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給大家分享了一篇我關於學不學奧數的分析,結論就是:學奧數並不是要製造焦慮,在一線城市來說確實是“硬通貨”。
無論是對升學的幫助、還是為中學打底子,它都是普通孩子可以嘗試抓住的一個機會。(上週的文章我放在文末了,還沒看過的妞可以去補課)

‼️ 但是,有機會,並不代表我們就要砸錢砸時間,還是應該從最小成本的試錯開始。
而我和閨蜜在踩過若干的奧數坑之後,都覺得在奧數上,投入蕞小的成本,就是從教輔開始的。
當然經濟成本低,並不意味著教輔隨便買一本去刷就行,那樣可能浪費的是更值錢的時間成本。

想要篩選到真正對孩子有益的的教輔,其實是有標準和規律可循的。
比如像我和閨蜜這麼多年給孩子買奧數教輔,最大一個痛點是什麼?
就是太累媽!
因為奧數和語文英語還不一樣,如果自己不懂,不光輔導得累,還輔導不到點兒上,對孩子和我都是消耗。
那這時,我該盯著什麼去選呢?
-
第一就是在我不懂的前提下,也要確保學的方向是對的、是具有權威性的;
-
第二就是即便脫離了我的輔導,孩子也能大機率自學而成。
❗️芊媽在這兒也囉嗦下我做功課的思路:
我每次給大家選什麼東西之前,都會先去思考,我們的需求裡,蕞疼蕞癢的那個點在哪兒?
只有把這個點找對了,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如果核心跑偏了,即便其他做的再好也是徒勞的。
那下面我就好好分析下,如何解決選奧數教輔的痛點:
之前我閨蜜就說,雖然她自己不會奧數,但是線下課給孩子選班,她總能一眼挑出更優質的。
她就給我列了幾個條件,比如:清北/985優先、數學專業優先、是否帶出過得獎學生、是注重邏輯還是興趣體系,等等。
這麼嚴格的篩選,就是為了孩子從一開始學,就根紅苗正,不走彎路。
那我們選教輔也是一樣的,不過怎麼挑老師呢?我的辦法就是去看教研團隊。
比如這兩種,無法追溯背景的,我就暫時不考慮了。

而是傾向於選擇這種,在介紹中能看到大量“關鍵詞”的。

就拿“華羅庚”來說,它發源於1989年的人大附數學實驗班。
那如果我選到當時團隊的老師主編的教輔,可以說是從“根兒”上先心裡有底了。

再拿奧數路徑來說,從下到上分別是:思維提升→淺奧→奧數競賽。
如果教研團隊有IMO競賽背景的教練,那麼對孩子打比賽也是加持。

這樣當我鎖定了體系搭建者、找到了比賽的出題人、教練員,也就不擔心會在錯誤的路線上越跑越遠了。
此外,我還有一招作輔助,就是看這個教輔在媽媽圈兒內的口碑。
我很多閨蜜家孩子的數學一般,她們之前買練習冊,就是開啟某寶,選銷量第一,結果沒有多少提升。
所以某寶的銷量不作為我的第一個參考。
後來我發現更靠譜的還是用過的媽媽們的口碑,我也是跟周圍的媽媽們打聽了一圈,換成了她們口碑好的教輔,都比較受用。

那像說到奧數,我老早就聽說過北京“海淀黃莊”是奧數班更集中、名師更集中的地方。
那我就直接向在那邊學習的閨蜜請教,她們的機構老師都推薦什麼教輔,比我自己買一堆研究更快篩選出來。
當我要選教輔的時候,首先我會去回想哪些場景,是孩子學不下去、經常“喊媽”的?
-
一個就是她根本沒有頭緒,一道題都不會做,需要我一個個給她去講;
-
另一個則是她剛開始還會,但做著做著遇到難點了,推進不下去的時候,又得我給她講。
那麼,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做到自學,就得從這兩點上去考察。
1. 放棄“看書聽講”的部分,直接從練習冊入手,不多花時間,孩子先要願意學
這是我上篇提到的,想讓孩子願意接受,那投入的時間成本就應該從“少”開始。
咱們想下啊,孩子無論是看書還是看影片,完成一小節,至少得20-40分鐘;
然後再做練習,一個多小時就出去了,孩子肯定不樂意。

