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鉛筆道 松格
礦區內,無人駕駛礦卡已整齊排列,隨著指令下達,這些礦卡緩緩啟動,按照預設路線,穩健駛向採煤區。它們無需駕駛員操控,卻能精準完成裝煤、運輸、解除安裝等一系列複雜操作,在礦區穿梭如織,揚起陣陣塵土。
這些場景,正在一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產業中發生:礦業。
而主導這場變革的關鍵力量,來自一家名叫易控智駕的企業。近日,易控智駕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衝擊 “礦區無人駕駛第一股”。
資料顯示,截至2024 年,易控智駕在全球 L4 級無人駕駛公司中份額領先,市佔率達 49.2%(按收入計)。
這場無人化變革,發生在礦山最深處,也從未離開商業邏輯。我們來看看:無人駕駛+礦業有哪些新機會。
– 01 –
近日,易控智駕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在主機板上市。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易控智駕按收入計在全球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市佔率達49.2%。
易控智駕算是“夫妻店”起家,註冊於福建龍巖,由藍水生和劉冬梅夫婦創辦,成立於2018年5月。
CEO藍水生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畢業後便投身創業活動。
2006 年至 2009 年間,藉著 PC 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他先後創辦過多家遊戲公司。其中,廣州易幻網路在 2016 年被 A 股上市公司寶通科技收購。
2014 年,國內掀起第一波新能源造車浪潮,藍水生也順勢進入新能源領域。
2016 年,他與江蘇賽馳新能源車業合資成立江蘇易咖新能源,推出了多款低速電動車車型。2019 年前 5 個月,易咖新能源國內銷量達到 11166 輛,但後來該企業經營出現問題,藍水生於 2020 年 4 月退出。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經歷,讓藍水生注意到了自動駕駛行業。
起初,他想收購或投資一家自動駕駛公司,但因 2017 年行業投融資高峰期好公司溢價較多,最終決定自己創業。經人介紹,他結識了從鄭州宇通客車離職的張磊,當時張磊的創業專案在融資上遇到問題,藍水生決定投資其團隊。
2018 年 5 月,易控智駕正式成立,同年 11 月便推出了首輛 L4 級無人駕駛礦山車的原型。
易控智駕成立後,藍水生帶領團隊專注於礦區無人駕駛領域。2019 年 5 月,公司開始在礦山開採中進行無人駕駛技術實地測試,2020 年開始在國家能源集團和特變電工的露天煤礦中部署業務,2021 年成為國內首家在採礦環境中實現全天候無人駕駛作業的公司。
– 02 –
易控智駕的核心產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著山”,一個是“暮野”。
前者是完整的L4級無人駕駛系統,包括線控底盤、感知融合演算法、決策系統、排程管理平臺等;後者是礦區智慧化升級平臺,支援對傳統裝置、工作流和人員排程進行數字化重構。
在商業模式上,公司同時採用TaaS(自持車輛)和ATaaS(客戶自持車輛)兩種模式,在前期透過自持車隊建立起部署與運維能力,在後期逐步將客戶導向輕資產模式。後者目前已經佔據了公司收入的近一半。
2024年,公司總營收達人民幣9.8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05.8%。其中,ATaaS模式收入佔比由2023年的41.7%增長至46.0%。
該賽道目前規模不算大,但增速快。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4 年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中國市場收入約 20 億元,預計 2030 年達 301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 57.4%。銷量方面,中國無人駕駛礦卡銷量預計從 2025 年約 4000 輛增至 2030 年約 16340 輛,複合年增長率 32.5%。
無人礦卡的滲透率雖然也較低,但增速也快。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露天煤礦無人駕駛技術應用發展報告》顯示,預計 2024 年露天煤礦無人駕駛礦卡數量達到 2500 輛,較 2023 年的 1131 輛增長超 120%。2024 年 12 月,露天礦新增車輛中,無人礦卡滲透率已經接近 10%。
