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那些離開的普通人

時間總是向前流淌,而告別,則是這漫長旅途中我們總要學會的一課。
不久前,《人物》發起了「2024年,那些逝去的人」的徵集。幾百位讀者分享了他們的故事,在過去的一年,他們和自己的親人告了別。有人提到遺憾,有人留下疑問,有人釋懷,還有很多人用溫暖的筆調寫下他們共同度過的閃閃發光的日子:就像回到了童年時刻的老房子,有熟悉的飯香,而那個人只是出了一趟遠門,還會再次回到這裡。
也有人提到了朋友、學生、老師,還有同事。那些在第一次見面就認定了的朋友、一起在辦公室分享榴蓮酥的同事、談論寫故事的方法的學生……他們的離開讓人生好似缺了一塊的拼圖,在某些時刻令人感到人生如夢,悵然若失。
還有人,想要在此時此刻,紀念一位陌生人。讀者@黃朔懷念著胡友平;張宏剛的父親,福青老人,在老家的院牆上留下了他一生的記錄,在他去世後,一位攝影師拍下的照片讓更多的人讀到了他跨越時光留下的文字;而讀者@黎方野記錄下了學者朱銳的吟詩——「我是萬千逸動的風,是雪片晶瑩的流」——她說,希望這位朋友的導師在遠方也能讀到美麗的書。
也許,懷念不是結束,而是重新連線。這些站在聚光燈外的普通人沒有顯赫的頭銜,也沒有引發廣泛的關注,但也是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完整、更加具體。願這些故事,讓離去的人能被再次記住,讓留下的人也不再孤獨。就像讀者@Qee所說,「春天快到了,會暖和起來的。」
以下,是你們與他們的故事——
文|李雨凝
編輯|槐楊
陪我長大的老人,離開在2024年
隨著他們一同離去的,是小時候的故鄉,是熟悉的味道,也是記憶裡曾經閃閃發亮的日子。
@小丁 28歲 山東
陪著我長大的奶奶在2024年走了。最難忘的事是她93歲時,那個夏天的早晨,我還在睡覺,她去趕集給我買了油桃、西瓜和雞叉骨,說看別的孩子都愛吃,就去給我買了。我睡醒了,推開門看到桌子上放著的吃的,陽光灑在上面,她在隔壁房間聽戲。那會兒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Rosa 31歲 北京
小時候和姥姥一起睡覺,有時候她打著小呼嚕會突然沒聲,擔心她沒有呼吸了,便用手悄悄地探她的鼻息。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她走了。
@西皮歪
外公家門口有一棵富貴子樹,每年夏天果實成熟的時候,我跟我媽總是回去打果。我媽拿長棍子打果實,我負責在樹下撿,外公在旁邊看。富貴子摘下來後還得處理才能吃,我跟媽媽總是把果實提到外公房間裡,開著空調,剝著果實,嘮著家常。
前兩年外公身體開始不好了,富貴子果實也時有時無。外公走的那天,我抬頭看那棵富貴子樹,似乎今年也沒有果實,心想:也無所謂了,反正以後再也不會有擠在房間嘮家常剝果實的事情發生了。
@Allison 北京  
爺爺和姥姥是最疼我的長輩,卻在五天內接連離開了我。姥姥出殯的清晨爺爺去世了,一天我跑了兩個地方,穿了兩次孝衣,當時感覺天都沒了,那段時間我經常不知不覺就開始痛哭,有時候想哭但痛得流不出淚來。前幾天跨年,我想,是最後一天能和你們在同一年了,一轉眼,你們就只能停留在我的上一年了。
@小旭
奶奶,又快過年了,去年的這個時候你很難受,今年應該沒那麼難受了吧。
這一年我過得很好,爸媽也過得很好,幫我帶孩子每天很開心,小孩每天就在你床上玩,四捨五入相當於你帶他玩兒了。快過年了,真想再帶你洗一次澡啊!
