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子刊丨重塑腸道屏障:新策略應對炎症性疾病與癌症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關鍵詞#腸道屏障 #炎症 #腫瘤 #治療
前言:
腸道屏障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重要防線,位於腸腔內含有各種微生物、食物抗原及毒素與黏膜免疫系統之間。它主要由物理屏障和化學屏障兩大部分構成。物理屏障由腸上皮細胞緊密連線而成,這些細胞透過緊密連線、粘附斑和橋粒等結構密切聯結,從而有效控制細胞間隙滲透;而化學屏障則依靠黏液層、抗菌肽以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等分子來抵禦外來微生物及有害物質的入侵。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文章針對重塑腸道屏障及新策略應對炎症性疾病與癌症,進行了詳細的綜述。
在健康狀態下,腸道屏障調控著腸腔內豐富的抗原負荷與區域性免疫系統之間的平衡,既能維持對常見抗原的耐受,又能及時應對致病微生物的入侵。
腸上皮細胞包括吸收型細胞、分泌型的杯狀細胞(分泌黏液)以及分泌抗菌分子的潘氏細胞等,它們共同構成了這一多層次防線。
細胞之間的緊密連線蛋白,如claudin、occludin和JAM等,不僅決定了屏障的密閉性,也在細胞更新、分化和修復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當腸道屏障受到損傷或功能失調時,會出現“滲漏性腸道”,使得腸腔中的細菌和抗原穿透上皮屏障,誘發區域性及全身性的炎症反應。
這種屏障破壞不僅是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重要機制,也與代謝性肝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結直腸癌以及風溼性關節炎、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種全身性疾病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遺傳因素(例如NOD2和ATG16L1基因變異)和環境因素(如腸道菌群失調、細胞因子異常等)共同參與了屏障功能的調控。
此外,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膽汁酸等)與上皮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屏障穩態也至關重要。
正常微生態不僅可以促進上皮細胞的增殖與修復,還能透過調節區域性免疫反應,維持屏障完整性。而當菌群失衡時,則可能加劇屏障破壞及炎症反應。
當前,針對腸道屏障功能異常的干預已成為治療多種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策略
最新的研究嘗試透過調節上皮細胞訊號通路、改善緊密連線蛋白的表達,以及利用益生菌、肽類藥物或特定小分子調控因子來恢復屏障功能,從而抑制區域性炎症、改善腸道微生態和降低腫瘤發生風險。
這些新策略不僅為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其他與腸道屏障失調相關的全身性疾病帶來了潛在的治療前景。
編者按:
總體來說,腸道屏障作為連線腸腔環境和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樞紐,其完整性對於維持區域性與全身健康具有決定性意義。
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探索其分子機制以及多重調控網路,為臨床上針對屏障失調的疾病提供更為精確和有效的干預手段。
Referenc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24)00390-X/fulltext

編輯:Jessica,微訊號:Healsanq;加好友請註明理由。助理:ChatGPT
征戰CA公眾號,以分享癌症領域最新研究為主旨,希望由此推動由實驗室向臨床應用的轉化。歡迎您的投稿與合作;也希望其他醫學科學家以推文的形式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點選👆,關注癌症研究進展
運營:美國Healsan諮詢公司CA專案組,專注於臨床科研及臨床試驗的服務公司,擅長於針對癌症的臨床科研設計及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撰寫。
網址:https://heals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