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偽裝:從“心肌炎”到多臟器衰竭的72小時|積水“談”心

【欄目簡介】
在心血管疾病診療的複雜征程中,經典病例猶如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深度剖析病例,可以汲取寶貴經驗,洞察疾病發展的微妙規律,掌握疾病診療的隱匿線索,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診療路徑。2025年6月22日起,北京積水潭醫院劉巍教授團隊聯合醫脈通心血管頻道推出積水“談”心」專欄,與大家一同開啟心血管疾病診療奧秘的探索之旅,共同發掘臨床病例的無窮價值。
第三期將與大家分享一例46歲男性患者,從“心肌炎”到多臟器衰竭的診療歷程。
積水“談”心
第一節:疑雲初現——心肌炎
又是一個不眠夜。夜晚的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沒有了白日的喧囂,但依舊有條不紊的忙碌著。急診室內,46歲的毛先生蜷縮在病床上,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聲。
半天前,患者喝隔夜冷飲後開始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多達10餘次,為水樣物,伴腹瀉10餘次,為水樣便,自覺臍周疼痛,嘔吐、腹瀉後稍好轉,無發熱,無腹脹,無頭暈、黑矇,無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遂就診於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醫院急診科。
自發病以來,患者精神欠佳,未進食,小便可,大便如上訴,體重無明顯改變。
患者既往體健,病歷乾淨得如同一張嶄新的白紙。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張“白紙”下是暗流湧動的“旋渦”。
既往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否認冠心病、腦血管病史,否認慢性腎臟、肺部疾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病史,否認外傷史,輸血史及手術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
個人史:生於遼寧,入院前常住於北京,無疫區、疫水、高風險傳染病地區接觸史。否認放射、毒物接觸史。無冶遊及其他嗜好。偶有吸菸、飲酒,量少。
婚育史:適齡結婚,愛人體健,子女體健。
家族史:否認遺傳性疾病家族史。
上下滑動檢視完整病史
查體示,體溫36.2℃,脈搏65次/分,血壓158/100 mmHg。一般情況可,自主體位,神志清,全身皮膚黏膜色澤正常,無蒼白紫紺,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溼囉音,心律齊,未聞及早搏,心臟聽診未聞及瓣膜及其他雜音,未聞及心包摩擦音,腹軟,無肌緊張,上腹部及臍周壓痛,無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
體格檢查除顯示血壓升高、上腹部及臍周壓痛外,無明顯異常。然而,本考慮為夏日急性腸胃炎的普通診斷;卻因心肌酶檢查的升高引起了警惕。
心肌酶檢查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0.28ng/ml、肌紅蛋白(MYO) 331.35ng/ml、高敏肌鈣蛋白I(hsTnI) 707.400 pg/ml,考慮急性心肌炎可能收入心內科。
表1 2025年6月22日急診化驗結果

圖1 急診心電圖
注:竇性心動過緩
第二節:迷霧重重——多指標失控的致命轉向
22:00患者考慮診斷為心肌炎、嘔吐,收治入院,給予泮托拉唑輸液、葡萄糖氯化鈉補液等治療。複查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緩。心室率53 bpm,PR間期172 ms,QRs時限88 ms,QT/QTc-Baz 440/412 ms。

圖2 入院後心電圖
6月23日凌晨2:00,患者仍有腹痛症狀,間斷嘔吐,複查化驗並急查血澱粉酶。血澱粉酶回報提示澱粉酶水平升高(290 U/L,範圍值35~135)。請消化內科醫生會診表示,不除外急性胰腺炎可能,囑禁飲食、補液,並持續泵入生長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療,同時給予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進行抗炎治療。
6月23日10:00,患者腹痛仍明顯,強迫左側臥位。查體示,神志清,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溼性囉音,心音可,心律齊,未聞及雜音,腹脹,全腹壓痛,以劍突下為著,雙下肢不腫。
表2 6月23日化驗結果(1)

表3 6月23日化驗結果(2)

