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的前視一體機(單V或2V立體方案),到攝像頭模組(xV)+域控制器架構,車載視覺感知市場正在發生突變。同時,單車搭載ADAS攝像頭模組的數量也在不斷提升。
眾所周知,傳統一體機時代,攝像頭業務幾乎被傳統外資Tier1壟斷;隨著高階智駕,尤其是域控架構的普及,攝像頭模組逐步從傳統的倒車、全景環視覆蓋前視、側視、後視以及艙內DMS/OMS等領域。
這其中,中國本土供應商也完成了從倒車、全景環視攝像頭模組的國產替代,到ADAS全棧攝像頭模組的產品佈局。同時,單車搭載數量的快速提升,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紅利。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含免費選裝促銷)NOA交付197.47萬輛,同比增長162.31%。上車方案基本上都是採用多攝像頭模組+域控制器架構,其中,10V、11V配置佔據主流。
資料顯示,2024年ADAS攝像頭(含一體機,不含艙內)前裝標配搭載7615.34萬顆(單車搭載3.32顆),同比增長39.20%;其中,7V及以上方案貢獻佔比已經接近40%。
相比而言,2024年中國市場前裝一體機方案僅同比增長11.74%。同時,隨著今年比亞迪、奇瑞、吉利等廠商陸續啟動高階智駕普及,7V-10V方案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同時,新的攝像頭配置方案也在推動市場從量變進入質變週期,進一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比如,5V超級視覺解決方案,17MP前視超高畫質攝像頭+4顆8MP超級魚眼攝像頭的組合。
其中,前視17MP畫素超清攝像頭能同時輸出廣角到窄角三幅影像,可替代現有主流2顆前視8MP畫素攝像頭;另外,4顆8MP-12MP畫素超大廣角(HFOV190°,VFOV140°)魚眼攝像頭,可以兼顧周視攝像頭功能,完成對整車的全景覆蓋。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廠商正在佈局上述方案。其中,德賽西威的17MP超級前視攝像頭(提供高解析度和寬視場探測),感知距離超過了250m,前向廣角覆蓋達120°,支援第三方演算法,支援英偉達/高通等主流計算平臺。
去年,歐菲光更是拿到了首個17M車載鏡頭的量產專案(三顆配置)定點。方案的創新之處,在於融合了球面與非球面鏡片,顯著降低了鏡頭邊緣視野的像差,進一步提升高畫素、高解析力、低溫度漂移及高穩定性等關鍵效能,並配備了主動加熱功能。
此外,一些新的技術方案也在出現。
去年,國內車規級CMOS影像感測器供應商思特威旗下全資子公司品牌—飛凌微電子正式推出M1車載視覺處理晶片系列,其中,Camera SoC產品線首次提出輕算力端側處理概念,基於自研ISP和輕算力NPU,進一步滿足智駕系統在端側的視覺處理應用需求。
接近人眼級別動態範圍的LOFIC技術也開始進入上車週期。去年,小鵬實現業內首發上車,進一步提升了車輛視覺感知系統在逆光、大光差、暗光等環境下的資訊採集能力。
同時,相比傳統攝像頭技術,LOFIC技術能夠提升攝像頭的可視距離,讓車輛可以更早地發現遠處的障礙物、行人或其他車輛,為智慧駕駛的決策和反應預留更多時間。
在上述技術落地方面,國內供應商同樣已經處於領跑位置。比如,元視芯的LOFIC+DCG HDR技術可達到140dB+的超高動態範圍,該公司也是全行業唯一做到將全流程的研發設計、製造與封裝均實現國產自主的車規CIS供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