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的10個真相

營銷圈關於雙11的討論,焦點變了。
過往,大家聚焦於誰的TVC拍得好,誰的KV做得精美,誰的事件營銷勁爆。而近兩年來,身邊的討論熱點轉向了誰的直播間GMV破億,誰的坑位費破百萬(當然,楊li事件除外)
品牌方和網紅追逐直播電商本無可厚非,貿然all in卻血本無歸的案例也不勝列舉。
今天,狂人和大家聊聊:直播電商的10個真相。

01.

平臺視角

◾ 直播電商進入存量之爭

“餘承東進董宇輝直播間賣了一個億"
“李佳琦直播間5分鐘幹了一個億”
這些數字似乎讓直播在品牌方眼中成為了“躺賺”的工具。但頭部平臺的直播電商其實已經步入存量競爭階段
中國網民已破11億,佔全國人口數90%以上,增長見頂。抖音月獨立裝置數已達9個億,使用者規模也遇見增長天花板。
且值得注意的是,電商流量存在閾值。無論是抖音還是小紅書,其基因本質上仍是“內容平臺”。想象一下,如果開啟抖音,發現給你推送的都是直播、購物相關的內容,你的下一個動作極為可能是“跳出”,甚至是解除安裝APP。因此平臺需要控制電商內容出現的佔比。據內部人員反饋,非大促節點,抖音站內電商流量不能超過全站流量的8%,電商節點該值可以提升至13%左右。
在使用者規模無法增長,電商流量又有閾值限制的前提下,頭部平臺需要尋找新的流量機遇。

◾ 內容電商的貨架流量成為新機遇

狂人在研究內容電商的雙十一商業化方案時發現:小紅書力推「筆直聯動」,抖音主推搜尋貨架電商。第三方資料表明,抖音全站中貨架流量佔比約4%,小紅書筆記掛鏈流量佔比約3%。由此可見,頭部內容電商平臺都在著力發展自身的貨架電商能力。因為貨架電商不會影響消費者在內容平臺原本的觀看體驗,並且在建立良好的電商使用者心智的前提下,其轉化效率更高。
舉一個例子,如果抖音成功構建起電商的使用者心智,當用戶想要購買某個紙巾時,可以直接開啟抖音,搜尋紙巾並完成下單,無需再佔用流量池資源,這也是前幾年社交平臺大力發展搜尋流量的原因所在。
拼的就是頭部內容平臺是否可以成功建立「電商」心智,也就是當用戶想要完成電商下單的時候,首先想起的是用抖音小紅書,而非阿里京東。據澎湃網披露,2023年阿里中國零售GMV8萬億、抖音電商2.6萬億,證明貨架電商仍是消費者首選對於內容電商來說,這是差距也是機會。對於品牌和商家來說,只要平臺在推,就有吃紅利的機會。

◾ GMV不是唯一衡量指標

最近聽到很多朋友跟狂人反饋:在抖音千川上投了很多預算,但發現roi很難轉正。因為抖音流量並不便宜,在抖音上賣貨又需要壓低價格,導致品牌方盈利困難。為此,狂人也請教了在抖音內部人士,對方回覆:不能把抖音單純視為一個賣貨渠道。抖音投放於品牌方的價值,除了GMV,還包含不可忽視的品牌曝光價值,儘管此價值難以量化衡量。
一開始,狂人覺得這或許是對品牌方的一種說辭,但細想也有其道理。畢竟抖音小紅書作為內容平臺或興趣電商平臺一方面使用者會因為興趣直接產生轉化;另一方面即便沒有發生即時的購買行為,也會產生印象,有機會在其他渠道包括京東、阿里、甚至線下門店完成轉化行為。只不過難點在於無法對其進行量化與證明。

02.

主播視角

◾ 生活方式電商對主播內容要求變高

今年8月,小紅書電商直播大會上正式官宣「生活方式電商」這一概念,旨在透過種草特定生活方式,關聯多品類商品。如在小紅書秋季煥新日中,頭部買手透過分享秋季生活方式,成功種草了美妝,服飾,生活用品等跨品類SKU。
以場景激發需求帶動增長的策略,其實抖音也在用,比如在出遊季帶動寵物、戶外、服飾等多品類GMV增長。
依靠生活方式創造消費需求是社媒電商的核心優勢。畢竟低價依賴於渠道能力,而創造需求靠的才是社交平臺的安身立命之本——內容能力。
發力生活方式電商對主播提出了更高的內容要求。過往,主播只要拿到好的價格政策,學會“321上鍊接”,各種增加直播間停留時長的憋單技巧,GMV就不會太差。但生活方式電商不同,主播需要依賴自己的內容創作能力,為所賣的產品尋找場景,激發消費者潛在需求。一些缺乏內容能力僅靠渠道的主播可能會被快速淘汰。(當然了,大浪淘沙後也許可以讓直播電商業態更加健康)