血澱粉酶檢查回報290U/L,高於正常上限(135U/L),WBC飆升、CREA指標翻倍、ALT/AST暴增,便潛血和嘔吐物潛血也均呈陽性,上述結果均在提示病情或許遠不止“心肌炎、嘔吐”那麼簡單。
遂請消化內科和普外科專家會診。
消化內科專家診斷為腹痛、高澱粉酶血癥,急性胰腺炎待除外;①同意由心內科醫生繼續診治,建議給予禁食、補液等治療,並監測離子變化;②建議完善腹部影像學檢查,評估胰腺、肝膽病變,完善門靜脈、腸繫膜上動脈、腹主動脈等腹部血管超聲檢查;③建議完善尿澱粉酶、監測血澱粉酶、凝血、血鈣、肝功變化、血氣分析變化。 
普外科專家診斷為腹痛(原因待查);①建議繼續由心內科進行禁飲食、補液等治療;②建議複查生化、血尿澱粉酶、凝血功能等;③如患者條件允許,建議完善肝膽胰脾彩超、血管彩超、腹部CT等進一步評估患者病情,及時根據患者病情調整治療方案;④由心內科及消化內科隨診。 
會診後立即完善胸部和腹部CT和超聲檢查。
影片1
胸部和腹部CT檢查示:雙肺小葉間隔增厚;雙側胸腔積液;雙下葉膨脹不全。膽壁毛糙增厚,急性膽囊炎,鄰近十二指腸及結腸肝區輪廓毛糙,周圍條索狀水腫,肝周少量積液。脂肪肝,左腎低密度影,考慮囊腫可能。右腎小結石,胃管置入後,前列腺鈣化灶。
心臟彩超示:①各房室腔大小正常。②各室壁厚度正常,室壁運動普遍略減低。右室壁運動正常。房、室間隔連續完整。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CDFI)示,房、室水平未見明顯分流。③各瓣膜形態、結構、活動未見明顯異常。CDFI示三尖瓣可見少量反流訊號,餘瓣口未見明顯異常血流。脈衝多普勒(PW)和連續多普勒(CW)示,各瓣口流速正常。④主動脈內徑正常,肺動脈內徑正常。CDFI示大動脈水平未見異常分流。⑤心包腔未見積液暗區。心臟超聲提示,三尖瓣反流(輕度)、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範圍低限。

圖3 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
腹腔彩超檢查示,腹腔可見遊離液,液體欠清亮。右側腹、下腹正中及左側髂窩液深分別約1.3 cm、2.8 cm和4.2 cm。
肝膽胰脾彩超示,肝臟顯示區形態飽滿,包膜光滑,內部回聲瀰漫增強,肝內血管回聲欠清晰,門靜脈內徑未見明顯異常,為入肝血流。膽囊大小約8.4 cm×4.0 cm,壁厚約0.4 cm,毛糙,內可見密集細點狀中低迴聲沉積,範圍約3.3cm×3.0cm,肝內外膽管未見擴張。胰腺顯示欠滿意,大致觀察胰腺頭部厚約2.9 cm,體部厚約2.0 cm,尾部厚約2.1 cm,表面欠光滑,回聲欠均勻,胰管未見明顯擴張。胰腺周圍可見液性暗區,較厚處厚約1.2 cm。脾探查不滿意。超聲提示,脂肪肝;膽囊形態飽滿,壁厚、毛糙;膽囊內膽泥沉積;胰腺體積增大、回聲欠均伴周圍積液——炎性改變可能。
6月23日 15:00,影像學檢查完善後,為明確診斷再次請多學科專家會診:
➤消化內科:
•診斷意見:脂肪肝、膽囊形態飽滿,壁厚、毛糙,膽囊內膽泥沉積,胰腺體積增大、回聲欠均伴周圍積液——炎性改變可能。
•治療建議:①已給予禁食、生長抑素抑制胰液分泌、補液等相關治療,考慮患者感染較重,建議繼續加強抗感染治療;②目前尚未明確是否為急性重症胰腺炎導致的重症感染,仍需進一步明確有無腸道、膽囊炎所致感染;③患者目前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預後差。 
➤普外科:
•診斷意見:腹痛,考慮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可能,不除外急性胰腺炎;
•治療建議:①繼續禁飲食、補液、抑酸、抗感染、解痙、鎮痛、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療;②考慮急性膽囊炎可能,若患者條件允許,必要時可聯絡介入科行膽囊穿刺治療;③繼續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腹部症狀體徵變化,監測血常規、CRP、生化、澱粉酶、凝血功能,及時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④患者D二聚體>24mg/L,建議血管外科會診進一步評估患者病情。
➤血管外科:
•印象:腹痛待查、憋喘待查;
•治療建議:①完善胸腹部主動脈CT血管造影(CTA)排查血管相關疾病;②完善肺動脈CTA排除肺栓塞;③請其他相關科室會診治療;④針對性對症治療;⑤待結果明確後繼續進行會診。
➤呼吸內科:
•患者神志清楚、發熱、腹痛、喘息貌、儲氧面罩吸氧,今日血氣分析提示低氧血癥。肺CT提示雙下肺滲出,雙下肺胸膜增厚。 
•治療建議:①患者病情危重,建議加強呼吸支援,對症支援治療;②患者D二聚體顯著升高,不除外肺栓塞,可根據肝腎功能給予抗凝治療,如病情許可完善CT肺動脈造影(CTPA)檢查協助明確呼吸衰竭原因;③給予抗感染治療,觀察體溫、胸部影像學、血常規等炎症指標變化;④呼吸內科隨診。 
上下滑動檢視完整會診結果
6月23日下午17:00,病因仍未明確,患者情況再次惡化。
患者仍強迫左側臥位,腹痛明顯,多次對症鎮痛解痙治療效果不佳。炎性指標明顯升高,間斷出現體溫波動,最高約39℃。
考慮腹腔感染明確,急性膽囊炎、胰腺炎及胃腸炎不能除外,予患者美羅培南聯合奧硝唑、萬古黴素抗感染治療,並進行生長抑素、烏司他丁、泮托拉唑持續泵入治療。繼續禁食水,維持補液擴容治療,中心靜脈壓(CVP)維持在11-17 cmH₂0;並根據的患者CVP等,調整補液速度及劑量。
患者心肌酶進行性升高,結合現合併感染中毒性休克狀態,不能除外心肌炎,仍需積極控制感染等誘因。
隨後患者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伴煩躁不安,血氣分析提示合併代謝性酸中度合併低氧血癥,肺部CT提示肺部滲出徵象。
值得關注的是,患者對面罩吸氧及無創呼吸機均不能耐受,外周SPO₂逐漸下降。考慮現存在插管指徵,予患者鎮靜,並呼叫麻醉科行氣管插管,過程順利,後予患者IPPV模式輔助通氣治療,吸氧濃度100%,呼吸頻率17bpm,PEEP 5cmH₂0。後患者外周SPO₂可逐漸維持於96%左右。
患者白天入量約3800+ml,少尿狀態,約200+ml。積極補液,保證入量,並結合複查化驗,考慮腎功能惡化,存在急性腎損傷表現,予患者CRRT治療,進一步清除代謝毒素並糾正酸鹼失衡,改善腎功能。

