵信都沒有問題嘍!好好好,還整上群體效應了。


這邊更有高手,反客為主,啥叫我欠錢啊,這是發給我的啟動資金,是銀行在我這存的錢!


???這養貸擼把大的真這麼可行?你當銀行是吃乾飯的?就讓你們這樣隨便薅羊毛?那點小套路,銀行不隨隨便便給你拿捏了啊?!
為了搞清楚這個事兒,我找了倆銀行專門負責做信貸業務的朋友嘮嘮,一個是做產品的,一個是管理層。
我綜合一下他們的看法,給大家說說,這個東西到底靠不靠譜。

當頭一問,老了去找銀行,還能不能嘎嘎下款?
結論是不太行。
銀行根本不傻,現在貸款業務基本都是大資料審批了,年齡必然是稽核的一項。高齡是一個嚴重的減分項,基本上超過60歲,貸款就很難貸出來了,除非你有抵押物。
但既然是薅銀行,那就肯定拿不出,也不會拿出抵押物了,純純想空手套白狼,很難實現。想用咱爺奶身份證,擼大的肯定更是不行的了。

經常看到有人說,隨便註冊個網貸APP上顯示的授信額度,就不低了,比如啥“最高可借30萬”。這種真能隨便借出來麼?

答案是,不能。實際上,可能你真能申請到的只有幾萬塊。像一些比較保守的四大行,可能只給幾千到幾萬的額度,超過10萬的很少見。這才是正常銀行的授信邏輯。
另外,因為徵信是互通的,比如,你已經從招行借了10萬,再去工行借10萬就不太可能了。因為所有銀行都能看到你的借款記錄,如果你已經背了很多債了,他們自然不會輕易批貸。
但是聊下來,比子發現薅好幾筆也不是完全沒可能。兩位銀行朋友都提到。徵信系統其實是有bug的。

什麼bug呢?
首先,銀行貸款資訊並不是即時上報徵信的。它一般都是“T+1”——就是當天借出去的錢,不是立刻上報,而是等到晚上,銀行系統關賬以後,再統一批次上報。所以,理論上你可以當日瘋狂薅!
舉個例子:
早上8點,從A平臺開始,走那種秒批秒放款流程,拿下第一筆。
接著8點半,B平臺衝!注意需要衝當天申請,當天就放款的那種。
9點,C平臺繼續衝!
……
一路衝到傍晚,等到銀行下班之後才把你的貸款資訊上傳系統,這時候,你已經往錢包裡薅了n筆。所以理論上,確實有可能在一天內薅到多筆貸款。

但先別急,這種貸款特種兵可不是好當的。
1️⃣ 能秒批的貸款平臺,額度一般不高。別幻想什麼一筆就搞幾十萬,通常都是幾萬塊封頂,一般很難超過10萬。
2️⃣ 節奏必須掐得死死的。為啥說是貸款特種兵?因為你要事先準備好所有材料(身份證照片、銀行卡號、緊急聯絡人、甚至有的平臺還會讓你錄影片確認),開啟一個搞一個,中間不能出錯。
一旦卡殼、稽核慢、或者有一家銀行提前上報了,說不定就直接game over了。

除了極限操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之前沒在一些高利率平臺借過。
這些借款記錄就算已經還上了,還是會對你的徵信產生影響。
比如說,曾經你在利率特別高的平臺(百分之二三十那種)借過錢,銀行可能就會認為利率低的地方不把錢給你,才會在選高利率啊,因此拒絕批貸款。

而且,如果事後真有銀行較真兒,查明瞭你一天擼多家,而且一開始就不打算還,那你這個手法妥妥的構成詐騙,如果銀行較起真兒來,搞不好還得坐牢。
冷知識: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即構成詐騙罪。

銀行朋友說起,近兩年還出現了一種專噶銀行的新型詐騙手法!
具體來說,一些公司開找職業揹債人,一般去偏遠地區找候選物件,最好是那種不坐高鐵、不住酒店、也不出遠門,一輩子都在當地的,然後開始包裝:
第1️⃣步,給他們註冊皮包公司,讓他們當法人。
第2️⃣步,開始瘋狂在公司賬戶上刷流水,刷個一年半載,賬戶上幾百萬資金進進出出,看著賊正規。
第3️⃣步,給他們名下掛點二手破車,甚至安排他們假結婚。
因為很多銀行評估時,已婚狀態=更穩定、更靠譜,團伙連這些細節都拿捏得死死的。

就這樣,經過一兩年的精心包裝,銀行一查:哇,這人有公司、有流水、有資產、已婚、穩得一批啊!
OK,貸款批下來,幾百萬到賬。然後呢,幾百萬中的大頭被詐騙團伙瓜分,給這位揹債人丟個幾十萬意思意思。剩下的債務啥的責任,全扔揹債人頭上了。
但這對揹債人也沒啥影響,反正拿著幾十萬回老家,房子一買,手機一關,誰愛找誰找,誰也找不到🙅
這類人本來也沒打算和社會有什麼接觸,現在拿著幾十萬回家,天天遛遛彎,吃吃喝喝,舒服得不行。

這種犯罪手法這兩年數量暴漲,已經成為近幾年專殺銀行的殺豬盤。
對銀行來說,幾百萬可能是九牛一毛,但麻煩的是,這個模式這兩年越來越多,甚至形成產業鏈,所以現在銀行已經重視起來了,官方也開始嚴厲打擊這種殺豬盤。
這可是正經的詐騙,是要進去蹲著的。

(來源:央廣網)

那話說回來,哪怕我手很快,頭也很鐵,也做好了與世隔絕的準備,想安穩度過後半生養老,可行嗎?
首先,徵信問題現在就已經和日常生活綁得越來越緊了,監管也只會更嚴格,未來徵信限制會嚴格成啥樣呢?
現在你失信,可能限制高鐵、飛機,未來說不定連滴滴也不讓打,外賣也不給點,想開通微信支付啥的都得先做人臉識別+信用分驗證。
搞不好將來你想打遊戲買個皮膚,都得彈出個根據您的信用狀況,您暫無許可權提示框。萬一失信連手機都不讓帶,微信也不讓用,你能接受嗎?這些可都是未知數。
2024年底最新推出的拒執罪,就是對這種有錢不還,強有力的震懾打擊。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如果你是00後,現在開始養徵信,等到50多歲,都30年後了。
到那時候,銀行的漏洞還會存在,T+1這種資金清算時延問題還不能解決嗎?還能讓你割到銀行韭菜不?你今天看似可鑽的空子,都是埋在泥裡的雷啊。
再者,那時的徵信系統和大資料會有多發達?還能指望手機一關,逍遙自在地躲過去嗎?

所以,我說句實話——別想了,這危險係數極高啊。大🔥千萬不要嘗試!別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真的演砸了,世上可沒有後悔藥!🙏🙏🙏

作者:比比
責編:比比
主筆:比比
組稿:菁菁
設計: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