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勵,電影製片人、編劇,南風科工、勞雷工業CEO
我倆同時聽完這個傳說後,韓寒導演寫了一首非常憂傷的歌詞: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 但我是個理科生,我因為這艘船,一頭扎進去就是10年。
不顧一切後傾家蕩產,值得嗎?
2024.08.17 上海
大家好,我叫方勵,今年70歲。
10年前,我也站在這——在一席的舞臺上分享。
▲ 十年前,方勵演講:《感謝你給我機會上場》
點選檢視
今天,我特意穿了十年前的那件T恤,一模一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生命有多短,10年,一轉眼就過去了。這件衣服舊了一點,我的頭髮掉了不少,皺紋也多了很多,但我的心沒有變。
尤其當我聽說在座的朋友中還有10年前我們同堂過的,我感到特別開心。我們見證了彼此過去的10年。
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過去10年裡,哪些事情讓我觸動,哪些事情變得有意義。
這10年沒有任何變化,還是白天做科技,晚上做電影。

▲ 船上工作 VS 劇組工作
我已經進入倒計時的年齡。一般人會說,當倒計時開始,你應該放緩腳步。我說,錯了,正是因為時間不多了,就像一個景區要關門了,所以要抓緊時間盡情享受。因為我非常擔心,後面的時間還夠不夠把我想做的電影做完,想把我做的一些科研做完。10年前我跟大家講,生命的最大意義在於折騰。既然我的生命已經很短了,更要折騰個夠。
這是過去10年,我白天做的科技成果。

第1張照片是我在2016年結題的,一艘亞洲最快的高速的柴油和電動雙動力的無人海洋測繪艇,最高速度每小時100多公里,是國家海洋863的專案。

第2張照片是我命題、投資的75公斤起飛重量的無人直升機,全球排第一。

這是我做的國家海洋863計劃的第一個深海無人電動作業的機器人。

最後一張是我們還在做的,航空和海洋的重力測量系統。

晚上我做的是電影。過去這10年我拍了8部電影。

這8部電影裡,最後一部已經殺青,正在後期,叫《下一個颱風》。
十年裡,最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過去這10年裡,有一件事是我覺得自己這一生中做過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里斯本丸沉沒》。

這個事情的來由其實是10年前,我跟韓寒導演合作他的處女作《後會無期》。我們在東極島上聽說了82年前,有一艘押送了英軍戰俘的日軍武裝運輸船被美軍魚雷擊中,在東極島海域沉沒了。

▲ 《後會無期》劇照
我倆同時聽完這個傳說後,韓寒導演寫了一首非常憂傷的歌詞:"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但我是個理科生,我因為這艘船,一頭扎進去就是10年。
因為聽說70多年來沒有人找到這艘沉船,我就有點不信邪。大家都沒有爬過這個山頭,我就想爬這個山頭,又來了一個機會,又可以嗨了。
2016年,我帶著我們的團隊,在10天之內什麼都找不到。後來,我們擴大測量海域,把東極島海域掃了一個遍,發現了一個大型沉船。

但是我怎麼才能證明它是里斯本丸呢?2017年,我又帶著團隊去驗證它。當時我們帶著空中的機器人,超低空磁探,下面有幾千噸鋼鐵。我們證明它是幾千噸的鋼鐵船。
然後我們用非常精細的聲納,用無人系統,跑得非常精準,得到了三維影像,跟里斯本丸的圖紙是一模一樣。

所以在2017年,我們確定找到了里斯本丸的沉船。
2017年的9月9號,我從海上回來就聽說,我們還健在的唯一一箇中國的目擊證人,林阿根老先生已經94歲了。

▲ 採訪林阿根
我們也聽說只有一個戰俘老兵丹尼斯·莫利還活在人間,在英國。

▲ 採訪丹尼斯·莫利
因為我是做電影的,立刻就意識到這些人證很可能馬上就沒了。所以當時我就覺得這是老天爺讓我幹這件事:誰讓你老方又能找到殘骸、還做電影。非我莫屬,如果我不幹這件事,這個人證立刻就沒了,就對不起這段歷史。
我就決定開始做。物證找到了,人證只剩兩位,從2018年起,我就開始了尋訪。
尋找里斯本丸中關於人的故事
第一個禮拜在英國,聽到了無數讓人心碎的故事,不斷地被打動。我拜訪了5個英軍戰俘的後人,去他們的家族的墓地。
這塊墓碑上只有爺爺的名字,沒有骸骨,沒有骨灰。

