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網易《漫威爭鋒》裁撤美國西雅圖團隊一事已經過去了近一週時間,從最開始的標註職位為”Game Director”(遊戲總監)的團隊負責人在領英發帖透露被裁,到網易釋出對此事的回應,再到後續更多知情人士透露該團隊的具體資訊,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已經暫告一段落。
但無論是在西方遊戲行業中,還是在玩家社群中,所造成的影響卻仍未停息,這是因為中途有各種媒體、訊息人士下場披露關於《漫威爭鋒》和網易的更多訊息,讓事件進一步發酵。

從歐美遊戲行業的反應來看,《漫威爭鋒》裁撤的美國團隊雖然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團隊,但它成為了被西方遊戲行業者所擔憂的中國資本開始撤資的訊號。而就在上週六(2月22日),有多家外媒報道網易遊戲業務的策略調整:彭博社發文稱丁磊正在重新收攏網易遊戲版塊的權力,並且聘請金融行業應屆生作為直屬下屬領導監督遊戲部門運營;媒體Game File表示根據他們的內部信源,網易計劃剝離十多家遊戲工作室,而他們向網易求證得到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除此之外,前暴雪《魔獸世界》開發團隊負責人Mark Kern(@Grummz)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目前網易有13家海外工作室都在面臨內部審查,處於關停的風險中(其中有兩家北美工作室已關停)。再結合上週四(2月20日)網易剛釋出財報,丁磊本人在財報電話會上也對海外工作室調整事宜做出回應,表示非常重視專案的質量和效率。一切似乎都說明西方遊戲從業者的擔憂正在逐漸成為事實。

而西方遊戲社群的反應則更加精彩,《漫威爭鋒》裁員一事可以說是歷經了多次反轉,首先是一開始被裁團隊負責人發帖,並且領英上的頭銜是“遊戲總監”,導致國外玩家以為網易在《漫威爭鋒》成功後裁掉了遊戲的重要開發團隊,進而瘋狂批評網易並在Steam上給《漫威爭鋒》刷差評。隨後網易釋出官方宣告,以及更多訊息表明被裁團隊只有6人、類似外包團隊之後,國外玩家開始反思乃至清算那些釋出誤導訊息的國外媒體和KOL。
一直到上週末,知名遊戲圈噴子Mark Kern發推文時表示網易雖然《漫威爭鋒》的國外團隊只裁了6人,但有更多網易的國外工作室會受影響時,且發推時離奇帶上網易CEO丁磊、說他對西方開發者非常不滿意、認為他們“懶惰、自以為是、低效、覺醒”。而這句針對西方開發者無比尖銳的評價卻得到了大量國外玩家的認同。
而在GameLook印象中,丁磊其實並未在公開場合如此評價過歐美開發者,但或許玩家社群就是對這句話非常上頭,以至於網易裁撤歐美團隊被動地成為了西方玩家“反覺醒文化戰爭”新的註腳之一。
從批評網易到認同網易的國外玩家
首先值得說的是本次事件全程國外玩家的反映。關於他們對於《漫威爭鋒》裁員一事看法的反轉,最直觀的論證自然是Steam好評率。
GameLook此前曾經報道過,在事情剛披露出來的兩天內,《漫威爭鋒》在Steam上的好評率一度只有60%(2月18日-2月19日)。而隨著網易釋出宣告,在宣告中提到該西雅圖團隊是“海外支援團隊”,遊戲的核心開發團隊依舊是製作人吳偉聰與遊戲創意總監陳光昀所領導的中國廣州團隊,並且有知情人士透露該團隊只有6個人之後,《漫威爭鋒》的Steam好評率也重回正常水平(80%左右)。

而從玩家社群的評價來看,在Reddit一條轉載網易宣告的帖子中,就有很多玩家反應過來被裁團隊只是類似於外包的團隊以後,表示為國外遊戲負責部分開發工作的小團隊經常在專案完結後被裁,也沒有玩家們為其發聲,這次只是因為“恰好是美國團隊被裁。”