◾ 虹吸效應,中小主播很難出頭

建議慎重入局直播電商。除非你自己有工廠或者具備優勢貨源,否則只能給頭部主播做嫁衣。因為中小主播在粉絲數量,影響力方面難以與頭部主播抗衡,更為關鍵的是,對於相同的SKU,無法獲取與頭部主播同等的價格政策。
分享一個主流帶貨套路:某新品上市後,頭部主播不會立即售賣,而是先等中小主播上架。待中小主播將產品熱度推到一定程度後,再與品牌方談一個更低的價格。隨後透過推流的方式,將直播間定向推送至曾經賣過該產品的中小主播的粉絲。
舉個例子:A美妝品牌上新了某個防曬霜,多箇中小主播試品後,129塊上新,開始了拍影片、講產品一系列動作。一週後,某大主播突然發現這款防曬霜好像熱度還不錯,與品牌方談了個更低的價格:99元上架!為了提升觸達效率,此大主播將直播間定向推送給之前關注過129元防曬霜的中小主播粉絲們。試想:如果你是粉絲的一員,你發現之前在其他達人直播間種草的129防曬霜在這個大主播的直播間裡僅售99元,你會選擇在哪裡下單?

◾ 強人帶新品,強品帶新人

新品一定要找頭部主播帶。如前文提到,電商流量越來越卷,中小主播自身難保,有限的流量和關注一定優先傾向有熱度的產品,以提升直播間的轉化率。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提供更好的價格政策,中小主播是不是配合度更好?確實沒錯,但別忘了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難以在短期內形成規模效應,並且在產品上新後容易被競爭對手快速複製搶佔聲量
相反,新人孵化一定要找優勢品牌。為什麼一些達人願意0坑位費幫助品牌帶貨?因為各取所需。一些網紅品牌或者引流品可以為主播漲粉以及提升影響力。見過很多MCN機構在孵化賬號時用這種“老帶新”的方式,與某個強勢品牌合作時,資源包裡往往會出現一個頭部主播配多箇中腰部賬號,即便不賺錢,被貼上“與xx品牌合作“的標籤,對新主播來說也是一次好的宣傳機會。

03.

商家視角

◾ 白牌選抖音、格調選紅書

新品想要實現快速增長,尤其是白牌產品,電商直播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傳統的消費路徑是認知➡️好感➡️考慮➡️再形成購買。而電商直播可以跨越多個步驟將產品推送至消費者面前,快速激發需求並完成轉化。
相信在抖音直播間,你一定看到過磁吸春聯,擦玻璃神器,被“前所未聞的功能”吸引而種草並完成下單,這就是內容電商的優勢所在,一般來說,低價新穎的產品優選抖音,有調性內涵的產品優選小紅書。

◾ 品牌私域困難

儘管電商直播可以幫助新品快速增長,但我們發現電商直播想賺回頭客的錢非常困難。因為流量都控制在了平臺演算法手裡,商家漲粉困難。即便商家有粉絲積累,平臺的使用者習慣也主看“推薦流”而非“關注流”。因此,商家想要在電商直播平臺中獲得生意增長的手段只能是投流。

◾ 強講解需求品類提升銷售效率

關於“什麼樣的品類適合做直播帶貨?”
答案只有一個:具有強講解需求的品類。
如何理解“強講解需求”,比如紙巾就不是強講解需求品類,因為大家都知道紙巾是什麼不需要介紹。而家居是強講解需求品類,什麼樣的材質,設計靈感是什麼,適合什麼樣的人群,代表怎樣的生活態度。透過直播電商的方式可以充分展現產品的設計理念達到種草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小紅書電商,家居賽道蒸蒸日上的原因。

◾ 低講解需求品類被榨乾剩餘價值

那麼“什麼樣的品類不適合做直播帶貨?”
答案也只有一個:低講解需求的品類。
還是舉紙巾的例子,對於消費者來說,在抖音還是淘寶還是拼多多買紙巾沒有區別,最終拼的是價格。最近在美妝賽道上,還出現一種現象:品牌方為了平衡各大電商平臺的需求,同時不讓自己讓利太多,上新各種禮盒。這也許是一種緩兵之計,但仍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因為打價格戰始終對品牌和商家是沒有好處的,尤其在平臺的話語權高過品牌話語權的時候,品牌只能接受不斷讓利,被榨乾剩餘價值。
關於直播電商,狂人分享過只有無能的市場部,才會熱衷於直播帶貨,也聊過李佳琦給品牌敲響警鐘,儘管我們看到了直播電商的種種問題,但又不能完全忽視直播電商的紅利價值。
直播電商,點到為止
敬請期待覆盤六大電商雙11營銷策略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魂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