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不行了找AI接盤!挖礦公司們來搶雲廠商生意:收入漲10倍,今年的算力早就賣完了!

整理 | 褚杏娟、核子可樂
挖礦公司突然成為交易中心,催化劑是人工智慧。
隨著 AI 廠商瘋狂提升產品智慧性與實用水平,他們對於低成本、高供應量能源的需求也在同步猛增。而這股淘金熱的升溫,又給一批意料之外的受益者帶來了鉅額利潤:比特幣礦工。
“不少身陷困境的加密貨幣礦場開始全面投身其他行業,這恐怕已經成為必然。”資料中心及比特幣挖礦公司 IREN 首席商務官 Kent Draper 說道。
最近幾個月來,各主要比特幣挖礦公司已經開始將部分計算裝置更換成用於執行和訓練 AI 系統的硬體。這些公司認為,與動盪不斷的加密貨幣行業相比,AI 訓練能夠提供更安全、更穩定的收入來源。
典型代表 CoreWeave 的
驚人崛起
從早期一個默默無聞的加密貨幣挖礦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人工智慧雲計算領域的領導者,CoreWeave 借勢完成了華麗蛻變。
2016 年時候,三位商品交易員 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 和 Brannin McBee 在曼哈頓的一間辦公室裡開始了他們的小愛好:購買了一塊效能一般的 GPU 來挖以太坊,希望能偶爾“賺個外快”。
得到好處的三人從身邊朋友拿到了一些小額早期投資,把挖礦地點從檯球桌變成了新澤西州的一個車庫(資料中心)。不久之後,他們決定創業,CoreWeave 的前身 Atlantic Crypto 正式成立。
作為挖礦企業,他們的核心生產資料就是 GPU。2019 年左右的加密寒冬讓不少挖礦企業倒閉,他們趁機抄底顯示卡,從擁有幾百張顯示卡一下變成了有數萬張,資料中心也增加到了七個,佔以太坊網路總量的 1% 以上。
在加密寒冬中,他們一方面嘗試為其他加密礦工提供 GPU 雲伺服器,同時也發現了一項新“需求”:大量依賴 GPU 加速的企業找到他們,希望他們提供算力支援。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痛點:傳統雲服務提供商提供有限的算力選項,同時壟斷價格,讓大規模的業務擴充套件變得非常困難。
這家挖礦企業的轉型之路其實並不算太波折,因為背後有貴人“英偉達”相助。
2019 年,CoreWeave 轉型做 IaaS,並將消費級 GPU 全面轉向英偉達的企業級 GPU。2020 年,CoreWeave 宣佈加入英偉達合作伙伴網路計劃,成為“算力黃牛”。直到 2022 年,大規模顯示卡挖礦時代結束,CoreWeave 徹底轉型成為一家雲服務提供商,並在 11 月成為首批提供採用英偉達 HGX H100 超級晶片的雲服務商之一。
隨著微軟支援的 OpenAI 於 2022 年 11 月推出席捲全球的 ChatGPT,整個世界對於 AI 計算的巨大需求也被隨之點燃。
為了把握機會,該公司迅速擴大了融資力度。CoreWeave 在 2023 年上半年透過股權融資拿到超過 4.2 億美元,幾個月後又透過債務融資籌集到 23 億美元。部分原股東則在去年 12 月向富達等企業出售了價值 6.42 億美元的股票。5 月份,他們再次達成兩筆交易,分別以債務和股權形式籌集到 75 億美元和 11 億美元。
2023 年 4 月,CoreWeave 還獲得了來自英偉達的 2.21 億美元 B1 輪融資。8 月,CoreWeave 將英偉達 H100 作為抵押品,獲得了另外 23 億美元的債務融資,資金將用於收購更多晶片,以及建設更多資料中心。
Intrator 表示,CoreWeave 需要巨量交錢以便為“擴大業務規模,從而為任何想要投身於 AI 熱潮的參與者提供支援”,也就是滿足對方的一切晶片需求。
CoreWeave 如今的主營業務,就是出租其資料中心內執行著的大量英偉達晶片,包括大受歡迎的 H100 和即將推出的 B200。該公司 CEO Michael Intartor 表示,CoreWeave 的基礎設施旨在滿足高效能計算的特殊需求,包括用於連線 AI 晶片叢集的調整網路以及算力強勁的液冷伺服器。
儘管 CoreWeave 的服務核心離不開對英偉達 GPU 的倚重,但 Intrator 強調,千萬不要誤解 CoreWeave 與這家全球最具價值晶片製造商間的關係。
“英偉達之所以向我們賦予 GPU 使用權,絕不是因為他們能在這裡攫取既得利益,也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優先順序更高的門路。”Intrator 表示,相反,CoreWeave 的競爭優勢也絕不僅僅體現在掌握 GPU 晶片上,例如 CoreWeave 開發出能自動管理並維護 GPU 叢集的軟體。
