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輔導女兒寫作業,氣到情緒失控!同為國際學校家長的我太有共鳴了……

最近在網上刷到一個劉德華的影片,他在鏡頭前直言,自己輔導女兒做功課時也會情緒失控、心態爆炸,自認是個好爸爸的他都“頂不住(忍不了)”。

△圖源網路

看到這位事業有成的天王巨星也躲不過做國際學校家長必經的煩惱,我可太感同身受了,彷彿看到了自己在晨晨書桌前的無奈與焦躁。
在國際教育備受矚目的當下,很多人只看到了它“高大上”的一面,卻不知道國際學校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同樣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之一便是輔導作業
陪伴孩子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常常遭遇親子關係的 “過山車”:平日裡與孩子相處和諧,但一旦涉及輔導作業,便可能陷入僵局。
這裡面,有些困擾是與其他傳統學校的家長一樣的,而有些問題,又有其特定教育環境下的特殊性,不論如何都是在考驗家長的耐心與智慧。
#1
國際學校家長心裡苦
“我也不想發飆啊!”
眾所周知,國際學校的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存在顯著差異,這點在孩子的作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以IB課程體系為例,其涵蓋的知識面十分廣泛,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紮實的學科知識,還注重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使得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去深入思考和探究。
比方說有的孩子,在開始寫作業前的準備工作冗長繁瑣,一會兒翻書找資料,一會兒調整學習裝置,難以迅速進入專注的狀態,許多家長朋友都跟我吐槽:“比上市公司總裁還忙!”
而且,國際學校作業形式多樣,如專案式作業、小組合作作業等,孩子在完成過程中可能會因協調困難、思路分歧等問題導致進度緩慢,足以讓一旁輔導的家長焦慮不已。
焦慮久了、壓力多了,可不就要情緒失控了嗎?就像司機有“路怒症”一樣,家長們的這種情況也可以起個名字,我叫它“輔惱症”
深挖“輔惱症”背後的原因,是複雜多面的。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國際學校的課程豐富多元,像國際視野拓展課程、跨學科融合課程等,作業內容新穎且複雜,常常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而家長大多接受的是國內傳統教育,面對這些新型作業,輔導方法往往捉襟見肘。當看到孩子在作業上毫無頭緒、停滯不前時,家長的情緒便會迅速升溫。
從家長自身而言,選擇國際學校意味著較高的經濟投入和殷切的期望,家長們渴望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脫穎而出,因此對孩子的學業表現格外在意。
然而,在忙碌一天後,職場打工人的精力已經所剩無幾,回家再面對孩子作業中的問題,耐心極易消磨殆盡,稍有不順就會大發雷霆。
但是要特別提醒各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輔惱症”這種情緒失控的課業輔導方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國際學校致力於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而家長過度情緒化的反饋很可能會抑制這些特質的發展。
長期處於家長負面情緒下的孩子,將逐漸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失去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勇氣。並且,孩子會因為害怕犯錯被責罵而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嘗試新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嚴重阻礙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發展。
#2
開啟正確的“輔導姿勢”
陪伴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家長在著手輔導孩子功課前,要先有一個的認知: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尊重每個孩子的學習節奏和成長步調,是我們首先要遵循的原則。
比如,在孩子寫作業前,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商討並制定出一個靈活的作業計劃,讓孩子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主安排作業順序和時間,家長則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即可,而非全程緊盯和催促。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回顧課堂所學知識、查閱相關參考資料,鼓勵他們自主思考、嘗試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呼應了眾多國際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理念。
同時,家長也要學習提升溝通技巧,用更多的耐心去對待孩子的表現。
國際課程的作業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孩子在理解上可能會出現偏差。此時,家長切勿急於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耐心傾聽他們的思路,透過提問、舉例等方式幫助孩子梳理問題,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
並且,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國際學校通常都有一個開放、活躍、充滿探索氛圍的學習環境,家長不妨在家中也為孩子打造一個類似的學習空間。
在孩子學習時,爸爸媽媽要避免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更推薦你們閱讀書籍、學習知識,為孩子樹立一個熱愛學習的榜樣。閒聊的時候,還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國際時事、文化差異、科技發展等話題,拓寬孩子的視野,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除了方法,國際學校家長在輔導作業時的心態調整同樣關鍵。
孩子在國際教育體系中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成績起起伏伏都是正常現象。家長更應該以平和、理性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學業表現,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就算孩子在某一次作業中沒有全部答對,但當他們展現出了獨特的思維方式或創新的解題角度時,我們都應該及時給予真誠的讚揚和鼓勵,這可比只關注錯誤的地方進行批評指責重要得多,也有用得多。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都在摸索中前行。
作為國際學校的家長,或許我們都曾有過迷茫與焦慮,但請相信,每一次的嘗試與改變,都是對孩子愛的表達。我們不必追求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在日常的點滴中,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理解與支援。
也許一開始,改變並不容易,但當我們看到孩子眼中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當他們開始主動與我們分享學校裡的趣事和知識,我們會明白,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因為,孩子的未來,就是我們最珍貴的希望所在。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