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凌冰: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怎麼支援孩子?

在教育創新的過程中,家長與社群的力量不可或缺。他們不僅能為學校提供重要的支援和資源,還能促使教育模式朝著更為靈活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今,越來越多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家長和社群湧現出來,致力於推動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培育面向未來的教育創新生態。在第五屆LIFE教育創新大會上,“教育創新中的生力軍——家長與社群”模組中,第一場分論壇聚焦“反內卷,家長大有可為”,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理性思考與寶貴經驗。分論壇上,啊嗚創想社群創始人賈凌冰,以自身家庭和社群的實踐為例,講述了不內卷的學習。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演講整理。

啊嗚創想社群創始人、建築師 | 賈凌冰


關於內卷,我可以現身說法一下,我沒有內卷,我的孩子也沒有內卷。在遇到問題時,我首先會對問題進行觀察與分析,找到它的關鍵詞,並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要素和各種資源,最終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所以我的成長靠的是自己不斷地解決問題。作為建築師,我在做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新的專案,甲方提出各種各樣新需求,我都要在新的要求下不斷去學習。這些都不是學校老師教給我的,而是我隨時隨地在真實的工作中生活中學習獲得的。
所以我想了一下,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大概是3萬多天,這3萬多天我不想用十幾年的時間去和別人競爭,太浪費生命了。我認為,人生是由個體的感受構成的,豐富的感受與認知才是一個人的人生財富。所以一個人的人生,應該致力於去獲取豐富的感知與認知。
從這一點來說,我想我和我的孩子都是彼此依存,又各自獨立的個體,我不能要求我的孩子必須成功,必須飛到多高,我們有情感的關聯,但絕對不會相互制約。想清楚這點,我們的“合作”也就清楚了,除了保證他們吃飽穿暖,我還希望他們能夠自主探索世界,培養認知和感知的能力。
你永遠不知道搗蛋和創造哪個先來
很多人說我是啊嗚創想社群的創始人,我說不是,啊嗚創想社群是孩子們自己創辦的學校,我就是一個超級打雜。我租了一個兩畝多地的院子,地裡不打藥,不上化肥,院子裡有黃鼠狼、刺蝟等各種野生動物。上樹、爬牆、做飯、種地,自然接觸使得孩子們更具感知力。
我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我支援孩子打遊戲,也支援孩子倒賣穀子,接受孩子美國時區的作息。時代不同了,我們的生產方式生產技術不同了,要接納孩子們跟從自己的嗅覺探知生活探知學習探知工作的方式。
我覺得失控才有機會去湧現創造力,所以我也接納孩子的失控。你永遠不知道搗蛋和創造哪個先來,只要保持住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和安全底線,你不把房子點著了,你都可以去嘗試,你可以拆,可以卸,可以把牆砸了,你可以做任何創作,也可以做任何不傷害他人的毀滅。