他還曾回答關於一邊公司從英偉達手中籌集資金,另一邊卻把大部分資金花在採購該公司產品上的問題。“情況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英偉達向我們投資了 1 億美元,而我們透過債務和股權融資總計籌集到了 120 億美元。與我們採購的基礎設施規模相比,英偉達的注資額度顯得微不足道。”
英偉達則否認了其投資的公司能夠優先拿到新款 GPU 產品。英偉達旗下風險投資部門 NVentures 負責人 Mohamed Siddeek 去年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我們絕不會幫助任何人插隊。”
儘管如此,Intrator 仍然承認,允許英偉達審查 CoreWeave 業務並決定投資,在對於這樣一家年輕企業在市場上的資金籌集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指出,“我願意回答英偉達提出的各種問題,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瞭解我們在做什麼、想做什麼,也更願意為此投入大量資金。”
挖礦出身的 CoreWeave 如今早已遠離加密貨幣。
與亞馬遜雲科技和微軟 Azure 一樣,CoreWeave 在採購和維護自有伺服器之外,為企業客戶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替代選項,可實現對算力資源的靈活訪問。
但與 2006 年成立、面向幾乎一切應用程式和資料需求的亞馬遜雲科技不同,CoreWeave 的資料中心只服務於具有極高效能計算需求的特定客戶群體,主要涵蓋 AI、藥物研究和媒體集團等受眾。
CoreWeave 的各位投資方,包括對沖基金 Magnetar Capital、Blackstone 和 Coatue,也都堅信對於專業 AI 服務的需求飆升必將重塑整個價值達 5000 億美元的雲計算市場,有望在已經投入數百億美元的各大科技巨頭之間再開闢出一條新的賽道。
Intrator 指出,“下一代雲計算的使用方式將與 20 年前雲計算的使用方式截然不同。”他甚至將 CoreWeave 比作特斯拉,而傳統科技巨頭則類似於福特。
在 Intrator 看來,向早期投資方推銷這個觀念“極其困難”,因為對方必須“在這個自己原本一無所知的領域內成為專家,才會願意供出數十億美元並將其交給投資委員會,最終創造出新的的資產類別”,例如將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單元視為新的抵押物。
CoreWeave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戰略官Brannin McBee表示,Coreweave今年的收入會增長10倍,到2024年底的所有算力已經售罄。該公司現在有大約500名員工,年底將會接近800人。而其中很多需求是訓練到推理的轉換推動的,比如訓練可能需要1萬卡訓練,但像ChatGPT這種一旦進入推理,則需要一百萬張卡。
根據 Omdia 資料,英偉達 H100 分配數量為:微軟 Azure (15 萬張)、Meta (15 萬張)、亞馬遜雲科技 (5 萬張)、谷歌雲 (5 萬張)、甲骨文 (5 萬張)、騰訊 (5 萬張)、百度 (3 萬張) 和阿里巴巴 (2.5 萬張)。但 CoreWeave 就有4 萬張、Lambda 就有2 萬張。此外,字節跳動 有2 萬張、特斯拉 1.5 萬張。
根據 Intrator 的計劃,他可以利用 GPU 資產、與客戶間簽訂的長期合同價值以及“經過驗證的執行能力”等優勢,成功說服貸方掏出數十億美元。
如今,CoreWeave 正著眼於歐洲區域的快速擴張。該公司計劃在明年年底之前投資 22 億美元在挪威、瑞典和西班牙建設三處資料中心。該公司最近還承諾在英國投資 13 億美元建設兩處設施,並將英國作為其歐洲總部所在地。
而為了在美國市場加速擴張,CoreWeave 還與比特幣挖礦公司 Core Scientific 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將後者的多處資料中心轉用於託管自己的 GPU 硬體。CoreWeave 還提出以超過 10 億美元的價碼直接收購 Core Scientific,但由於 Core Scientific 認為 CoreWeave 對其估值不合理作罷。
Intrator 表示,到 2024 年底,CoreWeave 將在美國和歐洲等地坐擁 28 處資料中心,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真正將業務足跡鋪向全世界。”Intrator 總結稱,“我們將繼續盡一切可能,加快規模擴張的步伐。”
