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5000億美元豪賭AI,蜜雪IPO申購破萬億港元|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加入

銀行業總資產突破444萬億元
2月25日訊息,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達到444.6萬億元,相比當年初增長6.5%,整體表現良好。在2024年四個季度裡,銀行業機構的總資產增速整體緩慢下降。其中一季度末的同比增速為8.1%,二季度末為6.4%,三季度末為7.3%,四季度最終定格6.5%。
此外,我國銀行業的負債水平也在2024年內同比增長,截至去年底達到408.11億元。從經營和風險管理指標上看,2024年全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2.32萬億元,比2023年全年的2.38萬億元略有下降,但整體韌性表現突出。其餘指標裡,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從2023年的0.70%下降到0.63%;資本利潤率從2023年的8.93%下降到8.10%,淨息差由1.69個百分點調整到1.52個百分點。(華爾街見聞)
|點評去年銀行業的資產與負債增加速度大體一致,增速均呈逐漸放緩趨勢。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後,實體融資需求有待提振,加上銀行發展理念由追求規模向穩健經營轉變,銀行業擴張也同步放緩。低利率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繼續收窄,銀行盈利端承壓明顯。息差壓力下,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時可能會更謹慎,對實體經濟的支援還需要政策引導加強。
具體而言,銀行業業績分化現象仍然存在。大型銀行在經濟環境變動中表現得較為穩定,中小銀行則在經營盈利和資產質量上仍有欠缺。近年來,伴隨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為了最佳化金融資源配置,中小銀行合併的步伐也在加快,未來整合的範圍可能還會不斷擴大。
2024胡潤中國500強釋出
2月25日,胡潤研究院釋出《2024胡潤中國500強》,列出了中國500強非國有企業,按照企業價值進行排名。本次胡潤中國500強企業總價值上漲6.6萬億元(13%),達到56萬億元。從價值來看,半導體、傳媒娛樂、工業產品和消費品行業的企業總價值最高。臺積電以6.98萬億元的價值再次蟬聯中國價值最高的民營企業,騰訊以3.42萬億元穩居第二。
前十榜單中,華為重返前十。友邦保險退出前十,位列第13位。前十名企業的總價值佔全榜單的34%,高達19萬億元,比上一年前十名的總價值上漲了近5萬億元。在地域分佈上,總部位於深圳的企業數量最多,共有4家,其次是北京,有2家。(財聯社)
|點評考慮到未公開財務資料對企業估值的影響,加上釋出時間相對滯後,胡潤500強榜單在準確度上可能還存在一定侷限性,但總體而言,榜單還是反映了當前經濟的熱點趨勢。從新上榜的企業來看,工業產品、半導體以及軟體與服務行業表現出了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5G、人工智慧、新能源引發的產業浪潮下,臺積電、騰訊和寧德時代等企業的市值都實現較大增長。
上榜的企業中,有近一半來自長三角地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內經濟發展集中度較高,經濟發達區域的產業優勢、市場輻射效應明顯。而根據榜單內行業頭部企業的動向,出海正在成為趨勢。國內市場增量漸緩,不少企業正加大海外市場佈局,除去銷售產品和服務外,投資建廠的腳步也在加快。
蘋果宣佈5000億美元投資計劃
2月25日訊息,蘋果公司宣佈總額高達5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其中包括計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開設一家新的人工智慧伺服器工廠。蘋果表示,將與富士康合作,在休斯敦建立一個佔地25萬平方英尺的伺服器製造工廠,用於生產蘋果智慧伺服器。蘋果的這項投資計劃預計將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研發、晶片工程和人工智慧領域。
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對美國創新的未來充滿信心,並很自豪能透過這項5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美國長期以來的投資承諾。上週五,特朗普在一個州長出席的會議中表示,庫克向他承諾,要把蘋果產品的生產從墨西哥轉移到美國。特朗普透露稱,蘋果之所以在本土投資,是因為不想支付關稅。(華爾街見聞)
