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上市。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今年全球最大IPO出現了。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今日(3月28日)晚間,AI雲計算公司CoreWeave將正式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本次IPO,CoreWeave每股定價為40美元,計劃融資15億美元,預計估值約為230億美元(約1670億元)
追溯起來,CoreWeave和英偉達淵源頗深。早期由“挖礦”起家,CoreWeave使用的便是英偉達GPU,後面又大量囤積英偉達GPU,直至AI浪潮襲來,CoreWeave已經手握25萬個英偉達GPU。
早在2023年,黃仁勳便主導英偉達投資CoreWeave,隨後再次押注。據悉,本次IPO英偉達也計劃斥資2.5億美元認購股份。如無意外,這將是黃仁勳投出的第一個千億級IPO。
三個人,估值1600億
CoreWeave的故事始於2017年。
身後創始人是三名大宗商品交易員。其中,Michael Intrator是CoreWeave的執行長;Brian Venturo和Brannin McBee則分別擔任首席技術官和首席戰略官。
Michael Intrator曾在部落格中回憶CoreWeave的誕生:“2016年,我們購買了第一臺GPU,插上電源,放在曼哈頓下城一間俯瞰東河的辦公室的檯球桌上,在以太坊網路上挖出了我們的第一個區塊。”
2017年加密熱潮期間,他們繼續進行了一些投機性硬體購買,並獲得朋友的幾筆小額早期融資,這一副業也正式變成了一家公司,成為CoreWeave在新澤西州的第一個資料中心。隨後幾年裡,加密貨幣價格暴跌,他們又趁機買下更多硬體,也開始多元化經營,轉向構建一個專門的雲基礎設施,並配備大量GPU。
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
2022年AI浪潮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公司需要快速訓練和執行大量模型的需求,這讓GPU成為全球最寶貴的資產之一。而CoreWeave早已囤積了大量英偉達晶片,吸引了不少AI公司排隊租用這個新雲上備受追捧的GPU。
“我們突然崛起了”,首席戰略官Brannin McBee曾坦言這並不在他們預料之中。儘管他們明白GPU可以有其他用途,但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人工智慧將會改變世界,“每個人都措手不及。”
CoreWeave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變,其資料中心開始遍佈全美。官方介紹,CoreWeave為客戶提供雲端多種Nvidia GPU的使用權,例如A100、H100、A40和RTX A6000,用於AI和機器學習(ML)操作、視覺效果和渲染、畫素流和批處理。
另一優勢在於價格,CoreWeave按小時出租GPU,客戶只需要按使用時間和計算資源量來支付費用。據介紹,與大型通用公共雲相比,其速度最高可提高35倍,成本降低80%。
透過租賃AI算力,包括微軟、Meta等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眾多明星AI初創公司都成為CoreWeave的客戶。其中微軟是最大客戶——2023年6月,微軟與CoreWeave簽署AI算力協議,招股書顯示目前微軟貢獻了約62%的營收。
CoreWeave儼然成為“印鈔機”。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CoreWeave的收入分別為1600萬美元、2.29億美元和19億美元,年合增長率達737%。三年間,其收入飆升近120倍。
就在上市前夕,CoreWeave又拿下一筆超級訂單——與OpenAI簽訂為期五年、價值119億美元的協議。根據該協議,CoreWeave將為OpenAI提供人工智慧基礎設施。
誤打誤撞,CoreWeave的崛起為三位創始人帶來巨大財富。早在2023年和2024年的兩輪融資中,他們就已經套現近5億美元。如果按IPO發行價計算,CoreWeave估值約為230億美元(約1670億元),由此締造三位百億富豪。
英偉達親兒子,黃仁勳投了
毋庸置疑,英偉達是CoreWeave最強靠山。
早在CoreWeave挖礦起家時期,使用的便是英偉達的GPU。即使是在行業寒冬時,CoreWeave依舊大量囤積顯示卡,與英偉達建立深厚的聯絡。
2020年9月,CoreWeave成為英偉達的首選雲服務提供商之一;2021年又成為英偉達首家精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後來,CoreWeave成為首批提供採用英偉達H100超級計算機雲實例的供應商之一。當馬斯克還在苦惱H100斷貨時,CoreWeave已經部署上了H200。