AI 廠商積極拉攏礦場
除了 CoreWeave,還有不少比特幣礦場開始將設施出租給 AI 客戶。
Core Scientific 公司 CEO Adam Sullivan 在 4 月接受採訪時指出,AI 廠商正在積極出價拉攏比特幣挖礦設施。“他們已經開始以高於加密貨幣市場的價碼認購挖礦設施。”他同時補充道,AI 廠商的申請數量“如雪片般飛來,我們也開始評估最合適的資產盈利方式。”
也有一些比特幣挖礦企業選擇自主運營 GPU。
6 月 24 日,比特幣礦商 Hut 8 從 Coatue Management 處獲得了 1.5 億美元投資,用於建設 AI 基礎設施。Hut 8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已購買了首批 1,000 塊 Nvidia GPU,並與一家風險投資支援的 AI 雲平臺達成了客戶協議。該公司 CEO Asher Genoot 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將以每年約 2000 萬美元的速度創收。
在部分 IREN 的設施當中,用於 AI 訓練和推理的 GPU 及 ASIC(專為比特幣挖礦提供動力的專用積體電路)正在並行運作。
“我們認為這兩項業務可以彼此互補,且分別對應完全不同的商業形態。比特幣屬於即時收益,但波動性更大。而 AI 業務則更依賴於客戶——但只要有了穩定的客源,收益就能持續不斷地穩定流入。” Draper 解釋道。
Bit Digital 則截至 4 月底已經擁有 251 臺伺服器,該公司表示,當月從其第一份 AI 合同中獲得了約 410 萬美元的收入。Iris Energy 預計其 AI 雲服務每年可帶來 1400 萬至 1700 萬美元的收入。
據 CoinShares 訊息,Bit Digital 27% 的營收來自人工智慧;Hut 8 6% 的銷售額來自人工智慧;在加拿大和瑞典設有資料中心的 Hive 則有 4% 的營收來自人工智慧服務。
摩根大通 6 月 24 日的報道指出,截至目前,這種轉變也受到了投資者們的熱烈歡迎,這導致 14 家主要比特幣挖礦公司的市值自 6 月初以來猛增 22%,達到 40 億美元之巨。
不過,轉向人工智慧並不像重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和機器那麼簡單,因為人工智慧要求的高效能計算 (HPC) 資料中心、資料網路等與挖礦裝置 ASIC 不同,ASIC 幾乎也不能用於做其他事情。
“除了變壓器、變電站和一些開關裝置外,礦工目前擁有的幾乎所有基礎設施都需要推倒並從頭開始建造,以適應 HPC。”Needham 分析師在 5 月 30 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Needham 估計,HPC 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為每兆瓦 800 萬至 1000 萬美元(不包括 GPU),而比特幣挖礦的資本支出通常為每兆瓦 30 萬至 80 萬美元(不包括 ASIC)。
不過,很多挖礦公司們至少目前表示要將比特幣挖礦基礎設施轉換為 HPC 資料中心。
“改造是可行的,因為該公司擁有並控制其所有的資料中心基礎設施。”Core Scientific CEO Adam Sullivan 說道。他曾向 CNBC 表示:“看待比特幣挖礦設施最好的方式是,我們本質上是資料中心行業的電力外殼。”
歷時多年的轉變
考慮到雙方的需求,AI 與比特幣挖礦產業之間的攜手可說是一拍即合。AI 廠商需要比特幣礦場已經成型的土地空間、廉價能源與基礎設施;比特幣礦場則看重 AI 計算的收入穩定性,以及當前 AI 炒作週期帶來的巨大潛在利潤。
這種轉變也反映出當下的幾個趨勢:AI 技術的炒作熱度飆升,電力供應減少,而比特幣產量減半後挖礦業務的前景則逐漸勢微。
事實也證明,相當一部分設施其實就在比特幣礦場們的掌握之中。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礦工們發現增加計算機裝置的規模能夠大大增加自己的利潤,並因此建立起巨大的伺服器農場,利用廉價能源日夜執行。從歷史上看,大規模開採比特幣曾經是項利潤豐厚的業務,但也同樣受制於動盪不斷的加密貨幣行情。
在 2022 年加密貨幣崩盤之後(這場大崩盤由 Sam Bankman-Fried 及 Do Kwon 等企業家的冒險行為所引發),許多礦場已經被迫破產或者徹底關門。但在崩盤當中倖存下來的挖礦公司,很快在 2023 年到 2024 年初重新回到盈利的正軌之上。但今年 4 月新的挑戰接踵而至:比特幣宣佈名“減半”(礦工獎勵減少 50%),直接將礦場的挖礦產出削減了一半。
