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布穀媽媽(ID: yugu005)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件事,看完既覺得尷尬,又覺得好笑。
一位爸爸,應該是出差在外,馬上就要回家了。
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和顫抖的手,一臉興奮地向老婆表達思念之情:“明天就回家了,老婆我太想你了。”後面還不忘加幾個親親的表情。
然而,接下來卻是大型“社死”現場,他這一深情告白,被孩子班上所有家長老師圍觀了。
因為,他把資訊,錯發到孩子班長群了!
這下,大家都知道你倆恩愛了。

除了這位粗心的爸爸,還有位爸爸也不甘落後。
他也是出門在外要回家了,忍不住提前告訴妻子,給燉個黃鱔,還要加黑枸杞,再來一瓶勁酒。
只是,他這恩愛秀得,孩子全班都知道了。
估計下次兩口子去接娃,看見其他家長,都會不好意思,太尷尬了!

看完上面的“告白爸爸”,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常犯二的“逗比爸爸”。
老師在群裡講了重要注意事項,大家都紛紛響應:“一定不拖老師後腿!”
這位爸爸,卻悄悄把老師的物種都改了!更好笑的是,另一位爸爸,看也不看,直接拿來就用。
不知道,此刻老師的心情是咋樣?

還有位爸爸,可能用不慣拼音打字,喜歡用手寫。這不,就鬧烏龍了。
更重要的是,後邊的家長都被他帶跑偏了。
這齊刷刷地看上去,還真是壯觀。

有一位老師,他剛來,就挺鬱悶的。
剛接手班級,肯定要做一下自我介紹。於是,他隆重地告訴大家,他是新來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於是,家長們紛紛熱情回應:“兼老師好!”
現在重新做一遍自我介紹,還來得及不?

還有位老師,比上邊這位更鬱悶。
他平時提到自己的姓,一定是相當自豪的。“胥”字,一聽就有文化,蘊含著濃濃的藝術氣息和文化底蘊。
只是沒想到,他剛來當語文老師第一天,自己的姓就被家長們改了,還改得如此——接地氣!

上邊的語文老師還好,他僅僅只是被“改”了姓。但下面這位數學老師,卻是膽戰心驚。
只是讓孩子們背乘法口訣而已啊,大家千萬別衝動,萬事好商量啊!

老師在群裡說,孩子們有一篇作文要完成,希望家長們知道。
結果,一位爸爸在群裡霸氣喊話:“我家兒子不用寫作業,他要看電視。”
這話一齣,家長們都驚呆了,直豎大拇指:敬你是條漢子!
不過,沒多久,這位爸爸就又回來了。原來,是熊孩子自導自演,電視沒看成,還捱了頓打,太虧了!

孩子上學後,基本就有了班級群,家長和老師,會在群裡溝通孩子們的情況,以及重要的事情。
不過,對於班級群,大家是有褒有貶。
●贊同派
贊同的家長認為,家長群方便,有什麼事情,在群裡喊一聲,大家就都知道了。包括重要通知,或者家長們對於孩子在校情況的交流。
這就避免老師家長一個個去傳達,省時省力。
●不贊同派
但不贊同的家長卻認為,班級群會給孩子帶來依賴,並且接觸手機多。
我們小時候,老師佈置作業,都是寫在黑板上,或者當場佈置。我們抄在作業本上,回來一翻看,就知道作業要做什麼。
但現在,很多老師佈置作業,都在手機上,甚至很多作業都需要在手機上完成。
這就導致,孩子自己不記得作業,回來就要拿手機看。
而孩子自控力差,大部分時候,他們看手機看著看著,就看別的去了。
家長能在旁邊監督還好,能及時收回手機。但有些家長工作忙,孩子拿著手機,就容易放任自我。慢慢的,他就迷戀手機,喜歡玩手機了。
班級群有利有弊,不過,當它存在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利用它的好處,避開它的弊端。
比如有什麼事情,可以私底下和老師談談,而不要衝動在群裡發脾氣、鬧情緒。
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委婉一些,多表達自己的客觀想法,少一些指責和評價。
這樣,才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爸爸錯發信息到班級群,尷尬到沒臉接娃。錯發訊息到群,這種事情,你有遇到過嗎?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聯絡我們

微信: caicaitong/schoolmum008
QQ: 19507750

關鍵詞
布穀媽媽
爸爸
手機
專注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