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時髦精 & 富一代們
印度,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一邊是每22分鐘就發生一起強姦案的女性地獄。
▲印度女醫生被害新聞報道
另一邊,又誕生了亞洲首富、世界十大鉅富家族,手握權力、鉅額資產的女強人們。
▲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
縱觀整個國際舞臺,近些年印度女性的表現也十分耀眼,誕生了百事首位亞裔女性全球CEO因德拉·努伊和全球娛樂巨頭Netflix內容高管貝拉·巴賈里亞。

就連香奈兒空缺多年的全球CEO一職,也由前聯合利華高管印度女性莉娜·奈爾擔任。

當下,有望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的哈里斯也有一部分的印度血統。

▲哈里斯 / 谷愛凌
印度女性們為世人呈現出一種極其割裂的、天上與地下的奇觀:既有耀眼世界的精英,又有螻蟻般艱難生存的普通人。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剛過去的8月,印度加爾各答一所醫院的31歲女實習醫生在持續工作了36小時後,於醫院的員工休息室裡被輪姦致死。
遇害者雙眼、口腔、腹部、腿部全部有傷,盆骨骨裂,據報道體內殘留了150ml精液。推測加害者可能超過15人,而且很可能是醫院工作人員及被救助的患者。更可怕的是,院方和警方最初公佈死因為“自殺”。

這立刻引發了印度全國範圍的抗議,約30萬醫護人員走上街頭參與遊行,女性們高呼嚴懲罪犯,才迫使印度中央調查局(CBI)宣佈接手此案並立案調查。

就在今年年初,一對西班牙夫婦在印度自駕旅行途中也被毆打和輪姦,震驚全球。

大家還記得慘絕人寰的《印度黑公交車輪姦案》嗎?
2012年,一名23歲就讀於印度德里大學醫學系的女大學生,在與男友看完電影回家,誤上了一輛私人運營的公交車。
車上6名男子將其男友圍毆後關押在駕駛室,然後將女生拉到車廂後輪流侵害。當奄奄一息的女孩被路人發現時,腸子只剩下不到5% ,最終搶救無效逝世。


▲引發全國範圍的抗議
然而那麼多年過去了,印度女性的處境似乎也沒有什麼改變。
根據統計資料:
從1971年到2012年,印度國內強姦案的數量增長了8.7倍。
2022年,印度警方記錄在冊的強姦案31516起,比2021年增加了20%。

這期影片我們就來聊聊,印度女性絕望背後的原因,以及那些國際舞臺上的精英又是如何誕生的?

小紅書 / B站 / 抖音:摩爾家陳泰山
▼

首先我們來了解神奇的印度2項神奇的制度:一是將人按照血統分為三六九等的種姓制度,二是把女性推進深淵的法律制度。
在之前的《 豪門婚禮: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文章中,我向大家介紹了印度首富家族動輒幾十億花天酒地、慶祝繼承人婚禮的奢華生活。
▲點選圖片檢視
而他家的豪宅對面就是著名的貧民窟。


印度巨大的階級鴻溝、懸殊的貧富差距,背後的原因之一就是種姓制度。人們按照出生分為多個等級,不同種姓之間曾經不能通婚、不能跨越。

▲印度種姓制度:
① 最高等:婆羅門 掌管祭祀
② 第二等:剎帝利 掌管行政軍事
③ 第三等:吠舍 商人階層
④ 第四等:首陀羅 從事農業手工業等體力勞動
⑤ 最低等:達利特“賤民” 從事洗衣工 清潔工 屠宰牲畜等”骯髒工作“
最低等的達利特屬於“賤民”:他們世代從事一些被認為“骯髒”的工作,而且不能進寺廟,甚至不允許上學,更沒有機會跨越階層。


雖然印度在戰後修訂憲法,規定各種姓一律平等、享有同樣的公民地位,從法律層面取消了種姓制度的限制,但人們心裡的不平等並沒有那麼容易消除。

印度首富安巴尼原本屬於商人階級的「吠舍」。

他聽從“父母之命”,娶了一位高種姓婆羅門的夫人,因此多年來一直將夫人視為掌上明珠。


而他小兒子娶的也是一位高種姓千金。

其實我們能很輕易地從外貌、膚色上大致辨別種姓,說明血統隔離在印度千百年來都十分顯著。
那麼高種性家庭的女孩面對的社會處境是怎樣的呢?