讀者小旭供圖
@Circle 26歲 河南
爺爺是胰腺癌晚期,確診的時候已經太晚了,8月確診,12月去世。我最後一次見他,是他的生日。醫院已經讓爺爺強制回家了,一大幫親朋好友來幫爺爺慶祝。可是,壽星奄奄一息,躺在臥室的沙發床上。一門之隔的客廳熱鬧非凡,觥籌交錯。我坐在爺爺身邊,爺爺拉著我說了我們之間的最後一句話,他說:咋辦啊妮兒,他們不給我治病了。我張了幾次嘴,都沒能告訴爺爺,不是他們不給你治了。
@小愛 廣東
我的親緣薄,和父系已斷親,姥爺是祖輩裡面唯一一個和我有感情的人。他得癌症最後的那段時間,神智已經不太清楚,某個晚上,他突然睡醒跟我媽說,你怎麼還在這,還不帶寶寶(我)去吃飯?我媽問,誰?她在哪?他沉默了一會兒說,哦,我做夢了……那個時候,我已經離開家很多年了。
@展顏 18歲 黑龍江
高二的時候,我在自己的屋裡上網課,實則是偷偷玩手機。爺爺走進我的屋裡,把燈點亮。他得過腦梗,所以說話很不利索,只是結結巴巴地說,把燈開啟,費眼睛。我不耐煩,把他趕出了屋子,還說他什麼都不懂,說和他說話太費勁。而他自己在家,捨不得電費,從來不開燈。
爺爺,我考上985了。我在成長,你看到了嗎?
讀者展顏供圖
@呆呆 32歲 福建
離開我的是外婆,彭愛蓮。
太外公拋下太外婆和外婆獨自去臺灣的時候,外婆還只是孩子。等太外公回到大陸尋親,我媽媽已經出生了。外婆一個人養大了兩個舅舅、媽媽和小姨,又幫著照顧了表哥、我、表妹、表弟和小表妹,當然還有外公。她好像一直都在照顧別人。
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外婆家,我得意地告訴外婆,我現在在家做家務,每次洗碗和倒垃圾,媽媽都會按次給我零花錢(某種鼓勵小孩積極勞動的方式),但她聽完生氣了,用方言罵到,她每天這麼辛苦卻沒有人給她費用。我沒有被嚇到,只是很難過。她很少抱怨,所以那一次被我記住了。
外婆病了很久,臨終時,全家人都去跟她告別,長輩們讓我們各自回到工作崗位或學校去等訊息。我和表弟表妹剛剛回到自己城市的住所,半個小時左右傳來訊息,外婆走了。她還是那麼操心,看到我們各自到家了才走的。
@Qee 20歲 湖南
爺爺,小時候你用竹節和果子做的小玩意兒我還記得。時間和生命就像那些因為被擠壓發出清脆聲響的小野果一樣,侷限在季節和數量裡,「啪」一聲,消失了,就不再有。 
門前的那個大樹是什麼品種?我記得我問過你,但我不記得你說了什麼,好久遠。腦海裡你還是和藹又很有趣的幽默小老頭,怎麼就突然,不再停留了。 
好多零星的片段。好多年前你教我挖土豆來著。你還說柿子酒甜甜的很好喝我也能喝,我說不好喝,你笑著喝完酒盅裡我只抿了一口的酒。你上坡那天正冬至,按習俗沒能下葬,要選擇另外的日期。那天將你圍起來的塑膠布和石塊在冰冷的溫度下反光,刺得我眼睛痛,燒紙、靈房和麻的火焰騰空,我的皮膚又冷又燙,生死的感受,如此主觀。 
今年冬天好冷,你會冷嗎?春天快到了,會暖和起來的。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至親離開後,留下的「愛」與「遺憾」也格外多。
@小核荔枝 23歲 福建
2023年8月底,因為工作上和同事的失誤,媽媽不幸成為了我的情緒發洩桶。我最後負氣坐上了離開家的車,沒想到,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她這樣健康、有氣場地走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與病情糾纏,每況愈下。那段時間,我來不及回憶關於媽媽的任何事情,只能時刻警醒著不能睡得太沉,要隨時關心各種儀器的運作和媽媽的狀態。再後來,媽媽走了。
那句「對不起」和「我愛你」,也再不能對媽媽說出口了。
讀者小核荔枝供圖
@Komo 25歲
爸爸是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梗去世的。他朋友圈最後一條動態是2022年來到廣州,我帶他夜遊珠江時錄下的廣州塔。去世後,我整理他的遺物,發現他工位上的筆記本里夾了兩張照片,是我給他拍的拍立得——他當時還說不要、不想拍,沒想到其實他那麼喜歡。人類為什麼總是這樣口是心非,不敢正面表達愛,好遺憾。
如今,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張宏剛 內蒙古
