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駕平權下,屬於供應鏈端的確定性機會還在增加。
2025年開年以來,隨著比亞迪、奇瑞、吉利等車企,將高速NOA和城區NOA功能下沉至10 萬元以下車型,驅動著高階智駕滲透率大幅提升,同步拉高了對高畫素、高可靠性攝像頭的需求。
從單車搭載數量上看,比亞迪全系標配“天神之眼”DiPilot 100 高階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全車配備3個三目前視攝像頭、4個高畫質環視攝像頭、4個側視攝像頭、1個後視攝像頭,僅攝像頭感測器就有12個。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含免費選裝促銷)NOA交付197.47萬輛,同比增長162.31%。上車方案基本上都是多攝像頭模組+域控制器架構,其中10V、11V配置佔據主流。
另一組資料顯示,2024年ADAS攝像頭(含一體機,不含艙內)前裝標配搭載7615.34萬顆(單車搭載3.32顆),同比增長39.20%;其中,7V及以上方案貢獻佔比已經接近40%。
這也意味著,單車攝像頭搭載數量的快速提升,將帶來巨大的市場紅利。
在此背景下,一批中國本土供應商,已經完成了從倒車、全景環視攝像頭模組的國產替代,以及ADAS全棧攝像頭模組的產品佈局。
比如銥斯科技,聚焦全景影像系統(AVM)與融合泊車解決方案,賦能L3級以下輔助駕駛功能(如自動泊車APA、高階泊車AVP),已規模化量產並覆蓋上汽、奇瑞、長城等頭部車企主流車型,預計2025年核心產品出貨量達數十萬套。
此外,這家企業還利用自身的全棧技術能力和平臺化優勢,加速實現硬體複用與功能整合。即以高整合度硬體架構,支援攝像頭功能擴充套件。
例如在AVM系統中整合CMS(電子外後視鏡)、盲區監測等功能,滿足中高階車型對多元化智慧駕駛方案的需求。
結果顯然,價效比優勢帶動大規模量產,這家深度佈局3M及以上高階攝像頭產品的企業,商業化正迴圈效應顯著。基於自身的軟硬體核心技術能力,銥斯科技不僅實現了系統級產品降本,市場份額也在加速上升。
CMS破局,規模化量產週期已至?
誠然,智慧駕駛進入平權時代,不少車企為了提升品牌競爭力,致力於把以往只搭載至高階車型上的功能,快速下放至中低端車型。
比如,搭載CMS可明顯提升智慧駕駛品質。對比傳統外後視鏡,CMS能夠降低風阻,提升續航里程,減少視野盲區,提高駕駛安全性。
尤其是,自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國家標準《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效能和安裝要求》,為CMS制定了詳細的技術細則,並明確了該技術被允許取代傳統後視鏡,進一步引爆市場熱情。
不過,CMS作為安全件,也決定了其設計難度並不小。
一方面,CMS攝像頭的工作環境是車外,需要防水、防潑、耐高溫,同時對使用壽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其次,CMS拍攝的畫面,是駕駛員的重要行駛判斷依據,因此對其影像的還原度、色彩飽和度、對比度等要求也更高。
而經過近兩年的市場洗牌以及方案最佳化,CMS的成本已經大幅下降,預計未來兩年其產品力會逐步得到釋放。
“CMS正處於技術迭代與商業化程序加速階段,經過了前兩年的技術沉澱以及方案最佳化,目前CMS的整體功能定義已經趨於清晰,即拓寬可視區域,減少盲區,提升行車安全,尤其是在極端天氣環境下;降低整體風阻係數,提升新能源車輛的續航里程。”銥斯科技CTO表示。
目前來看,CMS的技術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基本效能提升,如影像處理演算法與即時效能最佳化。而這也是該產品的核心技術門檻之一。
具體包括影像增強、去噪、畸變矯正等演算法的升級,以提升複雜環境(如雨雪、逆光)下的畫面清晰度與穩定性;透過最佳化影像傳輸鏈路與處理晶片算力,將系統延遲控制在毫秒級(如50ms以內),減少動態場景下的視覺滯後問題等。
在此背景下,不少CMS廠商透過最佳化攝像頭模組、顯示屏等核心部件供應鏈,進一步降低單件軟硬體成本,推動CMS從“選裝”向“標配”滲透,以提升市場出貨量搶佔市場紅利。