儘管英偉達的H100也緊缺,但它還是把大量新卡分配給了CoreWeave,使其在GPU供應和技術支援方面享有優先權。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底,CoreWeave總共擁有25萬個英偉達GPU。
雙方的交集還體現在CoreWeave的融資上。2023年4月,CoreWeave完成2.21億美元B輪融資,其中英偉達注資1億美元,彼時公司估值達20億美元。
黃仁勳曾在電話會議上誇讚,“你會看到一大批新的GPU專業化雲服務提供商,其中一個著名的就是CoreWeave,他們做得非常出色”。
後來,CoreWeave透過股權和債務投資籌集了超過12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Magnetar Capital、黑石、英偉達、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估值隨即攀升至19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還開創了“英偉達GPU基礎設施支援貸款工具”的融資方式——將高度搶手的英偉達H100作為抵押品進行融資,拿到錢後購買更多英偉達GPU以及建設更多資料中心。
CoreWeave處處高度繫結英偉達。2023年Siggraph計算機圖形大會上,CoreWeave的每個展臺都特意用小字標明“由英偉達提供動力”,黃仁勳還親自現身站臺。

但是,這種重資產的模式也給CoreWeave帶來了不小壓力。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債務總額高達129億美元,其中“GPU融資”的方式在賬目上堆積了79億美元的債務。對此CoreWeave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有一部分用於減輕債務負擔。
招股書顯示,英偉達持有CoreWeave近6%的股份,同時也是公司算力的客戶。出錢又出力,黃仁勳要迎來一個超級IPO了。
AI造富神話
警惕史上最大泡沫
AI造富,愈演愈烈。
放眼海外,“幾個人,1家公司,一年收入上億元,估值數百億”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在國內,大模型創業門檻早已來到200億。為拿到AI時代的未來船票,投資機構爭搶明星AI專案的入場券,意外成就了一波站上舞臺中央的年輕創業者。
圍繞著AI,一個個財富漩渦快速聚集。隨著OpenAI的爆發,身為“賣鏟人”的英偉達成為AI晶片當之無愧的統治者。過去五年,英偉達股價飆升了3500%,市值一度達到了3.3萬億美元,成為人類歷史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這不僅為黃仁勳帶來千億美元身家,也讓背後員工收穫了巨大財富。據悉,英偉達78%的員工已成為百萬美元富翁,其中一半員工的淨資產高達2500萬美元。
回到國內,不止頭部大模型創業公司融資瘋狂,隨著AIGC發展推高GPU需求,多家國產GPU廠商也相繼開啟IPO程序。今年1月,國內GPU龍頭之一沐曦整合已經完成上市輔導備案。在此之前,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已經開始奔赴IPO大門。
這一邊,動輒過億的造富神話接連上演;另一邊,AI泡沫的警鐘也懸在人們心頭。
當DeepSeek用極低成本訓練出比肩GPT-4的大模型,號稱能讓算力需求腰斬,引發關於AI算力泡沫的擔憂。最為直觀的是,自DeepSeek釋出以來英偉達市值已蒸發4200億美元。
微軟CEO納德拉在最近一次採訪中提及,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存在“過度建設”的情況。對沖基金大鱷保羅·辛格也認為,目前市場對AI估值過高了。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近期也提到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建設已出現泡沫苗頭,他指出海外許多資料中心投資公告存在“重複”或“相互重疊”的現象,這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過度競爭。
傳奇投資人傑裡米·格蘭瑟姆更是直接發出警告,AI泡沫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危險了,現在它已經進入了超級泡沫的行列,“即將破裂”。
但勢不可擋,“泡沫”似乎還在越吹越大。最近幾個月,微軟、Meta、甲骨文、阿里巴巴等全球科技巨頭掀起了史上最瘋狂的“囤卡潮”,開啟新一輪算力軍備競賽。用華爾街分析師的話說,“DeepSeek不是泡沫終結者,而是把火藥桶換成了核反應堆——炸得更猛了。”
回看二十多年前,網際網路泡沫的破裂給數以千計的網際網路公司帶來毀滅性打擊,但也從中孕育出了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無泡沫,不繁榮”,經歷大浪淘沙後,必將催生出真正的領軍者。
AI時代最終將會留下什麼?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