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荷蘭隧道進城路段。(記者曹馨元╱攝影)
紐約市6日迎來堵車費上路後的首個工作日早高峰,資料顯示,全市各大進入曼哈頓60街以南的路段通勤時間銳減,但曼哈頓島內的交通流量在資料上並無太大變化。同時,由於沒有註冊E-ZPass支付系統的車輛比有該E-ZPass的車輛徵收費用高50%,該系統網站在6日早晨也因訪客活動過多而崩潰。
根據紀錄堵車費影響的即時交通資料監測網站Congestion Pricing Tracker,各個受堵車費影響的進城路段均在6日早晨體現了通勤時間的大幅減少。連通曼哈頓與新澤西州的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在6日晨7時30分的早高峰最壅堵時段,由往日平均23分鐘的通勤時間縮減至僅需12分鐘。
同樣,連通曼哈頓與布碌侖(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大橋(Williamsburg Bridge),早高峰通勤時間平均降低30%左右;皇后區大橋(Queensboro Bridge)、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早高峰的平均通勤時間縮減達50%。但該網站也顯示,曼哈頓島內的路段,如翠貝卡(Tribeca)至曼哈頓下東城(Lower East Side)、雀兒喜(Chelsea)至基普灣(Kips Bay)等,6日的平均通勤時間並無太大變化。
根據規定,註冊線上收費平臺E-ZPass的私人車輛每日需支付堵車費9元,而沒有E-ZPass的私人車輛每日則需支付13.5元,比E-ZPass使用者高50%。在6日9時45分左右,E-ZPass官網因訪客活動過於頻繁而導致系統崩潰,到10時20分左右,網站才恢復正常執行。可見大量有車人士擔心受堵車費影響,便蜂擁註冊。
由於曼哈頓華埠處在堵車費徵收區域內,不少在華埠上班、但居住在布碌侖等地的華人都對堵車費頗有微詞,華埠一眾小商家也擔心堵車費會讓他們的生意受到負面影響。
在華埠一家餐館擔任前臺的張先生家住布碌侖,每日開車上班。他表示,堵車費的徵收讓他"增加多了一筆開支,收入變少了"。同樣在華埠上班、家住新州的梅先生年齡較大,"腿腳不方便",所以表示不會考慮轉用公共交通,"該付的還是會付"。
而東百老匯大道上的理髮店"新形象"老闆餘先生則表示,自己有70%左右的客人都不是華埠本地居民,而堵車費的徵收很可能造成這部分客群的流失,"他們現在都說,沒事就不來唐人街了"。
來源:世界日報 記者曹馨元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