|點評全球科技巨頭幾乎都在加快AI基礎建設的投資,但蘋果的投資計劃,似乎並不是完全基於商業上的考量。作為一家跨國公司,蘋果產品大量的零部件生產來源於全球各地,特別是中國。特朗普計劃對全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必然會抬高蘋果的成本。特朗普第一任任期內,蘋果就透過承諾加大在美投資和渲染三星等競爭對手是威脅的方式,成功讓蘋果部分進口配件減免了加徵的關稅。
蘋果這5000億美元投資計劃的重點方向,不出意外地選擇了AI。蘋果在全球同時擁有龐大的硬體和軟體使用者基數,這讓蘋果可以用產品溢價的方式,推廣AI應用,為AI專案帶來實際收益。無論有沒有特朗普帶來的關稅問題,蘋果加碼AI投資似乎都已勢在必行。
特斯拉中國推出城市道路智駕功能
2月25日,特斯拉中國官方發文宣佈,為中國客戶分批次更新軟體。其中包括,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最佳化現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在通行受控道路和城市道路上使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會根據導航路線引導車輛駛出匝道和交叉口,在路口識別交通訊號燈進行直行、左轉、右轉、掉頭等動作,並根據速度和路線自動進行變道動作。在不設定導航路線時,會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選擇最優道路行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OTA更新面向小部分車主。此前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談到FSD的進展稱,計劃於2025年在歐洲和中國推出FSD(駕駛員監管版)。(綜合財聯社)
|點評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在美國推出了測試版FSD(全自動駕駛)。然而由於監管對資料運輸和訓練的限制,特斯拉的FSD功能入華經歷了較長時間準備。嚴格來講,特斯拉此次更新仍屬於高階輔助駕駛範疇,駕駛員需要在使用功能時保持對車輛的監管,不能被稱為完全意義的FSD。不過,對於道路輔助駕駛功能的最佳化,還是意味著特斯拉中國在FSD上更進一步。
此次靴子落地,特斯拉也正式加入國內智駕戰局。不過不同於五年前,當前國內比亞迪掀起平價智駕浪潮,華為則主導高階智駕,此外還有一眾本土車企發力,留給特斯拉的市場空白已經不多。加上特斯拉的智駕系統未必能適應本土道路需求,實際效果仍待觀察,這會加重消費者的觀望情緒。行業競爭下,今年以來特斯拉的國內銷量已經出現下滑,而其要靠智駕技術奪回市場,可能也並不容易。
1月AI早教玩具產品銷量環比增長6倍
2月25日訊息,電商平臺數據顯示,AI早教玩具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面向3至6歲兒童受眾創新研發,今年1月AI技術帶動產品銷量環比增長達6倍。另一家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在供給端,已有超過百個商家積極佈局相關產品,預計今年5至6月將湧現大量多樣化的商品供消費者選擇。
據悉,2024年AI玩具市場規模已達181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該領域全球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00億美元。深圳某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一天內,AI玩具差不多完成了52萬元直播的成交金額。從今年的1月份開始,銷量就較去年的12月有翻倍的增長。(綜合每經網)
|點評AI技術在玩具市場落地開花,早教玩具率先走向智慧化,有些出人意料。和機器人、智駕等領域相比,玩具賽道對於AI技術的要求較為簡單,也為其短期內落地應用提供了土壤。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佈局。AI賦能後,玩具市場的產業鏈格局或將被重塑。傳統玩具廠商如果沒有及時轉型,可能會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DeepSeek帶領“普惠型AI”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AI應用的普及,AI的消費場景擴大,終端需求有待爆發。作為目前市場急需的理想落地應用,AI玩具的前景自然被看好。同時,AI技術也能為玩具生產創造更多溢價空間,相關晶片的需求也有望被推升。
蜜雪集團港股IPO申購額破萬億港元
2月25日訊息,正在招股的蜜雪集團認購火爆。資料顯示,蜜雪集團已錄得至少1.31萬億港元孖展(保證金)。以蜜雪集團起始公開發售額3.45億港元計,超購3790倍。蜜雪集團孖展認購金額已超過去港股IPO“凍資王”快手,2021年初,快手公開認購金額達12643港元。與此同時,各家券商也慷慨給出高倍槓桿,助力投資者積極認購。例如富途和老虎都給出了最高200倍的融資槓桿,耀才證券的槓桿比例也給到了100倍,並給出了所謂的“0息”打新優惠。
