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影響免疫療效,該怎麼補?

文 | 菠蘿
腸道菌群和免疫治療
2018年,來自美國和歐洲的三篇論文同時在《科學》發表,證實了腸道菌群在人體抗癌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的第一個重要結論,就是腫瘤患者一定不要濫用廣譜抗生素!
如果腫瘤患者在免疫治療前後(治療前兩個月或治療開始後一個月)使用過廣譜抗生素,讓體內菌群尤其是腸道菌群紊亂,免疫治療效果就非常差。無論是無進展生存期,還是總生存期,都顯著低於沒有使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這說明一個健康完整的腸道菌群環境,對於抗癌免疫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重要結論,是優質菌群“不是固定和唯一的。

當知道腸道菌群和免疫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後,所有人都在問:

到底什麼是“優質菌群”呢?

但三篇論文居然找到了三種截然不同的“優質菌群”!
法國人找到的是嗜黏蛋白阿卡曼氏菌,美國北部研究小組找到的是長雙歧桿菌、產氣柯林斯菌和屎腸球菌,而美國南部研究小組找到的卻是瘤胃球菌。三篇文章找到的,能幫助免疫治療的“優質菌群”居然沒有交集?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定論。
我個人認為,或許壓根就沒有標準的“優質菌群”。不同的人、由於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等不同,“優質菌群”也是不一樣的。大機率根本不存在對免疫力最好的一種菌。
真正最值得關注的,是整個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三篇論文雖然找到的“優質菌群”不同,但卻有個一致的結論: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越好,免疫治療效果越好!
腸道菌群種類豐富的患者,在治療之前體內免疫系統狀態就更好,免疫治療後,抗腫瘤效果也更好。
這和人類社會很像。健康的社會,一定是多樣性和包容度很高,各種人,各種職業都和諧共存,互相支撐。一個健康的腸道菌群,也是如此。
益生菌和治療效果
自從腸道菌群對免疫功能的重要性被發現後,很多患者都問我:菠蘿,我是不是應該吃點益生菌呢?
確實,最近益生菌的概念更火了,鼠李糖乳桿菌、雙歧桿菌、乳酸菌、乳桿菌都是常見產品。很多癌症患者也在吃相關保健品,望能調節身體,增加治療效果。
那到底有沒有用呢?
一方面,補充益生菌確實可能降低某些抗癌藥物的副作用,比如腹瀉和口腔潰瘍,這是有資料支援的。所以有需要的話,在醫生指導下大家可以適當補充。
但另一方面,現在沒有資料證明補充益生菌能增強腫瘤治療效果,無論是縮小腫瘤,還是延長生存期。
所以,任何人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吃這個益生菌肯定能提高抗癌效果!”,肯定都是忽悠。
更重要的是,有資料顯示,補充某些益生菌,反而可能降低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
2021年,《科學》的一篇論文首先發現補充益生菌的患者,免疫治療效果並沒有更好,反而有更差的趨勢。
科學家感到很吃驚,又做了動物試驗,結果發現給老鼠補充市面上常見益生菌,無論是雙歧桿菌還是乳桿菌,免疫治療療效都顯著更差,腫瘤長得更快。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經典的圖。

在以前,就連我都覺得吃點益生菌沒啥,想吃就吃唄,反正沒啥壞處。但自從看到上面這些資料後,我覺得得更加謹慎一點。

為什麼補充益生菌反而免疫治療效果變差了呢?

背後原因並不是十分清楚,但大機率應該和菌群多樣性有關。
前面說了,對於身體免疫狀態和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菌群多樣性。要實現這個目的,單獨補充任何一種益生菌,可能都意義有限,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讓菌群變得更單一。
如果把腸道比作一片土地,微生物就像土地上的植物。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獲得物種豐富的土地,那就不應該只大量播種特定的種子,哪怕它是所謂有益的植物。一個水稻田,豐富程度和穩定性,肯定遠遠不如熱帶雨林,甚至雜草林。
持續補充某一種益生菌,就有點像在土地上持續播種同一種植物,並不一定能增加生態多樣性。
提升菌群多樣性
如果益生菌不行,那幹啥可以提升菌群多樣性呢?
目前資料支援最多的有兩種方法,一是高纖維飲食,二是糞菌移植
飲食是對腸道菌群影響最大的變數之一。
有研究專門讓主要吃素的非洲人天天吃美國油炸食品,或者反過來,讓垃圾食品愛好者改吃素食為主,結果僅僅兩個禮拜,他們的腸道菌群組成就發生了極大改變,幾乎完全顛倒,這說明飲食對菌群的影響是快速而有決定性的。
前面那篇《科學》論文,不僅顯示益生菌無效,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膳食纖維有效!