這塊墓碑下面有一行字,講的是這個列兵可能被淹死了。就一句話,一個生命只有一句話。

我採訪了一家人,兩兄弟。他們的大伯死在東極島。這封簡訊是一個22歲的大哥把母親和家人託付給了自己不到5歲的小弟。

信不長,因為日本人只允許他們寫不到100字。這個信全是大寫的,因為怕自己的弟弟不認識。
這兩兄弟中的哥哥,他的First name就用了大伯的名字。他們告訴我,這封信在他爸爸錢包裡放了40多年。我在現場真是淚流滿面,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我們知道,里斯本丸上有1816名盟軍戰俘,可是當時我們能找到的戰俘的後人只有十幾個。我就決定打廣告,找到他們。
當時團隊的小夥伴都覺得不靠譜——這個年代誰還看報紙。我說,不對,老年人看報紙,因為我就是老年人。所以,我就決定在英國鋪天蓋地打廣告。當時我們選了《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和《衛報》。

我去《每日電訊報》的時候,廣告部的經理是一個年輕的女性,她聽完我講了兩三個故事和打這個廣告的時候,她就跟我講,她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感動的廣告,所以她承諾給我一個大折扣。

我記得《每日電訊報》給我的折扣是18000英鎊。我們連打了一個月的廣告,幹掉了200多萬。但是非常有收穫,很多人讀到了這個報紙。
當然更讓我們驚喜的是BBC裡面有個華人朋友聯絡了我們,他們就想知道,這是個政府行為,還是個人行為。當他們聽說我是個人行為,BBC做了一件很幫大忙的事,邀請我去做了一個全球直播,還去一個非常經典的電臺Radio 4做了一個直播採訪。

主持人就問我一句話,什麼原因讓你們一群中國人跑到英國來鋪天蓋地打廣告,發生了什麼?
我就跟他們講,這很簡單,你們知不知道77年前,在我們家門口發生了一個大的事件,你們的子弟兵,跟我兒子同年的,遭遇了日軍的瘋狂掃射和屠殺,有1800多人在這遇難。是中國人的先輩,善良的漁民集體出動,冒著槍林彈雨去拯救,日軍才停火。我們東極島的漁民一共救起了384名盟軍戰俘。
所以為什麼是一小撥中國人跑來幹,這個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它發生在中國,而且中國人是救人者,是目擊證人。
後來,這個報道播出去之後有了更多反響,我們找到了380多個盟軍的後人。最讓我們驚喜的是,我們居然還找到了一個當年被漁民救起來的老兵,他還活在人間,生活在加拿大山區裡面。

▲ 採訪班尼菲爾德
中間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當我去英國英吉利海峽旁邊的小城,去到皇家海軍陸戰隊的俱樂部採訪其中一個戰俘的朋友們的時候,等我們採訪出來要上車的時候,一個老人在後面追了出來,手裡揮了一個紙片。
這個老人當時在打檯球,沒有聽見我跟其他退役軍人在交流。當他聽說我們這幫中國人是來拍紀錄片,採訪這些盟軍戰俘的故事的時候,他特別感動,追過來捐了10英鎊。那是我們2018年收到了第一筆捐款。

當我們大規模展開訪談、尋訪的時候,也想到了我們的紀錄片該往哪個方向走。
在座的觀眾你們都很熟悉泰坦尼克,泰坦尼克之所以全球盡人皆知,是因為有一個大銀幕的電影,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是里斯本丸沒有人知道。
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是2200多人,1500多人遇難,這艘船的沉沒是人為錯誤和自然災害疊加導致的,在冰山撞沉。
而里斯本丸上的乘客是2600人,超過泰坦尼克,有780個日本兵,1800多個盟軍戰俘。遇難者是828個,超過泰坦尼克遇難者的一半,而且如果當年中國漁民不進場,可能遇難的人數會超過泰坦尼克。

泰坦尼克因為這個大電影盡人皆知,所以我們就覺得,如果我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全世界聽,讓大家知道當年這塊土地上發生的重大慘案,一定是大銀幕影響力最大。更何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採到了大量的動人的故事,有關戰爭與和平之間的愛情、親情、家庭,還有讓人唏噓的感受。
與父親告別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9年8月7號。我在我們攝製組的民宿酒店邀請了三個老人,他們的父親都在里斯本丸的船艙裡沒能出來,今天還在海底。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70多年來在哪裡。杳無音信,不知下落。