我們可從婆羅門女性精英的代表、前百事全球CEO,因德拉·努伊的自傳中瞭解。

因德拉是印度首富千金的事業偶像。

她的祖父是當地法官,從小她就見到家裡有客人們進進出出,跟祖父在客廳裡高談闊論當今的國際局勢。
因德拉一直認為家庭是她的安全感之源。

她因為從小的假小子性格,常常被親戚們認為“嫁不出去”,可是她卻說自己的家庭裡,男孩女孩都被允許擁有同樣的抱負。
所以在百事工作的前14年裡,即使她從來未曾擁有過女性的領導和導師,她也始終堅信自己毫不遜色。

家裡對所有孩子的學業要求都很嚴格,當她從馬德拉斯基督學院畢業後,進入了印度管理學院攻讀MBA,畢業後順利獲得了一份紡織品銷售的工作。
她的工作成績非常優秀,並且當時的女銷售很少,正當客戶們讚歎她的工作能力時,卻總是忍不住給她父母提供一些年輕男孩的生辰八字


因為即使作為一個婆羅門女孩,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你的使命依舊是相夫教子。
但她不甘心,不僅因為她還想出去闖一闖,也因為她深深看清了印度的現狀。
當她爸爸遭遇嚴重車禍時,由於當年全印度都沒有醫保,她們這樣還算優渥的家庭也幾乎掏空了積蓄,這讓她更不放心只去做一個家庭主婦。

當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放在面前時,她的父母因為她要離家萬里而猶豫了,她也是既渴望又不捨。
於是她和她的伯樂、紡織品公司的老闆吃了一次飯,對方跟她說:“如果你是我的女兒,我會鼓勵你去耶魯。”

她帶著一顆不服輸的心到了美國,並在耶魯畢業後入職百事。

剛入職時,因為是少數族裔女性,被評價是“用來湊數的員工”,她奮起反擊表示:“作為一個女性,你必須比其他任何人都聰明。我確信有'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但是它既透明又易碎,所以可以勇敢地打破。”

▲在擔任高管和CEO期間,因德拉接連推出環保的、可持續的產品政策,還因為政策過於理想而被嘲笑是“特蕾莎修女”。但正是這些開創性政策,幫助百事熬過了經濟危機的難關
▼
除了這些商界精英,另一個群體也能讓我們窺見印度高種姓女性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女明星。

普雅卡·喬普拉是一位同時活躍於寶萊塢和好萊塢的國際影星,也是印度首富千金的閨蜜。

她的父母是軍醫,在女性地位普遍較低的印度,父母一般都會將求學受教育的機會留給家中男孩,而喬普拉13歲時就被父母送去美國留學了。

她能進入演藝界發展,得益於18歲那年,媽媽偷偷給她報名了選美比賽。

▲18歲斬獲印度小姐 世界小姐
喬普拉選擇結婚物件的標準也很有意思,因為新郎“欣賞她的野心”,而她之前從未遇見這樣的男性。

▲婚紗由Ralph Lauren設計,鑲嵌238萬顆珍珠貝母組成的花紋,豪華頭紗接近7米
她的新郎是“美國版TFBOYS”成員 Nick Jonas,


這位小哥哥的前女友還是麥粒和賽琳娜·戈麥斯呢!

喬普拉也是位才女,不僅出版了個人自傳《unfinished》,鼓勵更多女性毫無畏懼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還為印度版《時代週刊》《ELLE》《衛報》撰寫文章。

2012年,她就發表了《孟買女性不再有安全感》一文,抨擊印度女性的社會處境。

▲“No woman in Mumbai feels safe any longer”
喬普拉也會將每年收入的10%用於她成立的教育基金,主要幫助失去教育和醫療權益的孩子們。
她說 :“我無法消除貧困,但我至少能讓身邊的孩子不會被剝奪他們的夢想。”

▼

那麼喬普拉所說的“貧困孩童”究竟有多貧困呢?
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生於妓院》就記錄了一群在紅燈區長大的孩子們。

他們也是低種姓底層的代表,根本沒有上學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能子承父業、女承母業,世世代代在貧困中輪迴。

在加爾各答的紅燈區,約有12000多名性工作者每天為了不到2美元的收入苟且著。
在紀錄片裡,小女孩Kochi從小窩在陰暗的角落裡,為媽媽和她的同僚們洗碗打雜,半夜還要給她們跑腿買飯。
她感嘆:“我何時才能逃離這個地獄,我想念書……”。

她的弟弟Shanti則表示:“媽媽有時會被警察帶走,可放出來後她依然在幹這行,每次她工作時,我們會把窗簾拉上,這樣就看不到了。”

