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軟工作了若干年之後,
經歷了無數的reorg。
今天突然想分享一下我心目中的reorg,
以及怎麼應對。

作者:
thinkoutofbox

發表於一畝三分地職場達人版
什麼是reorg?
reorg好像沒有一個特定的中文名稱,比較貼近的名稱可能就是“人事變動”,具體的表現就是彙報線發生了變化,一個你從來沒有打過交道的人突然成為了你的老闆、老闆的老闆,等等
為什麼會發生reorg?
根據我豐富的(被)reorg的經驗,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專案失敗,專案負責人被搞走
這種情況下reorg是正常的,甚至我所經歷的一個專案還出現了一種情況——大家都知道這個專案失敗了,一直在等大老闆被搞走,以至於每天大家見面打招呼就是“你知道啥時候reorg嗎?”。等到最後reorg的郵件發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有一種靴子落地的如釋重負感。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由於專案失敗,甚至會有大量的layoff存在(參見微軟收購諾基亞之後若干年,把諾基亞的人大部分都裁掉了的案例)。

第二,公司/部門/專案戰略調整,從而導致人事變動
這是比較健康的一種reorg。基本的思路是因為高層認為某些專案需要有重點的投入,或者是看準一個新方向,要從原有的組織架構中把這個新的方向劃出專門的人來負責。第一種情況也算是這種情況的特例吧。
第三,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把組織結構理順
這種情況下通常由於新來了一個VP/Director。他們在度過熟悉期後,通常有自己的思路,所以需要把組織架構理順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第四,為了管理方便、減少內耗而理順組織
即使是領導和方向沒有任何變化,但是由於其他各種原因(比如吞併了太多的別的組),領導們可能決定要把組織變得扁平或者增加層級,等等。
reorg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無論reorg說的多麼光鮮亮麗(老大們肯定會為reorg找各種各樣光鮮亮麗的理由),背後都是代表或多或少的權力(決定權)和資源(錢、人)的再分配。只不過發生在CEO、VP級別的reorg影響非常大,而在Director、小組級別的reorg影響會相對較小。
reorg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
全組被拆分肢解,打散加入別的組或者直接被layoff
-
全組被整個的挪到其他組/其他大老闆下面
-
自己的Director/VP吃掉了別人的組,把別人的組吞到自己組的大老闆下面
-
組內或者專案內彙報線的最佳化,不涉及到其他組
個人認為:
最差的情況是1,其次是2。3和4的情況差不多,大機率對於個人沒有影響。
第一種情況:一般來講被打散的組沒有什麼選擇權。因為本組被肢解意味著老大也失去了選擇的權力和資本,那麼小弟就更只能隨波逐流了。這種情況一定要有所準備。
第二種情況需要針對具體情況分析,畢竟整個組被挪走的情況下,老闆們還是能夠negotiate拿到一些東西。這裡也分兩種情況:A:自己組做得太爛被吞併。B:自己組做的不錯,被別人惦記上被吞併。情況B大機率能拿到不錯的一些專案和資源,而情況A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第三和第四種情況一般都不會對現有的專案造成重大的影響,畢竟是自己組吞併了別人的組,或者只是組內的資源最佳化,大機率現有的專案資源都會得到保留,屬於reorg中最好的情況。
reorg的過程中需要怎樣應對?
作為小弟,我們一般都是被動的接受reorg。記得有一次週一早晨起來去上班,在開會的過程中驚訝的發現VP發出來一封reorg的郵件,而我的名字竟然在其中赫然在列,被reorg過去另外一個組卻渾然不覺…所以小弟能做的非常有限。
我個人遇到的有以下情況:
-
對當前組不是特別感興趣,想尋找別的機會(公司內部其他組或者離開公司)。這種情況下,reorg是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在reorg的過程中,一般專案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停滯,就帶來了大量的刷題和networking的空間和時間…
-
對於當前組信心十足,預備繼續幹下去
-
無所謂,幹好自己的活就行
以上幾種情況的綜合體。我見過的最慘的一種情況是發生了reorg,某個SDE本來不想走,結果組裡其他人紛紛離開,導致自己的oncall壓力巨大,最後不得不一邊oncall一邊刷題找下家,壓力山大。
我個人的建議是,有三種情況可以不用特別擔心;除了這三種情況,最好還是有所準備(即使是和其他公司或者其他組先聊一聊也是好的):
-
確定你的老闆/skip在reorg過程中不會離開或者失勢
-
你對於當前的工作熱情極高或是當前工作有更高級別人的支援(比如是專案的發起人之一,對於專案感情深厚;雖然老闆失勢,但是高層非常重視這個專案,等等)
-
由於各種原因沒辦法離開
最常見到的應對狀態是對於reorg各種慌張和不知所措。記得剛入職微軟的時候我的組從Bing被挪到了Azure,心裡很慌,天天找老闆聊天,問下一步怎麼辦,也無心幹活。但是後來發現,每次reorg都是機遇和挑戰共存。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麼,當組織比較混亂的時候,反而可能有機會接觸到原來沒有機會接觸的技術、資訊和decision making process,或者是有機會去展現你的領導力,或者有機會去own一個本來不可能歸自己的好專案,等等。所以對於每次reorg,我認為都是一次評估自己的好機會(當然明確被layoff的reorg除外)。
大致來講,對於IC來說,reorg的收益包括:
-
由於人員變動,可以接觸新的資訊以及決定;
-
由於人員變動,可以去做新的專案;
-
由於人員變動,自己離職也會得到新老闆的理解,等等
對於IC來說,reorg的風險包括:
-
時間成本(所有的資訊收集,以及等待reorg結束到最後settle down都需要時間)和對下一年review的影響;
-
機會成本(發現在reorg中沒有得到好處,錯過了可能更好的其他機會);
-
被邊緣化甚至被layoff的風險
不要恐慌,透過資訊的收集,評估完現在的情況(收益&風險),最後做出一個符合當時情況的去留決定,應該是應對reorg最好的辦法了吧。
其他關於本話題的資源
在寫這個話題的過程中,我也搜尋了一下相關的資料,發現竟然還有教大家怎麼做reorg的書…這是一本相對比較出名的:http://reorgbook.com/。雖然沒有買這本書,但是看了一下目錄,大致是教管理者如何進行reorg的,可能幫助作用並不大;不過以後如果有志向走管理路線的同學簡單瞭解一下也不是壞事兒。
你有沒有遇到過reorg?
左下角閱讀原文去地裡原帖分享,跟作者交流
好好學習@一畝三分地
軟體工程和資料科學精品課程
https://learn.1point3acres.com/

一畝三分地官方APP
簽到攢分更方便
錄取、面經、工資、H1B隨時看

下載連結
iOS:https://appsto.re/us/EesS8.i
Google Play:https://goo.gl/g7Rfnq


去地裡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