蜜雪集團的財務資料相當強勁。2021年至2023年,實現營收分別為103.51億元、135.76億元和203.02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9.12億元、20.13億元和31.8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31.3%、28.3%及29.5%。(澎湃新聞)
|點評恒生指數前段時間凌厲的上漲行情,使得近期投資者對於港股新股的認購熱情十分高漲。蜜雪集團作為全球門店數量最多的現制飲品企業,再加上近三年良好的業績表現,幾乎被市場認定是“中籤必賺”的一次新股申購。券商們也樂於藉此機會以高槓杆打新作為噱頭,吸引更多投資者。事實上,就算是在200倍槓桿下,投資者同樣很難中籤,運氣好中籤也只能買到少量股票,整體風險極為可控。
不過,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次打新未必穩賺不賠。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同行此前在港股上市第一天紛紛破發,蜜雪集團的股價表現究竟如何,還需要等待上市日才能見分曉。
部分債基一週跌掉一個月收益
2月24日訊息,債券市場在上週出現了較大波動,有債券基金甚至一週跌去了半年的漲幅。Wind資料顯示,從2月17日至2月24日,3557只債券基金(包含純債基金、混合債券型一二級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中,僅有76只收益率為正數。其中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跌幅最大,為1.58%,該基金近三個月收益率為7.17%。
機構資金獲利了結的行為有所增多。僅2月18日當天,就有浙商基金、大成基金以及財通基金旗下的多隻債券基金髮布公告稱,因發生了大額贖回被迫提升淨值精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4日,今年以來已經有50只債券基金髮布此類公告。(介面新聞)
|點評從2021年開始,國內債市走出一波長牛,四年多的時間內鮮有調整。不少投資者將購買債券基金稱為“養雞”,看著每天基金淨值緩慢上升,享受著“收蛋”的快樂。然而,“養雞”這樣弱化金融屬性的稱呼,改變不了債基的基金本色。近期AH股市回暖,房地產市場出現企穩徵兆,過去優質投資資產稀缺的情況有所改善。同時,央行降息降準舉措遲遲未能落地,反而在公開市場的投放量總體有所減少,資金面收緊,綜合導致債市出現一輪幅度不小的快速調整。
短期內的回撥暫時沒有徹底打散此前市場中對於長期看多的慣性預期,債市這幾年的漲幅已經積累了一些泡沫,何時進行均值迴歸卻很難預判。
週二滬指震盪調整滬指跌0.8%
2月25日,市場午後震盪走低,創業板指領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9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837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7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消費電子概念股逆勢走強,光刻膠概念股震盪拉昇,機器人概念股盤中活躍,算力概念股走勢分化,農業、影視、遊戲、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46.04點,跌0.8%,成交額為7275億元;深成指報10854.5點,跌1.17%,成交額為11693億元;創指報2240.59點,跌1.13%,成交額為5619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二市場情緒在一天之內反覆搖擺,最終走出了A形走勢。美國於上週五發布了新一輪限制美國投資者對於中國部分領域的投資措施,引發美股裡的中概股集體大跌。週二開盤,AH兩市低開。一方面,美國利空訊息在週一並未在中國市場發酵,本輪港股上漲,內資也是重要驅動力;另一方面,市場針對科技股的炒作熱情尚未消散,AH兩市低開後一路回暖。然而,前幾個交易日,已經有資金“搶跑”,A股相關概念更是屢次出現分化。午後拋壓加重,兩市重新走低。
週二A形走勢下,市場內跌停的家數並不算多,很多投資者對於中國AI科研力量增強,估值重構的宏大敘事依舊深信不疑。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2025年我們將繼續組織企業家走進東南亞、中亞、非洲、北美、墨西哥、中東等熱門出海目的地,一起尋找全球新機遇。歡迎報名同行!
點選下圖▼立即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