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個月,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緊急訪華。與今年1月春節期間的常規行程有所不同,在對等關稅的進一步升級下,英偉達針對中國大陸市場推出的H20晶片也被進一步限制出口,股價暴跌,黃仁勳急需找到中國市場的突破口。
重要性之高,連黃仁勳最愛的皮衣都換成了西裝。黃仁勳在會談中表示,中國是英偉達非常重要的市場,希望繼續與中國合作。
英偉達作為全球AI算力晶片的龍頭,在美國禁令釋出後遭受重創,黃仁勳的緊急訪華行程背後,折射出全球晶片產業被改寫的格局。
其中,中國加速國產晶片替代成為趨勢。尤其是車規級晶片方面,曾經依賴美國進口晶片的上下游產業鏈,正在緊急尋找更穩妥的替代方案,甩掉美國標籤,更高比例的國產化晶片成為整車廠的核心訴求。也正是在這輪操作的刺激下,國產車規級晶片正在迎來詢價需求的大爆發。
國內一家生產高低邊驅動控制器晶片的公司向《豹變》透露,美國的晶片出口管制給中國整車廠帶來一定衝擊,4月開始,前來公司詢價的客戶比以前多了3倍,樣品出售量已經實現翻倍。過去一直沒能推廣成功的頭部整車廠,現在也進入溝通狀態。
一些原本主要採購國內晶片的整車廠,也擔心供應商因訂單暴增影響交付,在尋找更穩妥的方案B。並且,大部分整車廠為了不影響後續的量產計劃,以及確保可控的採購成本,都在儘可能地排除美國晶片。

整車廠的緊急任務
對於現階段的晶片上下游公司而言,美國產的晶片十分敏感,一方面源於美國對晶片出口的管制導致國內市場恐慌,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傳導到二級市場;另一方面則是部分代理商借機囤貨漲價,公司採購難度加大,成本也在增加。
眼下,整車廠及以及供應商,正在積極尋找晶片的國產替代方案。
今年4月,全球半導體市場經歷前所未有的動盪。先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關稅提升至125%,隨後中國反制以還擊。在市場焦點晶片行業,關於如何認定進口晶片是否為原產美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緊急釋出“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規則,即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原產地。
晶片製作大致可分為設計、晶圓製造(流片)、封裝測試三個核心環節,過去一些美國晶片可以透過在境外封裝來規避關稅,如今這條路徑被堵住。
訊息一齣,深圳華強北的電子市場,芯片價格開始上漲,部分型號的儲存晶片單日漲幅20%。
不斷拓展智慧化的國內整車廠以及上下游公司,也感受到了衝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一輛傳統燃油車所需汽車晶片數量大致在600-700顆,電動車則為1600顆,更高階的智慧汽車對晶片的需求量將有望提升至3000顆。從電池管理、智慧座駕倉,到智慧駕駛、安全控制等都離不開車規級晶片。
2024年,當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們賣出全球70%的電動汽車,背後車規級晶片的供應鏈也遍佈全球。
為了降低風險,國內已經有不少整車廠開始行動,並指引一級供應商洽談其他晶片公司。
隨著全民智駕時代的到來,車載攝像頭的需求顯著提升,單車攝像頭有可能攀升到10-13顆。高解析度CIS(影像感測器)晶片,是車載攝像頭模組的核心器件,成本也佔到汽車攝像頭模組成本的一半。
此前給國內幾家合資車廠供應攝像頭模組的加拿大廠商麥格納,依賴美國晶片巨頭安森美提供CIS晶片,不過隨著關稅戰的升級,使用安森美的晶片,對麥格納在中國市場意味著成本和客戶開拓的不確定。近期,麥格納集中向國內幾家晶片廠商以及日資索尼詢價,試圖替換掉安森美的晶片。
為了能夠順利拿到樣品測試,麥格納不僅聯絡到索尼總部,還找到了索尼的代理公司進行詢價。
在車載晶片市場,能夠替代掉安森美的企業,除了國內企業韋爾股份收購的豪威科技,就數日資晶片廠商索尼。據索尼的內部人士透露,無論是豪威科技還是索尼,麥格納都在接觸,前期先拿到樣品做適配,大規模上量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麥格納之外,另一家採購安森美晶片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舜宇光學也在蠢蠢欲動,做好隨時調換晶片供應商的準備。
無論是麥格納,還是舜宇光學,作為整車廠的一級供應商,其詢價行為的背後代表的是大客戶們的意圖。對於車企說,關稅戰爭之下,任何非國產的零部件都是推高整車成本上漲的潛在風險,把風險控制在安全線內,成為現階段主機廠的核心任務。