圖4-圖9 2025年6月22-23日血氣分析結果(左右滑動)
感染中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SIRS),合併肝腎功能不全、心肌損害等多臟器功能不全、無創呼吸機不耐受……,上述情況均提示患者的預後不良,死亡風險極大。
考慮到後期可能需要進行高階生命支援裝置等輔助,積極聯絡ICU進一步監護治療;並向患者家屬充分交代疾病風險,家屬表示理解,要求繼續積極搶救。
第三節:終極線索——ICU裡的生死較量
6月24日上午10:00,患者被轉入ICU進行治療。
入ICU時患者血壓較低(約60/40 mmHg左右),肢端溼冷,考慮微迴圈障礙,嚴重休克,急查動脈血氣分析提示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組織缺氧,予碳酸氫鈉注射液快速靜點糾酸、複方氯化鈉注射液充分補液擴容,上調去甲腎上腺素。
行脈搏指示連續心輸出量(PiCCO)監測提示低心排量,完善床旁超聲提示室壁運動不協調,無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為58%,暫不考慮心源性休克,結合患者血象及降鈣素原(PCT)水平明顯升高,考慮感染性休克可能性大,同時存在凝血功能異常,予留取血培養、血NGS、痰培養,應用美羅培南+萬古黴素+卡泊芬淨聯合抗感染治療。
然而,患者到底是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還是其他某種未知疾病或中毒,仍未明確。考慮到患者的多器官損傷,已遠超出普通感染的範疇,遂送毒物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與此同時,加大血管活性藥物劑量,行床旁體外膜肺治療(治療模式V-A ECMO)。患者凝血功能差,考慮合併‌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輸注新鮮冰凍血漿、人纖維蛋白原和人凝血酶原複合物等糾正凝血功能,積極尋找多臟器功能衰竭原因。患者急性腎損傷,予以連續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進行容量管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隨後患者出現腹脹,腹壓升高,密切監測,警惕腸麻痺,腸壞死。患者病情危重,預後差,充分與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

圖10 ICU心電圖1(6月24日11:31)
注:竇性心動過速

圖11-12 ICU監測結果(左右滑動)
再次複查心臟彩超結果(6月25日)提示,左室肥厚,左室壁運動欠協調;左心功能正常低值,右心功能稍減低;心包積液(少量)。

圖13 心臟彩超結果
影片2
隨後,一份來自北京高新醫院的毒物檢測報告打破了僵局,毒物送檢結果回報秋水仙鹼水平明顯升高(37.5 ng/ml,參考範圍3.0 ng/ml)。
至此,真相終於浮出水面——患者系重度秋水仙鹼中毒。
然而,就在患者家屬以為結局將是“拔開迷霧見晴天”的大圓滿結局時,解放軍總醫院張錫剛教授的會診意見打破了所有的僥倖——秋水仙鹼37.5 ng/ml遠超正常值數倍。凝血功能異常、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徵、DIC、急性腎損傷、急性心衰、惡性心律失常也均符合秋水仙鹼中毒表現。進行血液淨化治療多日後,毒物濃度仍高,考慮重度秋水仙鹼中毒。更令人絕望的是,在治療方面,秋水仙鹼中毒並無特異性解毒藥物,雖予以血液淨化、體外膜肺氧合等器官支援治療,但秋水仙鹼中毒對器官功能損害為不可逆損傷,且推測患者攝入劑量遠超中毒劑量,死亡率接近100%。
會診意見猶如提前寫好結局的宣判書,讓剛剛燃起的微光瞬間被更深的黑暗吞噬。
當天深夜,死亡的預判最終到來。患者因膿毒性休克、感染性多臟器功能衰竭、DIC和電解質紊亂、夜間持續室速(給予電覆律、腎上腺素、胺碘酮不能轉復),後心率降為0,ECMO轉速逐漸下降,這場72小時的鏖戰,最終以搶救無效宣告落幕。