還有玩家提到從遊戲開發的角度來說,這無可厚非,本次事件的關鍵在於發帖的那位西雅圖團隊負責人的領英頭銜是“遊戲總監”,不僅誤導了玩家、並且中途還有趁機傳播吸引眼球的負面資訊來獲利的媒體在推波助瀾。


再然後,就是上週末彭博社、Game File等遊戲媒體,以及Mark Kern表示網易有從海外遊戲市場撤資的計劃。其中Mark Kern還提到,網易之所以撤資,是因為網易CEO對於西方遊戲開發團隊非常不滿,稱他們“懶惰、自以為是、低效、覺醒”。
關於Mark Kern(又名Grummz),關注去年《黑神話:悟空》與SBI大戰的玩家應該還有印象,他當時曾經下場開團怒噴IGN記者瑞貝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國外網際網路上反遊戲行業WOKE文化(“WOKE”即通常意義上的“政治正確”)的領軍人物之一。這也是因為他本身在遊戲行業資歷較深,1997年-2005年就職暴雪,曾經制作過《暗黑破壞神2》等專案,並且是《魔獸世界》團隊的負責人。

當然,丁磊或者某位網易高管到底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無從查證,同時因為Grummz自身本就帶有反WOKE立場,所以這會不會是他借網易縮減西方遊戲工作室投資一事,來抨擊西方遊戲行業DEI,也無可得知。
但有意思的是,國外玩家們對於一家中國公司給西方開發者的銳評,卻紛紛表示認同。他們認為這句話完美符合現在西方遊戲開發團隊的現狀。

而在Youtube上有博主提到了這件事,玩家也紛紛表示認同“西方開發者懶惰、自以為是、低效、覺醒”的這句話,這是因為過去十年間,隨著西方遊戲行業WOKE文化的盛行,遊戲內容本身已經越來越得不到玩家的認可,而DEI主導開發還會令玩家的意見被開發商所忽視。

其實根據GameLook之前的分析,網易裁減海外工作室,是出於對自身遊戲業務調整的考慮,且國外的用工成本和產效導致的低價效比或許是比DEI更加直接的影響因素。在國外社群同樣有人從商業評估的角度,對網易的選擇表示理解。
比如被國內玩家稱為“女戰神”的Vara Dark在她昨天的影片表示,網易從海外撤資其實十分正常,這是因為去年一整年西方遊戲行業充滿了各種失敗,包括《星鳴特攻》、《自殺小隊》、《龍騰世紀》等等,而在中國遊戲行業,乃至韓國遊戲行業,卻出現了《黑神話:悟空》、《漫威爭鋒》、《星刃》等成績口碑雙豐收的產品。

再比如有玩家就提到,遊戲開發團隊中如果包含DEI相關人員,就可能因為玩家的厭惡而對廠商造成損失,還有玩家提到,去年西方遊戲廠商接二連三的失敗,導致網易失去了對他們的資訊,再加上他們不僅業績表現糟糕,還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寫小作文爭吵,完全沒有專業性。

其實關於這個對西方開發者的評價,其真實性並沒有可靠依據,GameLook對此訊息的真實性也持保留態度,但最終卻在國外社群產生了大面積滑坡,這其實說明,網易高管是不是這麼想的不重要,至少在大量國外玩家心中,如今的西方開發者就是充斥著“懶惰、自以為是、低效、覺醒”的DEI僱員,甚至令那些真正專注於遊戲內容本身的國外開發者們,都一併支付了代價。

差點被取消的《漫威爭鋒》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週六彭博社的報道中,還提到在《漫威爭鋒》正式上線以前,網易內部曾經有過關於取消該專案的討論。原因在於丁磊一度拒絕向華特迪士尼公司支付IP版權授權費用,他要求美術團隊用原創英雄替換掉金剛狼、蜘蛛俠等知名漫威IP角色。
雖說網易發言人對外否認了這一說法,但就算網易內部真的有取消《漫威爭鋒》專案的討論也完全能夠理解,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GameLook在此前報道中提過的,網易去年前三季度挖的坑過大,導致網易在去年下半年進行遊戲業務重組,專案預算收緊。此前就有訊息稱《漫威爭鋒》、《燕雲十六聲》的製作人都曾因為專案預算而苦惱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漫威爭鋒》作為一款面向PC主機平臺、並且主要受眾在海外市場的遊戲,研發與營銷費用本就不低,網易高層不願意支付IP授權費用也能夠理解。