在父親離開之前,他已經在老家的院牆上寫了20多年的字,記錄了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是他一輩子為人處事準則的具象化。後來,攝影師記錄下來了他的院子,父親也成為了「把一輩子心事寫滿院牆」的福青老人。
因為爺爺奶奶和母親的病,他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拴在了家中。有一段時間,我在喀什做生意,父親沒怎麼吭聲,後來我們才發現院子裡多了這麼一句話:「新疆喀什市到2026年後,將成為亞歐非三洲的30億人口,世界最大物流十萬畝市場,77歲的我,張福清將能去看看嗎?希望我兩個兒子去定居,大展宏圖,吸引更多鄉親去共同發展。2023年6月23日。」
養兒方知父母恩,我現在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
@FEI 北京
今年5月,當看到我穿著薄T恤躺在沙發上休息,每天清醒時間有限、臨近生命最後的媽媽,還會像以前一樣下意識地提醒我「彆著涼」,即便用盡力氣吐字也不是很清晰。
@小花 35歲 北京
有一天,我們母女倆坐在桌子的兩側,閒聊。那是她第一次和我提起一種宿命般的預感。她平靜地說,覺得自己活不過60歲,好像也不想活過60歲。她說,年紀大了討人嫌,況且這一生也過得挺苦。那天,她還第一次和我聊起了少女時期一次自殺未遂的經歷。
這個場景一直深深留在我的腦海裡。雖然我們母女之間似乎更多的是彼此不理解,但每每回想起她那麼平靜地說起自己的經歷,我彷彿「看見」了她的一生,也彷彿終於懂了她一些。
她的離開很突然,就像她自己預感的那樣,在60歲時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似乎沒對我的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甚至讓我感到了一種「自由」。她去世的時候,我也很想和別人聊起她,可大家大概覺得這種事情不能問吧?其實,我很想介紹她的頑強、她對生活的積極樂觀、她的聰明和敏銳、她的刀子嘴豆腐心。我想說,她在我的生命中起到過多麼重要的作用,她是多麼好的一個榜樣。
@安東尼 20歲 四川
我沒有爸爸了,明明只有五天就要到2025年了,可他卻永遠留在了2024年。
爸爸在2012年的一場車禍後落下了殘疾,從此丟失了過往的大段記憶和強壯的身體。他再也不能騎著摩托車出遠門、不能載著媽媽去鎮上趕集,也不能接送放假回家的我。每次回家,我都是搭別人的車。但爸爸總是早早地在家門前的山坡等著我,他總是穿得整潔而乾淨,然後我們並排走過那段長長的山路回家。
希望在那個世界裡,你的記憶和強壯的身體都恢復了,相信你不會被欺負。
@蘋果妹 30+ 廣東
我想對我的小寶寶說,希望你再次回來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個健康健壯的寶貝,爸爸媽媽隨時準備迎接你的迴歸。
讀者蘋果妹供圖
@丁丁 36歲 青海
姐姐離開前,曾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懷孕了,那時候我回答沒有,現在我已經經歷了懷孕、生產,如果她在,就是孩子的姨媽了。
姐姐在本命年意外溺水,36歲就走了,留下了兩個孩子。從小她學習不好,父母更疼愛我,她一直是被比較的那一位。失去了被比較的她,我才發現從前的自己一直活在童話裡,現實的一面都是姐姐在經歷,她早早嫁人,生孩子,沒有上大學,總是羨慕著我的人生。
看起來並不成功的姐姐離去了,你好嗎?我好想你。
那些或近或遠的親戚,讓人慨嘆「人生如夢」
當他們離去時,我們也許才會發現,他們已經在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奇奇 30歲 江西
自從舅舅去世,表弟就漸漸患上了抑鬱和躁鬱。我們生活在小城,大家對精神疾病了解甚少,甚至還帶有偏見,就閉口不談,刻意迴避,好像一切沒有發生。對待弟弟的絮絮叨叨不知所云和突如其來的暴怒,家人都從無所適從變成了習以為常,認為幫他找份工作,聽他抱怨煩惱已經是能做的全部了,沒有人真正全心全意為他找過出口,我也是。他數次深夜離家出走,家人們從一開始的慌亂滿城尋找,到後來的習慣,但這一次他沒有回來。
