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來襲。
作者 | 溫世君 編輯 | 孫春芳
來源 | 稜鏡
(ID:lengjing_qqfinance)
4月4日,初春的紐約乍暖還寒,最低氣溫只有6攝氏度。
這是中國的清明節,也是美股市場又一個黑色星期五。資金持續出逃,恐慌拋售情緒集中爆發。當日,美股三大指數同步暴跌。當日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DJI)、標普500指數(SPX)創下了2020年6月以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IXIC)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2020年,正是全球疫情恐慌下的那輪市場動盪。
正是在2020年後,美股市場迎來一輪“史詩級”的大牛市。先是疫情後的經濟持續復甦,後是AI為核心動能的科技股狂潮,在人人都賺錢的幻象之下,美股神話似乎永不終結。高潮就發生在不久之前:去年12月,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衝上歷史新高;今年2月,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紀錄。
情緒翻轉,狂歡的盛宴戛然而止。4月4日,以"Magnificent Seven"著稱的科技七巨頭集體遭遇血洗: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亞馬遜、Meta(臉書)、特斯拉股價全線收跌。
其中特斯拉跌10.42%,跌幅為七家之首。收盤價對應總市值7701億美元,較2024年12月美國大選結束後創下的歷史高點1.5萬億美元,已經腰斬。
曾經牛市引擎也成為拋售重災區,英偉達單日跌幅7.34%。就在今年1月,英偉達總市值曾經達到3.66萬億美元,如今跌至2.3萬億美元,縮水近四成。英偉達蒸發的市值,相當於目前四大行+中石油合併的總市值。
各路投資者鍾愛的蘋果也未能倖免。去年12月,蘋果曾經接近260美元/股。4月4日收盤,這個數字是188美元/股。即便蘋果仍舊是美股市值第一,但2.83萬億美元的總市值,相較於去年聖誕節後創下的3.92萬億美元的紀錄,縮水近1.09萬億美元。
美股的科技七巨頭是當下世界的首富製造機,在彭博按日即時更新的億萬富豪榜上,全球前十大富豪中,有九位是美國人,其中八位的身家都縮水了。
這八位都來自科技界。從年初至今,全球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個人財富縮水1300億美元,財富排名第二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資產下降452億美元,世界第三大富豪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未能倖免,財富蒸發281億美元。
會賣才是真股神
但他們之中唯有一位,財富不降反升。
以155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排在比爾·蓋茨之後,是全球第六大富豪。即便經歷了這輪美股的大回調,他的財富從年初至今,依舊上漲了127億美元(約928億元人民幣)。
他就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曾經是蘋果的堅定擁躉。自2016年一季度重倉蘋果以來,蘋果逐步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一大重倉股,持倉佔據其股票投資組合的40%以上。
截至2023年末,伯克希爾·哈撒韋是蘋果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9.06億股,持股比例上升到歷史最高值的5.86%。按照同期市值計算,這部分股票市值1755億美元。但從2023年四季度開始,巴菲特開始減持蘋果的股票。
2024年5月,蘋果CEO蒂姆·庫克還出席了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會議現場,針對減持蘋果股票,主持人問巴菲特:“你是不是覺得蘋果的吸引力、投資的魅力可能比2016年投資的時候下降了?”
