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精準點評深圳南山區數學期末試卷(我嚴重懷疑出題人看過《中小學數學要義》和《數學學習沒有捷徑》)

職業數學家在民間

歡迎掃碼關注風雲老師的影片號,《風雲》欄目完全已經搬到影片號商品櫥窗了,公眾號已經沒有書欄目和書文章了!
風雲老師精選文章:
一,
昨天,家長群和朋友圈被深圳南山區的小學數學四五六年級期末試卷刷屏了
因為出捲風格很奇特,難度較大,不少家長大罵youbing,甚至有傳言說考試還延時了20分鐘;因為試卷中有大量的文字內容,又有不少家長質疑這究竟是考數學還是語文。
只能說普通家長群體整體上對數學教育的認知太低,普遍get不到要點,比如那個什麼語文根本不是要點,因為這三份試卷對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並沒有多高要求,完全可以匹配四五六年級的孩子。
我倒是認為這三份試卷整體上都是出的非常精彩,很能體現小學數學教育的未來趨勢。
二,
這三份試卷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非常強調數學知識在現實經驗生活中的應用。這是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截然不同的地方,小學數學幾乎所有知識概念都有豐富,直接的現實經驗背景,而相比較之下,中學數學中抽象的內容就多了,尤其是幾何證明和方程多項式分式根式這些內容。
所以小學數學的學習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你要引導孩子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生活中到處都會用到加減乘除計算,比較估計不同數量的大小,各種商品的容積,重量問題,生活中發現的各種幾何影像,等等,,,,所以為什麼看似那麼簡單的小學數學要學六年,因為不是學完課本知識會做練習冊和考試的題目就完事了,學的那些數學知識概念需要沉澱到腦子,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不斷回顧,感受數學知識概念的現實性,最後甚至可以轉化為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世界,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
但是,很多老師家長不會重視這個關鍵點,只會重視練習冊做題,買雞娃寶典刷題,計算本練計算,考試得分,錯題本,,,,,這樣的數學教育內涵是非常貧瘠的,這種數學教育環境下的孩子一旦碰到南山區這樣的數學試卷,很容易就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三,
這三份試卷是有些難,但這種難不是小學奧數中那種解題思路的複雜難度,而是考察對課本數學知識概念的靈活運用,對知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把握,對知識點之間關聯的把握,
比如這次居然考了這道梯形逼近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以及面積公式的統一,

這道大題其實就是《數學學習沒有捷徑》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這一章五節我們舉了五個課本上的典型例子,目的就是告訴讀者數學課本上的內容並不簡單,可以深刻挖掘。

《中小學數學要義》第二章第三節課後習題也出了這道題:
所以,這道題其實就是課本內容,關於這道題的答案請直接看《數學學習沒有捷徑》第八章第三節,這就是考試重視考察課本內容的典範,
再比如下面36題考你分配律,除法有分配律嗎?

還有下面這道考分配律的選擇題第10題,你能看出13×99這個計算也是分配率的變種嗎?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減法和除法有分配律嗎?

這個問題實質上已經包含在了《中小學數學要義》中的

問題13

有認真思考過這類問題的學生,做這種題目肯定會更有優勢!再看看選擇題第10題的第2個選項,是考察分配律的計數理解,第3個選項,是考察豎式計算中的分配律,這些《中小學數學要義》中統統都有,而且居然都集中在同一頁!!!!!
說到這裡,我忍不住開始懷疑出卷人是不是看過我的《中小學數學要義《數學學習沒有捷徑》,甚至懷疑他們這道選擇題就是看著中小學數學要義這一頁出的。
再比如上面的選擇題11題,就是考你對度量和計數的理解,背後是離散量和連續量區分,這話題歷史非常悠久,讀過數學史書或者看過課外書的孩子在這裡就很有優勢。我還為這個話題專門製作了下面這個影片
再比如下面的選擇題3是考察你對抽象數學原理的實際應用,非常實際的那種應用。