他們的朋友小胖子Avijit的家庭也很慘:“我的媽媽離家出走,曾經骨壯如牛的爸爸現在只知道吸毒,但即使這樣……我仍然試圖去愛他。”

還有性格溫和的小Suchitra,她的媽媽早早離世,阿姨計劃把她賣去孟買當妓女。

這部紀錄片獲獎後,在導演的幫助下,孩子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由此幸運地得到了資助機會、赴海外求學。

▲澤娜·布利斯克 Zana Briski

比如小胖子Avijit長大後就留在紐約發展,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可最遺憾的是,紀錄片中鏡頭最多的小女孩Puja因為母親的苦苦哀求、悽慘的訴說著如何“離不開她”,加上媽媽答應供她在本土讀書,她又回到了印度,並得到了導演Zana的一筆資助。

但根據媒體報道,Puja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同學們因為她祖上三代都是妓女而鄙夷她、排斥她,最終,Puja迫於環境和學業壓力退學了。

同時,她的母親因賭博欠下了幾輩子都還不清的高利貸,Puja只好女承母業,加上她的名氣加持,很快就成了加各爾達最豪華妓院的頭牌。

她對追蹤報道她的記者表示:“我媽只有我這一個孩子,我只能靠出賣身體承擔家庭負擔。”

“我知道Zana阿姨(紀錄片導演)對我很失望,但這個行業養活了我,讓我過上了現在的生活。”

▼

從這些不同種姓、不同出身、不同職業的印度女性故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階級的差距、貧富的差距有多大。
但即便出生於高種姓家庭,依然要面對治安風險與性別不公。

喬普拉留學期間,每次回國,爸爸都要給家裡的窗戶裝上鐵條,防止天生麗質的女兒被偷窺。
她回憶兒時隨軍醫父母當義工時的經歷表示:“許多家庭都是為了男孩拿藥,他們認為女孩遲早也要嫁人,不值得花費那麼多精力醫治。”

香奈兒全球ceo莉娜·奈爾在印度聯合利華工作時,工廠車間是沒有女廁所的,但一心拼事業的她還主動要求值夜班,沒出事只能說她很幸運……

但本次《女醫生慘案》的受害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她來自一箇中下階層家庭,父親是一名裁縫,而學醫是少數窮人能改變命運的機會,當然能考上醫學院更是萬里挑一。

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相信裁縫的女兒能成為令人尊重的醫生時,他用微薄的積蓄托起了女兒的醫學夢想:“我的女兒證明每個人都錯了。”

家中居所的名牌上寫著女兒的名字,並驕傲地添上了“博士”頭銜,父親至今不敢相信女兒在工作場所被殺害的事實,他在受訪時強調:“醫院應該是安全的。”

那麼安全的醫院怎麼就成了惡魔的巢穴?目前已被警方鎖定的犯罪嫌疑人羅伊竟然是當地警察局的公民志願者。

本應負責維持卡爾醫學院附屬醫院秩序的他在事發當天,和朋友前往紅燈區享樂,並在路上猥褻了一名女孩。凌晨4點,羅伊獨自前往醫院,手中拎著警方制服的頭盔。
案發後那一夜,他又回到加爾各答武裝警察第四營度過,也就是說,本應保護民眾的警方人員成了犯罪嫌疑人。

這還不是個例,根據今年8月的一則印媒報道,現任官員中有16名中央議員和135名各邦議員曾涉嫌針對婦女實施犯罪。
天哪 !難怪約30萬名醫護人員、成千上萬的印度女性走上街頭要求嚴查嚴懲。

▲醫生都穿白大褂遊行
其實,紀錄片《生於妓院》正是揭示了加爾各答的紅燈區規模與極低的消費水平,那麼為何本土還是輪姦案頻發呢?這和印度的法律制度有關係。
在印度刑法中,強姦定罪不明確,法庭的自由裁量權非常大,而且法庭執法不嚴格,這就造成犯罪成本極低。
根據紀錄片《印度的女兒》披露的資料,印度監獄中曾有一名罪犯犯下過200起強姦案, 卻只有12起被最終判刑。


