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上岸”的金融黑灰產,變著法在平臺上“裸奔”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防火牆”還能更堅固嗎?(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文 | 柒財經 · 佳怡 <<<<
網上流傳一句玩笑話:一家公司不放貸,就好像沒有靈魂一樣。
但更確切的說法或許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不放貸,就好像沒有靈魂一樣。
這不,後起之秀小紅書,也選擇步先輩後塵,透過販賣貸款廣告這件事,給自己的“靈魂”裝上了翅膀。
01 從教你“買買買”到教你“貸貸貸”
近日,柒財經在瀏覽小紅書時發現,有貸款中介公司在平臺上投放廣告。
從一條右下角打著“贊助”標識,標題為“幫客戶下款30個,收入1.1個,這個收入是不是很哇塞”的筆記點進去,其賬號主體為“某某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身份資訊為已完成了藍V認證的“中介公司”。
該賬號主要釋出了一些“貸款中介很重要”、“網貸如何置換成銀行貸款”的內容。
據悉,小紅書的筆記有兩種方式會展示“贊助”標識:
博主、達人與商家合作,在小紅書旗下的蒲公英網站報備,屬於商單合作的帖子;專業號的資訊流推廣帖子,需要支付費用,用以獲得更多曝光和關注。

▲圖源:小紅書
另有,還有標記“廣告”二字的筆記,按點選收費,旨在為商家精準引流(跳轉外鏈),實現鎖客、續單、復購等量化目標。
但不管是哪種形式,都意味著,小紅書也沒有逃離從教你“買買買”到教你“貸貸貸”的這條流量轉化老路。
事實上,揹負著緊迫的商業化任務,小紅書正以更加積極的“恰飯”舉措,驅動來自金融領域的客戶急速增長。
柒財經注意到,目前,包括微粒貸等眾多知名助貸企業,以及國有六大行,部分城商行、股份行和農商行,中國人壽等巨頭,均已在小紅書“安家落戶”。
小紅書旗下聚光中心的規則顯示,金融行業機構可以直接入駐其專業號,即藍V認證,經營貸款類業務可以是持牌消金公司,也可以是成立不少於2年,註冊資本不少於1個億,且不得為個體工商戶,取得監管部門發放的許可證的小貸公司。
▲圖源:小紅書
換言之,只要符合要求,無論是消金公司,還是小貸公司,都能在小紅書營務生意。
熙熙攘攘皆為利來。也因此,很多使用者吐槽:“現在的小紅書,不僅助貸機構越來越多,就像“缺錢了怎麼辦”“急用錢但無人可借”“輕鬆解決資金週轉困難”的廣子也越來越多。烏七八糟的。”
但好處是,除了B站、快手、小米、釘釘等大廠,大夥兒借錢的陣地又多了一塊,且能在評論區直觀洞見各助貸企業的異同與優劣。
柒財經親自體驗,點選帶有“廣告”或“贊助”水印的助貸企業的筆記,便能一步連結到對方的微信小程式或H5頁面,即可填寫資料、測算額度,申請錢款。
而站在身後的導流方——小紅書,自然也會分到一杯羹。
但值得一提的是,小紅書在賺錢的同時,似乎缺乏相應的監管力度,導致黑灰產“毒瘤”層出不窮,也侵害了使用者的利益。
02 不容忽視的黑灰產“毒瘤”
雖然在大的方向上,小紅書對金融行業機構的敞開了“大門”,但在具體的細分賽道上,仍留有“小門禁”。
比如下面列表中,針對互金/貸款類業務,小紅書明確給信用卡停息掛賬、負債如何快速上岸等特定條線貼上了“禁止入內”的標籤。

▲圖源:小紅書
但柒財經注意到,當前在小紅書上,“停息掛賬、負債協商、x折借債”的帖子並不少見,發帖的大部分是律師事務所,告訴使用者欠款逾期不要慌,可以協商延期還款,甚至聲稱免費。接著溝通,律師事務所通常會私信,“這裡敏感詞過多,可以留個微信,安排律助和您對接。”
此為最直接的一種。
還有的是如下圖,以逾期使用者的名義,發小紅書問該怎麼辦,附帶“貸款”“負債人上岸”“網貸”“逾期”或者“逾期起訴”的標籤,評論裡要麼釋出和金融機構達成延期的簡訊,要麼宣稱自己有談妥的流程,但如果其他使用者想要了解是怎麼做到的,則需“私信”領取。這裡面的套路,想必大家都懂得。

