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動作:多達6000億元!

央行網站訊息,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4月25日(週五),中國人民銀行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期限為1年期
4月有1000億元MLF到期,3月末MLF餘額41570億元,因此在4月25日操作後,MLF餘額增加5000億元至46570億元。
記者注意到,MLF已連續兩月淨投放,相對於3月淨投放630億元,4月淨投放5000億元,幅度明顯增加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團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4月MLF淨投放規模是2023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不再具備政策利率屬性的MLF作為常規流動性工具,用以釋放中長期流動性。

淨投放規模

2023年12月以來最高水準

自今年3月起,MLF操作由單一價位中標調整為多重價位中標(即美式招標),迴歸流動性投放工具定位,與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構成央行流動性工具體系。
明明團隊指出,MLF迴歸常規流動性工具定位後,需關注買斷式逆回購淨投放情況。3月MLF迴歸超額續作且淨投放630億元,而4月MLF操作延續了超額續作,淨投放規模放量至5000億元,是2023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不再具備政策利率屬性的MLF作為常規流動性工具,用以釋放中長期流動性。
明明團隊進一步指出,另一方面,4月買斷式逆回購到期規模較大,共有1.2萬億元的3M以及5000億元的6M買斷式逆回購到期,MLF本次加大投放規模也可能是為了配合對沖買斷式逆回購的到期壓力。往後看,仍需關注4月買斷式逆回購的淨投放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債供給高峰臨近,明明團隊認為,寬貨幣發力維護流動性充裕。4月以來資金面相對寬鬆,但下週勞動節假期將至,資金可能面臨一定的跨節壓力。另一方面,當下超長期特別國債和注資特別國債發行計劃已經公佈,且第一批特別國債的發行在4月24日已經落地。往後看,預計5月政府債供給壓力或加大,其中5Y、7Y注資國債各有一支發行,有2支30Y特別國債,以及20Y、50Y超長期特別國債各一支發行;此外,一般國債中有兩支10Y國債發行,料將對流動性市場形成一定擾動。央行4月放量MLF淨投放,也可能是為了對沖後續政府債的供給對長期流動性的壓力。

本次MLF中標利率

或存在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對於MLF淨投放增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本月啟動今年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和5000億元特別國債發行,加之未來一段時間地方政府債券還會保持較快發行節奏,都意味著債市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行高峰,需要央行透過適當的流動性安排,確保政府債券順利發行。這體現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二是4月外部經貿環境驟然發生變化,宏觀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顯著加力。其中,央行大幅加量續作MLF,體現了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的政策取向,釋放了貨幣政策穩增長髮力的訊號。
明明團隊分析,MLF寬幅淨投放,中標利率或存在下行空間。3月以來,MLF採取多重價位招標方式,其利率定價更加市場化,或更有效地反映市場中長期負債成本定價。當下1Y同業存單利率回落至1.75%附近,相較於3月1.9%以上的中樞大幅下行。結合MLF多重價位中標模式,以及本次5000億元的寬幅淨投放規模,本次MLF中標利率或相較於3月存在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助於壓降商業銀行負債成本。
王青判斷,本月央行買斷式逆回購也會處於較大規模淨投放狀態,且後期不排除降準較快落地的可能。
政策利率屬性淡出後,MLF的工具定位也更為清晰,即聚焦於提供1年期流動性。目前央行流動性工具箱豐富,期限分佈更趨合理,長期有降準、國債買賣,中期有MLF、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以及各類結構性工具,短期有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臨時隔夜正、逆回購。未來央行流動性管理將更加高效精準,調控力度和節奏更加科學靈活,更好兼顧多重目標。
記者|張壽林
編輯|孫志成 張益銘杜恆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