挖礦公司指望著產出減半能夠拉動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就如同之前加密貨幣曾經出現的好幾輪爆發週期一樣,從而抵消這種獎勵縮水。但自 4 月以來,比特幣的價格基本橫盤不動、擠壓了利潤空間,迫使礦工們只能尋求更加多樣的商業化探索。
以 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 模型憑藉資料中心內強大的計算能力而得到改進,這裡的基礎設施負責從海量資料集內尋找模式並改進響應效果。但由於算力資源太過昂貴,多年以來對於大部分資料中心運營來說,專門為 AI 訓練部署硬體似乎並不划算。
直到四年之前,Draper 仍然認為“從商業角度來看,目前的規模效應還不足以帶來合理收益。”
但 2022 年底 ChatGPT 取得的巨大成功改變了這一格局,其他 AI 廠商也開始競相訓練並執行自己的模型,希望在效能層面超越 OpenAI 推出的這位當家花旦。而這自然也對能源供應提出了極高要求:以 ChatGPT 為例,其處理查詢的能耗就高達標準 Google 搜尋的 10 倍。
於是乎,一眾 AI 廠商開始努力尋求更廉價的電力、能夠容納塞滿數千臺計算裝置的大片資料中心建設土地,以及用於冷卻裝置的水或巨型風扇等資源。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之下,符合這些標準的站點也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尤其是北美地區。一部分司法管轄區甚至開始為等待接入電網的大型資料中心整理出長長的佇列名單。哪怕企業獲得了初步批准,從頭開始建設資料中心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投入數百萬美元,並經歷漫長的監管和官僚程式。
比特幣挖礦公司 Terawulf 營運長兼首席技術官 Nazar Khan 表示,“把時間倒回五到十年前,當時 80% 的資料中心負載都來自六到七個主要市場。這部分供應能力已經被佔滿,部分市場甚至暫停了資料中心的進一步建設工作。因此,新的資料中心負載只能尋找新的容身之所。”
參考連結:
https://time.com/6993603/ai-bitcoin-min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energy-use/
https://www.cnbc.com/2024/06/03/bitcoin-miners-sink-millions-into-ai-business-seek-billions-in-return.html
https://www.ft.com/content/f4085e30-da81-40f0-8217-507268743f71
https://www.nextplatform.com/2024/05/02/how-to-make-more-money-renting-a-gpu-than-nvidia-makes-selling-it/
內容推薦
大模型正在推動歷史性技術革命,知識觸手可及。2024年6月14日至15日,ArchSummit全球架構師峰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我們精選了峰會中聚焦AI大模型技術應用的相關PPT,內容涵蓋了華為雲AI原生應用引擎的架構與實踐、微眾銀行大模型研發實踐以及B站容量管理實踐等。關注「AI前線」,回覆關鍵詞「大模型落地」免費獲取PPT資料。
 活動推薦
AICon 全球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大會,為資深工程師、產品經理、資料分析師等專業人群搭建深度交流平臺。聚焦大模型訓練與推理、AI Agent、RAG 技術、多模態等前沿議題,匯聚 AI 和大模型超全落地場景與最佳實踐,期望幫助與會者在大模型時代把握先機,實現技術與業務的雙重飛躍。
在主題演講環節,我們已經邀請到了「蔚來創始人 李斌」,分享基於蔚來汽車 10 年來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思考和實踐,聚焦 SmartEV 和 AI 結合的關鍵問題和解決之道。大會火熱報名中,7 月 31 日前可以享受 9 折優惠,單張門票節省 480 元(原價 4800 元),詳情可聯絡票務經理 13269078023 諮詢。
你也「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