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父留子”大女主爽文?呸,明明是把女人往火坑推!

本文作者:甘北
首發公眾號:甘北
收到一條讀者留言:
北北,我今年32歲,年收入20萬左右,爸媽退休工資加起來大概1.2萬,成年後父母已替我全款買房,所以在經濟這一塊沒有太大壓力。
再來說我的婚姻問題。之前談過三個,都因為各種原因分手了,這兩年相親過幾次,都沒有比較滿意的。父母的意思是,可以不結婚,但絕不可以沒有自己的小孩。我自己也比較喜歡小孩,如果這輩子不能當媽媽,會有所遺憾。
女人的生育年齡是不可逆的,最近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她們開玩笑說可以“去父留子”,找一個高智商精英男約一下,然後自己把孩子養大。說者無心,聽著有意,我這幾天一直在琢磨這個事,一是不用承擔婚姻風險,二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血脈,還可以跟我姓,怎麼聽都爽。北北,想聽聽你的看法。

甘北:這兩年網上一直流傳“去父留子”的爽文,獨立女性把男人趕出家門,獨自撫養具有良好基因的孩子,讓孩子跟自己姓,聽起來很爽是不是?甚至我朋友圈也有好友躍躍欲試,認為這是女性掙脫婚姻枷鎖又可實現當媽願望的有效途徑。
我一個正兒八經養過孩子的,聽完真的喉嚨都快喊冒煙,蒼天啊,你們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你確定一個人把娃拉扯大是爽文而不是煉獄?如果一個人帶娃有那麼爽,為什麼人們要同情“喪偶式育兒”的媽媽,人家只是“喪偶式”,你這是直接連偶都沒有啊!
其一,永遠不要低估帶娃的艱辛!
我經常跟發發說,沒生過孩子的人,根本無法想象帶孩子艱辛的萬分之一。
你以為的帶娃,吃飽了喝足了,睡覺,不懂事不聽話,教育,然後母慈子孝。事實上,餓了,他哭,飽了,他還哭,一天哭夠8小時,講道理,他聽不懂,發脾氣,他哭得更厲害你以為產後抑鬱是怎麼來的,月子裡哭瞎眼的媽媽們難道只是沒事哭著玩嗎?
好不容易熬過嬰兒期了,OK,得上學了,別以為挑個高智商精英男就一定能把智商遺傳下來哦。我這裡現身說法一下,重點本科+雙一流985雙學位碩士的組合,生下來的小孩常年在班上墊底,快,咕咕的清華之路連結給一下……(咕咕的清華之路,點選藍字即可跳轉
請認真研讀每一篇,感受一下老母親的日常崩潰。接送可以交給老人,做飯可以交給保姆,輔導作業你準備交給誰呢,去家教市場打聽打聽,確定可以負擔那個費用?
OK,這一關也被你僥倖闖過了,碰巧遇到一個聰明智慧不怎麼需要輔導的小孩,坐下就會吃飯,躺下就會睡覺,還動不動考全級第一,但總有頭疼腦熱的時候吧,總有出差加班的時候吧,家長會你得去吧,擇校備考得關心吧,老人現在身體好可以幫忙,等再過十年老人身體機能下降大病小病不斷,又正巧碰上小孩人憎鬼厭的青春期呢?
我知道你會說,就算有爸爸也會面臨這些問題。
對,我現在就面臨這些問題。這幾天咕咕流感,為了不傳染給老人,我貼身照顧他四個晝夜,腦袋都是木的。平心而論,我的經濟條件比你好一些,丈夫承擔了大部分家務,還有四個老人賦閒在家即便這樣,還是覺得當媽很辛苦,比過往任何一份工作任何一項職務都更辛苦,因而才要勸你慎重——這種辛苦一定會在你身上加倍呈現。
其二,永遠不要高估“隊友”的作用
我知道你的底氣來源於哪裡,無非是覺得家裡經濟還可以,老人+保姆的組合應該不會太辛苦。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錢可以解決育兒問題,為什麼女明星還會產後抑鬱?是請不起保姆嗎?還是家裡沒人幫忙帶?
當了八年媽,實名告訴你,除非你只打算生完了事,給口飯吃瞎長大算了,否則育兒的絕大部分重擔一定是在父母身上的。保姆不會把你的小孩當自己小孩疼,充其量只能完成一些事務性工作,祖父母倒是疼孩子,但隔代親無條件寵溺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教育問題。
拿咕咕來講,平時在家乖巧懂事,一去我媽那裡,馬上零食無限量供應當起太子爺,飯不會吃,覺也不好好睡了。如果老人可以帶好孩子,哪還有留守兒童的問題?
誰的專案誰負責,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因為孩子出了問題,直接承擔後果的只有父母。孩子養廢了在家啃老,啃的只能是你,孩子在外面闖禍了,賠償的也只能是你。
這幾年在小區樓下聽過好些父母訴苦,說老一輩把孩子寵壞了,小時候看著可可愛愛壞就壞吧,到了三、四年級,完了,完全管不住!天天在家看電視、玩遊戲,叫個吃飯都叫不動。
那能怎麼辦?指望老人負責到底嗎?
怎麼可能,他們不是第一負責人,能做的只有一句“管不住了,叫你爸媽來管吧!”
而這些偷過懶的父母,領回來一個已經被慣壞的孩子,需要花幾倍的時間和心力去糾正壞習慣,成天雞飛狗跳影響親子感情不說,教育還未必生效,要多苦有多苦!
所以一定要清醒啊,育兒這條路上,他人只能打打下手充當輔助,做飯可以交給別人,接送可以交給別人,但陪伴和教育,一定要由父母來完成,也最好由父母來完成。
其三,永遠不要人為給孩子的人生選擇困難模式
我們在網上看到一個離異媽媽或是一個喪偶式育兒主婦,會本能地共情她的辛苦,覺得她一個人養大孩子太不容易,那麼“去父留子”為什麼會變成爽文呢?
它應當同樣不容易甚至更不容易才對啊!
婚姻不遂並非當事人所願,是命運被動加諸的難題。而明知沒有父親還選擇孕育一個生命,就是主動為孩子的人生選擇困難模式。
但凡有可能,誰不想出生在父母雙全的家庭?誰不想有父親陪伴成長?都不說別的,等孩子長大了,怎麼向他解釋爸爸去哪兒了呢?
不要試圖美化母職的艱辛。我們不否認的確有單親媽媽一個人也能把孩子養育得很好,但也該看到那背後無比艱辛的付出。母親倘若不是披心瀝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男權社會不會慷慨將讚美獻給一個女人。
也不必硬說“有沒有爸爸都一樣”,都做過孩子,是不是一樣,我們心知肚明。
有些人命運不濟、所託非人,我們鼓勵這些女性逃離家庭桎梏,寧可獨自養育孩子也不要繼續跟爛人內耗,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破釜沉舟的最後出路。
但顯然並沒有人將你往破釜沉舟的路上趕啊。
經濟獨立乾點啥不好,為什麼非要自行為自己、為孩子選擇困難模式?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地問問自己,這個孩子就真的非生不可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肯定的。
那麼,請做好心理準備,你要體驗的一定不是大女主爽文,而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能撤銷的,再苦再累也要咬牙負責到底的獨為人母之路。
無論如何,祝好吧。
今日薦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