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私人信貸的下一個時代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隨著私人信貸足跡的擴大,相關的數萬億美元資產或將從銀行轉移到非銀行資產負債表,這對行業參與者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 | 李錫雯、謝彬彬 <<<<
 文 | 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據麥肯錫近期釋出的一份報告,全球私人信貸市場在過去15年中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該市場總規模達到近2萬億美元,是2009年的十倍。儘管這一規模在更廣泛的固定收益市場中佔比不大,但私人信貸表現良好,在許多情況下優於銀行和公共部門的替代產品。麥肯錫預測,僅在美國,私人信貸的潛在市場規模就可能超過30萬億美元。
私人信貸的增長最初主要集中在直接貸款上,這一趨勢受到銀行減少槓桿貸款活動和私募股權快速擴張的雙重驅動。然而,在利率上升和私募股權交易放緩的背景下,私人信貸正逐漸滲透至新的領域,包括多種基於資產的融資結構。
私人信貸市場的發展趨勢
尋求私人信貸敞口的資金來源日益多元化,大量資本從零售和保險資金池流入。競爭格局因此變得更為廣闊和擁擠,保險公司、傳統資產管理公司乃至銀行本身也開始直接參與市場競爭。這些變化為市場參與者帶來了挑戰與機遇。銀行面臨監管變化和非銀行參與者的競爭,可能會加速資產從銀行資產負債表向非銀行實體的轉移。這一轉變對現有的私人信貸基金、其他資產管理公司及保險公司而言是一個世代性的機遇,同時也標誌著銀行必須適應"合作競爭"的新商業和運營模式。
隨著私人信貸市場的不斷壯大,一個新的行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其中包括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更多的協同合作關係。這一體系將支援資產的發起、聯合、結構設計及大規模的資產配置。未來,四大趨勢將塑造這一新生態系統的面貌:
一是,私人信貸向更廣泛的資產領域擴張,涉及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和新的借款人群體。特別是資產支援融資、期限相對較長(五年或以上)的基礎設施和專案融資資產、大額抵押貸款以及高風險商業地產這四種資產類別將越來越多地轉向非銀行貸款機構。
二是,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關係及開放架構商業模式的興起。隨著某些信貸資產的自然所有者轉換,預計市場參與者將有機會直接或透過合作伙伴進入價值鏈中的新領域。這可能導致開放架構商業模式的興起,在這種模式下,不同的實體發放貸款,而不是持有或管理貸款。例如,銀行可以與資產管理公司和機構投資者合作,透過遠期流動協議(forward-flow agreements)、建立新的資產管理工具等方式轉移貸款最終所有權,自身專注於貸款發放和交叉銷售收費業務,由此轉向更輕資產的商業模式。
三是,規模效應增大以實現差異化競爭。在過去十年中,私人信貸市場的增長主要集中在直接貸款策略上,這類策略通常是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持有的高槓杆中型公司提供資金。但如今,私人信貸的影響力已不再侷限於中型企業,而是擴充套件到了涉及數十億美元的融資專案,如投資級公司、大型基礎設施專案和商業地產融資專案等。因此,要在這些領域進行有效競爭,貸款機構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資本實力,還需要擁有廣泛的市場網路和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簡而言之,規模優勢將被擴大。
四是,技術應用深化以提高規模效應和運營效能。在這個新興的生態系統中,技術將在私人信貸投資者的籌資、承銷和運營中發揮更突出的作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可以最佳化貸款決策,並支援更有效的投資組合監控;替代資料可以在定價和風險演算法中補充傳統資料;自動化可以標準化和簡化信貸流程,減少做出貸款決策所需的時間;設計和使用者體驗功能可以使申請貸款變得更容易與直觀。數字借貸平臺也將變得更為重要,貸款人可以線上發放貸款,連線銀行和第三方機構,透過遠期流動協議發起和證券化來促進貸款分銷。
如何迎接私人信貸新時代?
如果想要在私人信貸生態系統中取得成功,那麼相關機構就應構建額外的能力,在整個市場週期中保持相關性和盈利性。對於以下五個問題,參與者應該認真思考,包括:
1)鑑於公司的風險回報目標(包括資產型別、地理位置等引數),哪些子資產類別最具吸引力和可擴充套件性?
2)鑑於公司的客戶基礎、風險狀況、負債情況和監管設定,私人信貸市場價值鏈中哪些部分(如發起、分銷等)對公司最具吸引力?
3)公司應如何進入這些領域?直接參與、透過合作伙伴還是透過基金經理?
4)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彈性,公司需要在支援分析、功能和技術方面進行哪些有針對性的投資?
5)公司需要哪些應急措施(如風險監控、解決能力)來確保在私人信貸市場遇低迷時保持彈性?
對於不同類別的機構,麥肯錫提出了幾點建議。
銀行機構:銀行可透過深入分析其貸款組合,識別對其他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貸款型別,根據流動性、投資者偏好等因素考慮將哪些貸款類別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上,哪些類別透過合作或分銷進行處理。銀行可調整貸款發放、風險管理和運營流程,以適應新的交易結構,同時將貸款組合轉向低風險、短期或高度專業化的貸款,以應對非銀行機構的競爭。
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需重新評估資本、期限和風險限制對其私人信貸配置的影響,最佳化資產和負債與所有權結構和管理權的匹配。可以建立對高質量資產的特許發放渠道,或透過與銀行的遠期流動協議合作關係實現多元化投資。對於需求較大的行業,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參與貸款發放,並透過聯合貸款和第三方基金工具提高發放價值與收益。
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可擴充套件平臺以涉足新的資產類別和資本基礎。領先的資產管理人將建立或收購新的發起和承銷能力,分散資本基礎以實現多樣化,推動大型工具的規模化並開發更復雜的內外部貸款能力,與其他生態系統參與者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精簡和整合中後臺運營能力,建立綜合運營模式,將私人信貸、保險和其他分銷渠道融合為一個更具凝聚力的整體。
總之,隨著私人信貸足跡的擴大,相關的數萬億美元資產或將從銀行轉移到非銀行資產負債表,這對行業參與者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儘管私人信貸將會長期存在,但仍有必要對短期風險進行嚴謹監控,尤其是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一系列貸款可能會面臨壓力或陷入困境。隨著市場的增長,行業的監管模式也將發生變化。秉承信用投資的基本原則,包括清晰的投資者溝通、強大的監控和解決能力以及銷售紀律,將幫助參與者在這個新的私人信貸生態系統中取得成功。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