· 強姦犯的刑罰從7年到終身監禁不等,輪姦犯、強姦孕婦或情節特別嚴重的,案犯可以判處10年有期徒刑到終身監禁不等的刑罰
· 但是相關法律還規定,對所有的強姦案件,法庭如果有所謂的充足和特別的原因,最終給強姦犯的定刑可以低於法律規定的最低刑罰
· 審理時間長,通常需要7-9年,該國約有4萬起強姦案件處於待審理狀態
· 過去10年裡,對強姦罪的判罪率也只有26%
· 強姦犯的刑罰從7年到終身監禁不等,輪姦犯、強姦孕婦或情節特別嚴重的,案犯可以判處10年有期徒刑到終身監禁不等的刑罰
· 但是相關法律還規定,對所有的強姦案件,法庭如果有所謂的充足和特別的原因,最終給強姦犯的定刑可以低於法律規定的最低刑罰
· 審理時間長,通常需要7-9年,該國約有4萬起強姦案件處於待審理狀態
· 過去10年裡,對強姦罪的判罪率也只有26%
2012年的《黑公交車案》在大規模的群眾抗議與監督壓力之下,最終審理時間長達8年,才於2020年對4名罪犯實施死刑。

▲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畏罪自殺 還有一位是未成年人
此外,印度法律實行“法不責眾”,因此當路人看到犯罪發生時,反而會選擇加入。
加上印度的社會輿論容忍強姦者,反而譴責受害者。《黑公交車案》的被告方律師就曾抨擊受害者——醫大女學生可是有過婚前性行為的。

“如果我的女兒有婚前性行為,且夜間同男友外出,我會把她活活燒死。所有父母都該如此。”“女孩就像鑽石,如果你把鑽石擺在街上,就別怪狗會把她叼走。”

另一位律師則振振有詞地表示:“一個女人在男人的眼裡就是‘性’。我們有最棒的文化,在我們的文化裡,是沒有女人的位置的。”

印度進步婦女協會秘書Kavita Krishnan譴責道:“印度有一個積極投資於強奸文化的政府。”

此外,英國慈善組織湯森路透基金會曾於2018年調查訪問全球548名性別領域專家,請他們評估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對女性來說最危險的國家,結果是印度名列第一。

然而「性暴力」只是本土糟糕現狀的一角,正如我們上期文章《 豪門婚禮:趴在百姓身上吸血?》中所介紹,印度的“水深火熱”還有:
· 嚴峻的地理氣候
夏季高達50多度的極端高溫,然而空調等降溫裝置普及率又不高。

· 高溫、衛生條件差加上人口密集,又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傳播

· 基建落後摻雜著嚴重的腐敗

· 治安與法治漏洞百出

· 教育醫療資源也極度匱乏


· 階級壁壘限制著普通人受教育、逆襲的機會

印媒曾總結過一句玩笑話:考上印度頂尖理工大學比考上麻省理工還難。因此,成千上萬有條件的印度人迫切地想要逃離本土。

▼

當印度人大規模地“潤”去海外時,產生了兩大奇異現象:首先是精英階層的亮眼表現。
除了前文介紹的世界名企女性CEO們,

▲百事全球CEO / Netflix高管 / 香奈兒全球CEO
還有英國前首相裡希·蘇納克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桑達爾·皮查伊,


星巴克前CEO拉什曼·納拉辛漢,斯特拉前CEO帕拉格·阿格拉瓦爾,統統都是印度裔!


大眾對海外印度人的評價是:作風大膽、沒有羞恥心。
敢於銷售自己、展示自己、敢吹牛、敢畫餅,
敢於忽悠白人僱主

,強勢爭取機會和資源,

而且印度人在海外出奇得抱團,職場上拉幫結派,但凡一家企業裡有一個印度人,可能就會出現一群印度人。

除了在家鄉和海外兩頭吃的既得利益者,許多印度“潤”人是沒有退路的,一旦出海過上好日子,就抱著絕不回國的決心。
這也致使印度留學生首選專業為好就業、高回報率的STEM,真正貫徹“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s
科學(包括計算機) 技術 工程 數學
全美高科技企業的創始人中,印度裔創始人比例佔8%,據統計,矽谷每三家創業公司中,就有一家是印度人創立的。

▲當下美國印度裔移民的中位數收入位居全美第一。25歲以上印度裔中,有80%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印度移民的貧困率低於6%。
這些印度移民中也不乏“全村的希望”,全村供出一個“留學生”,在海外紮根後再把全村帶出來,抱團生活。

這就導致海外印度人擴張速度極快,而且素質層次不齊。
近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印度人佔領各國的統計資料,十分驚人!不少加拿大留學生感嘆自己彷彿在印度留學,多倫多地鐵則“幻視”印度火車


· 加拿大:2024年第一季度獲得永居身份的印度裔高達37000多人
· 英國:目前有180萬印度移民
· 澳大利亞:2023年接收了92000多印度移民,佔總移民數18%,位居第一
· 新加坡:印度人在新永久居民中佔31%,位居新移民榜首
· 阿聯酋:印度移民有386萬人,佔總人口38%
· 沙特:印度移民250萬,佔總人口7.8%
同時,印度人隨地大小便的新聞也在席捲海外社媒,以至於當地需要豎起海報提醒他們“海灘不是廁所”。

