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便宜了誰?

中美關稅戰,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格局,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有些國家而言,這是一場災難。但對另一些國家而言,這是一次重大機遇。那中美關稅戰,究竟便宜了誰呢?又是誰在幕後偷笑呢?
第一個就是印度了。因為中美關稅戰,讓蘋果公司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中國加徵關稅,砍美國一刀,美國加徵關稅,又砍蘋果一刀。蘋果幾乎成為中美關稅戰的最大受害者。但印度卻笑嘻嘻,你們倆趕緊打,打得越狠越好。到時,蘋果產能大規模向印度轉移,印度就躺贏了。
事實上也是確實如此。為了抵禦關稅風險,蘋果公司瘋狂提升印度工廠的產能,當前產值已經高達220億美元。全球每5iPhone,就有一部是印度產。也就是說,印度富士康從2017年開始量產蘋果手機,耗費8年以後,它的產量佔比,已經從零提升到20%了。最開始,印度富士康只能生產老舊的iPhoneSE等廉價機型。可現在,印度富士康已經可以與中國工廠同步量產iPhone15iPhone16了。
印度很清楚,讓富士康搬去美國,是不可能的。因為讓美國工人去富士康擰螺絲,價效比太低了。印度工人的月薪只要14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000塊錢。可美國工人呢?大多集中在40005000美元,摺合人民幣3萬以上了。
因此,對蘋果公司而言,最妥當的方式,不是把工廠遷去美國,而是把產能直接轉移到印度。哪怕蘋果不能遷出全部產能,只要遷去印度一半,印度就賺麻了。因為蘋果一年在中國的總產量是1.95億臺,只要印度吃下一半的產能,就接近1億臺了。這就是一個千億美元規模的超級電子工業叢集。因為供應鏈公司也會跟著跑過去,以便於承接印度蘋果手機的訂單。

那第二個呢?就是巴西了。但它和印度不同,印度是想吃中國的產業轉移,而巴西則是想吃美國的訂單轉移。像美國的大豆、玉米、牛肉,這三大板塊,就能讓巴西狂賺上千億。
隊長給大家簡單地算一筆賬: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總額120億美元,進口美國玉米。小麥總額也是120億美元,進口美國牛肉10億美元,進口美國棉花20億美元。光這些農產品,讓巴西全部吃下,每年就能多賺27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也是2000億了。
巴西正處於脫貧致富的關鍵時期,這屬於啥都不用幹,競爭對手把中國市場拱手讓給巴西了,巴西每年躺賺2000億。
第三個,則是澳大利亞。別看澳大利亞平時跟美國你儂我儂,還都是五眼聯盟的成員國。但在產業上,澳美卻是實打實的競爭關係。澳大利亞是中國第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現在,中國對美天然氣累計關稅超過100%了,也不可能再買美國天然氣了。實際上,中國對美天然氣已經停止進口超過40天了。
那這個市場空白,給誰來填補呢?恰好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每年對華出口液化天然氣總額約1000億,而美國呢?約600億。把美國留下來的市場空白填上,澳大利亞每年都能多賺600個億!
但澳大利亞要取代的還不只是美國天然氣,還有美國小麥,牛肉,葡萄酒以及煤炭等。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煤炭也有20億美元,這筆訂單同樣可以轉給澳大利亞。
第四個,就是俄羅斯了。就在中美關稅戰打響以後,俄羅斯突然放出一個訊息:中國需要多少石油,俄羅斯就願意供應多少。這個訊息放出來,很多人沒看懂。怎麼這麼突兀的?
這背後有兩個原因:一是,俄羅斯缺錢,需要擴大對華石油出口。二是,它在暗示中國,不要接受特朗普的訛詐,不要買高價的美國石油,俄油無限供應,還便宜!這就給了中國強大的底氣,去拒絕特朗普。因為特朗普已經施壓歐盟,要求歐盟購買3000億美元的美國石油。它的另一個目標就是施壓中國,逼迫中國高價採購美國石油。
可有了俄油託底,中國就完全沒必要買美油了。特朗普想逼中國高價買美國石油的路子,也被堵死了。
在烏美礦產協議談判時,特朗普猛批澤連斯基:你手裡沒有牌可以打。可現在呢?在中美關稅對決中,特朗普也變成了那個無牌可打的人。
擺在特朗普面前,更大的難題是,到6月份,美國就有6.5萬億美元的國債到期。到時,美國怎麼頂住美債壓力?中美關稅對決,中國拖得起,而美國卻拖不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