第二則是網易從2018年前後開始,就在持續投入經營漫IP。然而在《漫威爭鋒》之前,網易曾經作為研發商或代理商,先後嘗試了《漫威超級戰爭》、《漫威對決》、《漫威終極逆轉》等多款漫威IP的專案,累計投入了數十億元,卻始終未收穫足夠足夠的回報。可以說,網易內部對於漫威IP的巨大投入想必也承擔了不小的壓力。
第三則是對於IP授權遊戲的顧忌。丁磊在最近的Q4財報會上提到,他們的目標是將《漫威爭鋒》經營成十年以上的長青遊戲,然而遊戲行業IP授權協議不大可能一次性簽署十年這麼長時間,這就導致一旦遊戲未來幾年內的營收非常亮眼的話,續簽IP授權協議的時候,IP持有方也就是華特迪士尼公司有可能會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
這種事情在國內遊戲市場其實發生過很多次,不只是IP授權改編,也包括國外開發商的遊戲在與國內發行商簽署代理發行協議時,也會出現類似情況。比如網易自己就經歷過2023年年初與暴雪談崩,進而導致暴雪旗下所有遊戲退出中國市場,一直到去年才陸續迴歸;再比如久遊網2007在上市前夕的關鍵時刻,遇到《勁舞團》的國內續簽協議糾紛,據當時的訊息稱,久遊為了續簽2年《勁舞團》付出了高額的代價,他們將支付給開發商韓國企業T3 30%的遊戲收入分成,並且需要保底支付4500萬美元;還有當年九城與暴雪決裂,騰訊與Smilegate在續約《穿越火線》時,也遇到過問題……
另外,IP授權遊戲的IP持有方對遊戲專案有過高的影響力,幾乎可以決定開發商能夠/不能夠做什麼,這甚至可能干涉遊戲開發商的正常遊戲開發。

總體上來說,IP改編遊戲其實是風險很大的專案,這不僅是因為高額的IP授權費用乃至IP持有方提出的分賬要求,還因為遊戲後續運營過程中,與IP持有方的合作出現任何變動都可能影響到專案的生命週期。這也是為什麼會傳出《漫威爭鋒》上線前,網易一度考慮取消該專案、選擇原生IP的原因。
而網易之所以願意堅持下去,當然還是因為《漫威爭鋒》的測試資料足夠亮眼,去年年中封閉測試期間都有超過5萬人同時線上遊玩,後續更是持續位於Steam願望單排行榜前列。最終的結果也證明,網易在《漫威爭鋒》上的投入是值得的,遊戲上線三天之內註冊玩家數超過1000萬、目前註冊使用者更是已經突破4000萬。而在市面上已經存在競品遊戲,並且其它型別英雄射擊遊戲也開始充斥市場的情況下,《漫威爭鋒》能收穫今天的成績,漫威IP當然功不可沒。

風聲鶴唳的其它網易海外專案
最後說一下網易的其它海外工作室及專案,根據Game File的報道和Grummz的訊息,網易的十餘家海外工作室都有撤資的可能性。需要事先宣告的是,網易官方並未確認海外工作室撤資一事,他們在此前給GamesBeat 提供的宣告中表示“並未動搖開拓海外市場的計劃。”

網易目前的海外工作室(去年年底至今陸續關停的櫻花工作室、Worlds Untold、Jar of Sparks已從列表中被移除)
這其中有幾家工作室和他們的專案值得一提,首先是網易在2022年收購的法國開發商Quantic Dream(量子夢工作室),這家公司以劇情互動遊戲聞名,代表作包括《暴雨》、《超凡雙生》和《底特律:成為人類》。而量子夢工作室的執行長兼發行主管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昨天(2月25日)在領英上發帖回應了外界對於網易海外工作室裁員的擔憂。他表示“我們在巴黎和蒙特利爾的工作室不會受到影響”,並且專案依舊在穩定推進中,工作室在持續招聘新員工。