那就不如上來直接弄練習冊,幫孩子儘快去完成這件事。

❗️更關鍵的是,看書聽課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被動學習,走神35分鐘,無意義;
真不如直接做題、直接開始思考,效果可能更好。
2. 入手教輔前,先確定好,要自學到什麼程度
‼️ 要注意一個蕞大的坑,就是沒有一本練習冊,是一個孩子能從頭做到尾的,這是不現實的。
那正確的想法應該是什麼呢?
就比如我一個閨蜜,孩子校內90分,想鍛鍊思維,加快做題速度,她現在的目標就是奧數教輔裡的基礎題;

另一個閨蜜家孩子,能考95+,就想在最後一道大題上也拿分,就主練中檔題;

那如果孩子不費力都能次次100了,想深入學習奧數,那就重點看高難度題。

這樣有清晰目標的去學,而不是非逼著孩子把一本練習冊都刷完,那孩子的負擔也就小多了。
‼️ 芊媽劃重點
咱們的目標應該是,刷蕞少的教輔,爭取更大的進步,投入產出比高才是聰明的做法。
3. 學習內容選“按難度劃分”的,而不是“按主題劃分的”,更容易自學
我閨蜜說,奧數的一個單元,通常包含幾個知識點。
她以前用的練習冊,是把每個知識點分開練,每個知識點章節裡的題目,都是從易到難。

這就有一個什麼問題呢?
就是孩子每次都是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
因為難不會做,這很正常,但是孩子一直都得不到“完成感”的時候,這件事他就越來越不愛參與了。
所以後來閨蜜換成了這種,把幾個知識點的題目,都集中在一起,統一按難度去排列。

那孩子就可以第一天練的都是最簡單的(☆),第二天練的都是稍微提高點的(☆☆),第三天再難點(☆☆☆)。
這樣他還是把知識點都練到了,但不會像之前那樣每天都卡殼、每天都虎頭蛇尾了。
那我們在選教輔之初,能怎麼判斷呢?我發現可以從目錄進行分辨。
像這種把每個知識點的每道題,都對應到不同難度的,就是OK的。

4. 題目的設計要有合理的難度階梯,孩子才能獨立做題,完成自學
‼️但我覺得,這其實才是蕞高的門檻。
因為螺旋式上升,最考驗這個教研團隊對這個領域到底吃的有多深,他才能搭好這個坡度。
而這個坡度,也就是我之前提過的“最近發展區”,是控制在孩子墊墊腳就能夠到的。
就像搭磚一樣,左邊這種“壓住前面磚一半”的方式,其實就是在舊的知識點有重複的情況下,有增加點新的知識;
而右邊這種,雖然每一級都練得多,但級與級之間是跳躍式的難度。

那這種搭磚的方式,對應到現實,我們在題目上該怎麼判斷呢?
坡度搭的不那麼好的,你會看到很多這種重複的題目,相當於小明換小紅,除了費時間並沒有別的意義。(當然,有目的的刷題除外,咱這說的還是試錯、是讓孩子先愛上)

而坡度搭的好的題目,你能看出它每個題目間都有變化,知識點上都有銜接、但難度又更高點。

再比如這樣的週期問題,同樣是直線上的排列,無論問第20個還是第200個,它的答題策略都是一樣的。

但是當把它變形成圓圈圖、表格圖、不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就考驗孩子到底是真的學明白了,還是隻會套公式做上面那種。

這些都很考驗編制者的功力,難度階梯設定的到位,孩子不僅自學,還能提高。
5. 學習框架一定要非常清晰,孩子自己可以隨時回顧知識點間的聯絡,不然這些活都是你的
我看了很多奧數練習冊,發現每個小單元都是一個小主題,一個年級要學二三十個,一會兒計算一會兒幾何的。
而下一年呢,還是這些主題,但難度會推得更深。

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我閨蜜說,孩子學新的時候,已經把舊的忘了,老師讓複習,還得咱們翻半天去年的資料,累死媽。
但其實,奧數不管拆的有多細,它一共就7大板塊。
我更傾向於選這種,把知識點做成圖譜的,孩子在學哪個板塊、學到什麼程度,都一目瞭然。

