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來源於盲從,先停下來思考,再邁開腿選路。
所以我標題中說的“聽”,並不是盲目跟風。
而是透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從海量資訊or資源中,識別出真正的機會後,做出的選擇。
這篇就從我最近和閨蜜們聊的火熱的奧數開始說起~
閨蜜的孩子剛上初一,突然就覺得數學特別吃力,六年級能考90+的,現在一下掉60+。

她跟我說,現在特別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小學沒有學奧數。

包括她們同在初一的幾個媽媽聊天,都不約而同的,開始給家裡老二找奧數輔導了。

而且她們現在還都變得挺理性的,不是單純把奧數和比賽掛鉤,而是真的在培養數學能力上下功夫。

她們(無論孩子在小學還是初中的)都特別困惑的這個奧數,我也經常能在教育圈裡聽到各種訊息。
一會兒要學了,一會兒又不要學了,每次帶來的都是焦慮。
那這個時候我就會思考,我到底該用什麼標準去判斷?它到底是焦慮陷阱?還是可以一試的機會呢?
(就像上次給你們推薦科學賽道,我足足跟進了1年,分析寫了三大篇小2萬字,確保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再下手。)
那奧數也是一樣的。
如果我一竿子把它打成是販賣焦慮,那孩子很有可能錯過一個的機會;
那如果一聽到什麼風聲就覺得機會來了,然後一股腦衝上去,結果政策瞬息萬變,最後也可能什麼都抓不住。
我覺得任何事都不要走極端,就像我開頭說的,咱們自己去分析出這個資訊差,透過自己的觀察去判斷。
如果真是機會,咱們也不是all in,一定要最小試錯成本。(這也是我創業多年的寶貴經驗,可以借鑑到人生的任何領域,這塊我下面給你們細說怎麼去試錯)
如果真是製造焦慮,那咱們就直接Pass就好了。
那麼說回到奧數,透過和閨蜜聊天,調研,和行業內的老師去收集資訊,我認為它現在還是一個機會,並且是我們普通孩子能利用的一個機會。

但如果我周圍的人都開始討論這件事,並且她們還有親身經歷,那我就要重視起來了。
就拿我閨蜜們來說,她們最近都在討論“海淀區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幾個身在“教改實驗基地校”的孩子,都說他們的選拔考試裡,就有大量的奧數題。

那我就可以判斷,用奧數選拔人才,仍然是guo家認可的方法。
包括現在特別火的“資訊學奧賽”,今年比去年的參加人數又暴增了。

為什麼呢?
因為它在小升初過程中的含金量高。

‼️芊媽劃重點:
所以我從選拔標準上判斷,奧數是真實存在在孩子身邊的機會,只不過是換了個形式,那我們就可以提上日程。

而能不能去做這三道題,就決定孩子是否能衝上A檔,還是停留在B檔。
注意哈,我說的是“去做”,而沒有強調“做對”。
這是因為,這些題目,多半是套著小學奧數的外殼,核心考察還是初一知識。
像這道題,我閨蜜孩子說,讀完半行,她就放棄了,因為根本看不懂。

如果是學過奧數的孩子,對“定義新運算”這種模式不會陌生;
如果是數學思維比較強的孩子,也能沉住氣試著用初一新學的數軸去分析。
但我閨蜜孩子,既沒學過奧數,平時也不注意思維訓練的,真的是連動筆的勇氣都沒有。
‼️芊媽劃重點:
老師預設孩子提前學,初中直接上難度,已經是普遍存在的情況了。
所以孩子小學考90+,並不代表能適應初中的跨度。
因為小學題目還是更簡單,不代表她深度思考過。她能把一道題做對,也不代表她能把一類題做會,更沒有思考過知識點間的聯絡。
所以我目前就得出2個結論:
-
從升學角度看,學奧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籌碼;
-
即使不以升學為目的,那奧數給孩子建立的思維方式,也是給中學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底子。
那下面咱就說說,如果是機會,咱也不能盲沖和all in;那樣即便機會也把握不住。

我閨蜜之前給孩子報奧數班,踩過各種坑。
有的是“追名師”,結果孩子跟不上,但時間和錢都砸進去了。
我就發現,她們想在奧數這個“機會”上“投資”的時候,其實都投反了。
因為機會是相對平等的,但孩子是不一樣的。
我們一股腦的花錢花時間,可能孩子就是衝不進奧數集訓隊,只適合普通班。
這種一意孤行的給孩子製造壓力,只會引起他的反抗。
所以在剛開始,一定要用蕞小成本去試錯。
當然,成本小不代表“盲選”,我用閨蜜們踩出來的坑,給你們總結出經驗。
-
如果完全沒有頭緒的情況下,經濟成本先控制在3位數,進可攻退可守
-
投入時間成本,和基礎知識學習正好相反,拔高學習時間從少到適量,才可持續
-
教輔也不要無腦刷,選對切入點,根據孩子情況動態調整,事半功倍
👉如果完全沒有頭緒的情況下,經濟成本先控制在3位數,進可攻退可守