也歡迎「星標」設定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影片號
《全球王妃有多慘》
《全球公主有多慘》
《絕望的韓女》
《日本千金為何下海》
《泰女》
總策劃:陳泰山 編輯:安達 / 編輯助理:蘇欲

更多牛逼閃閃女青年的故事丨名利場丨時尚圈深度解讀,關注:



Hi,時髦精 & 富一代們
印度,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一邊是每22分鐘就發生一起強姦案的女性地獄。


▲印度女醫生被害新聞報道
另一邊,又誕生了亞洲首富、世界十大鉅富家族,手握權力、鉅額資產的女強人們。


▲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
縱觀整個國際舞臺,近些年印度女性的表現也十分耀眼,誕生了百事首位亞裔女性全球CEO因德拉·努伊和全球娛樂巨頭Netflix內容高管貝拉·巴賈里亞。

就連香奈兒空缺多年的全球CEO一職,也由前聯合利華高管印度女性莉娜·奈爾擔任。

當下,有望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的哈里斯也有一部分的印度血統。

▲哈里斯 / 谷愛凌
印度女性們為世人呈現出一種極其割裂的、天上與地下的奇觀:既有耀眼世界的精英,又有螻蟻般艱難生存的普通人。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剛過去的8月,印度加爾各答一所醫院的31歲女實習醫生在持續工作了36小時後,於醫院的員工休息室裡被輪姦致死。
遇害者雙眼、口腔、腹部、腿部全部有傷,盆骨骨裂,據報道體內殘留了150ml精液。推測加害者可能超過15人,而且很可能是醫院工作人員及被救助的患者。更可怕的是,院方和警方最初公佈死因為“自殺”。

這立刻引發了印度全國範圍的抗議,約30萬醫護人員走上街頭參與遊行,女性們高呼嚴懲罪犯,才迫使印度中央調查局(CBI)宣佈接手此案並立案調查。

就在今年年初,一對西班牙夫婦在印度自駕旅行途中也被毆打和輪姦,震驚全球。

大家還記得慘絕人寰的《印度黑公交車輪姦案》嗎?
2012年,一名23歲就讀於印度德里大學醫學系的女大學生,在與男友看完電影回家,誤上了一輛私人運營的公交車。
車上6名男子將其男友圍毆後關押在駕駛室,然後將女生拉到車廂後輪流侵害。當奄奄一息的女孩被路人發現時,腸子只剩下不到5% ,最終搶救無效逝世。


▲引發全國範圍的抗議
然而那麼多年過去了,印度女性的處境似乎也沒有什麼改變。
根據統計資料:
從1971年到2012年,印度國內強姦案的數量增長了8.7倍。
2022年,印度警方記錄在冊的強姦案31516起,比2021年增加了20%。

這期影片我們就來聊聊,印度女性絕望背後的原因,以及那些國際舞臺上的精英又是如何誕生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神奇的印度2項神奇的制度:一是將人按照血統分為三六九等的種姓制度,二是把女性推進深淵的法律制度。


印度巨大的階級鴻溝、懸殊的貧富差距,背後的原因之一就是種姓制度。人們按照出生分為多個等級,不同種姓之間曾經不能通婚、不能跨越。

▲印度種姓制度:
① 最高等:婆羅門 掌管祭祀
② 第二等:剎帝利 掌管行政軍事
③ 第三等:吠舍 商人階層
④ 第四等:首陀羅 從事農業手工業等體力勞動
⑤ 最低等:達利特“賤民” 從事洗衣工 清潔工 屠宰牲畜等”骯髒工作“
最低等的達利特屬於“賤民”:他們世代從事一些被認為“骯髒”的工作,而且不能進寺廟,甚至不允許上學,更沒有機會跨越階層。


雖然印度在戰後修訂憲法,規定各種姓一律平等、享有同樣的公民地位,從法律層面取消了種姓制度的限制,但人們心裡的不平等並沒有那麼容易消除。

印度首富安巴尼原本屬於商人階級的「吠舍」。

他聽從“父母之命”,娶了一位高種姓婆羅門的夫人,因此多年來一直將夫人視為掌上明珠。


而他小兒子娶的也是一位高種姓千金。

其實我們能很輕易地從外貌、膚色上大致辨別種姓,說明血統隔離在印度千百年來都十分顯著。
那麼高種性家庭的女孩面對的社會處境是怎樣的呢?

