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最缺的是活法,太多的統一性,但活法嚴重不足|一席少年首場回顧

3 月 30 日,我們在北京市鼎石學校舉辦了一席少年的首場演講。
在這次演講中,我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有講者演講過程中更多地與觀眾互動,觀眾的參與共同構成了這次演講,也第一次邀請 18 歲以下的未成年講者站上舞臺。
8 位講者的演講影片都會在“一席少年”公眾號陸續釋出,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關注。
以下是本次活動的幕後花絮和精彩片段。
花絮導演 / Chaos  
攝像 / Chaos 大凱  
01
楊小峰
啊哈!昆蟲
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漫山遍野地跑,去找好看的蟲子。它們有著迷人的顏色、質感、圖案還有透明度,而且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有著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比如這隻碎斑青鳳蝶的幼蟲、蛹、成蟲還有留下的蛹殼。
你們更喜歡哪一個呢?我最喜歡幼蟲這個階段。我害怕大多數蟲子,但有例外,我不怕毛蟲,甚至還很喜歡。我小學的時候就敢把蠶寶寶放在手上玩。這張照片被我用來治好了很多怕毛蟲的人。
這是一種臭屁蟲的小時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有人看到了三文魚,還有人看到了紅心柚。
這是隻青蜂,它正在睡覺,並且是深睡眠狀態。
它的淺睡眠是這樣的。
這個區別像不像教室裡前排睡覺和後排睡覺的同學?
02
蘇德超
咱們食堂的菜不好吃——極簡批判性思考入門
注意,批判性思考,重要的是思考,它不是批評別人,也不是批評自己,我們只是渴望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我們應該檢查別人的立場,也應該像檢查別人的立場一樣檢查我們自己的立場。
沒有必要像捍衛錢包一樣捍衛自己的觀點。為什麼呢?大家好好想一想,一個觀點出現在你的大腦裡,是不是突然就出現了。當你把它說出來的時候,你就把它當成是你的觀點。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觀點,要為我們的觀點提供支援,最好的支援是像科學一樣去支援,讓我們對觀點的支援符合邏輯、符合事實。然後,要敢於讓這個支援不但被自己接受,也讓別人接受。要是我做不到?沒關係,那我們就歡迎批評,這就是批判性思考的要義。
03
丁陽
做一個新聞福爾摩斯
有人問我,從事事實查證十年,會不會覺得很累?畢竟有那麼兩句特別有名的話,一句是“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還有一句是“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早已經跑遍了全城”。這兩句話把闢謠、較真這件事兒的難度都凸顯出來了,而且有時候效果還不咋理想。
就我個人來說,偶爾也確實會感覺到有點沮喪。不過更多的時候,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你要是第一個把一個流傳很廣、藏得很深的謠言的真實情況給弄清楚了,你能體會到福爾摩斯的快樂,這可比看那些虛構的推理小說帶勁多了。當你闢的謠能夠讓別人恍然大悟的時候,這種快樂還會加倍。希望大家今後有機會感受到這種快樂。
04
成悅聞
被看見與不被看見
然而,當我成為服務員,這種自我意識就被強制削弱。客人突然起身敬酒不小心撞到我,會當作無事發生,繞開我繼續;我將客人胸前三十釐米寬的看盤收走,換成乾淨的小碗,客人還是會目不斜視繼續看向談話的物件;兩位客人捻著煙,站在餐桌旁聊天,我手捧菸灰缸遞過來,客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垂手把菸頭挫進我手中的菸缸,不會看我一眼。
最初,我感到極其怪異和不適,因為長久以來關於“我”是我,“我”是獨立個體,“我”存在的認知大廈轟然倒塌。但一天又一天過去,我逐漸習慣,一身黑色的制服是現實中存在的魔法隱身披風。我用看不見的手熟練地傳遞陶瓷盤子和茶杯,完全接受過去從未有過的“不被看見的角色”,適應內心的衝擊。
05
馮軍鶴
一( )語文課
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學習詩歌,卻距離詩歌越來越遠了呢?不妨回到我們傳統的詩歌課堂上,以標準和規範為目的的課堂上,看一下我們在閱讀和思考詩歌的時候,那些經常被使用的問題和分析邏輯。
比如,面對一首詩,我們的任務之一是要找到那個中心思想,要結合時代背景,尋找作者的情感,尋找那個答案。我們也會用一些標準的術語來分析,比如情景交融,寓情於景。這樣的分析過程當然不是錯的,但是這種唯一的、排他的思考方式產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這樣的思考當中,沒有我們,沒有作為讀者的個人,所以我們還需要一種向個人開放的詩歌教育。在我看來,這樣的詩歌教育會非常在意我們每一個人聲音的表達,我們的感知,我們的體驗。
06
菠蘿(李治中)
萬萬沒想到的癌症研究
然而法伯給孩子用完葉酸以後,白血病不僅沒能治好,白血病的細胞還進一步地爆發性增長,導致這些孩子更快就去世了。法伯受到了所有人的攻擊,說你做了一個非常失敗的實驗。
法伯沒有停下研究,他反過來想,那麼抗葉酸的藥物呢?接下來的第一批實驗中,16個孩子有10個得到了有效緩解,法伯從一個失敗的實驗找到的思路,顛覆了整個領域的研究,他也因此被譽為現代化療之父。
我想問大家,前一個實驗顯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它是一個無效的實驗嗎?不是。如果以後有機會做科學實驗,當你做出一個實驗結果和你想的一樣,那意味著你可以發一篇論文了。但如果做出來的東西和你想的完全相反,那你可能離諾貝爾獎就不遠了。
所有的諾獎都是開創性的研究,這就意味著以前從來沒有人想過。所以一定不要忽視那些做出來和你想的結果完全相反的東西。
07
開開
把書作為一種方法
八歲的圖釘是我的孩子,他沒有特意跟我做書。但是他會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在這種長長的紙上進行創作。
看完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他自己創作了一場國家間的戰爭,他把每一個國家都設想成一個動物。這個是放大的細節,法國是那種驕傲的公雞,德國是大象。
裡邊有錯別字,拼寫錯誤。其實圖釘他畫這些畫的時候,根本不是在畫畫,也不是在做書,他其實就是在用畫畫這個工具記錄他喜歡的東西而已。所以每當有跟我做書的孩子沒有信心的時候,覺得自己畫不好、畫不像的時候,我就會把圖釘的作品拿出來給他們看。
08
梁永安
30種活法
我們今天最缺的是活法,太多的統一性,但活法嚴重不足。活法絕對不是消費主義的,活法絕對是一種創造性的。 
我們中國青年面臨的下一步,整個社會會湧現出來大量不同的東西。我們不要枉為青年,我們不要過早地格式化。活法就是我們對自身靈魂的一種託舉,就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尊嚴。我們有很多活法,有迷惘者的,有單純者的,有模仿者的,有獨立者的,有旅行者的,有反思者的,也有佔有者的等等,形形色色。
所以未來往下一步,我們都要有一種心懷,要比時代多走 0.5 米。這 0.5 米是有方向性的,很不好走,但是我們要有新活法。
▲ 鼎石學生策劃的楊小峰昆蟲攝影展
▲ 鼎石學生社團展示
▲ 楊小峰老師為讀者籤書
▲ 北京市鼎石學校執行校長 Emily McCarren 博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