截至 2024 年底,易控智駕運營著超過 1400 輛無人礦卡車隊,為全球最大規模,其已在 41 個千萬噸級礦區部署方案,佔比超 1/3,覆蓋全國12座最大礦場中的7座。
傳統礦山運輸高度依賴人工駕駛,不僅效率低、安全風險高,而且成本居高不下。無人駕駛對他們而言,是當下運營安全、效率和成本的較好選擇。
首先是效率上。澳大利亞礦業技術集團2017 年初稱,人工駕駛下每輛礦卡每年可工作5500-6000 小時,而無人化後每年能工作 7000 小時。另外,據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商 FMG 集團測算,其 137 臺自動駕駛礦車生產效率比傳統人工運輸提升了30%。
其次是安全風險。資料統計顯示,露天礦山中,九成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多發生在運輸環節,而這些重大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數以千萬乃至數以億計。
再次是運營成本。礦山24小時不停工,一輛礦車通常配置 5-8 位司機,以三班倒模式交替上崗。我國礦車司機平均薪資已達到萬元以上,考慮保險、食宿等費用,礦山僱傭一位司機的綜合成本在 15-20 萬元/年左右,這意味著一輛礦車一年僅人工成本就可能超過百萬元。
同時,以露天礦為例,運輸成本佔礦山開採總成本的50%以上,在礦用卡車整個生命週期,燃油成本佔比通常在 40% 以上。
無人駕駛對礦業的改造價值已初步被驗證。
以平陰山水水泥石灰岩礦無人駕駛專案為例,投入應用的 19 臺宇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已安全穩定運營 6 個月,車輛出勤率超過95%,全礦5G 覆蓋,實現裝料、運輸、卸料全流程無人作業,投入直接生產人員減少 78%。
同時,透過自動篷布控制等技術,礦區已累計節省碳排放約 1500 噸,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贏。
– 03 –
目前無人駕駛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正從新疆、內蒙古的大型礦區向河北、山東等地的中小型礦區拓展,除煤礦領域外,其他各類小型礦種也會紛紛應用。
國家對礦山智慧化建設高度重視,2024 年 4 月多部門聯合釋出《關於深入推進礦山智慧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礦山生產少人化、無人化,還將智慧化裝備和系統常態化執行率納入礦山智慧化建設評價關鍵指標,各地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這為無人駕駛技術在各類礦區的推廣提供了政策保障。
而最近幾年,無人駕駛在大型礦山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中小型礦區為提升競爭力,紛紛效仿。
無人駕駛礦卡可實現 7*24 小時常態化無人作業,車輛出勤率高,如平陰山水水泥石灰岩礦的無人駕駛礦卡出勤率超過 95%,作業效率 100% 滿足破碎口生產需求,還能減少人工及管理成本,投入直接生產人員減少78%。
這給技術研發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創造了機遇。
礦區型別和規模的多樣化,需要更具個性化的技術解決方案。
針對不同礦種的作業環境、運輸路線等特點,企業需要定製化的無人駕駛技術和 AI 排程系統等,如研發適應小型礦場狹窄巷道的無人駕駛技術等。
此外,裝置製造商也將迎來契機。無人駕駛礦卡需求增加後,礦卡製造商可加大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的生產力度,同時,與無人駕駛技術企業合作,提升礦卡的智慧化水平,還可拓展相關配套裝置市場,如智慧裝卸裝置、充電設施等。
最後是運維服務。礦區全流程智慧化升級後,對運營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包括無人駕駛礦卡的維護保養、系統運維、人員培訓等。
總之,未來 1-3 年,更多中小礦區引入無人駕駛技術後,將為市場創造不可忽視的增量機會。
你是熱愛股權投資的人士嗎?鉛筆道發起【獨角獸投資俱樂部】。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公共的獨角獸投資者俱樂部,聚集一群以成就獨角獸為使命的投資者,一起發現+培育獨角獸。點選圖片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