巴菲特說,我們把蘋果看作“業務”,而不是“股票”。他解釋說,“當我們去配置資金的時候,我們會去看每一個公司,而不只是當股票的投資”。
“當有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可能會很大的改變我們資本配置的策略。”巴菲特繼續談及關於出售蘋果股票的問題,“但是在現在的一些情況下,我不介意繼續增長持有現金,並且會去看在股市、權益市場中有哪一些替代的方案。”
根據最新公佈的13F機構持倉情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在蘋果公司大股東序列中已經降至第六位,持股降至3億股,僅為最高值時的三分之一,持股比例也下降到2%之下。
但其他的大股東似乎並沒有這麼做。曾經排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前的蘋果第一、第二大股東,分別是先鋒領航和貝萊德。前述13F資訊顯示,他們在2024年都增持了蘋果的股票。畢竟牛市大潮之下,錢潮洶湧,這兩家“代人理財”的公司,蘋果股票已經是市場上最好的資產之一。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於2025年2月14日在美國證監會公開的最新13F表。
圖片來源:sec.gov
就在巴菲特持續賣出蘋果的2024年,蘋果股價從163.3美元攀升到了236.4美元。真正的“股神”,不僅要以合理的價格買入,能穿越週期減持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高點持續賣出,落袋為安。
其實,減持蘋果只是巴菲特增持現金計劃的一部分。直到這個黑色星期五的到來之前,還有一部分投資者認為不懂技術的巴菲特“錯過了”科技盛宴。今天他們或許開始相信,巴菲特“逃頂”了。
“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但真正能實踐者,寥寥。
持有現金創歷史新高
2025年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四季度,再次淨賣出67億美元的股票,連續第九個季度為淨賣出。2024年全年,巴菲特淨賣出1340億美元的股票,是公司歷史最高值。
與此同時,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頭寸膨脹至3340億美元的歷史高位,這一規模不僅重新整理了公司紀錄,更相當於其剩餘股票投資組合2720億美元的1.23倍。這些現金,大量投資於高流動性的美國短期國債之中。
這是巴菲特人生中最激進的一次減倉,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操作。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在全球資本市場也是絕無僅有。關鍵是,他能夠在市場依然狂歡之時,在公開市場上,悄然完成投資組合的戰略調整。
在2025年2月釋出的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的信中,94歲的巴菲特說,不是“不炒股”了,而是暫時要持有現金。
“儘管一些評論者當下認為伯克希爾的現金頭寸異常(高),但您的資金大部分仍然在股票中。這種偏好不會改變。”巴菲特給出了具體的數字:“儘管我們在可交易股票中的持股,從3540億美元下降到2720億美元,但我們未上市的控股股權的價值有所增加,並且仍然遠遠超過可交易投資組合的價值。”
這其實還是巴菲特強調的,他買的是公司,不是股票。正如巴菲特後面補充:“伯克希爾永遠不會更傾向於持有現金等價物,而放棄持有優質企業的股權,無論是控股股權還是部分股權。”
目前雖然持有現金,但巴菲特並不信任紙幣,認為通貨膨脹最終會吞噬紙幣的價值。
巴菲特在信中說:“如果財政政策不當,紙幣的價值可能會蒸發。在一些國家,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已經習以為常,在美國短暫的歷史中,也曾經差點陷入這種困境。”雖然伯克希爾·哈撒韋目前將大量手頭的現金投資於美國國債,但巴菲特依然強調:“固定票息債券無法抵禦貨幣惡性貶值的風險。”
投資,才是抵禦通貨膨脹的方法。 “企業,以及擁有才華的人,會找到應對貨幣不穩定的方法,只要他們的商品或服務國民所需要。”
巴菲特用頗具詩意但有幾分自嘲的語言寫道:“我沒有卓越的運動天賦、美妙的歌喉、醫療或法律技能,實際上,我沒有任何特殊才能,所以一生都依賴股票投資。實際上,我依靠的是美國企業的成功,而且還會繼續這樣做。”
巴菲特賣了什麼?買了什麼?
有人或許會問,巴菲特都不買股票了,我們買什麼?實際上,這樣的疑問並不準確,巴菲特同時在買股票和賣股票。只是他在之前一段時間,賣得多,買得少。
同時擁有巨大現金頭寸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無疑是市場上能量最大的買家之一。只要巴菲特看得上,只要價格合適,他可以買下市場上大多數的公司。用這樣的視角看,股市波動不是敵人,而是朋友。
實際上,在2024年那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個鉅額現金使用的原則:他們很想花這筆錢,但除非他們認為正在做的事情風險很小,而且能帶來很大回報,否則不會花錢。
現金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出售股票。除了大幅降低蘋果的持股之外,伯克希爾·哈撒韋最新公佈的13F表格顯示,2024年四季度,金融類股票也是“撤退”的方向之一:減持美國銀行(降幅14.72%),減持了第一資本金融公司(降幅18.13%),減持了花旗銀行(降幅73.5%),他們都是其股票投資組合前25位的個股。
伯克希爾·哈撒韋持倉的“新面孔”則是另一個關鍵點。
新出現在持股名單中的Constellation Brands(星座品牌)公司。這是美國最大的酒精飲料商,最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墨西哥啤酒進口,其中包括莫德羅(Modelo)和科羅娜(Corona)等在美國暢銷的啤酒品牌。巴菲特一舉拿下這家公司3.11%的股份,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第19大個股。
此外,單季度對達美樂的增持86.49%,持股6.95%,直接成為這家比薩連鎖店的第四大股東。
雖然截止這期13F,已經被大量賣出的蘋果,依然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大的持倉個股。排在第二、三位的還是美國運通、美國銀行。
但對消費股的增持,似乎是希望用基於人類本能需求的韌性,對沖其科技、金融、能源為主體投資組合的估值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