我們可從婆羅門女性精英的代表、前百事全球CEO,因德拉·努伊的自傳中瞭解。

因德拉是印度首富千金的事業偶像。

她的祖父是當地法官,從小她就見到家裡有客人們進進出出,跟祖父在客廳裡高談闊論當今的國際局勢。
因德拉一直認為家庭是她的安全感之源。

她因為從小的假小子性格,常常被親戚們認為“嫁不出去”,可是她卻說自己的家庭裡,男孩女孩都被允許擁有同樣的抱負。
所以在百事工作的前14年裡,即使她從來未曾擁有過女性的領導和導師,她也始終堅信自己毫不遜色。

家裡對所有孩子的學業要求都很嚴格,當她從馬德拉斯基督學院畢業後,進入了印度管理學院攻讀MBA,畢業後順利獲得了一份紡織品銷售的工作。
她的工作成績非常優秀,並且當時的女銷售很少,正當客戶們讚歎她的工作能力時,卻總是忍不住給她父母提供一些年輕男孩的生辰八字


因為即使作為一個婆羅門女孩,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你的使命依舊是相夫教子。
但她不甘心,不僅因為她還想出去闖一闖,也因為她深深看清了印度的現狀。
當她爸爸遭遇嚴重車禍時,由於當年全印度都沒有醫保,她們這樣還算優渥的家庭也幾乎掏空了積蓄,這讓她更不放心只去做一個家庭主婦。

當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放在面前時,她的父母因為她要離家萬里而猶豫了,她也是既渴望又不捨。
於是她和她的伯樂、紡織品公司的老闆吃了一次飯,對方跟她說:“如果你是我的女兒,我會鼓勵你去耶魯。”
她帶著一顆不服輸的心到了美國,並在耶魯畢業後入職百事。

剛入職時,因為是少數族裔女性,被評價是“用來湊數的員工”,她奮起反擊表示:“作為一個女性,你必須比其他任何人都聰明。我確信有'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但是它既透明又易碎,所以可以勇敢地打破。”

▲在擔任高管和CEO期間,因德拉接連推出環保的、可持續的產品政策,還因為政策過於理想而被嘲笑是“特蕾莎修女”。但正是這些開創性政策,幫助百事熬過了經濟危機的難關
除了這些商界精英,另一個群體也能讓我們窺見印度高種姓女性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女明星。

普雅卡·喬普拉是一位同時活躍於寶萊塢和好萊塢的國際影星,也是印度首富千金的閨蜜。

她的父母是軍醫,在女性地位普遍較低的印度,父母一般都會將求學受教育的機會留給家中男孩,而喬普拉13歲時就被父母送去美國留學了。

她能進入演藝界發展,得益於18歲那年,媽媽偷偷給她報名了選美比賽。

▲18歲斬獲印度小姐 世界小姐
喬普拉選擇結婚物件的標準也很有意思,因為新郎“欣賞她的野心”,而她之前從未遇見這樣的男性。

▲婚紗由Ralph Lauren設計,鑲嵌238萬顆珍珠貝母組成的花紋,豪華頭紗接近7米
她的新郎是“美國版TFBOYS”成員 Nick Jonas,


這位小哥哥的前女友還是麥粒和賽琳娜·戈麥斯呢!

喬普拉也是位才女,不僅出版了個人自傳《unfinished》,鼓勵更多女性毫無畏懼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還為印度版《時代週刊》《ELLE》《衛報》撰寫文章。

2012年,她就發表了《孟買女性不再有安全感》一文,抨擊印度女性的社會處境。

▲“No woman in Mumbai feels safe any longer”
喬普拉也會將每年收入的10%用於她成立的教育基金,主要幫助失去教育和醫療權益的孩子們。
她說 :“我無法消除貧困,但我至少能讓身邊的孩子不會被剝奪他們的夢想。”


那麼喬普拉所說的“貧困孩童”究竟有多貧困呢?
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生於妓院》就記錄了一群在紅燈區長大的孩子們。

他們也是低種姓底層的代表,根本沒有上學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能子承父業、女承母業,世世代代在貧困中輪迴。

在加爾各答的紅燈區,約有12000多名性工作者每天為了不到2美元的收入苟且著。
在紀錄片裡,小女孩Kochi從小窩在陰暗的角落裡,為媽媽和她的同僚們洗碗打雜,半夜還要給她們跑腿買飯。
她感嘆:“我何時才能逃離這個地獄,我想念書……”。