‼️我要給你們推薦4位數的課,真的要跟進半年到一年的,必須留足考察的時間,所以我目前就推薦過1個科學課。
但是發現這個課程是高度提煉概括的,孩子一節小課沒練透呢,下節就拔高聽不懂了,每個單元都是虎頭蛇尾。

後來她就發現,從教輔自學入手,是個成本也很小,孩子更能接受的方法。
首先,教輔的題目足夠多,孩子練的充分,就不容易發生“看得懂做不對”的問題。

其次,教輔有基礎題也有更難題,孩子能根據自己能力去挑戰。

再次,教輔都有答案,哪個不會了馬上就可以自學,不用等一週一次課才能問老師。

而且最好選帶這種名師講解的,閨蜜就說比他老公講的好,考點在哪兒、策略在哪兒,老師一點就透,孩子學起來也不像無頭蒼蠅了。

‼️芊媽劃重點:
第1:當然教輔也不能盲選,瞎選就會增加負擔,孩子根本不配合。
我的選擇標準是:①在我完全不懂的情況下,怎麼確保孩子學的是對的內容 ②要獨立完成
這兩點缺一不可,累死老母親的慘況,永遠不能再發生

❗️因為教輔太多了,我也對比了好幾個月了,所以具體怎麼選,下週單開一篇說。
第2:這種教輔,也是試錯成本蕞低的,一般一年的成本也就小几百塊。
孩子要真是那塊料,咱後面再給他往上報更好的班也成(不管哪個機構,奧數體系都是一樣的,不用考慮適應問題)
要是真不成,那咱也就不用在這上面死磕了,相當於損失也就控制在這幾百上。
但如果像我另一個閨蜜孩子那樣,學得很上道,後來她就給兒子找了個高階線下班(以小升初進入特殊班型為目的)
但同時孩子也依然在刷這套教輔,閨蜜說因為它的知識點劃分非常細,可以做查缺補漏。

不然像我閨蜜似的,上來就給孩子報大課,一次上整整倆兩小時,下課還好幾篇作業,孩子直接就不幹了。
因為奧數本來就是拔高的東西(即使基礎題,也是校內卷最後一題or加分題的水平),特別消耗孩子的腦能量。
咱們與其每天盲目的讓他做夠10道,最後發現是浪費時間;不如從花10分鐘好好做1道題開始。
慢慢的他會發現,經過奧數的學習,校內這塊基礎題計算更快了、提高題思考時間更短了,那它寫數學作業的效率就提高了。
這和一下壓兩座大山(校內作業+奧數作業)比起來,成就感可高多了。
而中上層的孩子,是更適合學習奧數的。
我閨蜜目前孩子是三年級,正是奧數開始的蕞好年級,她就選擇先用教輔先給孩子入門試錯。(那關於具體怎麼選教輔,我下週會單獨再寫一篇,給你們詳細列出標準)
閨蜜跟我說,有了教輔也不是從第一頁無腦開始刷就行了。
1、選好開始的切入點,孩子才能配合
比如我閨蜜就先挑孩子感興趣的單元,像孩子之前口算好,就先從四則運算入手。

雞兔同籠孩子一下還沒get那個點,那就過幾個月再刷。
然後,咱們可以幫孩子篩選一下,像等差數列、盈虧問題等,這種和校內大綱結合緊密、經常考到的,可以優先學。

再有,就是看孩子校內試卷的提高題,去教輔裡找同題型來練。

2、難度務必和孩子能力匹配,才能自學
那麼選定了要學習的單元,準備開始刷題時,蕞省心的方法就是從基礎題開始。

因為基礎題,就是給校內砸瓷實的,是能夠給以後學習輕鬆打底的。
如果孩子能輕鬆應對基礎題(能一次做對,會一題多解),咱們再挑戰更高難度的。

因為這種題只比校內難一點,點透其中的關巧,孩子很容易就做出來獲得成就感。
我一個閨蜜就說孩子五年級了,以為理解力更好,結果卻是刷不動,做起來很費勁。
這是因為孩子之前沒有任何奧數基礎,半道插進來肯定很難。(一般奧數是三年級開始學,也有啟蒙班從一年級開始)
這個時候,就建議孩子降低一個年級來學。
3、不要自己瞎講,找講解影片or帶講解的教輔
另外就是教輔通常不帶正式的課程,如果孩子做了幾個單元都理解的不太好,那咱們可以找個網課給孩子看看(B站上的免費資源很多)
那如果孩子自學能達到七七八八的水平了,那也一定讓孩子好好看題目講解。

因為有時候孩子能解出來,但可能是蒙對的(尤其低年級)、或者不是蕞優解(到高年級更明顯),這其中的差距就是思維深度的差距。
像我閨蜜這套,一年分成25課(800道題),隨便拿出一課,配套的影片就有3小時。

1年下來,粗算就是4500分鐘影片,相當於送了100節正課,還一點都不划水,是不是媲美線下班了

那如果妞們還想看奧數類的教輔具體怎麼選,記得來看下週的攻略哦~

另外,我
每週會在圈裡分享一些教育新的思考,新的策略,新的認知,外加我的各種日常。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今年我家DIY的聖誕禮物,選這些不過百,但極具創意,用料重工(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苦等3年終於找到給孩子用的便攜漱口水,專利成分從源頭預防齲齒(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