我不知道如何拯救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希望他好但又無所適從。對不起,沒能為你做得更多。希望你不要痛了,做回那個本該無憂的少年。
@木木 28歲 上海
2024年,我的傻子舅舅離開了。他60歲,是我媽的同胞弟弟,因為出生時缺氧,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不好,他生下來就幾乎不能自理。
因為他的特殊情況,加上生病時經常大喊大叫,沒有人送他去醫院。後來,老家的房子拆遷了,外婆也去世了,我們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在他去世前,我最後回了一次老家,因為姨媽說他可能沒幾天了。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對我來說,他只是一個無法正常交流的家人。因為幾乎沒有和他說過話,所以平時也不會特別想起他。但現在,我已經邁入了三十歲,親人的離世讓我開始意識到,遺憾和不捨逐漸變成了我的一部分。我也開始害怕,這種失去的感覺將會在未來變得越來越頻繁。
舅舅,我希望下輩子你可以是一個健康的孩子。
@cc 20歲 北京
一天下午,媽媽告訴我,她的一個表兄去世了。實話說,我對這位表舅沒什麼印象,頂多小時候見過幾面,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相處經歷。常聽人說,有些人去世後才被理解、被記得,可他呢?生前沒人掛念,死後也沒有人記得。小時候,我總愛問媽媽一個問題:這個親戚算是好人還是壞人?媽媽以前總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這次她沉默了。最後,她說:「他也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壞,就是個普通人吧。」接著,媽媽補了一句:「他從小就苦得很,沒過過什麼好日子。」
聽媽媽講,表舅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後母對他冷淡,親生父親還經常打罵他,於是很早便開始獨立生活。沒什麼錢,也沒什麼學識,後來和妻子離婚,孩子跟著妻子走了。他自己租房住,才五十歲不到,可能是突發疾病,死在了租來的房子裡。
在他去世後的一個多月裡,沒有任何一個人聯絡過他,沒有人發現他不見了。最後,是房東來檢查時發現房門一直打不開,叫人砸開門,才發現他已經去世多日了。警察幫他處理了後事。他的財產就只有一輛價值一萬左右的二手車,其他什麼都沒有。他的前妻、姐姐、後母沒有人願意要這筆錢。想起來讓人唏噓,一條生命就這樣毫無聲息地離開了。
這個世界上不乏像他這樣的人:童年不幸,成年後每天重複著平淡又孤獨的打工生活,回到家看看電視刷刷手機,某一天悄無聲息地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的生命就像牆角的小植物,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存在,它們也從未盛放過,就這樣靜悄悄地消失了,留不下任何痕跡。
有時候,我忍不住問自己:這樣的一生,又是為了什麼呢?想起他時,我常常久久沉默,腦子一片空白。一個人,就這麼走了啊。生前的種種艱辛與死後的沉寂交織在一起,總像一塊巨石壓在我心頭。
@孔顏
伯父去世了,有關他的兩件事我很難忘,一件是在我四五歲那一年,因為我比較調皮,用一個小木棍打了幾下大我四歲的堂姐,伯父讓堂姐打回來,堂姐沒有照做,就被伯父提溜起來,狠狠摔在了爺爺家的柴垛上,摔得「哇」的一聲。
第二件事,還是因為我太調皮,跟堂弟發生了矛盾,伯父就讓堂姐和伯母以及堂弟把我和我媽打了一頓。當時場面很大,全村人都來看熱鬧。伯父坐在石頭上,一邊喝茶,一邊指揮著他們打我們。
他後來中風了,躺了十多年。他的去世沒有讓我難過,就是覺得,人生如夢。我想對他說的是,如果你能少喝點酒,咱們這個家或許會團結,你們兄弟姐妹四個也會像別人家那樣親吧。
@Yueqi 24歲 浙江
大伯伯跟我一樣屬龍,去世時剛剛過完72週歲生日不久。十多年裡,他與食道癌和腸梗阻抗爭,經歷了無數次化療和手術,到最後體重不到80斤。