想複習的時候,看到圖譜,就能回想起大概了(省了翻舊題的時間);
甚至學的好的板塊,還可以按照圖譜,有目的的超前學。

6. 雖然課程不是必須的,但一定要配有清晰詳細的題目講解
雖然我前面說可以“不上課”,但其實是要把答案解析當做課來上。讓學習方法從“先被動聽課再做題思考”,變成“先思考再總結”。
那咱們就一定要找答案解析越詳細越好的。
比如這種只給一個答案,沒有過程的,我就不選了。

而我會選這種步驟清晰的,不會因為簡單就省略步驟的(清晰的過程,也是幫孩子捋清邏輯的過程)

而且最好能配有真人老師的講解,因為能透過老師的手勢、語氣,判斷出解題的關鍵點在哪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家長輔導不了奧數的原因)

其實啊,你別看我說的篩選標準挺多,但我選的時候,還真沒費什麼事。
因為我很快就選定了這套《高思導引》。

首先它早就在海淀媽媽圈裡,被奉為“四大神器”之一了。

然後我又買了另外幾套口碑比較好的,按照我上面的標準一對比,很容易就確定是它了。
後面我再把《高思導引》給你們詳細說說,著急入芊媽同款的,可以先點選下圖:

那麼接下來,我就再帶你們看看,《高思導引》這套奧數教輔,從教研團隊到題目編排等,都有什麼亮點。
-
主編是華羅庚學校創始人,團隊中有大量北大數院老師和IMO獲獎者
-
四個階段學四年,每年的影片講解約等於100節線下課
-
作為入門試錯,價效比遠超線下班
👉主編是華羅庚學校創始人,團隊中有大量北大數院老師和IMO獲獎者
前面說了,這套教輔最開始吸引我的一點就是,它的主編是曾經的人大附數學班(現在人大附中仍然有早培)、華羅庚學校(華杯在圈內的權威不言而喻)的創始人。

他見證和參與了咱們國家小學奧數體系的建立。
而他所創立的高思學校,我閨蜜說她上學的時候就聽說過的,在圈中已經耕耘了20多年。(不像很多小機構,做幾年就沒了)
而咱們再看整個研發團隊,有大量從北大數院畢業的老師,有重量級比賽的出題人、有IMO的獲獎者。

這就保證了奧數學習的正統性。
這套《高思導引》一共分4個階段,對應的是小學三-六年級。

和我閨蜜以前買的老版本不同,這次的最新版,是把不同單元拆成了更輕量化的小冊子。

一個階段是25本,裝在一個盒子裡。

每本只有10頁的題,孩子一天一頁、兩天一頁都OK,負擔很小。

每一冊的開始,先是知識梳理,題目的主題和難度直接分好了(有題號在後面),可以有針對性的挑題來做;

還有專門收錄錯題和反思的部分,想複習的時候,看這兩頁就足夠了。

具體的題目,分成興趣篇(校內拔高)、拓展篇(淺奧)、超越篇(高年級競賽),還有星級區分難度。

後面還有詳細的參考答案。

如果只看答案步驟還不懂的話,盒子上還可以掃碼看影片講解,主講的也都是高思名師。

別看一個小本才10來頁,配的講解部分可足足2-3小時,還都是精華,不輸一節線下課了。

我閨蜜之前給孩子報名學*思的線下班,一個學期普通班4000+(S班5000+),一年就要上萬。

可如果孩子不愛學,這錢就真是打水漂了。
而這套《高思導引》,一個階段(能學一年)只要💰365,相當於1天1塊。

這還沒算送的影片部分,要知道線下班一週也就兩節,大概還有1節是在做題。
而我這個,一年送的講解影片就差不多100節課(45分鐘/節),作為入門試錯,這個價效比可太高了!
當然,我也不是否定線下班的作用。如果咱們試出來,孩子真是學奧數的料,那咱再深入走,去考察線下班就行了。
如果孩子不是這塊料,那我們就算只用這套教輔的“基礎篇”,也能對孩子校內的學習有幫助。
所以,如果你們也認可我的分析,決定給孩子抓住這個機會,可以從這套教輔入手試試看。點選下圖即可跳轉頁面:


另外,我每週會在圈裡分享一些教育新的思考,新的策略,新的認知,外加我的各種日常。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沒我輔導孩子能自學奧數不是夢,如何選對一套教輔聽我細細道來(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我垂感無敵的1條冬季衛褲,羊以為要300+了但並沒有(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