國產晶片需求激增
除了麥格納和舜宇光學之外,越來越多的一級供應商也在尋找替換方案。
一位索尼內部人士向《豹變》透露,對等關稅政策釋出以來,前來公司總部以及代理商詢價的客戶量已經翻倍。不過,在原本產量就緊張的狀態下,索尼或將只能優先保供大客戶或者潛在的優質客戶。
作為全球最大的影像感測器晶片和雷射雷達晶片廠商之一,索尼因為是日資企業,在這次關稅戰爭中成為國產替代風潮中,少數外資晶片廠商贏家。上述索尼內部人士向《豹變》保守估計,2025年,索尼將至少增加5至9成的出貨量。
同時,國內的晶片廠商也迎來了需求的大爆發。以國內車規級CIS晶片為例,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頭部企業就已經迎來業績的快速增長。
韋爾股份釋出財報顯示,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2.4%,淨利潤則增長了498%,得益於公司應用於汽車和智慧手機的感測器業務實現大規模增長,這塊收入同比也增長了23.5%。
作為全球最大的CIS晶片封測廠商之一,晶方科技下游客戶涵蓋索尼、豪威等感測器設計巨頭,2024年公司營收增長23.7%,歸母淨利潤增長68.4%。業績發展背後離不開汽車智慧化的快速推進。
上海雅創電子不僅代理了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晶片及元器件產品,2019年收購韓國Tamul公司的電源管理晶片業務後,切入晶片自研領域。並在此後透過收購,進一步押注晶片自研。關稅戰以來,公司的國產晶片詢價客戶量激增,銷量業績也有明顯的提升。
雅創電子的銷售人員表示,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公司要求團隊多推自研晶片,成本更低、利潤空間更大。“實際感受上來看,整車廠對我們的晶片接受度比以前高很多,之前不願意接觸的大車企現在都不再排斥,甚至願意拿樣品做測試。”
身處晶片行業多年,上述雅創電子的銷售感知到這是國產晶片發展的好機會,上升通道存在更多可能性,且國產替代又是政策倡導的必然趨勢。
智駕晶片,作為智駕系統的大腦極為關鍵。過去,英偉達牢牢把控全球智駕晶片市場頭把交椅。2024年智駕域控晶片裝機量528萬顆,其中英偉達Drive Orin-X系列裝機量達到210萬顆,佔比近四成,穩居市場第一。
如今華為昇騰、地平線征程系列和黑芝麻武當C系列晶片成為主要替代選擇。其中,華為昇騰910B晶片訂單爆滿,據外媒報道,華為計劃最快於5月啟動昇騰910C晶片的大規模出貨。
此外,據《豹變》瞭解,今年以來不少整車廠也開始加大對地平線和黑芝麻訂單的採購量,之前比亞迪原計劃2025年採購7成的地平線晶片、2成的英偉達以及部分黑芝麻,現在英偉達的份額會逐步下降。比亞迪也不會將訂單全部集中在一家,降低其他不可抗力帶來的風險。

國產晶片“搶位賽”
儘管整車廠對國產晶片的需求大爆發,但是將需求轉化為大訂單中間橫跨很多流程,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上述雅創電子的銷售人員表示,雖然願意接觸,但不代表就能有大訂單,短時間內銷量無法大幅抬升。原因在於晶片上車需要一定的測試流程,中間起碼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成本。並且,企業需要消耗掉完之前屯下的晶片庫存。
對於已經合作過整車廠的晶片廠商來說,因為先前存在合作基礎,整車廠只需加大訂單量,就可實現國產晶片替代。
對於從0開始的晶片廠商來說,拓展大客戶並不容易。晶片上車需要經過一系列流程,如驗證、匹配,調教、測試等,其中還需要技術人員給到支援。等逐步驗證之後,進入小規模訂單階段,之後才能轉訂為大單。以防止大規模上車之後協同不到位。
為了在國產晶片的競爭中勝出,不少中腰部的晶片廠商也在瘋狂內卷,給出整車廠足夠的優惠承諾。有晶片公司給出售價指引,如果整車廠下定50萬顆晶片可以拿到公司的成本價,更高的採購量還會把單價推到成本線以下。
主打的策略是先把對手卷死,再考慮盈利。
除了價格,人才爭奪戰也是國產晶片內卷的大方向。國產晶片為了競爭,針對性地對競爭對手進行人才挖角,以高出市場價的行為爭搶人才。
同時,以比亞迪、小鵬和蔚來為代表的車企們,也在部分晶片領域加快了自研的步伐。
在整車廠中,最極致追求自研自供、且裝車量最高的當屬比亞迪。2025年3月初,比亞迪宣佈,自研並量產了全新一代車規級碳化矽功率晶片。
在端到端大模型推動的智駕競賽中,整車廠為了達到更絲滑的智駕水平,也依賴高效能的算力晶片。“擺脫英偉達”,更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小鵬自研的首款算力晶片“圖靈AI晶片”將於今年第二季度正式量產上車。在官方釋出的宣傳中,圖靈晶片的算力可達700 TOPS,接近三顆主流智駕晶片之和,效能直逼英偉達最新的AI晶片Thor。小鵬表示,未來推出的全新車型將全面採用自研晶片。
過去幾年,蔚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研發投入。今年3月底,李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宣佈,蔚來自研的5奈米車規級智駕晶片“神璣NX9031”已量產裝車,並開放對外供貨。
李斌透露,蔚來在第二代平臺上車使用的是4顆英偉達Orin X算力晶片,即理論算力超1000 TOPS。如今一顆自研的神璣NX9031就可完成取代。蔚來在前不久的2024年業績釋出會上也表示,神璣9031晶片會帶來一萬元左右的成本節約。
整體來看,比亞迪的自研晶片主打自研自供,滿足自身需求後再向外拓展,主攻中低端市場,覆蓋更多的車型。而蔚來、小鵬、華為等針對中高階市場,主要解決的是晶片算力不足帶來的效能問題,其次才是降低成本。無論哪一家,國產自研晶片的崛起,正在打破英偉達在智駕算力領域的壟斷。
短期來看,這輪關稅戰爭對於國內企業是壓力和挑戰,但壓力之下才能有極致發展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