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學習了2名省部級幹部發表的署名文章,繼續從行文框架結構的角度作學習筆記。寫好材料,切記文無定法,要做好模仿基礎上的創新,不吃前人嚼過的饃。
【第一篇】
《深化民政改革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者:陸治原,民政部部長
一、深入學習領悟《決定》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總體要求,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四是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五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二、認真貫徹落實《決定》關於民政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不斷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
一是立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老齡和養老服務政策制度。
二是立足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制度。
三是立足服務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進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改革。
四是立足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支援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三、紮實推動民政改革落實落地,開創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一是加強黨的領導。二是強化制度建設。三是注重系統整合。四是突出改革實效。
【點評:這是一篇典型的領導幹部表態型署名文章,整體架構看為:深入學習領悟、確保正確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部署、做好重點工作+如何抓好具體落實。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立足ABC,做好DEF”,是常見的寫作架構。】
【第二篇】
《在偉大改革實踐中激盪文學澎湃力量》,作者:張宏森,中國作協黨組書記。
一、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文學新使命。一是堅持正確方向,不斷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二是堅持高質量發展,鑄造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三是堅守人民立場,創造更加豐富美好的文學生活。
二、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新時代文學邁向更高境界。一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新時代文學提供寶貴歷史機遇。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新時代文學志存高遠。三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新時代文學向新而行。四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新時代文學胸懷天下。
文中,對“新時代文學”的重大意義和目標定義進行了闡述:
新時代文學
是以提高質量為根本,奮力鑄就藝術高峰的文學;
是以創新為動力,勇於拓展新空間塑造新形態的文學;
是堅定文化自信,光大中國氣派、中國風範的文學;
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學;
是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體現人類關懷的文學;
是主動融入現代傳播格局,有力證明文學地位價值尊嚴的文學。
(此類寫法,在重大工作報告中比較常見,比如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述,也是此法)
【點評:這是一篇典型的領導幹部表態型署名文章,整體架構為:談思想認識、總結成績+談工作定位、落實舉措。前半部分結合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談文學使命任務,後半部分強調以深化改革為牽引推動新時代文學工作。此種結構,屬於兩分法,而非三段論,是文無定法(式)之體現,是這篇文章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