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巴拿馬運河禁止通行
關於李嘉誠賣港口話題的討論中,最核心的也最基礎的一個問題是:
如果巴拿馬的兩個港口經營權從李嘉誠的長和公司轉給一家美國公司,對中國到底會有什麼影響?
網路上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巴拿馬運河兩頭的港口一旦被美國掌握,就可以隨時禁止中國船隻透過巴拿馬運河,又一次卡住中國的脖子。
這個說法因為非常幼稚,所以理解門檻極低,所以相信的人特別多。很顯然,它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港口不等於船閘,透過巴拿馬運河必須經過船閘,但不一定要停泊港口,而船閘是由巴拿馬政府控制的。一條船能不能透過巴拿馬運河,和港口由哪家公司運營沒有絲毫關係。
然後,巴拿馬運河兩端有5個主要港口,除了李嘉誠長和公司運營的兩個之外,還有新加坡、中國臺灣還有美國的公司分別運營另外幾個港口,不存在別無選擇的情況。因為有競爭存在,某個港口對中國船隻歧視性收取更高費用也是無稽之談。
最後,如果港口由A國家的公司運營就能任意卡B國家的脖子,那之前這些年,中國有沒有透過李嘉誠公司運營的碼頭卡美國的脖子呢?
歸根到底,中國船隻能不能透過巴拿馬運河,能不能停靠巴拿馬的港口,只取決於中國與巴拿馬的國際關係(背後會受中美關係的影響)有沒有破裂,具體港口由哪家公司運營是不相干的因素。
那這麼說,這兩個港口由李嘉誠公司運營或者由美國公司運營,就毫無區別了嗎?那也不是,還是有區別的。
這裡的區別主要體現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常規商業船隻停靠港口沒有區別,但那些帶有灰色目的甚至黑色目的的船隻停靠港口就有很大的區別了。
如果運營港口的是“自己人”,或者是關係良好的外國公司,理論上就可以對這些灰色或者黑色的船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哪怕遇到巴拿馬政府的檢查也可以盡力幫忙打掩護。
但是,這種“國家利益”是沒辦法擺上檯面來說的,也不一定符合“群眾利益”。
第二,軍事艦艇的補給和停泊會有很大影響。雖然民用港口不能直接作為某國的海軍基地,但港口在“自己人”手上運營時,停泊和補給的便利性會大大提高。
但是要注意,這裡說的便利性僅限於和平時期,也僅限於軍事艦艇常規訓練、短期經停等場景。一旦相關國家進入敵對或戰爭狀態,那麼軍事艦艇能不能透過巴拿馬運河,能不能在巴拿馬的港口停泊,則完全是由巴拿馬政府(以及背後有巨大影響力的美國政府)說了算。
有這種便利性當然挺好,但是真到了“關鍵時刻”那是一點都指望不上的,就算讓中國的國企去運營港口也沒用。
第三,對於持續經營與巴拿馬政府的關係有著顯著影響。
一個很好理解的道理,兩個長期有生意往來的國家更容易取得互信,更容易建立良好關係。港口的經營權握在手上一天,相關公司以及公司背後的國家就能持續和巴拿馬政府產生合作聯絡,能夠持續結交巴拿馬政府有影響力的負責人。
平時處好關係,有需要時能找到人幫忙說得上話,這個道理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這項工作沒有那麼立竿見影,但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又要說但是了。中國和巴拿馬的關係之中,最大的變數其實是美國。如果中國和美國關係良好,巴拿馬完全沒理由去為難作為大客戶的中國。反過來,如果中國和美國關係不好,巴拿馬政府也很難親近中國。
在很多人設想的“極端情況”和“關鍵時刻”,巴拿馬是不可能站在中國這一邊的,在那有一百個港口也沒用。因為美國在軍事方面對巴拿馬施加的影響力是中國不可能追得上的,別說6代機,12代機也沒用。
因為中國離巴拿馬太遠,而美國離巴拿馬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