我在《數學學習沒有捷徑》中舉了個更典型的例子,莫三比克漁民製作魚乾時,會先在地上插一個木棍,接著用一個繩子一段繫著固定好的木棍,旋轉繩子,讓其另一端在地面上畫出一個圓。

然後把許多魚鋪在畫好的圓周上,在原先插木棍的地方——也就是圓心的位置——點火。這樣能確保鋪上的魚能被同時曬乾。
為什麼呢?
因為所有魚到火的距離(圓上每個點到圓心的距離)都是相等的。你看到沒有,課本的知識在這裡變得非常鮮活。
總之,這三份試卷是很難,但是這種難的風格和小學奧數是截然不同的倒是和我的《數學學習沒有捷徑》《中小學數學要義》的風格非常接近,有些內容甚至高度重合,我現在是嚴重懷疑出題人看過我的書!

當然,這只是我的懷疑!

四,
這三份試卷的另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出題極其靈活,傳統題很少,反刷題的意圖是非常非常明顯的,這對於那些愛讓孩子刷雞娃寶典,搞錯題本的老師家長也是一個警示,數學的題型是無窮無盡的,尤其是涉及到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的時候,這時可以出的題目真的是千變萬化,根本無法琢磨預測。會充分理解領悟數學知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會懂得活學活用數學知識概念,才是王道!!

這三份試卷的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非常重視對數學知識概念的原理,數學公式結論推導的考察,非常重視考察學生對解題思路的分析講解能力(你不但會做題,還需要會講解思路,針對錯誤的解題思路還要有評判總結的能力),非常重視對運算定律,運演算法則,豎式計算算理的考察,比如上面這些題目。當然這方面有些題目也出的有些問題,比如下面這幾道,對於計算十分熟練的學生而言,他們很可能寫不出易錯點困難點,不知道評分標準是什麼?但是這方面的大膽嘗試是非常值得鼓勵的,因為這種出題方式很能代表未來的數學出題的趨勢方向。

還有的家長開始抱怨說
考的內容和教的內容差別太遠太大了,說好的雙減和減負呢?
這種看法非常膚淺,因為考的內容就是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只不過是考察這些知識的靈活運用,考察你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領悟程度。而且,教的內容和考的內容必須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如果是單單考直接教的那些內容,老師課堂講過的那些題目,那這樣的考試有什麼意義呢?
真正的考試就是應該如此,題型靈活多變,不拘一格,明顯反刷題,讓那些提分技巧,提分秘籍徹底失效,未來的中高考數學也都是這種趨勢,只是家長還不適應罷了。
五,
這三份試卷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對豎式計算本身的考察要求非常低,三份試卷中真正需要考察到豎式計算本身的內容(包括應用題中的豎式計算分值)非常少,而且考察難度非常低。(有位讀者告訴我說下面這道題看似只有一道,實際上考察許多道計算題,不好意思這道題根本不需計算,每個選項都只需簡單估計就好的,這道題是考察學生的粗略的能力,根本不是考察豎式計算

這兩年我年年都會分析中高考數學試卷中的豎式計算,這些試卷對豎式計算的要求都非常非常非常低,兩位數乘兩位都幾乎不考了。我還專門寫過多篇文章評論這些現象。弱化豎式計算要求這絕對是中高考數學的大勢所趨

至於小學階段,

早在兩年前我也發現了,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小學數學期末考試也是非常重視數學知識概念的原理,數學公式結論推導,非常重視對運算定律,運演算法則,豎式計算算理的考察,而對計算本身,尤其是豎式計算本身的要求已經變得非常低了,應用題中計算部分的分值也是設定得非常低,列式才佔大頭。弱化豎式計算要求,

加大考察學生對運算定律,運演算法則,豎式計算算理的理解領悟,這也無疑是小學數學教育的

大勢所趨

,這種趨勢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非常明顯。我預測這種趨勢變化將首先在經濟發達教育發達的地區先普及(許多地區據我所知已經普及了)並不斷強化,最後將很快波及到所有地區,未來三年之內吧,大家到時可以回頭看看我這篇文章是否會應驗。