提起他,我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是他的蘭花和香腸。家裡一盆盆的蘭花是他幾十年積攢下來的珍愛,還有他每年冬天都會寄來的臘腸:今年的臘腸是在他去醫院化療前做好的,說還有一批,等著孫子孫女回來再做。然而,孩子們沒能等到,臘腸的配方也隨他一起消失了。
那天,我抱走了一盆蘭花。他去世前一週,我們見面時我問他喜歡哪盆,他特意拿出來給我的。那盆春蘭帶著花苞,我一路捧著上了高鐵,又帶回了家。
如果可以再見他,我想對他說,大伯伯,你的這些蘭花,我該怎麼養好呢?你的臘腸配方,能否再告訴我?今年,可能真的就是最後一次吃到了。
讀者Yueqi供圖
「再也找不到這麼一個能說話的人了。」
是同事、是學生、是老師,也是朋友。
@歌歌 30歲 珠三角
在我的選修課上,有一個學生叫曉媚。我是北方人,喜歡帶兒化音,就叫她「小妹兒」。
課上她總是表現得很好,結課後,她還主動發給我她寫的故事大綱,我給了一些想法,但是沒說建議。後來她生了病,很多同學和同事都給她捐款了,我也是。同學們都不敢去打聽訊息,直到2025年,受她的一個同班同學委託,我鼓起勇氣問當時負責統計捐款的輔導員,才知道她已經在2024年初就不在了。
人生大多數時間都不會給你「好好準備鄭重告別」的機會,甚至越是害怕越是想要逃避壞訊息,就遺憾越多。想對她說,「對不起,老師很遺憾沒能給那個你很想寫的故事建議。我真想好好和你一起寫一個新的故事。」
@章顏
2024年5月,一位很久都沒有見到的同事突然來辦公室,給大家帶來榴蓮酥。大家親切地圍過去問候她,她自己說她吃胖了很多,不想再在醫院待了,想來上班,我們都以為她好多了,替她高興。
她很年輕,80後,卻是我們辦公室年齡最大的,很熱心,對我們就像弟弟妹妹一樣。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她得的是什麼病。
@雪城老李 52歲 黑龍江
2024年離開的有四:一位長輩,三位同事——單位技術人員一,曾與我同部門者二。同事在退休前匆匆離去,意味著以後每過一天我都是更幸運的那個——儘管人生其實很乏味。
@丹丹 52歲 遼寧
很多很多的時候,都會想起一位跳樓了的朋友。想和他說,你現在好嗎?還會害怕嗎?能睡好覺嗎?對不起,沒能幫到你。
@嘉年 50歲 河南
我的一位朋友,認識十餘年,她比我大13歲,去年我忽然聯絡不上她,後來才知道她在西部一個小城,因為一場意外離開了。
她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人,思想很開放,一直追求自由生活,她喜歡旅遊,曾經帶著孫子從西藏穿過邊境去尼泊爾,她跟我講過很多旅途見聞,有一次她路上遇到一位年輕人,他們結伴旅遊,相處幾天以後互生情愫,她坦白告訴那個人,我對你產生感情了,然後兩人分手告別。
我們互相說過很多心事,不管我說的話多麼不合世俗,她都會理解並支援我,我知道她眼裡的我,跟別人眼裡的我不一樣,我這個世俗裡的失敗者,她卻看我總有光環。這是一個對我釋放了巨大的善意、喜歡和欣賞的人。那種點點滴滴的真實的交流,再也不會有了,我再也找不到這麼一個能說話的人了。
@叄壹 25歲 山東
以我們一直以來對她的暱稱「一手」來稱呼她吧。小時候,她的父母外出務工,她不得不早早獨立起來。小升初時,她獨自坐火車從內蒙古前往遼寧求學。在火車站,她曾被陌生人跟蹤,好在她機靈,身手敏捷,成功甩掉了對方。大學時,她參加了志願者社團、入了黨、談了戀愛又分了手。畢業時,她選擇成為一名選調生,回到內蒙古老家的基層鄉鎮工作。然而,命運卻沒有給她太多時間。她在一次下班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
我們是大學同學。濟南的夏夜天氣悶熱,宿舍沒有空調,我們只能靠開門通風。那晚,我睡得很晚。她被蚊子咬醒,起身翻找東西。我問:「一手,你找啥呢?」她答:「花露水。」找到後,她先給自己噴了,又逐個給我們每個人噴上。畢業分別時,她給每個舍友買了刺繡小掛件,還親手用針線為我們繡上美好的祝福。
她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親密的同齡人,我們曾暢想畢業後一起去內蒙古的大草原駕車馳騁,她也說過想開一家花店。然而,她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即將來臨之際,與人間告別。
