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取代礦車司機,希迪智駕仍在上市邊緣搖擺丨智氪

要先講好科技故事。
範亮
編輯丁卯
封面來源企業官網
2024年11月,由"大疆教父"李澤湘掌舵的希迪智駕正式衝擊港交所。這家成立僅七年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正試圖以超80億港元估值叩開資本市場大門。
作為國內硬科技領域標誌性人物,李澤湘不僅持有希迪智駕43.64%控股權,還實際掌控著A股上市公司固高科技,若本次IPO成功,其將擁有"智慧駕駛+運動控制"兩大上市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兩家企業均呈現出典型的高估值特徵:固高科技上市初期市銷率(PS)高達百倍,2023年4億營收對應最高400億市值,至今市值依然超百億。而希迪智駕2023年C輪+融資估值對應的市銷率亦超50倍。
固高科技高估值的支撐是機器人概念,而在智慧駕駛逐漸步入淘汰賽的大背景下,希迪智駕如何延續高估值敘事邏輯,或將成為本次IPO的最大看點。
礦卡智駕龍頭
希迪智駕隸屬於商用車自動駕駛行業,目前主要擁有三個業務方向,五類產品,分別為自動駕駛(礦車解決方案、物流車解決方案)、V2X(智慧交通V2X產品及解決方案)、高效能感知(列車自主感知系統、車載智慧安全管理解決方案)。
其中,自動駕駛主要為TO B業務,V2X和高效能感知主要為TO G業務。如果將上述業務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即硬體+軟體整體組成的解決方案。其中,自動駕駛主要為出售搭載智駕系統的礦卡和物流車,V2X主要是交通監測相關的軟體和硬體系統,高效能感知就是列車和商用車的行駛監測系統。
根據灼識諮詢披露,2024上半年,希迪智駕總營收2.58億元,在商用車自動駕駛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12.9%。其中,自動駕駛礦卡市場的營收約1.5億元,在自動駕駛礦卡市佔率約36.5%。

圖:希迪智駕主要產品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36氪整理

從收入增長看,近兩年希迪智駕整體處於營收規模快速擴張階段。2021年-2024年H1,公司總收入分別為0.77億、0.31億、1.33億和2.58億元,2022-2024H1同比增速分別為-59.7%、329%和470%,其中2022年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因為當年V2X收入大幅下滑95%,自動駕駛業務雖開始量產收入高增300%,但未能有效彌補V2X業務的下降。
從收入結構來看,希迪智駕三大業務在收入中的佔比很不穩定,但整體呈現出自動駕駛收入佔比增加,V2X收入佔比下降的趨勢。2021年-2024年H1,公司V2X業務佔比分別為91.2%、9.8%、27.8%和28.7%;同期自動駕駛業務則為8.8%、90.2%、56.1%和60.4%;另外2023年公司高效能感知業務開始量產後,2023年-2024年H1該業務佔比分別為16.1%和10.9%。
總的來說,由於希迪智駕目前的營收體量、業務規模仍處於初期階段,其還未形成穩定的業務結構,但自動駕駛,特別是智駕礦卡大機率會成為公司未來的核心業務。招股說明書披露,2021年至2024年9月30日,希迪智駕已累計交付123輛自動駕駛礦卡,並收到320輛自動駕駛礦卡、206套自動駕駛卡車系統的意向訂單。
政策趨勢上,2024年公佈的《關於深入推進礦山智慧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5G 規模化應用 “揚帆” 行動升級方案》均指出要加快無人礦卡等場景規模推廣,因此希迪智駕礦卡業務的可持續性,以及行業前景並不需要擔憂。

圖:希迪智駕營收結構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36氪整理

盈利約束研發開支
前文提到,2021到2024上半年,希迪智駕的營業收入從0.77提升至2.58億元,但站在毛利的角度,其對應期間毛利潤僅從0.26億元提升至0.45億元。
營收增速遠高於毛利潤增速,倒推原因自然是毛利率下滑所致,希迪智駕2021年綜合毛利率33.11%,但是2024上半年綜合毛利率僅17.17%。
那麼,為何公司收入規模擴張,毛利率卻反而下滑?
一個原因是公司收入佔比較高的自動駕駛業務毛利率偏低,2023和2024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5%、16.1%,拉低整體的毛利率水平。
另一個原因是V2X業務毛利率水平持續大幅下滑,2021年時該業務毛利率高達34.1%,但是2023年已經下降至17.7%,並在2024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7.7%。

圖:希迪智駕各業務毛利率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36氪整理

這種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使希迪智駕多年來處於持續虧損狀態,如其2021-2023年經調整虧損一直在1-1.5億元區間,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則在-2億元左右。截至2024三季度,希迪智駕貨幣資金及定期存款累計約3.6億元,同時賬面對應合計1.4億元的短期借款,公司現有的流動性水平也難以支撐長期的高強度研發。
因此,持續的虧損也對希迪智駕的研發支出造成了影響,儘管希迪智駕營收規模有所擴大,但是研發開支反而下滑。在2021-2023年間,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1.1、1.0、0.9億元,2024上半年則為0.35億元,呈持續下滑狀態

