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搭橋通路,強身方能迎應萬難

2025.04.08
本文字數:1491,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導讀:正在推進的價格改革,篤定的就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的信念,將貿易戰、關稅戰化作中國經濟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識別訊號和風險緩衝策略。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美國濫用關稅激盪起全球不確定性,此時內斂修身變得尤為關鍵。
最近中辦、國辦釋出《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對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圍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創新價格引導機制,完善價格調控機制,最佳化市場價格監管機制,加快構建市場有效、調控有度、監管科學的高水平價格治理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水平。
打鐵必須自身硬。面對更加複雜、更加動盪的外部環境,《意見》的釋出不僅及時,而且有助於拓寬市場自由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經濟的韌性和耐力,為穩增長開拓出更大的空間。
《意見》是用行則將至的信念和言必信、行必果的果敢,對財富創造者放手和放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健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使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增強價格反應靈活性,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水平等。第一財經去年以來也一直旗幟鮮明地提出,最好的承諾就是放手和放權,透過全面深化改革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透過輕稅薄賦、簡政放權,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行動自由度,拓寬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
與2015年10月的《有關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類似,這次價格改革出臺之時,中國經濟同樣面臨產能利用不足問題和物價下行壓力,破局的關鍵核心是要理順各要素資源的價格傳導機制,真正有效落實市場定價機制,讓價格訊號真正有效引導資源配置,有效破解價格治理的難點堵點問題,促進市場優勝劣汰,強化經濟內迴圈,加快經濟從投資出口驅動轉向消費拉動正規化。
當前全社會97.5%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形成,極大優化了資源配置,數十年來的價格改革用清晰的實績素描出的敘事邏輯框架是,市場定價越充分的行業和領域,其國際競爭力就越強,對內外衝擊的抗擊打能力和禦寒能力就強,越能在經濟社會的流變中淬鍊出敏感適應能力;而市場定價不充分的行業和領域,風險承載能力就捉襟見肘。
《意見》明確,廢止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的價格政策,防止政府對價格形成的不當干預,有效規範自然壟斷企業經營範圍,防止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游競爭性環節延伸,加強輸配電、天然氣管道運輸等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價格監管等,都是在體制機制上為市場定價機制掃清障礙。
畢竟,內卷式競爭、價格戰、低水平重複建設及壟斷低效等問題出現的背後,都是價格訊號傳導機制不暢,扭曲的資源配置,唯有推動價格市場化改革,打破壟斷,為市場營造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營商環境,內卷式競爭才能被市場的優勝劣汰消化吸收。
當前特朗普關稅戰,在推高美國國內通脹的同時,也會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產生壓價效應。此時,要降低外部不確定性的衝擊,更需完善市場定價機制,以敏感識別風險敞口,並形成針對性的風險緩釋策略,真正基於市場自發機制淘汰落後產能,真正將外部不確定性變成可控的風險,提高中國經濟的風險緩釋和消化吸收能力,讓市場競爭向陽而生。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是讓經濟飛翔的羽翼,它讓改革闖將和企業家捕捉到經濟起伏的脈搏,為各行各業正確地做事提供訊號指南,使經濟化為北海巨魚,迎應萬難挑戰。正在推進的價格改革,篤定的就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的信念,將貿易戰、關稅戰化作中國經濟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識別訊號和風險緩衝策略,而中國堅定用改革搭橋通路的方案,也必然讓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京東宣佈:達達員工逐步升級至20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