沒錯,小學階段,計算本身確實也是數學學習的一項基本功!但是計算訓練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過度的訓練計算有個嚴重的弊端就是很容易敗壞孩子對數學的印象和興趣。
很多家長,由於對數學非常無知,誤以為小學數學大部分就是加減乘除計算,再在上許多教育自媒體的誤導,這就導致一類在家長圈非常非常流行的觀點:“小學階段計算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小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練好計算”,“從小計算練得越熟練越好!”
其實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數學學習最重要的基本功永遠都是對課本數學知識概念體系的理解和領悟能力,理解領悟的越深刻,越透徹,你越能做到活學活用,你的數學水平才越高,才越能應對未來靈活多變的題型!

那些還在讓孩子昏天暗地得死練計算的家長,真的該醒醒了,以後的數學試卷肯定是

重點

考察知識的活學活用,而不是

機械訓練

,不會等到初中再打醒你的,未來兩三年,小學高年級的期末數學試卷就會很快讓你後悔了。關於小學數學學習中的計算訓練該怎麼練,該練到什麼地步,怎麼把握度的問題,歡迎讀者掃碼預約下週直播。

五,
最後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何做到對數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呢?
如何提升

對課本數學知識概念體系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呢?

除了學校課堂的正規學校之外,家庭環境下對數學興趣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你想想,一個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覺得數學很枯燥無味的孩子,他怎麼可能對數學知識做到活學活用,他怎麼可能去深入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概念呢?更不用提什麼領悟!
數學興趣的培養方式非常非常多,我在《數學學習沒有捷徑》第十章第十一章有專門介紹。其中我最推薦的方式就是數學課外閱讀,許多數學課外書就是教你從現實生活的角度理解,應用數學知識,還有許多數學課外書就是從數學史的角度講解數學知識概念的演化,也有許多數學課外書是從趣味數學的角度啟發讀者思考各種數學問題,,,,,數學課外閱讀的範圍非常非常廣泛,為孩子挑選其中適當的內容完全可以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數學學習的內驅力。這方面詳細的說明可以看數學學習沒有捷徑》或者我影片號的第一次直播回放
明天的直播我們除了盤點劣質數學雞娃寶典外,還將在直播間推薦許多優質的數學課外書,歡迎大家掃碼預約觀看直播:
六,
最後,談談這三份試卷的缺點,這三份試卷也不是沒有缺點,個別題目出的不太符合現實,比如四年級試卷的35題
答案應該是C,首先答案要滿足被20除餘數是12,但是選項B不行,因為,人數變成11了,剩下的12個糖還可以繼續分,選項A更不行。所以這道題很有陷阱,但是選項C也不太符合現實,因為迎新晚會怎麼會才13個同學呢?這樣的人數怎麼能構成一個晚會呢?
還有個別題目選項表述不是很清楚,比如下面這道 A選項並不是一個命題式的句子,怎麼判斷對錯呢?選項D跟數學知識有什麼關係呢?這道題出的有點荒唐了!

而且,五六年級的試卷中只有大量的現實應用的數學題,卻沒有以數學歷史作為背景的數學題,其實這方面也同樣可以出大量的題目,也非常考驗孩子的數學課外閱讀功底。這樣這份試卷也會更豐富飽滿一些。
不過,最大的問題可能是題量太大,都是三十幾道題,而且其中不乏非常靈活的題目,難題,開放題,所以這麼多題量一般學生是很難做完的。看來延時二十分鐘的傳言絕非空穴來風!
建了一個讀者群僅限《中小學數學要義》和《數學學習沒有捷徑》讀者入群,關於這兩本書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群裡交流,已經在其他讀者群的讀者就不要重複進群了,群滿200之後請加微信fengyun_19等待拉群
提醒讀者,下面這九篇付費文章不必再買了,因為這九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已經融入到新書《數學學習沒有捷徑》中了,直接買書看就好了,所以《數學學習沒有捷徑》這本書的含金量其實是非常高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