所以孩子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探索:從吵架中探討立法,從飛不起來的風箏到伽利略式扔飛機,從花光的慈善到公益創業,從觀察城管追小販、從母嬰出行發現城市規劃中的民生問題,從刷肥皂劇到學習工藝美術發展史,從兒童市集到販賣穀子,從賠錢到賺錢,從拆到創……
內驅力決定了孩子能不能自主探索。什麼是內驅力?內驅力來自好奇心與個人意志力,源自頭腦利益,你對於這個世界,無論是對美食感興趣,還是對遊戲感興趣,亦或喜歡美容化妝,做這些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讓你感覺愉悅,從而驅動你去自主探索。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學習的小孩,也沒有對這個世界不感興趣的小孩,只有被各種限制反抗無效的躺平小孩
什麼是學習,我們該怎麼支援孩子?
有人會問我,你們不學語文、數學、英語嗎?我們的學習方法肯定和傳統的學習方法是不一樣的。那我們怎麼學語文,學數學,學英語?
首先我想說明什麼是學習。學習是人類和動物普遍具有的,個體由經驗或練習引起的、在能力或傾向方面的變化的過程,比如知識、行為、關係……只要是我們心之所向的方向,都會引發傾向性的學習活動。學習的本質和個人的興趣與天賦相關的。
基於這一基礎,我們在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們從專案式的角度,由興趣引發,透過思維方式的訓練、思維路徑的引導,以及大量的應用和實踐的操作,幫助孩子們學習。
前面我提到的兒童市集等實踐,全都是在真實的市場中發生的,不僅培養孩子們的財商,還有他們與人談判的能力。有一次,我們社群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在賣玩具時遇到一對祖孫,那個老奶奶一直在砍價,你們知道她怎麼應對老奶奶的砍價嗎?她抓住了老奶奶孫子喜歡玩具的心理,一直給她的孫子展示這個玩具有多好玩,老奶奶扛不住孫子,最後還是買了。所以真實的應用和實踐操作才能夠幫助孩子們建立心理力量與思維模式,以及事件背後所掛接的知識體系。
一個孩子進入社會以後,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其實是心理力量,但是我們現在的教育給孩子的是大量的知識儲備。而孩子只有具備心理力量才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以及把握好解決問題的各個要素,知道自己如何利用知識工具、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我覺得心理力量是最重要的。因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力量。如果孩子不具備這個心理力量,可能從最開始就膽怯了,更何談去解決問題。
大家可能聽說過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人的生涯規劃也要有第二曲線。這需要孩子從小具備不斷調整自己,發展出應對不確定性未來的能力素養,需要從小培養他們具備時刻生成第二曲線的資訊捕捉能力。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從小讓孩子在自然的環境裡成長的原因,因為感官敏銳度和資訊敏銳度是高度相關的,資訊敏銳度高的人能夠迅速捕捉、儲存資訊,但是那些麻木的、熟視無睹的、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孩子,則很難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資訊捕捉能力。
所以,我們在建築和規劃中學習測量、計算、空間、建模思維;在市集中學習計算、價值評估、記賬、經營、廣告;在自由遊戲中學習關係處理與問題解決;在田野調研中學習理解不同的社會群體,看到民生;在銷售過程中學習使用者思維、組織語言和談判藝術;在公益創業中學習創作創造新的價值,幫助他人、服務他人;在試錯與挫折中獲得心理力量。
大多數人期待孩子們能學有所用,但我們強呼叫以求學。你當下想用的時候,一定會根據你的問題去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相關的知識體系以及能力架構。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孩子們會去解決城市流浪者的生存問題、解決殘障母嬰城市公共出行的問題、解決兒童城市交通安全問題、探討兒童友好城市、設計老年與兒童友好社群……孩子們會在其中看到,社會是一個複雜系統,每一個個體都在社會中生存並生活,經濟、科技與人文關懷的文明發展可以幫助每一個個體生活得更好。
兒童財商培養是我們從小就一直在做的,我們會從孩子的知行合一、心理力量、尤其是對個人慾望的駕馭等方面展開。財商管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如何駕馭你的慾望去為你賺錢,同時還能夠拘束住你的慾望,不要過度地被慾望所累。所以財商培養,我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兒童把握好個人慾望。
總之,學什麼,我們由孩子決定;做什麼,我們由市場決定。孩子最終想做什麼,一定是透過對市場的觀察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幫助孩子建立觀察、發現、拆解、總結、類比、遷移、推演、重組、創造這就九個步驟的學習方法。
我也建立了家長社群,以及運動各類資源形成多個學習智庫,並讓他們的學習進入更廣博的社會系統中比如我們在杭州做的一個鄉村振興專案,我會把專案後臺開放給孩子們,孩子們所體驗的不是消費者的角度,而是從一個操盤者的角度去觀察、設計、學習。孩子們成為小小鄉村CEO,參與全案運營,用以求學,為真實的使用者解決真實的問題,獲得綜合性知識體系建立、創新思維與操盤實踐經驗。他們所有的反饋都是市場給的,不是家長給的,也不是老師評的,而是在真實的場景中捕捉資訊,創造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