圖:希迪智駕利潤情況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36氪整理

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希迪智駕目前擁有包括 135 項發明專利、107 項實用新型專利及 83 項外觀設計專利,核心專利主要集中在車輛控制、混編執行、障礙規避、自動泊車、汽車通訊等方面,涵蓋感知、決策、控制、定位等多個維度,呈現出多而全的特點。
對比與希迪智駕業務類似的踏歌智行、慧拓智慧,根據天眼查資料,目前踏歌智行發明專利約70餘項,慧拓智慧發明專利約100餘項。從專利數量、專利覆蓋維度角度看,當下希迪智駕的研發投入金額雖有所下滑,但累計的專利數和覆蓋程度覆蓋程度在同業中依然屬於較高水平
當然,希迪智駕若想要長期維持技術優勢,保持高研發投入依然必要,其在招股書中披露的募資去向中,第一和第二大類目即用於自動駕駛平臺、V2X和智慧感知的研發。
毛利率為何偏低?
根據分析不難發現,希迪智駕核心的兩大業務自動駕駛、V2X毛利率均處於偏低狀態。
對V2X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希迪智駕在招股說明書中的解釋,一是為了提高市場滲透率進行主動降價,二是部分V2X專案驗收期延長,導致計入專案的成本增加。
這個解釋不無道理,畢竟公司V2X收入在2022年驟降,背後對應的其實是G端客戶的債務壓力,其確實需要在價格上給與讓步以維持市場份額。另外,同業競爭角度,整個商用車自動駕駛行業前五名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差距非常小,當終端需求下滑時,希迪智駕也並沒有太強的議價能力。
再看希迪智駕的自動駕駛業務為何毛利率偏低。2024上半年,希迪智駕礦卡交付規模達到歷史最高,但毛利率水平只有16.1%,與人們對自動駕駛“高科技”的印象也不太相符,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產品交付方式以整車為主,成本基數高。
希迪智駕自動駕駛業務的產品主要為智駕卡車,而非單純的智駕系統。其智駕卡車主要採取與整車廠聯合開發的模式,並由整車廠進行生產。此外,對雷達、攝像頭等關鍵部件,希迪智駕也主要以委外方式生產。
整車交付+委外生產的方式,天然就攤薄了希迪智駕的毛利率水平。另外,由於整個行業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希迪智駕目前整車累計交付數量僅百餘輛,也並未形成規模採購優勢,進而影響了成本結構。當然,這種偏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也較大程度上減輕了希迪智駕的現金流壓力,使得其可以專注於市場拓展。
二是自動駕駛卡車需要在價格端相對普通卡車產生價效比。
自動駕駛礦卡相較普通礦卡的優勢,一是可以節省礦卡司機人工成本,降低人工安全風險;二是可以不間斷工作,提高採礦效率。僅從替代司機的角度看,目前自動駕駛礦卡已經擁有相當的吸引力。
根據灼識諮詢,2023年國內普通礦卡平均售價為150萬元,自動駕駛礦卡平均售價為250萬元,二者差價100萬元。由於普通礦卡一般需要配置兩名司機,每年司機薪酬累計支出約20-30萬元,因此自動駕駛礦卡在3-5年節省的司機成本,即可彌補與普通礦卡價差。根據部分採礦類上市公司對運輸工具折舊年限披露推算,礦卡使用壽命一般為8-15年,僅從礦卡全生命週期計算經濟賬,自動駕駛礦卡無疑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站在礦企等客戶角度,其還需要考慮自動駕駛礦卡的場景適用性、執行穩定性、潛在運維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自動駕駛礦卡需要在價格端讓步,以對礦企上述的擔憂因素進行補償,這自動駕駛礦卡的售價形成了壓制
另外,從希迪智駕的客戶結構看,2021-2024上半年間,公司自動駕駛業務的客戶結構並不穩定,幾乎每年都在發生變化,這也反映出終端礦企等客戶對自動駕駛卡車也處於試水階段,這也影響到了希迪智駕的議價能力。
總的來說,希迪智駕的毛利率水平偏低主要還是因為行業處於初期階段,一方面下游客戶尚處於產品試水階段,另一方面整個供應鏈體系也未形成規模效應。隨著自動駕駛卡車行業向更成熟的階段邁進,希迪智駕的毛利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如何看待希迪智駕的估值?
2024年以來,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地平線、佑駕創新等多家自動駕駛領域相關的企業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上市,這些公司的估值水平為希迪智駕提供了參考。
整體估值思路上,由於自動駕駛行業仍處於初期階段,相關企業的營收、利潤規模均處於低水平,並不適用於市盈率模型,因此對希迪智駕的估值應主要以PS(市銷率)、PRR(市研率)為主。
從業務和產品形態角度來講,希迪智駕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最為相似,三家公司均主要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只是應用場景有所不同,理論上估值最易對標,干擾因素主要為美股、港股整體的流動性和估值差異。若不考慮上述干擾因素,按平均PS、PRR計算,希迪智駕對應的估值分別為86.45、27.9億元。
不難發現,希迪智駕按PS和PRR法計算後的資料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PS法下其估值與2023年C+輪估值接近,且摸到了港股18C章程預期80億市值港幣的上市門檻,但是PRR估值法下,希迪智駕的估值則處於較低水平,這也與前文提到公司研發投入連年下滑有關。
若單純按照PS法對希迪智駕進行估值,公司透過港交所上市門檻的可能性並不算低,但若考慮到研發投入下滑這一因素,希迪智駕的上市之路則又多了一層陰霾。
綜合來看,對希迪智駕技術實力的綜合研判,可能將成為公司本次能否成功IPO的重要影響因素。

圖:自動駕駛上市公司估值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免責宣告: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