她的弟弟Shanti則表示:“媽媽有時會被警察帶走,可放出來後她依然在幹這行,每次她工作時,我們會把窗簾拉上,這樣就看不到了。”

他們的朋友小胖子Avijit的家庭也很慘:“我的媽媽離家出走,曾經骨壯如牛的爸爸現在只知道吸毒,但即使這樣……我仍然試圖去愛他。”

還有性格溫和的小Suchitra,她的媽媽早早離世,阿姨計劃把她賣去孟買當妓女。

這部紀錄片獲獎後,在導演的幫助下,孩子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由此幸運地得到了資助機會、赴海外求學。

▲澤娜·布利斯克 Zana Briski

比如小胖子Avijit長大後就留在紐約發展,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可最遺憾的是,紀錄片中鏡頭最多的小女孩Puja因為母親的苦苦哀求、悽慘的訴說著如何“離不開她”,加上媽媽答應供她在本土讀書,她又回到了印度,並得到了導演Zana的一筆資助。

但根據媒體報道,Puja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同學們因為她祖上三代都是妓女而鄙夷她、排斥她,最終,Puja迫於環境和學業壓力退學了。

同時,她的母親因賭博欠下了幾輩子都還不清的高利貸,Puja只好女承母業,加上她的名氣加持,很快就成了加各爾達最豪華妓院的頭牌。
她對追蹤報道她的記者表示:“我媽只有我這一個孩子,我只能靠出賣身體承擔家庭負擔。”

“我知道Zana阿姨(紀錄片導演)對我很失望,但這個行業養活了我,讓我過上了現在的生活。”

▼

從這些不同種姓、不同出身、不同職業的印度女性故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階級的差距、貧富的差距有多大。
但即便出生於高種姓家庭,依然要面對治安風險與性別不公。

喬普拉留學期間,每次回國,爸爸都要給家裡的窗戶裝上鐵條,防止天生麗質的女兒被偷窺。
她回憶兒時隨軍醫父母當義工時的經歷表示:“許多家庭都是為了男孩拿藥,他們認為女孩遲早也要嫁人,不值得花費那麼多精力醫治。”

香奈兒全球ceo莉娜·奈爾在印度聯合利華工作時,工廠車間是沒有女廁所的,但一心拼事業的她還主動要求值夜班,沒出事只能說她很幸運……

但本次《女醫生慘案》的受害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她來自一箇中下階層家庭,父親是一名裁縫,而學醫是少數窮人能改變命運的機會,當然能考上醫學院更是萬里挑一。

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相信裁縫的女兒能成為令人尊重的醫生時,他用微薄的積蓄托起了女兒的醫學夢想:“我的女兒證明每個人都錯了。”

家中居所的名牌上寫著女兒的名字,並驕傲地添上了“博士”頭銜,父親至今不敢相信女兒在工作場所被殺害的事實,他在受訪時強調:“醫院應該是安全的。”

那麼安全的醫院怎麼就成了惡魔的巢穴?目前已被警方鎖定的犯罪嫌疑人羅伊竟然是當地警察局的公民志願者。

本應負責維持卡爾醫學院附屬醫院秩序的他在事發當天,和朋友前往紅燈區享樂,並在路上猥褻了一名女孩。凌晨4點,羅伊獨自前往醫院,手中拎著警方制服的頭盔。
案發後那一夜,他又回到加爾各答武裝警察第四營度過,也就是說,本應保護民眾的警方人員成了犯罪嫌疑人。

這還不是個例,根據今年8月的一則印媒報道,現任官員中有16名中央議員和135名各邦議員曾涉嫌針對婦女實施犯罪。
天哪 !難怪約30萬名醫護人員、成千上萬的印度女性走上街頭要求嚴查嚴懲。

▲醫生都穿白大褂遊行
其實,紀錄片《生於妓院》正是揭示了加爾各答的紅燈區規模與極低的消費水平,那麼為何本土還是輪姦案頻發呢?這和印度的法律制度有關係。
在印度刑法中,強姦定罪不明確,法庭的自由裁量權非常大,而且法庭執法不嚴格,這就造成犯罪成本極低。
根據紀錄片《印度的女兒》披露的資料,印度監獄中曾有一名罪犯犯下過200起強姦案, 卻只有12起被最終判刑。