這項研究中,

膳食纖維攝入多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後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長。

我們經常說要多吃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因為它有好處。一方面,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減緩血糖吸收速度等,這是直接影響。另一方面,這些纖維也是腸道內有益菌群的食物,能促進各種有益菌的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增強免疫力。
這文章中最顛覆的一點,是發現如果膳食纖維攝入多的患者同時補充了益生菌,好處居然就沒了。
最好的選擇,看起來是多吃膳食纖維,但不補充益生菌。
仔細想想,也有道理。攝入纖維有點像給土施肥,如果施肥後順其自然各種各樣植物都會長更好果施肥的同時了某一個,最出來就都多是這種植物反而單一
所以,根據膳食寶塔原理,蛋白質、脂肪、碳水、蔬菜、水果、肉類……什麼都吃一點,尤其多吃點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就更可能養出多樣化的菌群和平衡強大的免疫系統。

除了飲食來改善,還可以直接做糞菌移植。這個聽起來有點詭異的方法,已經被臨床初步驗證了。

糞菌移植不僅能在老鼠身上模擬人的腸道菌群,還能在人之間移植。如果把免疫治療效果好的病人菌群移植給效果不好的患者,能不能改善免疫治療效果?
2020年的時候,《科學》雜誌連續發了兩篇早期研究結果,顯示這個思路可行!
20多位對免疫治療耐藥的腫瘤患者吞下了數十顆特殊的藥丸,裡面不是別的,是來自對免疫治療響應好患者的冷凍糞便,裡面含有“優質菌群”。大家可能覺得有點噁心,但其實糞便膠囊沒有特殊顏色,或特殊氣味,和普通藥物沒啥區別。
讓人興奮的是,在吃了特殊膠囊後,這些本來免疫治療無效的患者,其中一部分還真的就對免疫治療響應了!甚至有個別患者出現了臨床完全響應,也就是腫瘤徹底消失。
優質菌群不止可以是來自患者,還可以來自健康人群。
今年剛公佈了世界首次此類試驗的結果,一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免疫療法的同時,還接受了來自健康人群的糞菌移植。通常情況下,免疫療法對這樣患者有效率大概40%,但這次研究中65%的患者腫瘤都顯著縮小,其中4人腫瘤完全消失。更大規模臨床研究正在進行。
看起來,整體移植優質的腸道菌群,比起單一補充某種益生菌,更有可能改善免疫狀態,提高免疫治療效果。
誰能想到,下面這句罵人的話,未來可能會是一句“醫囑”。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治療背後的科學,不是藥物宣傳資料,更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疾病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me i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Responses to Anti-Programmed Death 1 Immu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SCLC. J Thorac Oncol. 2019 Apr 23.
2. Negative association of antibiotics on clinical activi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an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n Oncol. 2018 Jun1;29(6):1437-1444.
3. Increased diversity with reduced "diversity evenness" of tumor infiltrating T-cells for the successful cancer immunotherapy. Sci Rep. 2018 Jan 18;8(1):1058.
4. Immunotherapy: Gut bacteria modulate responses to PD-1 blockade. Nat Rev Clin Oncol. 2018 Jan;15(1):6-7.
5. Gut microbiome influences efficacy ofPD-1-based immunotherapy against epithelial tumors. Science. 2018 Jan5;359(6371):91-97.
6. Gut microbiome modulates response to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melanoma patients. Science. 2018 Jan 5;359(6371):97-103.
7. The commensal microbiome is associated withanti-PD-1 efficacy in metastatic melanoma patients. Science. 2018 Jan 5;359(6371):104-108.
8.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plus 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melanoma: a phase I trial. Nat Med. 2023 Jul 6. doi: 10.1038/s41591-023-02453-x.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overcomes resistance to anti-PD-1 therapy in melanoma patients. Science. 2021 Feb 5;371(6529):595-602.
9.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promotes response in immunotherapy-refractory melanoma patients. Science. 2021 Feb 5;371(6529):602-609.
_________
往期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