@C 26歲 北京
大學社團的一位學弟在去年9月底因車禍去世了。
大學期間,我們的相處並不多,最近也只在一年前的一場社團朋友的結婚派對上見過一次面,發現他比以前成熟了不少。大學時,他是一個活潑、愛笑的人,在聚會時總能接上大家的話茬,那時,我並不特別喜歡他這種性格,現在回想,發現不願讓朋友冷場的他,有一顆多麼善良的心啊。
大學時我們並不算親近,還因為他在我組織的活動裡遲到、不夠配合這樣的「小事」發生過爭執。現在回想,那時的人際相處裡帶著一種「不管不顧」的直接。每每回看那時我說話做事的風格,心裡總會「咯噔」一下,為自己的低情商咋舌。可也只有在那個年紀結下的友誼,才會如此熱忱、毫無保留。無論怎樣恣意地宣洩情緒,對方總能接住;無論鬧出多大的矛盾,總會在不久後修復。正因為如此,我無比珍視那時的朋友,也無比遺憾,這段友誼就這樣戛然而止。
得知他去世後的幾天,我時常翻看他的朋友圈。某天夜裡,我突然發現他的朋友圈從「三天可見」變成了全部可見,大概是他的父母登入了他的微信後開放了許可權。想到這裡,我心裡一陣發麻。他的父母一定希望他的同學和朋友能牢牢記住他。
圖源電影《破·地獄》
此時,紀念一位陌生人
希望你在那裡一切都好。
@不重要 
想要紀念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他做的,但是好像很多盤點裡都沒有他。如果能跟他說一句話,我會說:「謝謝,你的教材都寫得很好,對我這種剛入門的學生幫助很大。」
@黃朔 57歲 河北
胡友平女士離開了我們。是她的良知和發自本能的勇敢,維護了我們的尊嚴。
@小才微善 山東
葉嘉瑩老師記憶中、與王安石原文略有出入的《擬寒山拾得》對我影響很大。謝謝您,為我的人生點亮了一盞長明燈。
讀者小才微善供圖
@兔兔 22歲 天津
在線上,我參加了趙宏智老師的追悼會。2008年汶川地震後,他赴宕昌縣擔任支教老師,像粘合劑一樣,不斷修復外界和磑子壩之間的裂縫。他總想讓孩子們離現代生活近一些,搬來了遊樂場,又在教室安裝智慧音響,給孩子們添置無人機、天文望遠鏡,讓孩子們從高空俯視村莊,知道「磑子壩原來這麼小」,從學校的操場望向宇宙星河,知道地球之外,還有更廣袤的外太空。
大家唱起曾經和老趙一同唱過的歌,紛紛因為跑調笑起來——而我,在此刻,也體會到了死亡在悲傷之外,溫暖甚至閃閃發光的愛的一面:雖然趙老師離我們而去,但因為他的死亡,他的生命得到了昇華和永恆的定格,也給了大家一個珍貴的機會去回憶彼此之間的關係,重新獲得了許多連線,甚至建立起新的連線和共同回憶,而他,則會永遠鮮活地存在於大家共同美好的回憶中,存在於很多人的生命之中。
@黎方野 山東 
朱銳教授是我朋友的導師,我早就知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吟詩——「我是萬千逸動的風,是雪片晶瑩的流送。 
他的離去,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平靜,即便我不能確定是真實還是虛假。但他的平和與溫情讓我懷念了很久。朱銳教授,希望你在那裡也讀了美麗的書,很想你。
@阿寧 27歲 北京
中山美穗在這個冬天離開了。很多人應該都是從《情書》開始認識她的,我也不例外,但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太小了,回憶、現實、不同人之間的相互穿梭快把我繞暈,沒看完就關掉了電影。聽聞她離世,我又開啟它,在新年第一天看完了它。
這一次,我對柏原崇還是無感,卻發現中山美穗的表演是如此的靈。小時候的我要如何盲目,才會把博子和樹弄混呢?明明是兩個性格大相徑庭,卻同樣可愛的女孩子,她們小心翼翼分享著愛,也大大方方傳遞著愛。而男版藤井樹,似乎是因為她們兩個才又活了一次。在片尾,她們倆一遍遍告別,你還好嗎?我很好,故事結束在那個雪天。
在《情書》裡,小樽下了很多雪。她走的這個冬天是暖冬,我沒見過一粒雪。可我也好想問,美穗,你還好嗎?我也還好,很抱歉剛剛才認識你,但還是很感謝你曾經來過這裡。

圖源電影《情書》

「是個人物」系列帆布包
點選圖片掃一掃購買↓↓↓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