那天我跟這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交流時候突然被觸動,我意識到可能他們一生都在等待自己的爸爸回家,自己也許沒過多久就不在人世了。當場我就產生了一個執念,我說,我想帶你們去中國,在離你們爸爸30米的地方,向你們的爸爸說再見——因為我們的水深是30米。
當場這幾位老人淚流滿面。尤其是朱莉·巴洛哭得稀里嘩啦,她說自己這一輩子不知道自己爸爸在哪裡。當時這些老人都80多歲,必須坐公務艙了,而且不能沒有人陪伴。劇組的小夥伴還說,那老方要花多少錢,我說我也不知道。
我們把通告群發到這380多個家庭裡面,所有的直系兒女全部邀請。10月初,14個老人飛到了浦東,我們把他們接到了普陀,乘船到了里斯本丸沉船上方。

我們拖了一個聲納,在這個沉船上方跑了一個來回,當我們的聲納影像沉船出來的時候,我告訴大家,你們的爸爸就在你們腳下30米的地方。最後,大家在船尾跟自己的爸爸說再見。

這些老人真是太感觸,太感動,太激動,他們淚流滿面。這是這些老人等了一輩子的一件事,終於能和自己的爸爸說一聲再見,表達他們作為孩子的愛。我們相信他們的爸爸的靈魂可以安息了。我們也感到了釋然。
當我們完成這個活動,開始電影製作的時候,疫情爆發了。
我們電影裡的主要敘述者,三位老人,林阿根、丹尼斯·莫利、威廉·班尼菲爾德,都相繼去世了。林阿根老人是97歲去世的,我親自飛到東極島,送他的骨灰回到他的故居青浜島。
班尼菲爾德在2020年10月份過了100歲生日,我給他剪了一個影片,把我當年採訪他的影像剪成花絮,跟老人在影片裡還有一個互動,他特別開心。但兩個月以後他就走了。丹尼斯·莫利是在2021年1月3號他女兒生日那天去世的。
「一個接一個的坑」
電影后期製作的時候,我也一直不斷給自己挖坑。尤其是疫情期間,多少困難大家能想象得到。
接下來我和大家講講我遇到最大的一個坑——做動畫。我之前從來沒做過導演,更沒做過動畫。但為什麼一定要做動畫呢?因為如果大銀幕裡只是訪談,觀眾的眼球和對故事的感受就差得很遠。既然想透過大銀幕跟觀眾分享,就一定要把歷史的場景還原。
如何還原歷史呢?最開始我們選了9個人的照片,請了央美的雕塑家做泥塑,把平面的照片還原成三維,然後用光學三維掃描建模。建完模以後,我們發現不管是真人還是動畫,都是怪怪的。我們還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動態掃描,然後用數字模型貼片,但還是完全出戲。僅僅是試驗這個方案,就用了我一年半的時間。
最後決定我們回到動畫,用三維建模。但即便我們用傳統動畫方式,仍然跳戲,因為人物一動,觀眾的眼球就跟著人走了。而且更要命的是,傳統的動畫是每秒12幀,電影是每秒24幀,我們又想還原歷史場景,戰爭、屠殺、開槍、掃射、突圍的緊張狀態,鏡頭得快速運動,可是這些人物慢吞吞,像卡通一樣的,完全跳戲。
所以最後我們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讓人通通都不動,鏡頭動,軍艦、船、海水可以動。這就最終的效果。後來我們感覺這就對了,因為我們的目的是還原當時的氛圍和氣氛,不是讓人表演。
▲ 不同版本的動畫方案
其實我們花的功夫,我們花的投入,不管是人力、智力和資金,就跟你們看《流浪地球》和《變形金剛》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們把它做成風格化的了。
這個坑我爬了整整4年。疫情期間又出現了種種困難,很多事情被擱置,我所有的公司都賠錢,資金鍊斷了,我也把自己的錢都燒光了。沒辦法,在前兩年把自己所有的房產賣光了,今天我是租房子住的。
但是,我覺得錢拿來幹嗎,錢是個資源,資源只有消耗在有意義的事才有價值。這一場的題目是——當你認準了一件事,就一直執著追求下去,值得嗎?
我的回答是,這是我一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時常覺得三生有幸,在歷史的最後兩年,我們搶救到了所有的人證和物證。我完成了對2000多個家庭的承諾,也完成了歷史的使命。所以我就覺得這十年沒白過,特別值得。
認準一件事,不顧一切投身,值得嗎?
十年前,我在一席分享的題目是《感謝你給我機會上場》。這句話的出處是,2002年“5·7”空難,我搜尋到了兩個黑匣子。國務院空難辦就諮詢我,問我有什麼訴求。我說,感謝你給我一個機會上場。好比我是個踢足球的,但不是國家隊的,平時只能坐冷板凳,結果有個罰點球的機會,你讓我上場了,我兩罰兩中。你說,應該是我感謝你,還是你感謝我呢?我感謝你給我一個機會上場。
今天我還想再說一遍——我特別感謝歷史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填補了一段歷史的空白。