▲圖源:小紅書
柒財經此前就曾與多家冠名法律顧問的債務規劃機構接觸,一名“法律顧問”表示,可以幫逾期的借貸人與金融機構交涉,能做到至少延期2年還款,對方停止催收,而且在延期結束後,讓金融機構簽署減免協議。在收費方面,其表示,按照柒財經所述本金46000元的5%收費,2300元。
但柒財經發現,在投訴軟體上有大量針對這些機構“花錢不辦事”的投訴。一使用者表示,其本人因網貸負債37萬且已逾期,找到一法律諮詢公司尋求幫忙延期,前後付了23900元的費用,簽訂合同三個多月了,對方仍沒有處理好,自己還每天收到網貸公司的催收電話,要求退服務費不成,發信息也不再回復。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公司透過各種途徑釋出誤導性的金融代理維權資訊,維權內容明顯超出金融服務協議賦予消費者的合法權利,而且以模糊的“律師”名義,誤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產生債務可免可延期,逾期徵信記錄可消可洗等錯誤認知,有“非法代理維權”的嫌疑。
一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告訴柒財經,“對於正規的金融機構來說,對確切遇到困難的使用者,是有相應的豁免政策的,使用者不需要依靠第三方,自己就可以撥打熱線和機構溝通,尋求一個寬鬆的還款計劃。”
▲圖源:小紅書
而小紅書對進駐法人或個人的身份資訊、內容稽核等層面的疏忽和紕漏,很容易讓個別騙子鑽了空子,給使用者帶來損失。
此前,大學剛畢業的姑娘胡佳曾向《中國消費者報》反映,她在小紅書購買衣服後,遭遇了騙子。不但被誘導開通了小米金融等多個信貸產品,欠下網貸38000元,還被騙子從其招商儲蓄卡中划走全部餘額約17000元。
再如,2月底,有使用者爆料稱,在小紅書搜尋欄裡輸入“貸款”“徵信太花”等關鍵詞,蹦出來的銀行和中介的營銷廣告中,竟然還有一堆冒充“外資銀行”賬號宣傳的“企業貸福利”等內容。
2月27日,大華銀行(中國)現身“打假”,其在官方公眾號的宣告指出:近期,該行發現有不法分子透過“小紅書”社交平臺冒用“大華銀行上海分行”“大華銀行”名義註冊賬號,釋出虛假資訊及開展非法活動。
大華銀行亦強調,此類行為已經嚴重侵害該行聲譽和合法權益,並可能對公眾造成誤導及財產損失。
▲圖源:大華銀行(中國)公號
實際上,有類似問題的平臺不止小紅書一家。
去年5月,廈門劉先生向《維權007》投訴稱,他在刷快手時,偶然看到一個貸款廣告的直播。廣告裡,主播信誓旦旦地宣稱“無需抵押、秒批貸款、低息無憂”,劉先生心動了,便按照提示下載了一個名叫“國信”的APP。
下載完成後,劉先生按照APP的要求,提交了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資訊。沒過多久,APP顯示他成功獲得了3萬元的貸款額度。正當他準備提現時,APP客服卻告訴他,需要先充值9000元作為“保證金”才能放款。劉先生雖然有些猶豫,但想到急需用錢,還是咬牙照做了。
但之後,客服又以“銀行卡流水不足”為由,要求他繼續充值。這時,劉先生才意識到被騙了。他立刻提出退款,但客服以各種理由拖延。直到最近,“國信”APP突然無法開啟,劉先生才徹底死心。
另有廣西的李女士向柒財經透露,在快手上刷到一個貸款影片,剛好最近手頭緊就戳了進去,客服以要確認還款能力為由,先說要流水,需存款餘額6000元,後面又說6000元太少了,系統稽核不過,要再存4000元湊夠1萬才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6000元打水漂了,騙子也沒了蹤影。
▲圖源:使用者提供的借款合同
而在近年來大力拓展金融業務的B站,此類事項也頻頻發生:有UP主以主動借錢,但要先付利息為誘餌,坑騙使用者錢財;還有人在B站被境外詐騙擄走20萬+;不法分子打著網戀名頭搞“殺豬盤”……
03 結語
從停息掛賬機構的廣告頻現,到胡佳被誘導莫名背上數萬元債務,到劉先生在虛假APP中充值被騙,再到李女士消失的6000元,這些案例暴露出一個殘酷的現實:平臺在賺取廣告分成的“一杯羹”時,卻未築起足夠堅固的“防火牆”。
在柒財經看來,小紅書們從“賣商品”到“賣貸款”的轉變,本質是流量變現的加速跑。但狂奔之下,若只顧著追逐“靈魂的重量”,卻漠視合規隱患,以及應盡的審查義務和應擔的社會責任,而讓使用者淪為商業遊戲的“代價”,必然也會被反噬。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