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奧運冠軍家庭曝光,竟然是“兩頭婚”?還隨媽媽姓?網友:免除婆媳矛盾,建議全國推廣……

作者 | 小樹媽媽
來源 | 小樹媽媽(ID:tree2050)
姐妹們最近追奧運會了嗎?我發現咱們這屆00後小將是真的很不一樣,自帶鬆弛感,每一個都是“有趣的靈魂”。
我特別喜歡拿下兩枚金牌的中國射擊運動員盛李豪,他可太有梗了。
04年的孩子,清華學生,今年剛滿20歲。被問到對教練的看法,他笑嘻嘻地說感覺教練挺焦慮的。

老一代運動員,微博暱稱基本都跟自己的名字相關,比如林丹就叫林丹、馬龍微博暱稱叫captain龍、這孩子叫@光靠乾飯就。

媒體標題都是:光靠乾飯就連入兩金、@光靠乾飯就 摘得射擊男子十米氣步槍金牌,打破奧運會紀錄。

別的運動員填寫奧運資料,地址都會填所在城市,什麼北京、河南、上海,他填的是東萊
估計99%的中國人都不知道是哪兒,因為這個東萊全稱是: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楊舍鎮東萊村。
憑藉一己之力,坐實了“散裝江蘇”這個梗,就差把家裡門牌號寫上去了。
網上關於他的討論還有個挺不一樣的點,就是很多人都以為他叫盛李豪,是因為爸爸姓盛,媽媽姓李。
其實他是隨母親姓的,媽媽叫盛亞娟,爸爸叫李湘平。
有江蘇網友出來科普說當地這種情況很普遍,兩家並一家,爸爸媽媽姓氏結合起來就等於父母都冠姓,表示很愛這個孩子。

我覺得江浙滬一帶的“兩家並一家”確實也挺有意思,現在也叫“兩頭婚”,相對傳統的家庭模式,少了很多麻煩。
所謂“兩頭婚”,一般來說,男方不出彩禮,女方不出嫁妝。

結婚的時候,也不會提及“男方迎娶、女方出嫁”之類的說法,雙方親友以及司儀會說一對新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祝賀百年好合。
兩家都會佈置婚房,小兩口可以輪流在兩家住。
也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節假日再在一起,住誰家都行,主打一個鬆弛隨意。
“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2個孩子,一個孩子隨爸爸的姓,一個孩子隨媽媽的姓。
如果是隻想生一個孩子,隨媽媽姓的也很多。
孩子生出來,兩邊老人會一起幫著照顧。老人有什麼問題,小兩口也是一起承擔。
這種“兩頭婚”在江浙滬地區興起,現在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
我的朋友欣欣媽跟老公也差不多是這種形式,他倆都是獨生子女,老家在東北,但一起在北京生活。
懷孕前兩個人就商量好,孩子隨媽媽姓。男方家庭完全沒意見,都覺得欣欣媽懷孕辛苦,孩子只要健康就好,隨誰的姓都行。
生下女兒後,雙方老人都很寶貝,反倒是辦出生證明的工作人員反覆確認了好幾遍爸爸是不是同意孩子隨母姓,可能隨母姓在江浙更常見一些。
這種“兩頭婚”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就是結婚的經濟壓力大大減少。
倆人互相喜歡,兩個家庭商量通了就可以結婚。
男方不用急著置辦房子、車子、三金之類的資產,女方也不用考慮嫁妝、宴席之類的費用,雙方都省了麻煩。
其次就是兩個人婚前婚後財產相對明確,不容易出現財產糾紛。
再次是各自更輕鬆自由,不會長時間呆在對方家裡,自然就沒有所謂的婆媳矛盾、瑣事爭吵。
小兩口可以有商有量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當然任何婚姻形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高質量的婚姻,一定是兩個人相互尊重、彼此理解。
就像這次盛李豪奪得2枚奧運金牌,他父母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一直是爸爸主動給媽媽拿著話筒,還總是微微點頭附和著媽媽的話。
眼神里的尊重和疼愛是藏不住的,可能也因為生活在愛裡,爸爸媽媽都顯得很年輕,還有網友把盛李豪的媽媽稱為“婆婆姐”。
楊絳曾在《我們仨》中有段對婚姻的描寫: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願姐妹們都能遇到能同甘共苦、懂愛和尊重的良人。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樹媽媽,深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微訊號:tree2050。

 資源領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