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每晚yy
來源:每晚一卷書原創
詩人但丁曾說:
“世上有一部永遠都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母親;
世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母愛,在這世上,有千萬種的模樣。
但每一種,都足以把人感動到淚流滿面。
母親節到了,今天且隨晚君一起品讀6位名家筆下的母親,感受溫柔深厚的母愛。
林清玄:
母親相信我能成為作家
我的母親一直相信我長大後能成為一個作家,所以她很關心我的寫作事業。
我小的時候,經常蹲在供奉祖先牌位的桌子前寫作,因為我們家只有一張桌子。
我母親會不時進來給我倒水,然後問我:
“我看你整天都在寫,你是在寫辛酸的故事,還是在寫有趣的故事?”
我說:“辛酸的也寫一點,有趣的也寫一點。”
我母親就會說:“少寫些辛酸的故事,多寫些有趣的故事。別人讀文章,是希望在文章中得到啟發,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讀了文章以後反而立刻跑到視窗跳下去。
如果那樣,這文章就沒有意義。”
我又問我的母親:“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麼辦?”
母親說:“碰到辛酸的事情,躲在被子裡哭一場就好了。”
感悟:
林清玄小的時候家裡日子清貧,飯都吃不飽。
可他偏偏立志成為一名作家,想靠著寫作來養活自己,改善生活。
父親聽了,當即給他一巴掌:做什麼白日夢,還不快去幹活。
母親趕忙過來摟著他,“我相信你能成為作家。”
是啊,這就是母親。
無論你的想法有多麼的天馬行空。
即便所有人都對你冷嘲熱諷,不屑一顧。
她也會撫著你的頭,微笑著支援你、鼓勵你。
李玫瑾教授說,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與支援,就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堅硬的後盾。
人生不易,生活很苦,當你在外打拼疲了,累了。
不妨找個時間回家,與母親閒談暢聊一番。
在母親這裡,你永遠能重拾生活的勇氣,找到前進的動力。

梁實秋:
母親的飯菜治癒了我的疲累
我想一般人都會同意,凡是自己母親做的菜永遠都是最好吃的。
我的母親平常不下廚房,但是她高興的時候,尤其是父親親自到市場買回魚鮮或其他南貨的時候,在父親特煩之下,她也欣然操起刀俎。這時候我們就有福了。
我十四歲離家到清華,每星期回家一天,母親就特別疼愛我,幾乎很少例外的,要親自給我炒一盤冬筍木耳韭菜黃肉絲,起鍋時澆一勺花雕酒,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
但是這一盤菜一定要母親自己炒,別人炒味道就不一樣了。
感悟:
每個中國人心中記憶猶新的東西,必然有一樣是吃食。
談起母親,更是如此。
我們正是靠著母親一道道菜的餵養,才能從咿呀學語長大成人。
那些歲月裡,一日三餐,桌上都會擺著美味可口的飯菜。
看似尋常的煙火中,卻藏著母親最為綿長的溫柔。
《舌尖上的中國》裡有這麼一段話:
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得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它總會在你記憶的脈絡中互相纏繞,承載著濃濃的愛意。
當你感到身心俱疲之時,回家吃一頓媽媽做的菜吧。
看著她笑意盈盈的面容,一切的心酸與苦楚都會變得不值一提。

梁曉聲:
母親是我文學路上的引路人
母親也是文盲。但母親與父親不一樣,父親是個崇尚力氣的文盲,母親是個崇尚文化的文盲。
對我們幾個孩子寄託的希望也便截然對立,父親希望我們將來都能靠力氣吃飯,母親希望我們將來都能成為靠文化自立於社會的人。
母親從外祖父那裡知道許多書中的人物和故事,而且聽過一些舊戲,樂於將書中或戲中的人物和故事講給我們。母親年輕時記憶強,什麼戲劇什麼故事,只要聽過一遍,就能詳細記住。
母親善於講故事,講時帶有很濃的個人感情色彩。我從五六歲起,就從母親口中聽到過《包公傳》《濟公傳》《楊家將》《岳家將》《俠女十三妹》的故事。
母親是個很善良的女人。善良的女人大多喜歡悲劇。母親尤其願意,尤其善於講悲劇的故事:《秦香蓮》《風波亭》《趙氏孤兒》《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母親邊講邊落淚,我們邊聽邊落淚。
我於今在創作中追求悲劇情節,悲劇色彩,不能自已地在字裡行間流溢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可能正是由於小時候聽母親帶著她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講了許多悲劇故事的結果。
感悟:
曾在書中看過一句話,媽媽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
媽媽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世界。
梁曉聲的母親沒什麼文化,她不認字,可她記性好。
梁曉聲小時候沒有書讀,母親就親自給他講自己聽來的故事。
口耳相傳中,母親的故事,早已給他悄悄埋下了一顆寫作的種子。
可以說,沒有那個愛講故事的母親,就沒有如今的作家梁曉聲。
《母親的影響力》中說: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猶如一股永不間斷的力量,將持續孩子的一生。
母親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
她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所以胡適曾說,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無論什麼時候,請不要忘記感恩我們生命中的這位人生導師。