另外,他還透露出2024年是公司歷史收入最高的一年,主要得益於《底特律:化身為人》銷量的增長,相比於2023年,這款遊戲的銷量又增加了200萬份,使得遊戲總銷量超過了1100萬份。而量子夢工作室目前正在開發的新作就是《星球大戰:日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工作室Jackalyptic,由於這是網易在美國建立的首家工作室,因此在網易最近連續裁撤兩家美國工作室以後,Jackalyptic的境況也令國外遊戲圈格外關注。Jackalyptic Games工作室由業內資深開發者Jack Emmert領銜,他曾經開發過《英雄之城》、《無冬之夜》等多款遊戲,而Jackalyptic在2023年宣佈正在開發一款戰錘IP的MMO遊戲。根據彭博社報道,在近期的一次遊戲行業展會上,有國外的潛在合作方對這款遊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未來就算被網易剝離,大機率也能找到人接盤。

然後是Rebel Wolves工作室,這是一家由前CD Projekt遊戲總監Konrad Tomaszkiewicz在2022年成立的工作室,他們在去年年底曝光了虛幻5開發的3A級CRPG新作《黎明行者》。而這款遊戲其實是Rebel Wolves工作室與萬代合作開發,萬代也是《黎明行者》的全球發行商。與此同時Rebel Wolves也並非網易的全資子公司,2023年他們拿到了網易的投資。

同樣的,在上週傳出網易有意縮減海外投資的訊息以後,Rebel Wolves的首席發行官Tomasz Tinc也在昨天做出回應,表示《黎明行者》的製作資金充足,並沒有遇到任何財務問題,而且網易只是工作室的小股東,工作室大部分股權依舊在諸位聯合創始人自己手中,他們後續將繼續與全球發行商萬代一起合作開發。

最後是網易的四家日本工作室:2021年收購的草蜢工作室、2022年建立的名越工作室、2022年建立的GPTRACK50工作室以及2023年5月份成立的Pincool工作室,其實網易在過去幾年一共投資、建立了5家日本工作室,只不過櫻花工作室已經在去年被網易關停。這幾家日本工作室基本都是由日本明星製作人領銜。根據彭博社報道,這幾家日本工作室仍然獲批完成正在開發的專案,但網易不會提供額外資金也不會延長開發週期,並且網易也暫無在日本市場給予這些專案額外的營銷推廣支援。
關於這幾家工作室目前透露出的訊息,由日本遊戲製作老怪須田剛一(suda51)領銜的草蜢工作室在去年推出了《暗影詛咒:重置版》,此前他曾在社交媒體暗示可能會與三上真司合作開發《暗影詛咒》的IP續作,尚不確定這會不會是被網易允許開發的草蜢工作室手上的專案。

而GPTRACK50工作室的負責人小林裕幸,則是在去年接受日媒採訪時透露過工作室正在開發的專案是一款原創IP的箱庭地圖式ACT遊戲,遊戲目前已經完成了內部初版demo和核心玩法系統驗證,預計將在今年公佈一些關於遊戲的具體資訊。至於《如龍》系列創始人名越稔洋領銜的名越工作室,以及市村龍太郎領銜的Pincool工作室則都暫未公佈具體的專案資訊,這也讓工作室的未來蒙上了不確定的陰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這一系列網易投資的海外工作室中,國外玩家尤其是歐美玩家十分在意Rebel Wolves,因為國外玩家普遍認為這家工作室的幾位創始人,是在察覺到CDPR內部DEI風氣愈發嚴重以後選擇離職創業,因此如果網易從Rebel Wolves撤資就能說明網易從西方遊戲市場撤資其實與反DEI的關係並不大。
當然GameLook前文也說過,被綁上反DEI戰車大機率只是歐美玩家的一廂情願,網易選擇調整海外工作室投資計劃,更多地還是出於自身遊戲業務實際情況的商業考量。至於這些海外工作室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恐怕只能等待網易後續還有沒有更多動作。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