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落後產能,營造反內卷淨土

2025.07.04

本文字數:1583,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反內卷,需營造市場同頻場景。
最近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策層用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等,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素描出一張民心所向的施工圖。
其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的表態頗引人注目。因為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將開啟反低價無序競爭和反內卷的新空間,真正有效啟用市場活力,最佳化資源配置,舒緩低效無效競爭。
當前一些行業出現低價無序競爭、內卷式惡性競爭,反映內部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外部由於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而不利於中國貿易條件改善,國內充盈的產業鏈供應鏈急需新的市場舒緩供需矛盾。
這也發出強烈警示:落後產能無法在市場競爭中自然脫落,成為市場高風險偏好的攪局者,會觸發非常明顯的逆向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現象。本應淘汰的產能無法退出市場,就衍生出一個獨特的攪局價值,即由於其面臨的風險遠超風險處置和承載能力,因此相較清算和重整,冒險攪局市場反而可能獲得額外的市場退出價值。當前出現行業整體虧損和利潤下滑的領域,都不同程度存在這種落後產能的市場退出價值問題。
顯然,反內卷式惡性競爭和低價無序競爭,迫切需要透過推動落後產能的有序退出實現供需匹配的邊際平衡。唯有讓落後產能退出市場,相關領域競爭才能真正走出在價格和市場份額上拼刺刀的死亡螺旋,市場競爭才能轉向提升產品品質和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剩餘的正向軌道。
如何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首先,要摒棄透過行政指令或變相行政指令等方式,真正採取措施掃清妨礙《企業破產法》執行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市場退出機制。
這一方面需要正視正常的市場競爭,避免一刀切地看待價格戰,而是在保護企業合法市場定價權的基礎上,基於市場力量倒逼落後產能退出市場。必須指出,市場競爭不充分,競爭退出渠道不暢,才是落後產能冒險攪局導致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和內卷式惡性競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需要強化市場自律自治。完善委託代理機制,發揮委託人對代理人的股權制衡能力,強化債權人對公司實控人的約束,緩解代理人的冒險行為。
其次,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還需各方做好有效的風險防範。一是相關監管部門要做好行業邊際風險壓力測試,構建相關行業在不同風險情景下的風險遷移矩陣;二是要求企業按季甚至按月披露自身風險壓力測試,以及在不同情景下的風險遷移矩陣;三是要求債權人針對相關行業的敞口風險做好對應風險壓力測試和構建風險遷移矩陣,如行業集中度風險等。
對部分有地方國資或政府基金投資的落後產能,如資產本身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只是由於體制機制因素牽制其發揮的,可考慮透過混改等方式啟動破產重整程式,對業已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可考慮與地方AMC合作,採取資產打包出售的方式,儘可能地進行有用資產的變現,並將變現的資產優先考慮員工安置,為未來可能的破產清算創造條件。
唯有行業、企業和債權人等的風險敞口在市場得到充分的偏好表達,才能針對相關落後產能的風險進行市場量化定價,進而有助於其破產重整和破產清算的有效推進,而不至於出現無法控制的風險外溢。
此外,各方必須明晰,阻礙落後產能退出市場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對風險的誤解。市場本質就是風險交易的場所,唯有充分發揮市場對風險的識別、定價和配置能力,風險才能透過市場交易得到有效管控,落後產能的退出才能有序而不失控。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是暢通經濟內外迴圈的基本保障。讓落後產能失去道德冒險和逆向選擇機會,既要敢於相信和敬畏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又要營造一個讓市場主體敢於和善於露拙的營商環境和執法場景,透過市場定價和交易吸收消化風險,內卷式惡性競爭和低價無序競爭才能無立錐之地,市場競爭才能帶來行業的精進。
微信編輯 | 龍王
推薦閱讀

雷軍回應友商“截胡”YU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