比如,銥斯科技透過硬體複用與軟體升級,在AVM系統中整合CMS,實現了影像延時縮減、畸變校正最佳化等核心技術突破,大幅提升了CMS的畫質,進一步強化了其CMS演算法識別差異化功能競爭力。
另外,其CMS具備夜視增強、影像去霧等功能,能夠有效避免雨雪等惡劣環境對後視鏡成像的影響,確保畫面成像清晰,提升駕駛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技術的加持下,其CMS產品不僅大大縮短了整體系統延時,可保證時延低於30ms,還開拓了行人識別及障礙物識別、盲區檢測、後方來車預警等功能,為終端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亮點體驗以及可擴充套件性,價效比優勢極其明顯。
不過,基於目前CMS的市場滲透率還較低,且新國標並非強制性法規,加上改變消費端的駕駛習慣和接受能力並非易事;樂觀預計,至少要2-3年時間才有望迎來大規模量產。
對於銥斯科技等CMS供應商而言,即便是產品具備高效能,也需要配合市場節奏,等待一個爆款車型作為規模化量產契機。
發力高階攝像頭,突破降本魔咒
除了推出創新產品CMS,銥斯科技還在深度佈局高階攝像頭,旨在提升產品畫質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深度賦能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等車身感測器的高解析度、高性價比需求。
比如,在智慧駕駛業務方面,自2024 年成功完成 A 輪融資,獲數千萬人民幣級戰略投資,銥斯科技就將業務重心放在了高階智駕技術研發、智慧駕駛產品產能擴張及全球化戰略佈局,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智慧駕駛視覺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從市場趨勢來看,隨著國產CMOS的影像感測器迎來技術突破,車載攝像頭進入標配時代的同時,將驅動模擬攝像頭轉型為數字攝像頭,攝像頭往高畫質化即更高像素髮展,上車成本亦繼續下探。
為了迎接這場變革機會,突破車載攝像頭降本魔咒,銥斯科技早已提前佈局。
一是與行業頭部CMOS晶片企業合作,以保證產品的效能以及可靠性;二是與國內新興攝像頭感測器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推動高整合度硬體平臺應用、提升攝像頭畫質的同時,還降低了車企的適配成本。
“我們堅信透過自身的經驗幫助上游供應商最佳化設計,甚至參與了前期的晶片開發,能夠幫助中國的CMOS行業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晶片;同時也能夠幫助自己,在未來的攝像頭行業變革中,拿到更多資源,提供更多的方案給終端使用者。”銥斯科技CTO表示。
據介紹,過去兩年,銥斯科技以“視覺感知 + 智慧演算法”為核心驅動力,已經構建了覆蓋1M-8M 畫素的全場景攝像頭解決方案,涵蓋模擬/數字高畫質產品矩陣,具體業務佈局包括APA、AVM、CMS、DMS、OMS等。
在深度合作伙伴的支援下,未來銥斯科技還將基於可拓展、平臺化的軟硬體架構,進一步最佳化高畫素攝像頭的影像演算法,提升在暗光、複雜天氣下的感知能力;並探索雷射雷達與攝像頭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為L3級智駕奠定基礎。
按照既定計劃,2025年銥斯科技將與更多的頭部車企合作,擴大3M及以上畫素攝像頭的搭載量,重點佈局華東、華南市場。
同時,這家企業也將在本年度完成攝像頭產品的出海戰略,實現海外訂單的正式量產,並透過本土化團隊和合規化運營提升品牌滲透率。
此外,其在安徽六安的新工廠已建成投產,年產能突破100萬套,也將有力支撐全球訂單交付。
可以說,鏖戰車載攝像頭市場黃金髮展週期,銥斯科技已經厲兵秣馬。未來隨著海外市場的快速進擊、高階攝像頭的放量,其業務增長潛能無疑將被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