圖14 患者死亡前心電圖
注:心室內傳導阻滯,電軸右偏
結語:追根溯源——探秘秋水仙鹼中毒
➤秋水仙鹼概述
秋水仙鹼是一種草酚酮類生物鹼,1820年從秋水仙的球莖中分離出來並命名。秋水仙鹼的臨床應用極為廣泛,是痛風性關節炎、地中海熱、心包炎等疾病的治療常用藥物,它的衍生物也可用於抗癌藥物的合成。
然而,秋水仙鹼的治療窗窄,老年人及腎功能不全者更易蓄積導致中毒。食用黃花菜也可導致秋水仙鹼中毒,近年來秋水仙鹼急性中毒的報道也呈上升趨勢,且具有較高的致死致殘率。研究報道,秋水仙鹼病死率在10%~14.3%。
➤秋水仙鹼的藥代動力學特性
秋水仙鹼片劑口服後,可經胃腸道迅速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腸和迴腸,服藥後0.5h ~ 3h達血藥濃度峰值,口服2 mg的血藥峰值約為2.2 ng/ml,生物利用度24%~ 88%,目前報道的表觀分佈容積為7 ~ 21 L/kg。由於表觀分佈容積較大,秋水仙鹼進入機體後迅速分佈於各組織,在人體內白細胞、腎、肝、脾、腸道內濃度高,可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由於腸肝迴圈,進入腸道的秋水仙鹼可再次吸收入血。
秋水仙鹼血漿蛋白結合率為10% ~ 34%,清除半衰期平均為4.4h ~ 16h,中毒患者為11h ~ 32h,停藥後藥物排洩仍持續約10d。秋水仙鹼主要經肝臟代謝,大部分經過膽汁排洩,約10% ~ 20%以原形經腎排洩,當肝功能受損時,腎臟排洩增加,當腎功能受損時,半衰期延長。
➤秋水仙鹼的毒理機制
秋水仙鹼進入體內後選擇性與有絲分裂細胞中微管蛋白亞單位結合,阻斷有絲分裂紡錘體形成,有絲分裂受阻。在細胞有絲分裂較強的組織如胃腸道、骨髓、毛囊更加顯著。當秋水仙鹼與肌細胞微管蛋白結合後,可造成對骨骼肌、心肌細胞直接毒性作用,與中性粒細胞微管蛋白結合,改變細胞膜結構,抑制細胞趨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動物研究顯示,秋水仙鹼能破壞腸道上皮絨毛結構,增加細胞凋亡,改變細胞通透性,破壞腸屏障功能,進一步導致膿毒症發生。
➤秋水仙鹼中毒高危因素(表4)
表4 秋水仙鹼中毒高危因素

➤秋水仙鹼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表5)
表5 秋水仙鹼中毒各階段主要臨床表現

➤秋水仙鹼中毒治療
秋水仙鹼中毒無特效解毒劑。治療遵循中毒救治原則,包括減少毒物吸收、促進毒物排出、藥物應用和器官功能支援治療。

圖15 秋水仙鹼中毒救治流程圖
生命無常,醫學有界。這場與死神的博弈見證了醫學的力量與侷限。願每一個生命都能得到尊重與呵護,願每一次心跳的消逝都能成為推動醫學進步的力量。
參考文獻: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急救復甦和災難醫學專業委員會,等. 秋水仙鹼中毒臨床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2023,32(2):162-16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2.006.
專家簡介
劉巍 教授
•北京積水潭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工作15年,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Tan Tock Seng醫院,日本東邦大學大森醫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美國休斯頓德州醫學中心Methodist醫院Debacky心血管中心及德州大學醫學部接受心內科及心血管介入培訓
•擅長冠心病診治,結構性心臟介入治療。在國內首先開展準分子雷射治療複雜冠心病
•目前擔任歐洲心臟病學會委員,美國心臟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冠心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分會理事,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結構學組委員等,北京生理學會理事
專家簡介
薛佳 醫生
•北京積水潭醫院心內科住院醫師,碩士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在ESC heart failure, 中國迴圈雜誌,中華內科雜誌等發表學術論文
•主要研究方向為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