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哥華買房是人生最糟決定”!亞裔女網紅迴流卡村,每月省下$5500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一位大溫居民曾在25歲時實現“人生大事”——買下人生第一套房,但幾年後卻後悔不已,如今已經搬回卡爾加里。
《Daily Hive Urbanized》近日採訪了Cat Young,她是一位全職YouTuber兼內容創作者,一直在影片中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包括其中的高潮與低谷。她在20歲出頭時從卡爾加里搬到溫哥華,“當時只是想換個節奏和環境”。
而如今搬回卡爾加里的決定,歸根結底是出於對個人熱情的追求,她的經歷也挑戰了“擁有房產等於成功”的典型加拿大夢。
“離開溫哥華對我來說,是一場個人和創作上的重大重啟。”
Cat Young -Youtube影片截圖
“人生中最糟糕的決定”
Cat在25歲時(現在27歲)在高貴林Burquitlam(近Lougheed Station)買下了一套公寓。從表面上看,這對一個年輕的創作者來說是理想位置:交通便利、設施齊全。開車至溫哥華市中心約半小時,乘坐公交約40分鐘。
她最初是因工作而搬到卑詩省的。
“我讀的是會計,找到一份科技行業的工作,用薪水買了公寓。但很快我意識到,我根本不在乎這些。我不想把人生花在一份我不喜歡的工作上,只為了支付一套房子的貸款,而這套房子代表的生活也無法真正讓我滿足。”
對她而言,這套公寓很快成了經濟和情感上的負擔。她表示,雖然購房是人生中最糟的決定之一,但賣掉它卻是她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Cat Young -Youtube影片截圖
“某一刻我意識到,與其勉強自己負擔生活,不如降低生活標準,投資自己,去學習我真正想學的東西,按照自己的方式構建有意義的生活。”
在某段影片中,Young探討了“房主”這一身份對她自我認同的影響。
“我曾經很為自己25歲買房而感到驕傲,但我不得不和自己較勁,接受我已經無法繼續保留這套房子的事實。”
Cat Young -Youtube影片截圖
她也給自己的粉絲傳達了一個資訊:
“別為了一套房子活著。我知道有些人覺得人生就是幹一份沒前途的工作,只為了買房供房。但我覺得,人生應該不止於此。”
她並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今年早些時候,《Daily Hive》也採訪了一位Reddit使用者,他提到高昂的生活成本讓他深感挫敗:
“真的很糟糕。我感覺自己只是為了工作而活著,為了活著而工作,這樣的狀態根本提不起動力,對心理健康也毫無益處。”
溫哥華與卡爾加里之間的生活方式差距
在談到溫哥華的困境時,人們常提到很多問題,但最常被提及的,還是生活成本。這也是Young重新評估人生方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開始覺得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孤獨感,以及持續的壓力壓垮了。我需要空間——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去重新開始。”
“我本來就來自卡爾加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迴歸,也讓我能離家人更近一些。說實話,這裡(卡爾加里)的生活真的更負擔得起。”
她也表示,自己厭倦了溫哥華“富人標準”的生活節奏——那種把奢侈當成常態的社會氛圍。
“對我真正想要的人生來說,那樣的生活已經沒有意義了。”
Cat Young -Youtube影片截圖
如今她回到家中與父母同住,省下了大筆開銷。在溫哥華時,她每月房貸、物業等開銷合計達 $4,000,再加上餐飲娛樂,每月另花費$1,500 左右。
而回到卡爾加里,她的房租、伙食、交通費用全部為 0 元。她笑稱:“這就是住在父母家的好處。”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回家,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依靠父母的經濟支援。但對於那些在追求夢想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有這個選項,很難不考慮。
這也是全國正在發生的一種趨勢
Cat的迴流並非個案。近年來,越來越多卑詩省居民因為高昂生活成本而選擇“向東遷移”。Young的情況稍有不同,她至少在卡爾加里有家可以回,但她的決定也正反映出更大趨勢的一部分。
卑詩省財政廳今年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過去五個季度,卑詩省持續出現跨省遷出,主要流向阿爾伯塔省。”
加拿大統計局資料顯示:“估計有7,693名卑詩省居民搬到阿省,而同期僅有4,523名阿省居民搬入卑詩省,淨流出達3,170人。”
當然,也有人選擇留在溫哥華,儘管他們也承認要做出犧牲。
《Daily Hive》早前曾採訪一位從阿省迴流溫哥華的女子 Tara Barron,她坦言:“我永遠也買不起一套房,也許將來能買間公寓。”
當被問及她會不會想念溫哥華,Cat的回答是:“我會想念朋友和自然風景,畢竟這裡綠地多,但這一切已經不值得我再為此付出那麼高昂的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