餘秋雨:
一生中最大的勇敢都來自母親
大弟弟松雨守在媽媽病床邊的時間比我長。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他完全是在媽媽的手臂上死而復生的。
那時的農村談不上什麼醫療條件,年輕的媽媽抱著奄奄一息的嬰兒,一遍遍在路邊哭泣、求人。終於,遇到了一個好人,又遇到一個好人……
我和大弟弟都無數次命懸一線。由於一直只在乎生命的底線,所以媽媽對後來各種人為的人生災難都不屑一顧。
我知道,自己一生最大的勇敢都來自母親。
我6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她去表外公家回來得晚,我瞞著祖母翻過兩座山嶺去接她。她在山路上見到我時,沒有責怪,也不驚訝,只是用溫熱的手牽著我,再翻過那兩座山嶺回家。
我從小就知道生命離不開災難,因此從未害怕災難。
後來我因歷險4萬公里被國際媒體評為“當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與媽媽有關。
媽媽,那4萬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跡。
感悟:
小時候餘秋雨怕黑,擔心黑夜裡有鬼有怪。
可每當他牽住母親的手,心中有了依靠,就能在黑暗中自在行走。
長大後餘秋雨獨行四萬公里,路途坎坷。
面對險與難,只要念起母親那雙溫熱的手,他就有了繼續前行的勇氣。
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難以抵擋,令人膽怯的危機。
在你未長大成人之時,母親會替你遮風擋雨,幫你應對難關。
可當你長大後,母親再也不能擋在你的身前,為你引路。
在生命的至暗時刻,如果你不能獨自前行,結果只會越陷越深。
正如餘秋雨所說,母親帶給了我一生最大的勇氣。
無論前路有多麼泥濘,一想到母親那堅強的面孔,那雙溫柔的眼睛,我們內心就會生出無限的力量。
母親給孩子帶來的,是踏實的安全感,更是突破一切困境的勇氣。

胡適:
母親的溫柔給了我一個好脾氣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服總是和我的一樣。
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
我母親只裝作不聽見。
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
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感悟:
胡適大哥賭博欠下了外債,年三十晚上被討債人堵住了家門。
大哥悄悄地溜了出去,母親就不急不躁,四處湊錢替他應付。
胡適的大嫂不懂事,二嫂氣量小,母親也從不和她們吵一句嘴。
母親的好脾氣,就像在胡適的心間播下了一粒寬厚的種子。
不管遇到什麼事,他都能平和以對,不焦躁、不抱怨,豁達釋然。
正如胡適所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母親的好情緒,就是對孩子最溫柔的愛。
她給了孩子溫暖,更教會了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
她在日常的一言一行,悄然薰陶著我們的修養。
她在應對苦難與不順時,也在用自己的溫柔塑造著我們的好品性。

豐子愷:
母親為我奉獻了一生
我十七歲離開母親,到遠方求學。臨行的時候,母親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誡我待人接物求學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關照我起居飲食一切的細事。
她給我準備學費,她給我置備行李,她給我制一罐豬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網籃裡;她給我做一個小線板,上面插兩隻引線放在我的箱子裡,然後送我出門。
放假歸來的時候,我一進店門,就望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歡迎我歸家,口角上表了慈愛的笑容,她探問我的學業,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晚上她親自上灶,燒些我所愛吃的菜蔬給我吃,燈下她詳詢我的學校生活,加以勉勵,教訓,或責備。
我二十二歲畢業後,赴遠方服務,不克依居母親膝下,唯假期歸省。每次歸家,依然看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現出慈愛的笑容。她像賢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師一般教訓我。
我三十歲時,棄職歸家,讀書著述奉母,母親還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只是她的頭髮已由灰白漸漸轉成銀白了。
我三十三歲時,母親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從此不再有我母親坐著了。
感悟:
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中,有句歌詞觸動人心:
“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在這個世上,沒有人能如母親一般疼愛自己的孩子。
正如豐子愷的母親。
在他將出門遠行時,母親則備學費,置行李,再裝上一罐自己親手做的米粉。
他工作回家後,母親則做上他最喜愛的菜,細心叮囑他的生活起居。
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成家立業,母親把一生中最美的年華,全給了我們。
人們常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只是因為,世界上自從有了你,你便成了母親的全世界。
你累了,困了,餓了,都在牽動著母親的心。
孩子今生的幸福與快樂,都是母親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
是母親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
在母親的指引下,後來,豐子愷成了現代出了名的好父親。
他有7個子女,個個出類拔萃。
在他們小的時候,孩子們說,要拆屋頂看飛機。
他就立馬照辦,搭著梯子就爬上房頂,掀開瓦片。
孩子們說,要床上可以生花草,飛蝴蝶。
他就帶著孩子們在床上倒上土,栽上花草。
豐子愷如自己的母親那般,用一生精心呵護著孩子們茁壯成長。
這就是母愛,它如同大地之愛。
毫無保留地滋養著萬物,讓人得以繁衍生息,代代傳承。

▽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裡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但時間在走,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他們經不起等待。
就像康輝所說,我們在能給予的時候,就去給予,千萬不要覺得日子還長。
有空時,就常回家看看吧,幫母親洗洗碗筷捶捶背。
沒空時,多打幾通電話吧,陪她嘮嘮家常談談心。
母親節到了,無論你身在何方,有多忙碌,都要記得回家時,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點個在看,祝天底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原創,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歡迎關注每晚一卷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