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 // 電影 // 放映 // 課程
本文作者:趙震緋

紀錄電影也衝奧

《里斯本丸沉沒》講的是一個尋找歷史真相的故事。
1942年9月底,1816名盟軍戰俘被關進日軍武裝運輸船“里斯本丸”船艙,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由於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誌,里斯本丸在海上平穩行駛三天後,在中國舟山東極島海域被美軍潛艇“鱸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
在船從被擊中到沉沒的25個小時裡,日軍將所有英軍戰俘封鎖在船艙底,並用木條和帆布釘死艙門。英軍戰俘奮勇自救,破艙逃生。危難之際,浙江舟山漁民冒著生命危險,划著舢板在水中撈起了384個奄奄一息的盟軍戰俘,並給他們提供食物、衣物和庇護所。儘管如此,仍有828位戰俘或被淹死或被日軍射殺,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

三幕式結構是電影、戲劇、小說最經典的敘事方式。大部分奧斯卡獲獎影片都採用三幕式結構。
正如本片歷史顧問託尼·班納姆指出的,這起歷史事件本身的發展程序就如一齣三幕式戲劇:第一幕是英國戰俘被日本人運送,第二幕是船隻遇襲和戰俘的絕望處境,最後一幕是船隻沉沒,800多人喪生,一部分人獲救。
2、懸念的貫穿設定
在攝製過程中,尋找是調查式紀錄片的工作方式。而在成片中,尋找是吸引觀看的懸念。
從開場街頭採訪,“你知道里斯本丸沉沒嗎?”開始,里斯本丸是什麼,它為何沉沒,倖存者怎麼活下來的。就成為層層遞進的謎題,將觀眾鎖定在對真相的尋找中。觀眾會感同身受的因為發現新的線索而欣喜,也會為遇到的困難而沮喪。
三幕式結構和懸念設定,都是劇情片的慣用技法,如此嫻熟地運用到紀錄片中,使影片的好看度大大提升。

圖片來源網路
最後,我想引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的話:
“東極島是第一縷曙光照耀到的地方,但是在海面下30米的地方卻從未被照亮,不過我相信《里斯本丸沉沒》的上映,讓這艘沉船和828個生命在82年後感受到了溫暖和陽光,這也是方勵導演帶給他們的。”
【全文完,關注“愛上紀錄片”更多精彩呈現】
【點選下方連結,購買預售圖書】
出品人:周兵
主編:張安寧
編輯:莫小野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