· 強姦犯的刑罰從7年到終身監禁不等,輪姦犯、強姦孕婦或情節特別嚴重的,案犯可以判處10年有期徒刑到終身監禁不等的刑罰
· 但是相關法律還規定,對所有的強姦案件,法庭如果有所謂的充足和特別的原因,最終給強姦犯的定刑可以低於法律規定的最低刑罰
· 審理時間長,通常需要7-9年,該國約有4萬起強姦案件處於待審理狀態
· 過去10年裡,對強姦罪的判罪率也只有26%
2012年的《黑公交車案》在大規模的群眾抗議與監督壓力之下,最終審理時間長達8年,才於2020年對4名罪犯實施死刑。

▲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畏罪自殺 還有一位是未成年人
此外,印度法律實行“法不責眾”,因此當路人看到犯罪發生時,反而會選擇加入。

加上印度的社會輿論容忍強姦者,反而譴責受害者。《黑公交車案》的被告方律師就曾抨擊受害者——醫大女學生可是有過婚前性行為的。

“如果我的女兒有婚前性行為,且夜間同男友外出,我會把她活活燒死。所有父母都該如此。”“女孩就像鑽石,如果你把鑽石擺在街上,就別怪狗會把她叼走。”

另一位律師則振振有詞地表示:“一個女人在男人的眼裡就是‘性’。我們有最棒的文化,在我們的文化裡,是沒有女人的位置的。”

印度進步婦女協會秘書Kavita Krishnan譴責道:“印度有一個積極投資於強奸文化的政府。”

此外,英國慈善組織湯森路透基金會曾於2018年調查訪問全球548名性別領域專家,請他們評估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對女性來說最危險的國家,結果是印度名列第一。

然而「性暴力」只是本土糟糕現狀的一角,正如我們上期文章《 豪門婚禮:趴在百姓身上吸血?》中所介紹,印度的“水深火熱”還有:
· 嚴峻的地理氣候
夏季高達50多度的極端高溫,然而空調等降溫裝置普及率又不高。

· 高溫、衛生條件差加上人口密集,又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傳播

· 基建落後摻雜著嚴重的腐敗

· 治安與法治漏洞百出

· 教育醫療資源也極度匱乏


· 階級壁壘限制著普通人受教育、逆襲的機會

印媒曾總結過一句玩笑話:考上印度頂尖理工大學比考上麻省理工還難。因此,成千上萬有條件的印度人迫切地想要逃離本土。


當印度人大規模地“潤”去海外時,產生了兩大奇異現象:首先是精英階層的亮眼表現。
除了前文介紹的世界名企女性CEO們,

▲百事全球CEO / Netflix高管 / 香奈兒全球CEO
還有英國前首相裡希·蘇納克;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桑達爾·皮查伊;

星巴克前CEO拉什曼·納拉辛漢,

斯特拉前CEO帕拉格·阿格拉瓦爾,

他們統統都是印度裔!
大眾對海外印度人的評價是:作風大膽、沒有羞恥心。
敢於銷售自己、展示自己、敢吹牛、敢畫餅。
敢於忽悠白人僱主

強勢爭取機會和資源。

而且印度人在海外出奇得抱團,職場上拉幫結派,但凡一家企業裡有一個印度人,可能就會出現一群印度人。

除了在家鄉和海外兩頭吃的既得利益者,許多印度“潤”人是沒有退路的,一旦出海過上好日子,就抱著絕不回國的決心。
這也致使印度留學生首選專業為好就業、高回報率的STEM,真正貫徹“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s
科學(包括計算機) 技術 工程 數學
全美高科技企業的創始人中,印度裔創始人比例佔8%,據統計,矽谷每三家創業公司中,就有一家是印度人創立的。

▲當下美國印度裔移民的中位數收入位居全美第一。25歲以上印度裔中,有80%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印度移民的貧困率低於6%。
這些印度移民中也不乏“全村的希望”,全村供出一個“留學生”,在海外紮根後再把全村帶出來,抱團生活。

這就導致海外印度人擴張速度極快,而且素質層次不齊。
近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印度人佔領各國的統計資料,十分驚人!不少加拿大留學生感嘆自己彷彿在印度留學,多倫多地鐵則“幻視”印度火車


· 加拿大:2024年第一季度獲得永居身份的印度裔高達37000多人
· 英國:目前有180萬印度移民
· 澳大利亞:2023年接收了92000多印度移民,佔總移民數18%,位居第一
· 新加坡:印度人在新永久居民中佔31%,位居新移民榜首
· 阿聯酋:印度移民有386萬人,佔總人口38%
· 沙特:印度移民250萬,佔總人口7.8%
同時,印度人隨地大小便的新聞也在席捲海外社媒,以至於當地需要豎起海報提醒他們“海灘不是廁所”。

如果大家對《印度移民》話題感興趣,我們下期再繼續聊~
也歡迎「星標」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