前一陣,我老跟韓寒導演講,沒有你帶我去東極島,我就不會聽說這個事。後來你寫了一首歌,我找到了船。找到了船,我又陷進去了,最後把這個歷史完成了。
在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我說,歷史會永遠記住這個座標。

2005年,香港水下考古隊也來這裡尋找沉船,沒找到。我們在前10天也沒找到。為什麼呢?因為日本軍方記錄這個座標是錯的。我們找到的這個沉船的位置座標和日本軍方記錄下來座標相差了36公里。
我們今天熟悉的GPS的原理是:近地軌道有28顆星,這些星到達我們的距離是能測出來的,射線交匯就交出了高精度的定位。但是在40年代之前,航海導航用的是六分儀和羅盤,所以它的誤差是非常大的。
我講這個是想說,找到這艘船不是因為我有多聰明,只是因為我想到了,而且當年帶的裝備是對的,又做了400平方公里的掃海,我又是學地球物理的人,懂得怎麼樣去證明它是里斯本丸。
所以,這十年對我而言是一個幸運。那回到剛才的問題——有啥不值得?太值得了,生命沒浪費。
想追求心願,必須要先有錢嗎?
我經常和大家說,我們生命的長度、寬度和厚度,是我們的生活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是投資者,我們的投入是生命,把生命投入到每天的行為,不管是工作還是業餘生活。在這個層面,你們在座各位小朋友都比我富有——因為生命是花錢買不來的人間最珍貴的財富。
我們獲得什麼樣的回報呢?快樂感、幸福感、榮譽感、成就感、刺激感,這些無形的回報是拿錢買不來的。你遇到對的人,做喜歡的事,你還活在人間,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至於成和敗,別人說的世俗的功名利,和我們的生命財富相比較,沒那麼重要。我們內心自己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價值和回報。
十年前我就是這麼和大家說的,所以我說,老方這十年是賺大了。

我們的節目方也跟我分享了十年前演講的觀眾留言。很多觀眾朋友說被鼓勵。

▲ 方勵十年前演講的觀眾留言
我很開心,一個老傢伙在前面奔跑,和天下的小朋友們內心還有一份完整的共鳴。
當然,也有朋友留言說,你要想任性,必須有資本和財力的支撐。

▲ 觀眾留言
我不這樣認為。拿我自己舉例子吧。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玩無線電,四年級的時候我做了第一個無人船,拿木頭板削的,拿牛皮膠粘上,用電燈泡磨掉做鍋爐,結果動都不動,因為蒸汽壓力太小了。
六年級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土火箭,用竹筒把鞭炮的黑色火藥裝滿了,沒有發射架,用了三根通火條,點燃了以後,砰,衝了一下,就卡在那,一直燒完。
我們要資本和財力才能任性嗎?小的時候,每個禮拜父母給我兩毛錢的零用錢,我去城隍廟買了一些漆包線、表頭、各種破銅爛鐵,那是我的玩具,是我的愛好。
我想說的是,不是要等到我們有錢才能夠任性,才能追求我們的心願和夢想。如果我喜歡攝影,那我跟爸爸媽媽借一點錢買個相機,那是我的投資。我漫山遍野到處去攝影,等到有一天,我的技術、我的作品很好了,有人僱傭我了,我就創業成功了。
所以我們是有各種各樣的路徑去追求自己的心願。因為我們來到人間只有一次,不去追求心願,那我們的生命多可惜啊。
最後,我想和在座所有的小朋友做一個10年的約定。你們都比我年輕,我希望10年以後,如果我有機會再跳上臺,我會說,我叫方勵,今年80歲。

我特別期待的就是,我們彼此見證未來的10年。
我希望在座的小朋友們,你們都有一個精彩的回報,不是功名利祿,而是我們內心的快樂和心願達成。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候,不再有遺憾,不是如果再活一次會做些什麼、再有一次生命輪迴會怎麼選擇,而是今天想到什麼就敢於去實踐。你去實踐就是成功啊,哪有失敗可言呢?
就像我們去爬山一樣,爬到多高算成就呢?只要去爬,哪怕是北京的香山,爬上去了,也是個成就。
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過去10年的感受。如果10年後我還能和大家在一席分享,讓我們彼此來見證未來10年!

我們的電影9月6號在全國公映。我呼籲大家,在座的每一個朋友,去看這個電影,然後分享給你周圍的朋友,我們一起來講給全世界這個被淹沒了80年的歷史,和這個震撼、感人的中國故事。
再次謝謝大家!
策劃丨通通
剪輯丨chaos
一本好書



▼ 永珍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