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新興投資王文懷:科技創新的種子需要更多耐心資本

2024年7月10日,廈門建發新興產業股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發新興投資”)釋出首份《建發新興投資2023年影響力報告》。

藉由此份報告,建發新興投資希望與大家分享對於做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思考,也希望能發揮微薄的影響力,鼓舞更多長線資金、更多秉持長期主義和具備可持續發展戰略眼光的同路人,著力培厚創新創業土壤,讓科技創新的種子茁壯成長!
建發新興投資董事長王文懷在致辭中指出:科技創新呈現出快速變革的發展態勢,資金資源的配置也需要緊跟人類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希望在科技創新的“萌芽期”, 專業的投資機構保持耐心與專注,堅守戰略定力,加大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初期投資和長期價值投資,並以“滴灌”的方式提供必要的養分,支援其穿越週期、穩健地成長壯大。
以下為致辭原文: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我們站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共同見證中國創投產業鏈的變革與躍遷。建發新興投資自成立以來,便積極投身於醫療健康、先進製造和TMT/消費等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我們相信科技創新是推動這些領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實現社會福祉和正向影響力的關鍵力量。因此,藉由此份影響力報告,我們希望與大家分享對於做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思考,也希望能發揮微薄的影響力,鼓舞更多長線資金、更多秉持長期主義和具備可持續發展戰略眼光的同路人,著力培厚創新創業土壤,讓科技創新的種子茁壯成長。
惟以自主創新為依託,方能在新一輪的科技創新中掌握主動權。放眼全球,以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積體電路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加速重塑全球競爭格局。我們也看到中國的整體創新實力和全球科技競爭力正在快速提升。創新實力的提升離不開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的傾斜與支援,“科技金融”也是中國當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第一主題。
健康的創投產業鏈則是連結資本市場與創新創業企業的關鍵,包含以全國社保基金和養老金為代表的資金方、LP/母基金、以VC/PE(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為代表的投資機構、創業企業/企業家和資本市場五大核心要素。如何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引導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激發資本市場的活力與流動性,發揮資本配置能力讓各類生產要素更加順暢地支援新質生產力領域,則需要創投產業鏈各參與方深入思考、共同努力。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金融資源的不斷投入和長線資金的持續供給。因此,在資金方,我們希望政府和監管機構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進一步完善社保基金、養老金和險資等長線資金的投資政策,積極培育主動穩定的長期投資力量。
市場化的母基金和結合中國特色、具備專業化投資管理能力的LP是創投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我們呼籲和號召國家、社會和其他資金方能夠重視這一環節的發展,培養更多專注於科技創新領域的專業化LP。建發新興投資作為國企,始終將國家前瞻性指導放在首位,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時,我們也期望能夠在長期主義的影響下,尋覓到更多胸懷國之大者、秉承長期主義理念的同路人,共同降低市場震盪及資金方的結構變化對GP和創業企業的衝擊,幫助創業企業聚焦本源,專注創新、安心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呈現出快速變革的發展態勢,資金資源的配置也需要緊跟人類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希望在科技創新的“萌芽期”,專業的投資機構保持耐心與專注,堅守戰略定力,加大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初期投資和長期價值投資,並以“滴灌”的方式提供必要的養分,支援其穿越週期、穩健地成長壯大。
在資本市場環節,科創板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突破口。此前,由於上市准入要求日趨嚴格,投資機構退出“堰塞湖”問題日益嚴重,出資方因無法獲得可預期的良好回報導致的出資意願降低,進而導致了GP“募資難”的困局。而科創板的推出打開了“退出”新渠道,有力提升了創投資本的流動性,鼓勵更多投資機構將目光投射至支援國家戰略和重點領域創新發展的方向。近期科創板也正在經歷迭代升級,我們相信升級後的科創板將更加聚焦科技創新,引導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注入到那些市場普遍持謹慎態度、資金需求大且關鍵技術密集的領域,從而形成正向迴圈的創投生態體系。此外我們也期待看到多層次資本市場更新迭代,能夠實現有進有出、吐故納新。相信在監管機構和資本市場積極的引導下,那些具備科技創新實力服務於美好生活的企業,能夠得到更多市場和資金的認可,成長成為偉大的公司。
展望未來,建發新興投資將繼續秉持開放共進、務實長情的態度,攜手創投產業鏈各參與方,陪伴優秀的投資機構和企業家砥礪前行,共同推動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為科技創新產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注入更多金融資源。相信,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科技創新必將發揮其巨大潛力,有效應對社會所面臨的各項挑戰,提升民生福祉,幫助更多人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